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似上面這種想法要完全摒棄。我們的快樂不應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也不應如此期盼。
第七章 學習修心
任何情況──行、住、坐、臥、吃飯、穿衣等,我們都不能舍離利他之心,這是一種類似相應的修法。
修習菩提心時,如果病痛打擊我們、他人批評我們、冤家攻擊我們,以致情緒低落,無心修行,此時只有一副最恰當的藥方──我們要思維,如果此事發生在我身上,同樣的,也有很多其他人會有這樣的痛苦。我們應對他們生出慈悲心,將他們的痛苦承受過來。
我們要堅定意志,決心這一天與二菩提心相隨不離。晚上回想一天所思所爲,仔細檢討。發現有與菩提心相違之處,要馬上忏悔,誓願不再重犯。如果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菩提心修行很順利,應感欣慰,並祈願能更精進增長。不論遇上什麼情況,快樂或悲傷的,都必須要有耐心。如果己身遭遇極大不幸或痛苦,更應觀視別人之痛爲己痛,當下承受,籍此修行,以清淨我們的業障逆緣。如果恰處順遂環境,更應不忘在安樂中修行。我們捐錢出力盡量積聚功德,並祈衆生的福祉。
訓練修心時,要誓護信守叁乘戒律,它們是現世、未來諸幸福之根源。總之,我們的一切作爲都必須以衆生的福祉爲考量,完全不涉一點私益。妄念起時,起初很難察覺,後來也不易停止。因此,當煩惱業障現前時,我們要馬上認知,並利用學過的方法舍掉它,然後告訴自己決不要再發生。修習佛法時,我們需要一位好上師、正確的態度、適當的物質環境,例如:食物、衣服、淨房等等。如果一切配合得當,我們應該慶幸,並祈願別人也擁有與我們同樣的福報。如否,我們則應禅修觀想慈悲心,承當他人不幸一如己難。
大乘佛法的功德與利益端賴上師的指導教誨,因此,我們要對他虔信不渝。菩提心的修行是大乘佛法的精髓,應永不退轉,同時我們要永遠護持叁乘戒律,舍離身口意諸惡業,勤修善業功德。無論何種因緣際會──人、自然界(地、水、火、風等)、神鬼(非人),我們都要無分別的籍此修習菩提心,盡全力將其融入修行。
我們應善用逆緣,視其爲增上修行的良機,例如:恩將仇報之人、競爭的敵手、損人的逆友。同時,我們更要小心,不要假借維護與上師、父母、親友的善緣,而傷害到別人。我們不應把個人的健康、財富、名譽等做第一考量。環境適當,正好修心;如無,更應籍此修二菩提心。總之,我們要把菩提心的修行置于一切之上。
我們必須開始做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過去我們已浪費了無數劫在六道輪回,未來有否似今日的良機仍屬未知。現在我們已得人身,並遇正法,正是一個千載難逢可以圓滿我們生命意義的機會,因此,此時此刻我們就應將修行付諸實行。
爲來生而修比較今生爲之重要;求輪回解脫更較來生重要;他人的利益重于自己的;實修重于研習;菩提心的修行則超乎一切之上;由上師直接教導比自己參考書本爲佳;坐在蒲團上是此中最具體的修行。我們必須舍棄修行上一些錯誤的心態。忍受降敵護友的的萬難,卻不能忍受修行的艱苦,這是錯誤的耐心。祈求財富享樂,卻不思修行,這是錯誤的欲求。耽于擁有財富的快樂,卻不希罕研習禅修佛法的喜樂,這是錯誤的生活體驗。同情勤修佛法而遭不幸者,卻不願憐憫作惡之歹徒,這是錯誤的慈悲心。鼓勵依賴我們者追求物質生活,卻不鼓勵他親近佛法,這是錯誤的教導。對他人幸災樂禍,欲見失敗爲快,對世間的幸福、美德也無隨喜之心,這是錯誤的恻隱心。
以上六種錯誤的心態必須隨時舍棄糾正。
偶爾修持並無法對佛法産生堅定的信心。我們必須專心一致,心無旁務,全心全意投入修行。我們應隨時檢視自己,任想一個讓五毒生起的對象,觀察毒念是否生起,若是,則強迫以早先所教之法對治。我們以同樣方法觀察“我執”,如果似乎遍尋不著,便想出一個讓貪念或嗔念生起的對象。如果因而認知“我執”,便做“自他交換”的禅修。我們不應嫉妒他人;他人瞧不起或貶損我們,也不要抱怨或難過,讓修行成爲一個對治“我執”的良藥。修行、利他、行善,均不應期望任何功德或他人贊美。以上是本節的教法,可助我們正確的修行,日日增長進步。這是一個無論個人、生活、情感以及未來都在急劇改變的曆史時代,暴亂紛爭層出不窮,樂因減少,許多法教已不足以應付修習。菩提心之行者雖有許多阻礙困難,但亦反可利用成就善行資糧,好似在火上添材助燃,五毒和障礙都轉爲解脫道上的助緣。這是一個很特殊的法門,適合所有善、鈍根器者。
