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翻爲英語,再由另一位譯者把英語譯爲漢語,否則大家就溝通不了;衲的聲音很小又很沙啞,佛語並不是這樣的。如果佛語只像衲的語一樣,就不值得大家去敬拜頂禮了!佛陀開示時,聲音美妙令人不會生厭,不論坐得多遠也聽得清楚,而且各人隨類聽到佛陀以個別聽者所能明白的語言及程度來開示,所以佛語之功德稱爲“六十妙音”。在這偈句中,偈文把宗喀巴大師之語比美賢者之耳飾。世俗的人喜歡以漂亮的耳環來裝飾自己的耳朵,但賢士則喜歡耳朵能聽到大師之妙音開示,所以偈文把大師之語喻爲賢士之耳飾。我們誦這一句時,要同時思憶大師之語功德。
第叁句爲對大師之身禮拜。大師聖身與佛身無異。佛身之功德是不可言盡的,經上有說佛身之叁十二相及八十種好,衲就不多說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去學。
如果我們看到佛身,會生起不想與之分開之念,即使分開了也會心中自然憶念仰慕佛身之端嚴美妙。佛陀在世時,不單止有很多弟子,甚至還有小鳥、牛、鹿等各種動物來瞻仰佛身。這些畜牲在看到佛相時是全神貫注的,即使你去打它們,它們也沒反應,只懂專注地看著佛陀的聖身,這就是佛身之功德感召之現像!
宗喀巴大師聖身與佛身無異,所以也是具有無量功德的。大師的皮膚白裏透紅,代表菩提心﹙白色﹚與智慧﹙紅色﹚;雙手作說法印,表義證世俗谛與勝義谛于同時,兩手同時也表義顯密兼授;雙掌互對表義緣起與性空互相依賴成立;大師手持的月花(注:即“烏巴拉”花)表義大師之開示基于他的大悲心;花上的經函代表一切佛法,另一朵花上之劍表義斷執之慧;大師的黃冠代表已證正知見與圓滿智慧及其弘戒之決心;叁衣表義大師之戒行清嚴;我們必須知道這些表義,在觀想大師的時候就會懂得憶記大師之功德。
偈文中的第四句“敬禮見聞思皆勝之尊”,是說不論見到、聽到及想到大師之身、語、意功德,都會有很大的利益,所以我們向這樣的一位大師頂禮。
在修禮拜時,我們正在禮拜大師之身、語、意,但自己也是以身、語、意來禮拜的!誦念這一偈時是語禮拜,心中憶思大師之功德爲意禮拜,同時合掌低頭爲身禮拜,叁者加起來就是同時以自己之身、語、意禮拜大師之身、語、意。禮拜可以分爲大禮拜、半禮拜﹙即五體投地﹚及合掌低頭叁種。在念誦的時候,我們可以合掌恭敬低頭,這也是一種禮拜。大家也可以站地來作大禮拜,但一般之習慣是在上座前先作大禮拜,念至儀軌的這一偈時就合掌恭敬。在修禮拜時,也有一些特別的方法去觀想。前面我們已說過,要觀六道衆生圍繞自己同時修行。在禮拜時,還可以觀自己有無數化身變化出來,自己以無量化相同時拜佛頂禮。此中的觀法有兩種:
﹙一﹚觀自己身體每一個毛孔化出一個化身,每一個化身之每一個毛孔又化出一個化身,如此觀爲算不盡之身體,同時頂禮;
﹙二﹚觀自己從無始輪回以來之過去世的身體同時化現頂禮,但必須觀想自己過去世在畜牲、餓鬼、地獄、天及修羅道轉生時之身體現在化爲人相。由于過去世是算不盡的,所以這時我們有數不盡之身體同時在一起禮佛。
