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睡觉时,你是躺下的,如果你站著睡,你可能会跌倒、会受伤。坐在椅子上睡则不易获得休息。同样的,打坐有它正确的姿势,这自然的姿势有助于禅定。用身体的姿势来帮助进入禅定状态,就是一种身禅定。
语禅定是讲正确的话,所有的祈祷文、念诵文及咒语都有许多层次的意义。有些只是简单的字,有些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字(中译:例如种子字),所有这些诵文都可以称为语禅定。我们已检视过祈愿者如何思维发菩提心的效果,若是身体坐姿正确,而语的表达也适切,那麽正确且重要的连结便可以产生。若是我们对某人说:「我尊敬你」,此人会觉得舒服;若我们说:「我恨你],此人当然会觉得不愉快,这就是语言的威力。某人以美妙的歌喉唱悦耳的歌,你会感到美好,甚至使你平静;某人若唱得难听,而且歌词词义是负面的,则他会激怒你,或使你听不下去。比较寺庙宁静大殿响起的钟声,及用指甲刮黑板的声音,就会了解声音的作用。在适当的情况说适当的话,是语禅定。
意禅定是指正确的思想,心处于平和状态,心住于自然状态,念著对他人的慈心与悲心。常以此种方式思考,将可带引我们觉知究竟的真理。对证悟者有虔诚心及信心,对诸佛菩萨及成就者的法教有信心,这就是正确的态度、正确的道路,及正确的导引。
正确的修持身、语、意的禅定,不但在禅坐的时候如此,在你走路、工作、做饭、吃饭、谈天、睡觉——一切时刻皆如此。这些都有改善、进步的空间,藉由培养觉知而进步。禅定中阴,就是身、语、意禅定的稳定状态,还要将此状态由坐上延伸到坐下,让我们在做日常生活中的事的时候,仍保持此状态,这种练习将有助于面对挑战,最大的挑战即是两生命间的转换,即临终的一刻。
——临终中阴一
在面对临终中阴之前,我们应有所准备。如果我们到了临死前,才开始准备要面对,就为时已晚了!我们可以在面对临终以前,为临终做准备,也就是行一切善,避免一切恶,做有意义的事,不做无意义的事。这是累积外在功德、内在智慧的方法。有任何进步的机会,我们都要去把握,死亡是每个人迟早一定要面对的事,这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一件事。现在阅读此书的读者,一百年之後,将不复存在,我们一定都死了,也许有少数现在在母亲肚子里准备要诞生的婴儿们,一世纪後还活著。人都要死,我们必须诚实的面对此一事实,虽然,我们大多不知道自己将于何时寿终。
临终那刻很重要(中译:临终是指死亡将至,到外气断的时段。),因为那是将生命由此生转到下一生的时刻,如何转生决定于业力。业力是我们过去在思想与行为上所造作的因,所以只作用在我们自己身上而非他人身上。对于临终若有清楚的了解且有很好的机会的话,我们可以在临终时累积善业、净化恶业,临终前的能力远胜于其他活著的时刻。此刻,我们可以做祈愿。禅修。发菩提心、行善业,而且我们具有相当的虔诚、信心、纯净、能力,但是若是我们学会如何清晰思考、回向功德,及利用此特殊的时刻的话,临终时这些能力可以增强许多许多倍。临终时短暂的思维,其力量远胜于一辈子中数年的思考。这就是为什麽我们对于临终的了解是那麽的重要,那时你还活著,你面对的是一辈子中最重要的事,目标是希望能更向证悟迈进。由于那个时刻是如此的关键,因此了解有哪些因素,在那时会干扰我们的心灵,将有助于我们面对临终。
临终时会干扰我们的三件事是名、财,及与我们有关系的人。贪执名、财、人,不愿与它们分离是清明的最大障碍。死亡来临时,我们应准备好舍去任何东西,我们必须了解我们不再需要这些东西了,即使手中握著钱,也带不走的,钱只会躺在我们冰冷的手中,一点儿用处都没有。美名也一样,报纸的背面登载简短的讣闻,之後就被遗忘了。与我们关系亲近的人,会继续生活,少了我们,但一样的活下去。面对临终,最好最重要的准备,就是在生前,尽自己所能的做好每一件事,所以,我们不会有懊悔,不会做感到抱歉、罪恶、羞耻的事。临终时心情保持单纯,为使临终时有单纯的心情,我们必须生前有所准备,即让每天的生活都过得有意义。我们可以利用自己拥有的物质、美誉,地位,来做有益他人的事。除了做利他之事以外,我们还要将此功德回向给所有的众生,由内心深处祈愿他们早日解脱轮回的苦海。我们还可以祈愿,依我们的能力,能再生于人道,以耕耘更多的善行,以达最终的证悟。我们也可以祈愿再生于阿弥陀佛的净土(Dewa-chen),西方极乐世界(sukhavati Pure Land),在那里我们可以听闻及修持,佛陀所示的证悟之道,佛陀即智慧。
我们应尽己之所能的做供养,如果你能说:「愿我入地狱,能够利益所有地狱的众生,直到他们都能解脱地狱之苦,我愿留在地狱之中。]你真正这样想,这是最好的事,重点是,做你所能做的,尽你一切之所能。
