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性空互相成義,如《龍王請問經》雲:「緣生即無生,彼無生性故,依緣故說空」;龍猛菩薩雲:「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又雲:「是即無自性。」其證非一。
己二、能斷戲論網者
愚者執何法,堅固邊執縛;智善彼即是,戲網盡斷門。
愚者二字,指下叁宗。何法,目于緣起深法。邊執,謂常、斷二邊之執。此二執縛,由執緣起計有自性反令堅固。婆沙遍計,有爲無爲內心外境一切實有,是其常執;雖有自性然許變壞,又複不許法空真如,是斷執邊。經部雖說無爲假有,然執有爲自性非無,是常邊見;自性有壞及非空性,是斷邊執。唯識雖說外境等事,唯心所變無實自體,然說內心及圓成實實有自性,是彼常見;實自性心許爲變異刹那不住、及說外境皆非有等,是其斷執。此等深義,待譯《辨了義不了義》時當廣解說。
又諸智者,中觀宗師,由其善巧彼緣起義,即是永斷一切戲論網縛妙門。何以故?由緣起因,能善抉擇一切諸法自性空故。《入中論》雲:「是故由此緣起理,能斷一切惡見網。」宗喀巴大師雲:「諸余有情,由依因緣執有自性故成系縛;諸善巧者,即依彼因緣遮有自性,于無自性發決定智,能斷一切邊執網縛。」故緣起因,成無自性,是極稀有善巧方便。
又緣起因能雙除常、斷二執,故諸智者數贊緣起爲理中王。《中論》雲:「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爲假名,亦名中道義。」其所生法是宗前陳,空假中道是宗後陳,因緣生故是能立因。空遮常邊、假堵斷失,二邊雙遣,果是中道。又空一事,即是假中;乃至中道,亦是空假。體實爲一,遮顯說叁,非離空假外有中道。又此叁事同由一因,言「叁體別」,應知非理;論文自說,即空亦假亦中道故。又如《回诤論》雲:「諸說空緣起,中道是一義,第一無等說,彼佛我敬禮。」(舊譯此頌稍有誤失。)
己叁、贊說緣起成無上者
此教于余未能見,故唯稱尊爲大師;外道竊名以飾贊,如于野幹呼獅子。
稀有大師稀有依,稀有勝說稀有怙,極善宣說緣起教,于彼大師我敬禮。
若譯五字,應作是說:
此教余未見,唯尊名大師;外道亦飾贊,如于狐喚獅。
稀有大師依,稀有勝說怙,極善說緣起,我敬禮大師。
由前二頌成立所說甚深緣起爲無上已,今成能說緣起教人亦爲無上;此無別因,即以所說緣起爲因。
尊之一字,意指釋尊,藏文原爲汝字。梵藏等處,言汝非輕,雖自雲我,亦非是慢;然在華夏多重恭避,爲順世故,改譯尊仁。
言大師者,是自親證、轉教他義。于余宗派,勝、數論等,倒說無因、或說邪因,迷惑有情墮常、斷處,未見能說無上甚深緣起道理,故唯稱尊釋迦能仁爲無過上最勝大師,非諸外道。《深密經》中說轉*輪唯佛世尊,非余人天魔梵能轉;《贊應贊》中,亦由能說染淨因果流轉還滅甚深緣起是佛特法,非諸外道能說是事;又馬勝苾刍,亦說佛說緣起生滅,舍利、目蓮悟證聖果。如是教、理不可窮盡。
問:若爾,何故劫昆羅仙、鸺鹠仙人及足目等諸余外道亦稱大師耶?
答:彼諸外道,由其弟子谄诳令喜,知無實德,故竊此名、妄以飾贊;非彼外道實有其德。如知野甘無獅子相,唯托假名,呼爲獅子。
由上教、理,證知釋尊,爲極稀有大師導者,亦是稀有真歸依處,能說緣起是勝說者,亦是衆生同一慈父稀有怙恃,故我善慧名稱吉祥,信心引動叁業,殷誠敬禮極善宣說甚深緣起道理無上大師。
又由自內斷證德圓、悲憫有情說緣起道,是大師義;能施有情無畏安樂,是依怙義;所有宣說知、斷、證、修,無有敵者能求過失,具四無畏,是勝說義;又由種種猛力和柔善權方便,對治所化種種過失,是怙恃義。此四種事,唯佛具足,故歎稀有。
以上四頌,總攝義雲:諸法緣起故,說即自性空,此說成量故,大師說無上。
戊二、正贊見說緣起分叁:己一、見說性空爲緣起義。己二、顯示未能如是知者即是未達聖教心要。己叁、顯示知已于大師處生起定量所引信敬。
己一、見說性空爲緣起義分二:庚一、廣說。庚二、攝贊。
庚一、廣說分二:辛一、顯示不許空與緣起是一義者即未能達能仁所許。辛二、成立空與緣起一體即是能仁許中第一。
辛一、顯示不許空與緣起是一義者即未能達能仁所許
恒作饒益者,爲益衆生故,說教藏空性,無比決定因,
謂緣起道理;見相違不成,此于(2)尊教法,如何能了知?
