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觀正見▪P8

  ..續本文上一頁過四宗的宗義,我剛才分爲叁部經,就是毗婆娑宗和經部宗的根本經,以及唯識的根本經,中觀的根本經。假使佛陀真正的究竟的意趣,我們要靠經文來安立,也就很難尋找了;因爲佛陀說了不同的叁部經,我們無法靠經文安立佛陀真正的究竟意趣何在。佛陀曾經說過,究竟有叁乘,在經文裏講得非常的清楚。假使我們要靠經文安立究竟乘有叁乘,那是佛陀對于衆生的根器而言呢?還是佛陀真正的究竟意趣?如果依經文就找不到答案。那麼我們要如何能了知,什麼是佛陀的究竟意趣呢?就是靠正理去辨別,沒有損害的,就是佛陀真正意趣;假使我們用正理去辨別時,找到有違害時,這就不是佛陀的究竟意趣。當然也是要由經文,再以正理辨別,不然佛陀的究竟意趣,對有些衆生就不能契入。

   科學家要找到答案之前,他們不會因爲別人都這樣說,我也這樣認爲。當他們還未找到答案時,也不會完全的反對,但是也不會完全的認定,他們只是保持一種猶豫疑惑的情況之下做研究,以研究的方式找到答案,這時候他才證明。同樣的,科學家這一種研究的方式,我覺得跟我們佛教的研究方式是相同的。

   我曾經遇到一位美國朋友,他對我說:「你最好不要多見科學家,不要跟他們多談,多談的話,小心你們佛教會被科學家破壞了」。那時候我覺得奇怪,有這樣危險嗎?因爲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最主要是經過真理來證明實際的情況,並非是由經文來證明我們捏造的東西出來,就像生起次第一樣,並不是這個意思。佛教是透過正理來安立、來證明實際情況,科學家也是透過他們的研究。雖然意識是個無形的東西,他們暫時還沒有做這一方面的研究,但是有形的色法,他們透過研究證明而了解,一切的色法都是有方分。何謂有方分?就是可以再分解,無盡的再分解。這跟佛教所說的完全一致,佛教也認爲一切的色法,是有方分,並非無方分。我覺得這是很相符相合的,並沒有任何的違背,我覺得科學家不會給我們佛教危險。所以那時我並不認爲如此。現在跟科學家一直在交談,我覺得佛教在所有的宗教裏面,是一個思想很寬闊,不只如此,假使你好好去想,可以想得很深刻,是一個很特殊的宗教,一個符合實際的宗教。

   我們上下部,也就是佛教的宗義,佛教的四宗裏面也講到細微的無常,就是每一剎那,每一剎那都在幻滅的。這跟科學家現在所研究,已經得到結果是一致的,我不知道科學家的取名。他們說:不管任何一個色法都有一個微細的微塵粒子,每一剎那都在轉變當中,他們已經研究證明了這一點,這和我們佛教所講的細微的無常是很相似的。

   科學家所講的量子力學,在聽的時候我覺得好像都聽得懂,但教我講的話,很抱歉!已經都變成空性了,不是很清楚了,也無法跟你們解釋。但是科學家在講量子力學的時候,我覺得跟佛教是很符合的,是很相似的,我有這種感覺。他們認爲尋找假義時也找不到,也跟佛教所講的一樣。所以透過量子力學,可以知道色法找不到從境上那一方面産生,他們已經證明了。他們現在證明得到的結果,一方面跟唯識所講的無外境非常的相似,再深一點解釋,跟中觀所講的「無自性」不是從那一方面産生,也非常的相似。

   當他們研究認識了色法是有,但是從那一方面尋找的時候,找不到任何一部分是屬于那個色法的。唯有這樣的話,就是唯識所講的無外境,但是心仍是真實有的。意識是真實有,只是外境沒有而已,這一點他們可以證明。倘若他們去尋找,由研究知道色法,沒有任何如灰塵許從它那一方面産生,它的存在的方式是唯名而取,那就是中觀所講的無自性。

   愛因斯坦曾經講過一句話,在未來科技發達的世界當中,倘若有宗教的話,那唯有佛教可以生存。這並非我輕視其它的宗教,不是這個意思,不只是我,就是你們也不能輕視其它的宗教,因爲其它的宗教對于其它人是有相當大的幫助,反而還要尊敬。假使別人輕視我們的話,那時候我們就要伸出我們的脖子。共産黨一直說:西藏的佛教是很舊式的宗教,趕不上現代的科學,是落後的宗教。我覺得他們真的是很愚蠢,甚麼都不懂!一位美國朋友告訴我的,一位中國大官員曾經跟他講:他去拉薩時看到許多西藏的百姓,他們在做大禮拜,這實在是落後!