第二篇 傳承的教導補充
本章我們選擇仁波切所寫的長段“修行祈禱文”加以闡述。
此段祈禱文是指導做“自他交換”禅修的,特點在于它應用了金剛乘的知見──籍著承擔衆生的業因(例如:嗔)和業果(生于大寒熱地獄苦),回施以相反的功德(無嗔的愛心與善行),六道因此得度而空,這也是前述相對菩提心的修法。不過蔣貢康楚仁波切進一步要我們觀想衆生證悟五方佛部的觀音之身與智慧,嗔毒轉爲大圓鏡智,地獄衆生則化爲金剛部觀音。五毒、五智以及五佛部之間的關系就是金剛乘佛法的基礎。
○ 修心祈禱文──菩提心海入門
想及修悟菩提心至最高圓滿境界的聖觀音與諸佛菩薩,我發願爲自己及遍虛空衆生修持菩提心。
願我攝入所有衆生的貪欲,以及餓鬼道之饑渴苦,並將我無所貪染的清淨與善根回向遍虛空衆生。願貪業之餓鬼道因此而空,衆生亦得證妙觀察智,成就蓮花部觀音。
願我攝入所有衆生的嗔毒,以及大寒熱地獄的苦根,並將我無嗔的慈悲與善根回向遍虛空衆生。願嗔業地獄因此而空,衆生亦得證大圓鏡智,成就金剛部觀音。
願我攝入所有衆生的無明癡暗以及畜生道之愚癡暗鈍苦,並將我光明的法性智慧與善根回向遍虛空衆生。願癡業之畜生道因此而空,衆生並得證法界體性智,成就佛部觀音。
願我攝入所有衆生的猜疑忌嫉、內心折磨以及阿修羅道之爭鬥苦,並將我身口意之包容與善根回向遍虛空衆生。願喜爭鬥之阿修羅道因此而空,衆生亦得證成所作智,成就羯磨部觀音。
願我攝入所有衆生的貢高我慢,以及天道之死亡下墜苦,並將我謙卑的精進與善根回向遍虛空衆生。願受死亡下墜苦的天道因此而空,衆生亦得證平等性智,成就寶部觀音。
願我攝入所有衆生破毀叁乘戒律之過失,並將我護持叁乘戒律的功德回向遍虛空衆生。願叁戒因此清淨無一絲汙渎,衆生亦成就總持五佛部之金剛薩埵 。
願我攝入所有衆生短命之因的殺生、毀佛、謗法等業,並將我護持叁寶與友愛有情之功德回向遍虛空衆生。願非時之死永遠不再,衆生亦得成就金剛不壞之長壽佛。
願我攝入所有衆生氣脈、淋巴、肝膽等方面疾病,並將我慈愛有情及施藥功德之善根回向遍虛空衆生。願衆生清淨叁毒業病,成就藍光身藥師佛。
願我攝入所有衆生偷竊、不予而取,以及貧苦、饑渴之果報,並將我財、法施之功德回向遍虛空衆生。願衆生福報自然具足,擁有滿天的財富。
願我攝入所有衆生極惡之行,以及墮生惡趣之果報,並將我發菩提心與修習十善之功德回向遍虛空衆生。願衆生得生于阿彌陀佛及金剛不動佛等之淨土。
願我攝入所有衆生冒渎叁寶等邪見所起之禅修業障,並將我奉行信、念、行之善根回向遍虛空衆生。願衆生深信因果,勤修善行,舍諸所惡。
願我攝入所有衆生視己爲敵之“我執”所生的貪嗔毒,並將我四無量心之善根回向遍虛空衆生。願衆生生起慈、悲、喜、舍之四無量心。
願我攝入所有衆生執假相、妄想爲真的諸苦之因,並將“人無我”的空性體驗回向遍虛空衆生。願衆生終證空性,了悟圓融無礙佛性。
總而言之,願我攝入所有衆生的怨憎會苦(十六逆緣)、愛別離苦(美食、財富、房産、朋友等)、 五陰熾盛苦(護家保友、樹敵謀己利)、 求不得苦(權勢、財富、名望等)以及諸種不順、意外災難、無常之苦等等。願我毫不猶豫承擔一切,並將我叁世所積功德善業──財富、權力、生命等無分別的回向所有衆生。願衆生獲得安樂,趨入菩薩道。
所有與我結有善惡緣者──曾爲我講經說法、鼓勵修善者;肉供我食、奶供我飲以養命者;誠心供養我飲食、財物者;信心不具、惡意批評我者;偷我、打我、擊倒我、對我心存惡意者;總之,所有曾見我、聞我名、思我功過,甚爲我鼻息所觸者──願他們的業障均能淨除,由聖觀音帶領進入彌陀淨土。
願我身口意之事業,甚至身體之氣味,都僅爲利衆而存辦。願傷我身、取我命者──人或邪靈──均能先我成佛。願他們絲毫不受對我造業之果報。如果我們檢視“我執”,便會了解究竟上它並非實有存在,就如夢中幻影、水中月影、或海市蜃樓般欺騙了我們大家。在究竟空性裏,人、我、邪靈、魔障、神鬼等無一不是平等的,只是我們沒有掌握空性之真義。而相對上來說,無一衆生過去生不曾爲我父母,世間無人更較母親爲仁慈的了,但我們卻對前世母親産生惡意。憶起她們的慈愛,我將功德成就回向她們,自己承擔一切痛苦與災難。
籍此,我深切祈願所有衆生的業障都將清淨,圓滿集聚福慧二資糧。願一切有情生起珍貴的菩提心──諸佛圓滿之法道,空性與慈悲之精髓,願終證圓融無礙之佛性。
《修心七要(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 注撰)》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