最初一句稱贊如來,謂佛世尊晝夜六時,恒以佛眼觀察世間,誰苦誰樂、誰增誰減,誰向惡趣、誰趣涅槃,熟與未熟、時至未至,隨其所應,攝益誨導;未其信者令住信德,乃至已成熟者,令得解脫。如律藏雲:「假使大海潮,或失于期限,佛于所化者,濟度不越時。」是故諸佛名饒益者。
言教藏者,此有二說:一謂空性,二謂緣起;俱不相違,同一體故。
無比決定因者,謂成諸法自性本空決定因中,唯緣起因力大無比。
見相違、不成者,謂說諸法自性本空、是緣起故,爾時內道唯識等宗見此正因有相違過;諸外道見因不成。何以故?諸外道衆,或計諸法自然而有、或計大梵自在等造,或計神我、或計宿因,如是等類無量差別,總其根源,謂迷緣起;內道余宗,不許緣起攝諸無爲;有爲雖許是緣起法,即由緣起執有自性,故于前因,見相違失。
貫文釋曰:恒作饒益能覺者尊爲利益諸衆生故,宣說甚深極難通達聖教心藏無上空性;又爲成立此空性故,說緣起因、爲諸無過決定因中最勝無比;然內余宗及諸外道,于此正因見有相違、不定、不成種種過失;此等乃至未舍如是如是謬執以來,如何能得了知聖尊教法心藏?定不能知。
又此二頌,是一重因。謂余宗及諸外道(前陳)如何能了尊教法藏?定不了知(後陳)。佛饒益者,爲益衆生,說瓶等法定非谛實,緣起性故;于此能成教藏空性無過決定無比正因,見有相違不成過故(因)。諸余教證,恐繁且止。
總攝義雲:緣起因道理,定教藏空性,見相違不成,豈能達尊教。
辛二、成立空與緣起一體即是能仁許中第分叁:壬一、若許性空一切能作所作皆成否則不成。壬二、說一切法由緣起因故自性空。壬叁、即由此理大師說是無上說。
壬一、若許性空一切能作所作皆成否則不成分叁:癸一、許性空者一切事成。癸二、余者不成。癸叁、以是因緣贊歎見緣起理。
癸一、許性空者一切事成
尊許若時見,空即緣起義,性空與成立,作所作無違。
自性雖空,一切能作所作作用悉皆成立,是尊所許。何以故?宣說緣起性空二谛、遠離一切錯誤垢障無上無等能仁大師,許若有人若時能見自性空理、一真法界即是緣起諸法真實,彼觀行者爾時即見一切諸法自性本空、然于世俗因果取舍能作所作一切作用悉皆成立,非僅不違、實極順故。龍猛菩薩雲:「若許有空性,彼一切得成。」月稱釋雲:「若許諸法自性空者,于彼宗中,所說一切悉得成立。」一切二字,指叁寶、四谛等。
未達此義、一向有雲「即真即俗」者,徒道于言耳。
是故應知,有爲諸法依因緣生說爲緣起,諸無爲法觀待所依假施設故亦是緣起;是緣起故,必須待他,于此道理,起決定智;即由此智增上力故,于一切法自性空理,定智亦生;于此二谛甚深道理勵力修習,多修習故,見諸法時,任運能知自性本空、現前顯現猶如幻化。如是一心雙遣二執,是爲觀力圓滿分齊。設于現法不能現證,然于後世一切生中,聞說緣起性空之名,即能醒覺正見習氣,于一切法深知如幻,俱斷一切染愛貪著。
又爲速證勝義谛故,自然發起淨障集福善妙加行。若是顯教根性有情,定當速入極歡喜地;若是密乘根性行者,亦當速證無上菩提。以出離心及菩提心,攝持修學真實正見,是解脫因及菩提因。諸有智者,誰不勤學,虛耗人身、令空無果?發理繁多,且不申引。
癸二、余者不成
若見反彼者,空則用不成,有用則無空,墮苦惱險處。
此頌仍承前文頌中「尊許」二字,謂尊亦許,若有衆生見與彼頌所說二谛甚深道理成違反者,彼諸有情,或是內道、或是外道,決定迷墮常、斷二邊苦惱險處。何以故?由彼有情,執一切法,若無自性,成畢竟無;故于彼宗,自性空已,一切作用悉不成立,墮斷見邊。又彼有情,見諸作用現可得故,便執諸法自性是有;故于彼宗,有因果等作用已,則性空義悉不忍可,墮常見處。
又彼不達性空深理,雖許緣起,亦不成立。龍猛菩薩雲:「若不許有空,彼一切不成。」要是性空才有緣起,性既非空,無須待他,故諸作用悉不成立。如龍猛菩薩雲:「汝若見諸法,從自性有者,如是汝則見,諸法無因緣。」
癸叁、以是因緣贊歎見緣起理
是故于尊教,極贊見緣起,彼亦非皆無,及以自性有。
是故二字,承前兩頌正邪得失,謂以是故,若有如理觀行學者,能善通達甚深緣起,是尊教中諸佛菩薩之所贊歎,由彼善能離二邊故。經雲:「若見緣起,彼則爲見一切諸法;見諸法者,即見如來。」龍猛菩薩雲:「若有見緣起,彼即見諸谛;謂苦谛集谛,滅谛及道谛。」《釋菩提心論》雲:「知此諸法空,而依業果者,甚奇此甚…
《緣起贊論略釋(宗喀巴大師造 法尊法師譯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