..续本文上一页这种二乘行人的心态也要透过法使其有所转变。通过这个次第在自心上就能得到转变,这就是法的作用。
今生我们不断努力,想要找到一个离苦得乐,能转变我们内心的方法。我们是非常有福报的,因为第一、我们已经接触、听闻到了佛陀所开示的教法;第二、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同参道友,大家可以一起来修持。在这些因缘都具备之后,我们发起大心愿来精进修持,带着这种强烈的精进心,我们来念诵皈依与发心文。在念诵皈依与发心文时,我们要具备强烈的心,最主要是透过这个来转变我们的心。最殊胜的一种心态的转变是什么呢?就是将我们自私自利的心转变成为关心和照顾他人的利他心,也就是菩提心。这里的发心是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可以说是让我们的心转变最好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万法真正的精髓所在。这里透过念诵皈依与发心文,首先依止正法圣僧众以及指引我们的佛菩萨,并透过布施等法的修持来转变我们的心。
在持受大乘八关斋戒之前,我们所要具备的动机一定要非常清净——这是根本。接着还有一个要点,就是要积聚功德资粮。有一句话说:“如果没有功德资粮为基础,就好像是一块干涸的地一样,没有任何水分,长不出任何东西。”此譬喻是说,我们每个人的心都要是丰满湿润的;积聚功德资粮能滋润我们的心,能长出各种善的种子。集资最好的方法就是接下来的七支愿文,也称为普贤行愿文。不管经部或续部中的各个教派,七支愿文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普贤菩萨的大慈悲力和大加持力可以说是最殊胜的一种供养。因此,接着为了集资供养,我们要念诵普贤行愿文。
普贤行愿文中有两个礼敬偈子(八句)。首先是“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礼敬中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心观想,对于十方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佛菩萨们都要礼敬。第二个礼拜的偈子是“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剎尘身,一一遍礼剎尘佛。”这一段的重点也在观想——观想我们自己的身体化现为无量无边,任何有佛菩萨的地方,我们都化现在那里礼拜;因此也可以说是我们的心化现的礼拜。
普贤行愿文可以说是大愿王,因为这是普贤菩萨所发的大愿,读诵这个愿文具备无量的利益。普贤行愿文有七个积聚功德资粮的方法。之前讲过的偈子“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是说修持者要礼拜,但并不是真正的礼拜,而是发愿要礼拜。接下来的三个偈子分别代表身、语、意三种礼拜。“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剎尘身,一一遍礼剎尘佛。”这是身礼拜。接着“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由于正知所知界一切都是空性,因此,在一尘中都能化现出尘数的佛,这是不可思议的,是透过意来做的礼拜。再接着“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是语的礼拜。前两个偈子中说佛是超越时空无量无边的,而这个偈子提到供养者自己也是无量无边的。观想方法是,好像有无量的众生,每个众生有无量的头,每个头都有一个舌头、一个嘴,可以发出各种声音,发出非常非常多的音声,这就是语的供养。
接着是供养支,“以诸最胜妙花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这里提到的是以佛菩萨周边附属的东西,如伎乐、涂香、伞盖等供养诸如来。接着是“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是以佛菩萨直接会用到的如衣服、各种香等来供养。这里特别提到的末香指的是粉末的香,藏族在过藏历年的时候,都会用这种粉末的香来供养。所有的香就像妙高山(须弥山)一样的多。
前面两个偈子指的是有限的供养,接下来的偈子是无限供养,指的是不可思议、非常殊胜的供养,尤其是诸佛菩萨加持过而变现出来的各种最殊胜的胜解供养。“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在供养完之后,也可以想成诸佛菩萨都已经受用了,接下来第三支是在诸佛菩萨面前发露忏悔。如果能把做错的每一件事都讲出来最好,如果不行的话,当我们在念诵这个偈子的时候,心里也可以仔细地想我们过去造过怎样的业,在这里都要忏悔。偈子是“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一切恶业都是透过身语意三门造作的,恶业的因是无始的贪瞋痴三毒。经由身语意的造作,产生各式各样的恶业和恶果。所以,“一切我今皆忏悔”,所有造作的恶业只有我自己才能忏悔,是我自己要面对的,不能靠任何其他的外力。一般要透过四力来忏悔,所说的四种力量是自己自发的四种力量,因此是无法靠别人的。