临终时有特别的法门可以修持,这就是大家所知道的「迁识],藏文称为「波瓦](phowa)。 终时要能修波瓦,必须先前有相当长的一段练习时间才可,成功的修「波瓦],可以使个体意识解脱,免于生在下三道。
——究竟中阴一
究竟中阴(又译为「实相中阴]或「法性光明中阴])是金刚乘最高的境界,整个宇宙内的所有事物都是究竟真理的化现。每件事物都在向你诉说究竟的本质,每件事物都向你传递讯息,每件事物都在告诉你它自身是无常的。朋友相聚、聊天,共享快乐的时光,但聚会的句点总是分离。国王建造宫殿,但就在宫殿完工他感到满意的同时,宫殿开始衰损。接下来发生的事,就是宫殿剥落然後倒塌,当然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但这些是必然发生的。婴儿诞生,我们很高兴家中添了一个成员,但婴儿的未来是会死亡,因为有生就有死。早上我们看到太阳升起,这是一天的开始,但太阳很快的就会落到山的後面,黑夜再度来临。这些事都会一一发生。这就是万事万物的真象。现象界的存在告诉你每件事都是空性,每件事都是无常,任何事都只是种短暂的化现——但它们的本质是究竟、是佛性。了解了这些,就能善用生命中的每一刻,让每一刻都达到最完美最极致的发挥,这就是究竟中阴。
——普遍中阴一
第六种也是最後一类中阴,是听过中阴的人最熟悉的,这是由此生的身体死亡(中译:外气断),到下一生的生命诞生的中间状态(「普遍中阴」, possibility bardo,又译为「可能中阴]、「死亡中阴]、「受生中阴」、「业力中阴]、「轮回中阴]、「来生中阴」、「转生中阴」)。六道内的任何众生,当他这一生结束,进入中阴状态,会在中阴阶段停留多长的时间,在中阴内会遇到什麽样的经验,完全决定于他的业力。
死後的中阴,从死到意识进入另一个身体,是转世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部份。很多法教都在谈这个阶段,譬如密续的《闻而解脱》(《Liberation bv Hearing》),此经及其他的密续解释死後的历程。这段时间对于人类的死亡而言,又特别的重要,因此,是针对人类所教授的中阴。
死後中阴开始于死亡的那一刻,结束于下个转世个体受孕之时。这段中阴,最长是四十九天。最短可能只是顷刻之间,但最长不超过四十九天。经典里清楚的说明这是对我们地球的人类而言。
死亡的历程是受孕历程的逆转,我们离开身躯的方式与进入身体的方式是相同的。所有在我们进入之时发生的,在我们离开时都会发生。我们走出屋子的唯一通路是大门,也是我们进入屋子的同一个大门。在正常状况,平静的死亡而非意外死亡之类的死亡,第一个讯号就是身体的地大因素瓦解,回归宇宙地大之中。此时,亡者会觉得身体非常沉重,无法移动。接下来是身体的风大因素回归溶入宇宙的风大,这时亡者感到呼吸困难,这些都是生命渐渐离开身体的徵兆。地大溶入宇宙的地大,风大溶入宇宙的风大,水大溶入宇宙的水大,火大溶人宇宙的火大,每个阶段都有它溶入的征兆。死亡这件事就是让我们的物质元素溶入大自然的物质元素之中。
所有心与身结合受孕後发展出的感觉、感受,及驱体,此刻全都回归到它们的来处。四肢首先感到冰冷,而後失去知觉。身体的中心还馀温犹存,所以焦点流向中心,在中脉之内,宇宙正面与负面的能量相遇,也就是红、白相遇。然後,我们说这个人的心识晕迷了,身与心变得全无知觉,这是最後专注的一刻。
死及死後的那个阶段,是我们的主观经验中巨大的变化,这是我们记不得自己过去曾发生了什麽事的原因之一,死亡经验像是激烈的爆炸,顷刻间造成了我们的失忆。
如果你有纯净的虔敬心、纯净的悲心,如果你是个很优秀的禅修者,如果你在那个关键时刻仍能保持明觉,那麽你就有机会在死亡的阶段获致证悟,因为在那一刻,你可以完全不受前世业力的影响。在正负能量交会而晕厥的那一刻,你可能证悟,因为那时除了你的佛性之外,没有其他东西在那儿,但你必须认得出佛性。如果此人不具慈悲心,没有虔信,通常此人会感到害怕,甚至生气或愤恨,于是,这个证悟的机会就错失了。最好的死亡方式是自然死亡,因为自然死亡,心灵比较没有害怕、贪婪、生气或愤恨,所以,这样的死亡方式较恰当。禅修或善行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心灵的能力,我们不应浪费掉自然的死亡。对于那些伟大的修行者而言,他们的心常是明觉的,无所畏惧的,有此调伏的心,死亡是这辈子唯一的机会,一个证悟的机会。这初期,可长可短,可以长达三天或短至片刻,这要看个人的情况,这个阶段的中阴,称为第一道明光。
第二道明光产生于你由无意识、无知觉中醒来,这个时刻是个体有机会投生于「净土]的一刻。金刚乘往生净土的修持法门,有内…
《唤醒沉睡的佛 第三章 转世和业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