   所以佛陀轉*輪,最主要是以衆生的根器而說的。就以解深密經裏面講到二取空、無外境。這是唯識的最深的道理。雖然二取空是解深密經的意趣,但並非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究竟意趣,本師釋迦牟尼佛是對某些衆生而講二取空,但不是究竟意趣。這是由正理去仔細研究之後,我們了解二取空,是有違害的,所以我們才做這樣的解釋。

   雖然佛陀對于下部講下部的宗義,是對下部的根器者而講的。倘若我們要了解中觀的最究竟的涵義,就是空性的道理,是要經由下部所安立的宗義,才有辦法認識。所以認識下部宗義,對于了解空性是非常有幫助的。因爲實相派認爲倘若諸法沒有自性,那就沒有解脫以及輪回。所以他們認爲佛陀當初說般若經,諸法無自性,這是佛陀有特別的意義。佛陀的究竟意趣,對其他實相派而言,他們認爲佛陀講:諸法無自性,是依叁法性而講叁無性。叁法性是遍計執、依他起、圓成實。依他起生無自性,圓成實勝義無自性,遍計執相無自性。就是依叁法性而講叁無性,他們是以這種方式解釋。唯識所講的就是解深密經的叁性叁無性,遍計執無自性的遍計執,就是解深密經裏面所講的遍計執。一般遍計執可以分兩種:(一)名相遍計執。(二)無性的遍計執。無性的遍計執是屬于沒有的,名相是有的遍計執,解深密經裏所指的最主要是相無性,就是所遮的遍計執。遍計執無自性的是如何解釋呢?他們認爲執瓶的分別心的所執境,並非在瓶上而産生的有。這就是他們的遍計執無自性的道理。我再重複:執瓶分別心的所執境,並非由瓶自己的性質上而産生。這是他們遍計執無自性的道理。

   圓成實無自性的道理,並非具有遍計執的自性,就是所遮遍計執。所以圓成實無實性,無實性第一個是依他起,依他起無實性。依他起並非在無漏的根本智而存在的,所以無實性。這個「實」是無漏的智慧,並非在無漏的智慧的證悟當中存在,所以無實性,這是第一種說法。但是現在所講的圓成實無實性的意思,是圓成實並非遍計執的性質,不是所遮遍計執而存在,並非是法有我,所以無實性。

   以中觀而言,也分兩派:(一)認爲是名言有自性。(二)名言無自性,不存在于名言。第一派認爲自性是有的,第二派認爲自性是沒有的。由中觀的經典,我們可以了解分兩派。在承認自性是有的這一派,也就是自續派;自續派還可以分兩派:(一)承認有外境。(二)承認無外境。總而言

  之,中觀分自續和應成兩派,自續承認有自性、有自相。至于當初釋迦牟尼佛是否對中觀的自續宗另講一部根本經,我相信這是沒有的。我覺得是當般若經由中觀的論師解釋之後有不同見解,而大致分兩派:(一)認爲沒有自性、沒有自相。(二)有自性、有自相。沒有特別有一部屬于自續的根本經,只是後來這些專家們研究之後,依見解不同,大致分爲兩派。

   當證入空性之時無法現起緣起,緣起性空的互相觀待道理,不是很了解、很清楚的話,唯有遮性空是很危險的,會墮在斷邊,因此下部就有許多的诤論。假使你們認爲一切法都空的話,「無生亦無滅」,不是甚麼都不存在了的诤論。于是下面又講到:「空法壞因果,亦壞于罪福,亦複悉毀壞,一切世俗法。」你說一切法是自性空的話,損壞諸法的存在,破壞罪及福,破壞四聖谛。

   「汝今實不能,知空空因緣,及知于空義,是故自生惱。」這是龍樹菩薩的答複。我覺得你不了解空的緣故,你所诤議的這些還是世俗法,因爲不了解何謂是真正的空性,所以你現在會錯意了,自己生惱害。

   爲什麼要學空性,是因爲一切衆生都想要離苦得樂,但是痛苦是永遠存在的嗎?我們應該尋找、追根究底的尋找,會了解這是沒有調伏內心而産生,在尋找的時,原來這一切都是由無明而來。我們前面介紹過什麼叫做無明。中論說:一切有爲法都是由因緣産生,既然是由因緣而産生,爲什麼偏偏要顛倒的執著是真實、是獨立的呢!這種顛倒執著,就是無明,所以要破除這種無明,才可以斷除所有的痛苦。

   但是這種從它那一方面産生的執著,不能靠認識常一自主的無我破除。雖然了解無常一自主的我,但是無法直接的破除從它那一方面産生的執著;倘若了解了補特伽羅無獨立的實體,也知道這身軀並非是你的包袱,並非背著這身軀,知道補特伽羅沒有獨立的實體,不是一個自主獨立的,雖有這種無我的認識,也無法直接的破除從它那一方面産生的執著;倘若了解二取空,由二取空了解執瓶子的分別心,所持境並非是瓶子上而産生,有了這種智慧,也無法直接的破除從它那一方面産生的執著;倘若了解這一切法都是由分別心或非分別心所安立,是屬于非分別心所安立,而從那一方面産生的真實有,有了這種智慧,但也無法直接的對治輪回的根本無明。換句話說,無常一自主的無我智慧,補特伽羅無獨立之實體的無我智能,二取空的無我智慧,及自續所講的空性的無我智慧。這四種無我的智慧,都無法破除應成所說的,從那一方面所産生的執著。所以我們可以了解,顛倒識、我執可以分許多粗細的層次。同樣的,無我的智慧也可以分許多種。假使了解補特伽羅獨立之實體空,可以破除補特伽羅有實體的執著,以及由補特伽羅實體的執著所産生的貪瞋癡煩惱,都可以壓製,都可以對治。但是無法破除二取有的執著,及二取有執著所産生的貪瞋癡,因爲它畢竟是比較粗…

《中觀正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因果明鏡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