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奇,稀有此稀有。」宗喀巴大師雲:「若見世出世諸法,因果畢竟無欺诳,然所緣處遍空寂,彼入智者歡喜道。」彼緣起法及實體性,非于世俗畢竟所無、亦非可執自性所有;如是二事,俱墮邊故。
此中攝義:性空緣起義,見者善解脫,不達墮邊見,尊贊見緣起。
壬二、說一切法由緣起因故自性空分二:癸一、正宣說。癸二、顯于彼諸敵者無過可得。
癸一、正宣說分叁:子一、一切諸法由觀待有故說緣起。子二、由緣起故說性空。子叁、若自性有說涅槃等應不成就。
子一、一切諸法由觀待有故說緣起。
無待如空華,故無依非有,若性有彼生,待因緣相違。
前半頌義,成立諸法定有觀待,若無依待是事非有,如虛空花,畢竟絕無;諸有爲法待自因緣,諸無爲法待自支分。
後半頌義,成立性空;謂依他起自性有者,彼生起時應不待緣,待因緣生與自性有成相違故。
全頌合釋,應作是說:不依待他,是法非有,若是有者,定有待故;無待之法,如虛空花,非是有故;有爲諸法待自因緣、無爲諸法待自支分方得有故。知是有爲,例如苗芽,非自性有,觀待有故;彼諸苗芽,若有自性,于彼生時複待因緣,成相違故。若無爲法是自性有,自性有已,複待支分,亦是相違,隨理應知。龍猛菩薩雲:「自性非新作,亦不觀待他。」又雲:「自性因緣生,即是不應理。」
唯識學者,有作是說:依他起法定有自性,是遍計施設處故,是圓成實所依事故;雖有自性亦依他緣,然不相違,自性是彼自不共體,所待之緣是助伴故。若依他起無自性者,應如空花畢竟無用,遍計、圓成二性應無,是即誹謗叁種自性;又豆不應唯從豆生,豆亦不應唯生于豆,麥應生豆,豆應生麥,俱無不共自體性故;然實不爾,故說無性,道理不成。
中觀學者,有作是說:汝初所說,由是遍計施設處故、及是圓成所依事故,成立依他有自性者,于汝自宗雖說假法必依實說,不爾有謗叁性過失,《深密》《瑜伽》教理成立;然于我宗,說《深密》等是不了義,亦不許假必依于實,一切皆是觀待有故。
又叁性義,依《般若經》不同汝說,且止不論。
汝第二說,依他起法,雖有自性、亦待他緣,不相違者,應問汝,彼之自性,是否依他?否則違宗。何以故?作他自性是世俗谛故非圓成,是實有法故非遍計,叁性攝盡一切法故,是依他者所作之他爲是何法?若雲即彼前一刹那無間所有自體性者,應如是問:後一刹那所有自性,前刹時爲有爲無?若雲有者,應成常住,不應道理;若雲無者,自性新生,亦不應理,徒計自性有損無益。如是前性,後刹那時,有則常住,無則成斷。
又依他起自性本有、後待緣生,不相違者,則數論師說自性有、後待緣顯,不應質難。
又汝所許依他起法,根本要扼住諸種子;眼識新種所有自性,爲以賴耶前刹那性爲其親因、抑以能熏前念眼識自性爲因?若雲眼識自性爲因,種子自性應非賴耶,賴耶亦應非一切種,故不中理;若雲賴耶前性爲因,此種後生眼識自性,不應正理,賴耶、眼識互相違故。
又唯識宗破外境時,以有方分破極微等,若即以彼有時分等,進破內心,悉同一例。如是破救曲折繁多,今且暫止,余處重述。
又汝所說,豆生豆故應有性者,此亦非理。如眼有翳所見毛輪,毛輪等事雖無自性,然唯是彼有翳眼見,彼有翳眼亦唯見彼毛相非余,毛輪亦應許有自性。
又豆生豆,豆有自性,是則此豆,唯從豆生,說是心生不應正理;若是心生,說豆生豆亦不應理。若雲爲順世間說豆生豆,故依他起成自性有,亦應順世說有外豆,是則賴耶徒計無功。
若雲外豆理破成無賴耶共種似外豆現,破外豆理能破內心,賴耶共種有自性者亦不極成。
又感豆業,我雖許有,然不說彼實有自性,是故唯識對中觀者立依他起有實自性,頗感困難,勞而無果。
子二、由緣起故說性空
是故離緣起,更無有少法,故說離性空,亦無有少法。
是故二字,承前頌理,謂除緣起更無少法,是有可得,由前頌說,不待他法,畢竟無故,叁句故字,承前半頌,謂大師說離性空外,定無性有少法可得,除緣起外,無余法故。凡是緣起定是性空,二谛非即亦非離故,前已略述,後當廣說。
如龍猛菩薩雲:「何故非緣起,是法則非有,是故非性空,亦非有少法。」何故二字,是征起辭,非等八字,正以理答,次後二句,結成性空。
子叁、若自性有說涅槃等應不成就
若法有自性,則說無涅槃,及無戲論滅,自性無滅故。
此頌正說,若有自性,斷證二德皆不得成;自性之法不可滅故,惑不可滅斷德非有,由無斷故證德亦無。
問:若爾,佛于何處宣說?答:《般若經》雲:「諸法下至有髪尖許是自性有,則諸菩薩摩诃薩不得現證無上正等菩提。」《象力經》雲:「設若諸法有自性,勝者聲聞應現知,恒法不應般涅槃,智者永無離戲論。」龍猛菩薩雲:「自性有變異,畢竟不應理。」又雲:「若此不皆空,應無有生滅,是則于汝宗,四聖谛應無。」戲論二字雖通二障,然重執有自性無明。
總攝義雲:諸法緣起故,說性空應理,不爾涅槃等,爲說不成立。
癸二、顯于彼諸敵者無過可得
故于智衆中,發大獅子吼,數唱離自性,善說誰能難?
