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生歡喜》兜率淨土上師相應法門導修 正行開示▪P4

  ..續本文上一頁請大師長住世間,作爲我們之依止對像及資糧田。

  諸佛有叁身,分別爲法身、報身及應身。法身與報身是不會入滅的,但應身則會爲衆生而化現,又依因緣而示滅。我們祈請長住而不入滅的對像,是指諸佛之應身,尤其指宗喀巴大師之應身。宗喀巴大師雖然在五百多年前圓寂了,但他是諸佛之化相,在其它世界中必然仍有其應身化相的,所以我們祈求這些應化身不入滅而長祝在我們的世界中,我們視自己之上師和曆代祖師與宗喀巴大師爲同一心識及體性,上師即大師之化現,所以我們在修誦此偈時,同時也是在祈請自己的上師長住世間。我們應視自己之上師爲佛,所以他們的壽命並非由他們之業力決定,而是看我們之福報與因緣的。弟子有福報及功德的話,上師就會住世;在沒有因緣或因緣盡時,上師就示滅。所以作爲弟子的,要不斷祈請恩師長住,不斷創造這些師徒間之吉祥因緣,這樣才會令上師與自己常常有緣在一起及上師可以長住壽固。我們在祈請上師長住時,不要以爲是爲了師父求壽,像是在利益師父那樣;自己之師父長住其實是弟子得益,不是師父之利益。我們要視師如佛,佛之示現無非是爲衆生之利益而已,長壽與否對他們來說是無分別的,但對弟子來說就很大影響了!衲這樣說並非是要你們祈請我長住,這是傳承的開示,我們必須視師如佛,常請長住,這都是爲了弟子自己的利益而做的,並非說師父會得到甚麼好處。衲的恩師曾對我們小輩說:“我當然不是佛!我只是一個最低下的凡夫,但爲了你們的得益及進步,你們要視師爲佛/。這些是傳統的師徒關系,並非衲自己發明的,也並非西藏人發明的。能夠這樣去做的話,得益者是自己,不做的話,受損失的也是自己,所以弟子必須視師爲佛,師父也是視他們自己之師父爲佛,如此一代一代的師徒關系。

  在念誦這偈及發起祈請長住之心時,可以同時觀想自己把一塊繡有金剛交杵﹙見圖﹚圖案的布供養給大師,挂在寶座之前方。金剛交杵表義堅固的寶座,供養它即表示祈請大師壽固的意思。

   修儀軌時,一般是同時念,同時觀想的,這需要一段時間的耐心訓練,但並非難事。衲常常聽到有弟子抱

  怨做不到同時觀想與念誦,他們卻可以天天一面吃飯,一面看電視,還同時講別人的是非!由此可見,同時觀想與念誦是不難的,只要肯耐心恒修,慢慢就可以做到。有經驗的修行人,在縱身上馬的一刹那中,已經能詳細觀想整個宇宙之成、注壞的過程了!若實在不能同時觀想及念誦,先念偈文,再停下來觀,觀完了才念下一偈,那也可以。

  請長住世這種修行可對治往昔輕慢上師之罪,同時亦令自己積長壽之緣起。

  禮拜支

  在修誦了請長住世支之偈後,下一偈是七支中之禮拜支:

  上師智慧意念遍量知 法語飾嚴諸賢者之耳

  名稱赫耀端嚴光明身 敬禮見聞思皆勝之尊

  衲認識很多洋人佛教徒,他們大多都不喜歡作禮拜。其實禮拜是一種很好的修持,得益者是禮拜的人,不是受禮拜之對像。譬如說在作佛法開示前,聽法者向開示的法師恭敬禮拜叁次,這是爲了尊重佛法及讓聽法者積聚功德及消淨業障的修持。即使你不禮拜,法師也不會有甚麼損失或者不高興的;你禮拜了,該法師也不會有甚麼得益,得益的是你自己。

  禮拜有很多的好處,它是慢心的最有效對治法門,可以迅速去除傲慢之心。在世俗上來說,多作禮拜會令身體健康、氣脈暢通。在佛法而言,禮拜可以消除業障、增長功德、息滅病患及積聚未來成就佛之色身的妙因。

  我們的肉身乃由父精母血結合而生成,所以可說是父母身體的延續,也是祖宗的身體之延續。在禮拜聖衆時,我們以這由父母處得來之肉身恭敬作拜,所以也是間接在利益自己的父母及祖先。這也是盡孝道的一種方法,更可以爲父母及祖輩帶來很大的利益!