在禮佛時,還要想著面前之宗喀巴大師與心子爲所有佛及聖衆、曆代祖師、所有本尊及上師之合一化相,要想著向他們﹙注:即叁祖師﹚禮拜等同向所有叁寶及聖衆同時禮拜。
以上這些並非修〈兜率百尊儀軌〉之不共開示。在平時,譬如到佛寺禮佛、朝禮聖地等時,也可以同樣地觀自己化身無盡,而面前頂禮之對像乃一切聖衆與聖物之總攝。這樣去禮拜的話,一拜就可以積聚無量之功德,利益十分廣妙。
我們曾經說過這儀軌可以與四加行合修。四加行各有獨立的儀軌,也有四加行合一之儀軌,作用都是一樣的。我們修〈兜率百尊儀軌〉的人,如果同時要修四加行,可以與此儀軌合修,那樣就是五加行合一儀軌而修了(因爲這儀軌本身是上師相應法,所以本身也是一種修上師相應加行之儀軌)。修加行以十萬爲一單元,一般是要作閉關修才算是正式的修加行。一個關期中起碼要完成一項加行,也可以一關期中把四、五個加行一次修滿,甚至在一個關期中修滿九種加行(即五加行加上水供、造佛像、金剛空行火供及叁昧耶金剛法)。在閉關時,我們可以把這儀軌作爲上師相應加行儀軌,誦大師贊十萬遍,另外依四加行各別獨立儀軌或四者合修儀軌而修持五種加行,也可以把四加行全部並入此儀軌中修。在不是閉關的時候,我們修加行的數目並不能算是正式修十萬遍各種加行,但當然也有很大利益與效用。如果要把四加行之禮拜加行並入此儀軌中合修,可以在修到這一偈時加修禮拜加行。在禮拜加行之閉關中,一座上修到這時候就開始禮拜,拜到心目中設定之數目或該座快滿時,就把儀軌中剩下來之部份修完。這樣一天分幾座地去集聚禮拜的次數,以滿十萬拜爲一個單元。如果是日常修誦,也可以加修禮拜加行。如果不欲加修禮拜加行,就在念誦完禮拜支後念誦下一偈繼續修下去;如果要加插修禮拜,則要站起來開始禮拜,在拜完自己心目中要做的次數後才繼續念下一支之供養偈及其它未誦的部份。如果是修禮拜加行之閉關或日修時加修禮拜加行,就必須作大禮拜或起碼作半禮拜。剛才說修儀軌中之禮拜支時,可以合掌恭敬以作身禮拜,這只是限于修〈兜率百尊儀軌〉之禮拜支時可以如此。如果是合修禮拜加行、閉關修禮拜加行或單獨依其它儀軌修禮拜的時候,要做十萬遍大禮拜或半禮拜,不可以重複合掌十萬次就當作修滿十萬遍禮拜。身體有病或殘障的人,可以向自己之師父請求開許及另授方便的拜法,其它有能力的人都應作大禮拜或半禮拜。
修這個法門並不一定要同時加修禮拜加行,但如果能加修倒是很好的。要同時修四加行的人也不一定必須與這儀軌合修。如果要依單獨的儀軌來修禮拜加行的話,應依〈菩薩墮忏〉﹙注:即〈叁十五佛忏〉,出自〈叁蘊經〉﹚,以叁十五佛爲資糧田而集十萬遍禮拜。如果想與〈兜率百尊儀軌〉合修,方法是這樣的:
〈兜率百尊儀軌〉與禮拜加行合修之方法
