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睡覺時,你是躺下的,如果你站著睡,你可能會跌倒、會受傷。坐在椅子上睡則不易獲得休息。同樣的,打坐有它正確的姿勢,這自然的姿勢有助于禅定。用身體的姿勢來幫助進入禅定狀態,就是一種身禅定。
語禅定是講正確的話,所有的祈禱文、念誦文及咒語都有許多層次的意義。有些只是簡單的字,有些是具有象征意義的字(中譯:例如種子字),所有這些誦文都可以稱爲語禅定。我們已檢視過祈願者如何思維發菩提心的效果,若是身體坐姿正確,而語的表達也適切,那麽正確且重要的連結便可以産生。若是我們對某人說:「我尊敬你」,此人會覺得舒服;若我們說:「我恨你],此人當然會覺得不愉快,這就是語言的威力。某人以美妙的歌喉唱悅耳的歌,你會感到美好,甚至使你平靜;某人若唱得難聽,而且歌詞詞義是負面的,則他會激怒你,或使你聽不下去。比較寺廟甯靜大殿響起的鍾聲,及用指甲刮黑板的聲音,就會了解聲音的作用。在適當的情況說適當的話,是語禅定。
意禅定是指正確的思想,心處于平和狀態,心住于自然狀態,念著對他人的慈心與悲心。常以此種方式思考,將可帶引我們覺知究竟的真理。對證悟者有虔誠心及信心,對諸佛菩薩及成就者的法教有信心,這就是正確的態度、正確的道路,及正確的導引。
正確的修持身、語、意的禅定,不但在禅坐的時候如此,在你走路、工作、做飯、吃飯、談天、睡覺——一切時刻皆如此。這些都有改善、進步的空間,藉由培養覺知而進步。禅定中陰,就是身、語、意禅定的穩定狀態,還要將此狀態由坐上延伸到坐下,讓我們在做日常生活中的事的時候,仍保持此狀態,這種練習將有助于面對挑戰,最大的挑戰即是兩生命間的轉換,即臨終的一刻。
——臨終中陰一
在面對臨終中陰之前,我們應有所准備。如果我們到了臨死前,才開始准備要面對,就爲時已晚了!我們可以在面對臨終以前,爲臨終做准備,也就是行一切善,避免一切惡,做有意義的事,不做無意義的事。這是累積外在功德、內在智慧的方法。有任何進步的機會,我們都要去把握,死亡是每個人遲早一定要面對的事,這是我們生命中最大的一件事。現在閱讀此書的讀者,一百年之後,將不複存在,我們一定都死了,也許有少數現在在母親肚子裏准備要誕生的嬰兒們,一世紀後還活著。人都要死,我們必須誠實的面對此一事實,雖然,我們大多不知道自己將于何時壽終。
臨終那刻很重要(中譯:臨終是指死亡將至,到外氣斷的時段。),因爲那是將生命由此生轉到下一生的時刻,如何轉生決定于業力。業力是我們過去在思想與行爲上所造作的因,所以只作用在我們自己身上而非他人身上。對于臨終若有清楚的了解且有很好的機會的話,我們可以在臨終時累積善業、淨化惡業,臨終前的能力遠勝于其他活著的時刻。此刻,我們可以做祈願。禅修。發菩提心、行善業,而且我們具有相當的虔誠、信心、純淨、能力,但是若是我們學會如何清晰思考、回向功德,及利用此特殊的時刻的話,臨終時這些能力可以增強許多許多倍。臨終時短暫的思維,其力量遠勝于一輩子中數年的思考。這就是爲什麽我們對于臨終的了解是那麽的重要,那時你還活著,你面對的是一輩子中最重要的事,目標是希望能更向證悟邁進。由于那個時刻是如此的關鍵,因此了解有哪些因素,在那時會幹擾我們的心靈,將有助于我們面對臨終。
臨終時會幹擾我們的叁件事是名、財,及與我們有關系的人。貪執名、財、人,不願與它們分離是清明的最大障礙。死亡來臨時,我們應准備好舍去任何東西,我們必須了解我們不再需要這些東西了,即使手中握著錢,也帶不走的,錢只會躺在我們冰冷的手中,一點兒用處都沒有。美名也一樣,報紙的背面登載簡短的訃聞,之後就被遺忘了。與我們關系親近的人,會繼續生活,少了我們,但一樣的活下去。面對臨終,最好最重要的准備,就是在生前,盡自己所能的做好每一件事,所以,我們不會有懊悔,不會做感到抱歉、罪惡、羞恥的事。臨終時心情保持單純,爲使臨終時有單純的心情,我們必須生前有所准備,即讓每天的生活都過得有意義。我們可以利用自己擁有的物質、美譽,地位,來做有益他人的事。除了做利他之事以外,我們還要將此功德回向給所有的衆生,由內心深處祈願他們早日解脫輪回的苦海。我們還可以祈願,依我們的能力,能再生于人道,以耕耘更多的善行,以達最終的證悟。我們也可以祈願再生于阿彌陀佛的淨土(Dewa-chen),西方極樂世界(sukhavati Pure Land),在那裏我們可以聽聞及修持,佛陀所示的證悟之道,佛陀即智慧。
我們應盡己之所能的做供養,如果你能說:「願我入地獄,能夠利益所有地獄的衆生,直到他們都能解脫地獄之苦,我願留在地獄之中。]你真正這樣想,這是最好的事,重點是,做你所能做的,盡你一切之所能。