由前所說,得大義故,無上大師,于諸智者聲聞菩薩大衆會中,發獅子吼,無畏無懼,數數唱說,一切諸法皆離自性。于此離性有正理成,于有自性正理能破。于此善說,余諸敵者,誰能求難?無可難故。如經雲:「如獅依山無所畏,發大吼音驚余獸,人中獅子依慧度,于世間吼驚外道。」
攝義雲:故自尊蓮口,說法本無性,獅音所宣說,于此誰見難?
壬叁、即由此理大師說是無上說
況(3)無少自性,及依此此生,建立皆成立,二不違隨順;
即由緣起因,說不依邊見,此善說即是,尊無上說因。
此中二頌,總爲成立大師妙說是無過上。但能成此是無上說所有正因,實亦多種;謂能仁說諸法無性真勝義谛,及說諸法由依此故此法生起、建立一切因果取舍皆得成立世俗谛法,能仁所說此二谛法,非但不違,而且隨順,此事能成大師所說是無上說。
況字是遮遣,謂成世尊所有言教是無上說,不必待此甚深奧義;此第二頌承況字起,謂觀行者,即由了知緣起因故,世尊說彼不依、不近、不墮有無、自、他、共生、無因生等種種邊見,由此善說,即是成就聖尊所說是無上說無過正因。龍猛菩薩雲:「作者依業有,業複依作者,除此緣起外,未見能生因。」《入中論》雲:「是故由此緣起理,能斷一切惡見網。」經亦雲:「智者通達緣起法,是則不依諸邊見。」
攝義雲:緣起故性空,諸建立皆成,說遍離邊見,是爲無上說。
庚二、攝贊
此皆自性空,緣此此果起,二決定更互,無障爲助伴;
除此更有何,爲甚奇稀有,以此理贊尊,成贊非由余。
若內有情、若外器世一切諸法,雖性本空,然亦由作彼彼善惡諸業爲因,緣此業故,亦有此等愛非愛果,若異熟果、若等流果、若增上果,皆可生起;如是二種決定智見,非僅更互不相障礙,而且輾轉更相助伴,由性空故方有緣起,由緣起故自性本空,除此甚深二谛法外,更有何事爲最稀有?《釋菩提心論》雲:「知此諸法空,而依業果者,甚奇此甚奇,稀有此稀有」,是故能仁雖具衆德,由此道理贊美世尊成殊勝贊無上第一,非由余德稱贊能爾。
或有問曰:既說性空是緣起義,達此義者,最爲稀有,由此贊佛,是第一贊;若爾,應說此中道理。答:所問道理,文中廣說。今于此處,略言總義。以空遣常,由現遮斷,雖諸外道,無不盡同;唯由異宗,破斥異宗,非于自宗見自宗過,此亦內外無少差異;然由知空能除斷空、由達緣起能遣自性,此是龍猛無上奧義,佛護、月稱無等勝說,清辯、靜命觀力未及,所余內外更何待言?
《入中論》雲:「如是法皆空,亦由空性起。」緣起故空非極難解,空故緣起實屬難立,藏地諸師由不善此,或斷或常,其人非一。如由緣起引性空智,即由空因于緣起義決定智生。例如苗芽由無性故方從種起,種子亦由無性故方爲芽因;若有自性、二性則異,自性異故、因果不成。故決定知,要是性空方有緣起,非自性法能有斯義。
此宗精要極應知者,謂「有」、「性」、「有空」與「性空」四事差別。初後二句,此宗所許;中間二句,是所破斥。頗有一類不谙此者,見無自性說應盡無,見是有法執應有性,性空緣起勢同水火,是人難達聖教深義;唯應暫以唯識等說方便接引護煉根器,于此深宗暫止莫學,免墮斷常險惡處故。
傍論且止。
總攝義雲:諸法自性空,作所作皆成,雙運稀有教,禮宣說大師。
己二、顯示未能如是知者即是未達聖教心要分四:庚一、顯受緣起不許性空是可笑處。庚二、顯若有人執法實有是則外出聖教心藏。庚叁、顯受緣起又許性有成相違過。庚四、是故結成諸法如幻
庚一、顯受緣起不許性空是可笑處
若有爲愚使,與尊作仇隙,彼不忍無性,妙聲有何奇?
《緣起贊論略釋(宗喀巴大師造 法尊法師譯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