  我們有時候會碰到一種人,他們只會推崇禅定及空性等較深層次的修持,卻十分不屑于作禮拜及供養等法門,但真正的聖人及大師一輩卻十分重視禮拜法門等修持。宗喀巴大師在其中一次閉關中,曾精進地做叁千五百萬拜。在大師拜了叁千五百萬遍的地面上,被大師的身體磨出了一個身形的凹印,現在還可以看得到,大家將來可以去朝禮瞻仰。我們想想:宗喀巴是佛陀之智慧化現,但連這樣的一位聖者也一樣老實地去做禮拜。大師不但不故作高深,反而精進地禮拜而爲我們後世的弟子立下一個好的榜樣。學者及禅定者中沒哪一位是能與大師相比的了,但大師還是每天不倦地去做禮拜,誰還敢說自己的境界高而不屑于作禮佛的修持呢?

  我們在修這個儀軌時,禮拜的對像主要是宗喀巴大師之形相。我們必須知道所禮拜之對像的功德,才能生起敬禮的心。如果我們不知道對方的功德,就只會視他爲凡夫,所以無從生起敬拜的心。所以大家在修此儀軌之同時,如果不知道大師生平的,應該去讀一下大師傳記﹙注:漢文本有法王周加巷著、郭和卿所譯之〈至尊宗喀巴大師傳〉及修慧法師著之〈宗喀巴大師應化因緣集〉等﹚及他的巨著,那樣才會真正生起敬禮的心。

  宗喀巴大師是諸佛菩薩及曆代大祖師之化現,在我們禮拜他的同時,就等于是在禮拜叁世諸佛。在 〈妙吉祥根本續〉中,釋迦佛曾預言:“于佛滅後,法將漸衰,文殊師利將于雪山邊地受生,建“歡喜寺”,而作佛之事業/,文中之“雪山”是指西藏,在公元一四零九年,宗喀巴大師建成了甘丹寺,“甘丹”的意思正是“歡喜”,可見大師爲大智文殊之化現。在〈空行秘密續〉中,佛陀又說:“文殊將化身名“善慧”,能宏正法,十分希有/,宗喀巴大師七歲出家時,他的剃度師爲他起的名正爲“善慧名稱” (藏文爲 “羅笙竹巴” )。在釋迦佛住世時,有一童子常跟隨信解智菩薩,這童子有一天隨菩薩谒見佛陀,並供上一串水晶珠串及發大願心,佛陀便與阿難尊者說:“現在于我面前之供晶珠童子,能夠興揚正法,在未來濁世中,他將建寺,寺之名稱含“甘”字,他屆時將名“善慧”/,此出自〈傳授教授王經〉。在〈楞伽經〉中也記述:佛陀把龍王所贈白螺交予目犍連,命他把螺藏于“廓巴日”山中,于未來世,將由“持戒與善說如蓮香” 之比丘取出,後來在宗喀巴大師建甘丹寺時,寺山名“廓巴日”,在建寺期間果然找到了一個左旋白螺,這個白螺現在還保存了下來。類似這樣的懸記有很多,蓮華生、阿底峽及龍樹大師等亦曾作懸記,說明宗喀巴大師與阿底峽、龍樹及蓮華生大師等爲同一心識,這些預言散見于〈迦登寶籍〉、〈蓮花遺教〉等典籍中。