我們先要學懂正確的頂禮姿勢:站立時如軍人立正般挺直身體,這不是做給他人看的,在自己一個人拜佛時也一樣要站得莊嚴堂正;然後雙手合于胸前,拇指屈入掌心內;然後把合掌之雙手放頭頂上,再碰額頭,然後碰口或喉部,再觸心部,最後拜下去,雙掌分開貼地;如果是作半禮拜,就在拜下時以額碰地,加上雙膝與雙掌貼地面,這就是五體投地頂禮;如果作大禮拜,則在雙掌觸地後把全身﹙注:即胸部及面額﹚觸地,雙臂向前伸出合掌,起來時以手掌縮回貼地支持身體起立,雙掌不應以指作拳形或如畜牲之蹄或爪形,免積生爲畜牲道之因緣;拜下觸地後應馬上起立,不可以臥地稍休或如懶牛般懶洋洋地爬起,免作招致生爲畜牲之因,同時也因爲起身時表義迅速地引領衆生離苦,所以宜迅速地起立,不作拖延;起後雙掌合于胸前立正,這樣是一拜;又把合掌放頭、額、喉及心,再拜下去,再起立,就是第二拜。雙掌合什表義悲智雙運,拇指屈入如掌持寶珠(注:即掌心內空)。觸頭頂及額是憶記及積因以能成就佛身之無見頂與眉間白毫。這些是佛身之相,代表其內在功德。積因去成就佛身,也即是積集未來成就佛身之意思。觸喉或口部是積集成就佛語之因。觸胸前是爲了積集成就佛意之善因。此外,十指亦表義十種圓滿。
在禮拜時,同時應對禮拜之對像生恭敬心,口同時作念誦。開始之叁拜可以先念〈增長禮拜功德咒〉,一拜就念一遍咒,共叁次。咒文爲:
南摩曼珠絲裏伊 南摩淑絲裏伊
南摩烏他瑪絲裏伊 疏哈
namo manjusriye namo susriye
namo uttamasriye soha
這個咒能令禮拜之功德增十萬倍,一拜之功德就成爲十萬拜之功德!所以前數拜可以先配合誦數遍這個咒,令跟著再做之多次禮拜的功德得以增長。
在前叁拜(同時誦咒)以後,這一座中你准備做多少拜就做多少次,譬如說早上第一座拜了五百次,第二座又五百次,下午又作五百次,晚上又拜了五百次,這樣就有了二千拜;閉關時就是這樣計算,到拜滿十萬遍就完成了一個單元之禮拜加行。十萬只是一個用來作結算之數目,不是說一生中拜滿十萬就夠。我們一天未成佛,還是需要多作禮拜的。如果這次閉關做了十萬,未來仍須重複閉關修更多次的十萬遍。
我們可以用念珠來計算,也可以放若幹顆小石頭及一個小杯在地上,在每一次拜下去時,就隨手把一顆小石放進杯裏,當全部石頭都在杯裏時,我們就知道已經完成了若幹數目的禮拜。
在這樣禮拜時,我們格魯派是誦〈菩薩墮忏〉儀軌的。如果覺得太難的話,也可以每拜一次念一遍〈兜率百尊〉之禮拜支(即“上師智慧意念遍量知……”等四句偈文),觀想面前之宗喀巴師徒叁尊于雲上和其它細節,心中憶記大師之功德而生敬念,這樣重複地把這四句一遍一遍重複地去念,同時一下一下的拜。拜滿心目中之次數時就坐下來,繼續修誦儀軌中之下一支。
如果要依〈菩薩墮忏〉來修,就要觀宗喀巴大師心中“吽”字(見圖﹚化出叁十五佛在大師面前,亦即自己與大師的中間虛空。若無能力觀叁十五佛者,可意想大師即叁十五佛之總持,然後依本來已觀出之資糧田(即宗喀巴父子叁尊)而修誦〈菩薩墮忏〉,同時作禮拜。
觀叁十五佛者,有多種不同之觀法。若依衲之根本師祖柏繃喀大師開示之略觀法,應觀中央爲釋迦如來﹙見圖﹚,上方有十佛,下方有十佛,釋迦如來之右有七佛,左又有七佛。所有如來皆坐于由大象肩托之珍珠寶座上。觀想大象座是有特別意義的:因爲像是群獸中最堪負重者,觀諸如來坐在象座上是喻叁十五佛爲最能淨罪之聖者。叁十五佛各有不同身色、法器及手印,…
《《心生歡喜》兜率淨土上師相應法門導修 正行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