在念这一段忏悔文的时候,重要的是我们要尽量去想我们过去到底造了怎样的罪业。我们可以从因果上来想,造了怎样的因会有怎样的恶果,甚至应该多读诵有关因果方面的经典,加深我们对因果的信心,这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对因果有了深刻的了解,才会真诚地发露出来,忏悔干净,所以,对因果的了解和真心相信因果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对因果没有真正的信心,当我们在念这一段忏悔文时,越想过去所造的恶业就会越生气,反而又造作更多不好的因。所以,认识因果很重要。
透过忏悔,我们的心变得清净了。当心清净之后,要再积聚功德资粮就更有力量。能在最短时间内积聚最大功德的方便法门,就是第四支的随喜赞叹。“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藏文的顺序是先提到如来和菩萨,然后是二乘有学和无学的修行者以及一切众生的功德,我都来随喜。这样的随喜赞叹等于已经包括了所有的功德,从佛菩萨、修行者到所有的众生,都包括在里面。当我们随喜赞叹的时候,随喜的功德跟对方所做的功德利益是相等的。
无始轮回以来,我们一切的快乐、喜悦都是从无我依他而生的,也就是需要依靠别人才能真正产生。就佛法来说,虽然我们没有办法给予所有众生快乐和喜悦,而透过随喜的法门,当对方在行各种善行时,我们生起一念欢喜随喜的心,事实上这也是在给予快乐,这也是在积聚功德。
随喜可以分成几类,资质比我们更好的众生,我们随喜他们的功德;功德和我们一样的,我们随喜他们;功德比我们卑劣的,我们也要随喜他们的功德。与我们功德一样或是比我们低下需要帮助的众生,当他们行功德时,我们随喜,不仅能帮助他们也能产生其他利益。但是,比我们资质好、功德比我们大或证悟比我们高的众生,我们可以透过恭敬虔诚的心来观想,希望我们也能具备与他一样的功德。
接着是请转*轮支。透过刚刚说的随喜,自己积聚了功德,也让他人得到了利益。进一步为了使自己积聚的功德及他人的利益能够增长,我们一定需要一个像世间灯明一样的指引者,能够使*轮常转;如果没有*轮常转,我们这些善行就无法增长。接着第五支就是请转*轮,“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轮。”
在请转*轮之后,第六支就是请求佛陀住世,我们要请求他能够跟我们长久在一起。“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剎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接着第七支就是回向,透过之前六支的供养,我们积聚了一些功德,为了让此功德能更加增长,所以要做回向,“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轮,随喜忏悔诸善根”,这里分别提到前六支的供养,“回向众生及佛道”,这里藏文中的意思就是回向圆满的佛道,要能利益无量众生才能得到圆满佛道的果位,圆满佛道者就是觉者,像佛陀也是能利益无量众生的。当我们回向这么殊胜、能利益一切众生的果位时,它的功德是更加的广大。菩萨的果位,在众生不空的时候,他的愿是无止境的持续下去,所以,功德也是无量无边,是没有边际的。
之前是广的七支行愿文,接着是略的部分,每一句就是一支供养。当时间不够的时候,也可以只念略的七支行愿文。
我们已经忏悔过了,为了能得受戒体,接着就要献曼达。供曼达分成很多种,有七供、九供、二十三供、三十七供等,平常我们都是念三十七供。最短的则是七供。
广的献曼达里面开始第一句是“形康木补哇咻”,这是维那师要念的,意思是告诉大家要供养了。接着的咒语是“嗡班扎布米阿吽”,“布米”的意思是指金地。“嗡阿吽”分别象征的是身语意。“班扎”是金刚的意思,它象征着身语意三门无二无别。无二无别的金刚指的就是乐空不二的力量,首先要以乐空不二这一念心为基础来供养。
我先做一个示范,左手要抓着曼达盘,但是,左手不能是空的。通常在内地一些地方生活条件比较好,会有像珍珠、玛瑙等碎宝石,印度没有这个条件,他们就抓着一把米。如果有条件,我们可以先抓一点宝石在左手上,然后再抓紧曼达盘。右手要做的是右绕很多遍。右手也是先抓一把各种宝石,然后一直右绕,这样转的意义一是利益他人,二是净除罪障。因为我们的烦恼很多,所以就一直绕,可以做很多遍。向右绕很多圈后,最终结尾的时候要收住,左绕三圈后放下来,象征得到身语意的加持。接着放一点点在中间,代表的就是“广严黄金之地基”。接着再念“嗡班扎惹也客也阿吽”,再放一个上去。这个咒语的意思是三门无别如金刚般的铁围山,下一句“外以铁围山”象征的就是这个铁围山。接着各位就可以按照经典里面“环绕中央山王须弥山”等等。
这里有方位的问题,东边的方向有两种不同的设定,第一个是献供时,譬如听法时要供养上师,是向外的献供,所以,东边要朝上师;第二个是自己修持的时候,东边要朝自己,是向内的,表示得到加持的意思。在念偈文时,也就是第二层的时候,一…
《大乘八关斋戒仪轨讲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