  在大師出生前,他的父親夢見有來自漢地五臺山之僧人持佛經來借宿,然後徑自走入屋中之佛堂;另一次,又夢見金剛手菩薩由其淨土擲下一光焰熾盛之黃金金剛杵,入于其妻腹中。大師的母親亦多次有吉祥之夢兆,其中一次她夢見無數手持幢、鼓等之僧俗迎接觀世音大士,天上有金身由天子及天女圍繞下降,金身漸漸變小而入于她身中,僧俗大衆繞著她的身體而禮拜供養。在大師出生前,他的生地之村落及大師之房子附近常常顯現天雨瑞花、異香撲鼻、空中傳來音樂聲及大地震動之情況,也見日、月、星同現之希有景況,這些是當時大衆都見到的;有很多鄉人又夢見衆多相貌非凡的出家人把拉薩的釋迦牟尼佛像帶來,放于大師父親的佛堂中。有關這些情況,如果只是一兩次的話,不代表什麼。在宗喀巴大師出生前,這些吉祥的預兆不斷出現。

  在大師出生前夕,他的母親夢見一個白色童子手持水晶鑰匙,在她胸口中打開了一扇小門,取出了一個黃金佛像,佛像上面有點灰塵,另一個童女就以淨瓶水及孔雀毛小心擦拭,然後以悅耳之聲音作種種禮贊,還有很多出家人也來禮拜及向佛像祈禱。在大師之母夢醒時正值黎明,大師就誕生了。

  在大師出生後,當地一位修持怖畏金剛﹙文殊大士之忿怒相﹚而得成就的著名大師義成寶仁波切派了一位弟子到訪,送上了佛像及金剛結等禮物。這位大成就者于宗喀巴大師出生前的一年,曾夢見怖畏金剛示現而向他說:“明年此時我將來到這個地方/,所以這大成就者一早就已知道宗喀巴的非凡身份。

  以上例子不勝枚舉,並非一次兩次而已,可見大師實乃文殊、金剛手、觀世音、釋迦佛及怖畏金剛等之總體化相。此外,從大師之成就與廣大弘法利生事業中,也可看出大師實爲佛陀之化現。大師雖爲諸佛化相,卻現出清淨比丘之相,以立論、持戒、弘法等等事業來利益衆生!從大師之生平傳記中,我們可看到大師之身、語、意功德的丁點,從而自然會生起敬拜之心念。如果不知道大師之功德的話,是難以真正生起敬信之念的。

  在禮拜的時候,一般之傳統是先禮拜聖者之身,例如班禅大師著之釋迦贊中述:“俱勝吉祥圓滿身,滿足衆生祈願語,遍見一切所知意,恭敬禮贊釋迦主/ 。但因大師主要爲諸佛及文殊大士之化生,其身、語、意叁者中以意功德爲最勝,故在偈文中就先禮拜大師之意功德,這與共通的傳統有別。

  我們凡夫的意是被無明所蒙蔽的,尤如黑暗一般。莫說前世及過去之事,即使昨天我們做了甚麼,今天也不一定能記得!但大師與佛之意念並不與凡夫一樣,否則我們就不需去禮敬了!大師之意與佛意是一樣的,能遍見遍知一切實相于同時,萬事萬物猶如一顆水晶珠在大師掌中一般,透徹而清楚能見,完全沒有障礙,這一點非凡夫所能思議。譬如說我們把世界各地泥土都各取一點來混于一杯中,佛陀能把它們分開,說出這一粒沙來自何處,那一粒沙又來自何處,這是“遍知慧”的一種功德。佛意之大悲心亦是其另一種之功德。偈文中的第一句是禮拜大師之意,禮贊他的意與佛意一樣,念時要想大師之意功德而生敬信之心。

  第二句是禮拜大師之語。大師之聖語是有無量功德的,因爲大師之語與佛語是一樣的。衲現在說話的時候,先要靠譯者…

《《心生歡喜》兜率淨土上師相應法門導修 正行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