臨終時有特別的法門可以修持,這就是大家所知道的「遷識],藏文稱爲「波瓦](phowa)。 終時要能修波瓦,必須先前有相當長的一段練習時間才可,成功的修「波瓦],可以使個體意識解脫,免于生在下叁道。
——究竟中陰一
究竟中陰(又譯爲「實相中陰]或「法性光明中陰])是金剛乘最高的境界,整個宇宙內的所有事物都是究竟真理的化現。每件事物都在向你訴說究竟的本質,每件事物都向你傳遞訊息,每件事物都在告訴你它自身是無常的。朋友相聚、聊天,共享快樂的時光,但聚會的句點總是分離。國王建造宮殿,但就在宮殿完工他感到滿意的同時,宮殿開始衰損。接下來發生的事,就是宮殿剝落然後倒塌,當然這需要經過一段時間,但這些是必然發生的。嬰兒誕生,我們很高興家中添了一個成員,但嬰兒的未來是會死亡,因爲有生就有死。早上我們看到太陽升起,這是一天的開始,但太陽很快的就會落到山的後面,黑夜再度來臨。這些事都會一一發生。這就是萬事萬物的真象。現象界的存在告訴你每件事都是空性,每件事都是無常,任何事都只是種短暫的化現——但它們的本質是究竟、是佛性。了解了這些,就能善用生命中的每一刻,讓每一刻都達到最完美最極致的發揮,這就是究竟中陰。
——普遍中陰一
第六種也是最後一類中陰,是聽過中陰的人最熟悉的,這是由此生的身體死亡(中譯:外氣斷),到下一生的生命誕生的中間狀態(「普遍中陰」, possibility bardo,又譯爲「可能中陰]、「死亡中陰]、「受生中陰」、「業力中陰]、「輪回中陰]、「來生中陰」、「轉生中陰」)。六道內的任何衆生,當他這一生結束,進入中陰狀態,會在中陰階段停留多長的時間,在中陰內會遇到什麽樣的經驗,完全決定于他的業力。
死後的中陰,從死到意識進入另一個身體,是轉世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部份。很多法教都在談這個階段,譬如密續的《聞而解脫》(《Liberation bv Hearing》),此經及其他的密續解釋死後的曆程。這段時間對于人類的死亡而言,又特別的重要,因此,是針對人類所教授的中陰。
死後中陰開始于死亡的那一刻,結束于下個轉世個體受孕之時。這段中陰,最長是四十九天。最短可能只是頃刻之間,但最長不超過四十九天。經典裏清楚的說明這是對我們地球的人類而言。
死亡的曆程是受孕曆程的逆轉,我們離開身軀的方式與進入身體的方式是相同的。所有在我們進入之時發生的,在我們離開時都會發生。我們走出屋子的唯一通路是大門,也是我們進入屋子的同一個大門。在正常狀況,平靜的死亡而非意外死亡之類的死亡,第一個訊號就是身體的地大因素瓦解,回歸宇宙地大之中。此時,亡者會覺得身體非常沈重,無法移動。接下來是身體的風大因素回歸溶入宇宙的風大,這時亡者感到呼吸困難,這些都是生命漸漸離開身體的徵兆。地大溶入宇宙的地大,風大溶入宇宙的風大,水大溶入宇宙的水大,火大溶人宇宙的火大,每個階段都有它溶入的征兆。死亡這件事就是讓我們的物質元素溶入大自然的物質元素之中。
所有心與身結合受孕後發展出的感覺、感受,及驅體,此刻全都回歸到它們的來處。四肢首先感到冰冷,而後失去知覺。身體的中心還馀溫猶存,所以焦點流向中心,在中脈之內,宇宙正面與負面的能量相遇,也就是紅、白相遇。然後,我們說這個人的心識暈迷了,身與心變得全無知覺,這是最後專注的一刻。
死及死後的那個階段,是我們的主觀經驗中巨大的變化,這是我們記不得自己過去曾發生了什麽事的原因之一,死亡經驗像是激烈的爆炸,頃刻間造成了我們的失憶。
如果你有純淨的虔敬心、純淨的悲心,如果你是個很優秀的禅修者,如果你在那個關鍵時刻仍能保持明覺,那麽你就有機會在死亡的階段獲致證悟,因爲在那一刻,你可以完全不受前世業力的影響。在正負能量交會而暈厥的那一刻,你可能證悟,因爲那時除了你的佛性之外,沒有其他東西在那兒,但你必須認得出佛性。如果此人不具慈悲心,沒有虔信,通常此人會感到害怕,甚至生氣或憤恨,于是,這個證悟的機會就錯失了。最好的死亡方式是自然死亡,因爲自然死亡,心靈比較沒有害怕、貪婪、生氣或憤恨,所以,這樣的死亡方式較恰當。禅修或善行可以幫助我們培養心靈的能力,我們不應浪費掉自然的死亡。對于那些偉大的修行者而言,他們的心常是明覺的,無所畏懼的,有此調伏的心,死亡是這輩子唯一的機會,一個證悟的機會。這初期,可長可短,可以長達叁天或短至片刻,這要看個人的情況,這個階段的中陰,稱爲第一道明光。
第二道明光産生于你由無意識、無知覺中醒來,這個時刻是個體有機會投生于「淨土]的一刻。金剛乘往生淨土的修持法門,有內…
《喚醒沈睡的佛 第叁章 轉世和業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