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但爲令方便觀想故,我們可把儀軌中之叁十五佛分爲五組,各七尊如來:首組由釋迦如來起至寶焰如來,除釋迦觀爲金身(見圖)外,龍尊王如來觀作頭白而身藍,二手雙握以中指直豎而相觸(見圖),余皆觀爲阿門佛身相,身藍色,作左手定印右手觸地印﹙見圖﹚;第二組由寶月光如來至清淨施如來,全觀爲毗盧遮那佛身相,身白色,雙手作說法印﹙見圖﹚;第叁組由水天如來至無憂吉祥如來,全觀爲寶生佛身相,身黃色,作左手定印右手施印﹙見圖﹚;第四組由無愛子如來至名稱普聞吉祥如來,全觀爲阿彌陀佛身相,身紅色,雙手作定印﹙見圖﹚;第五組由帝幢幡王如來至寶蓮華善住須彌山王如來,全觀爲不空成就佛身相,身綠色,作左手定印右手說法印﹙見圖﹚;叁十五佛皆現僧相,披叁衣,作跏趺坐,具足叁十二相及八十種好等。這是柏繃喀大師所授之叁十五佛簡易觀法。若依叁十五佛各別身相、手印及法器而觀當然亦可以,但衲恐怕大家不易做得來!若能清楚觀起此五種身相﹙見封面內頁彩圖﹚的叁十五佛﹙除釋迦及龍尊王佛觀爲本來身相外﹚在前,已經十分足夠了。
觀想及稱念叁十五佛名號有不可思議之功德:
觀釋迦如來者能滅過往萬劫罪業。
觀金剛藏要能摧如來者得滅過往萬劫罪業。
觀寶光耀如來者得滅過往二萬劫罪業。
觀龍尊王如來者得滅過往千劫罪業,並得免于龍族加害。
觀勇猛軍如來者得滅過往口作之惡業。
觀吉祥喜如來者得滅過往意作之惡業。
觀寶焰如來者得滅過往兩舌及破和合僧罪業。
觀寶月光如來者得滅過往一劫罪業。
觀不空見如來者得滅過往宣說四衆過失之惡業。
觀寶月如來者得滅過往世殺母之無間重罪。
觀無垢如來者得滅過往世殺父之無間重罪。
觀吉祥施如來者得滅過往世殺阿羅漢聖人之無間重罪。
觀清淨如來者得滅過往世出佛身血之無間重罪。
觀清淨施如來者得滅過往多世之罪業。
觀水天如來者得滅過往世驅逐阿羅漢之惡業。
觀水天王如來者得滅過往世殺菩薩之五無間重罪。
觀吉祥賢如來者得滅過往殺害聖者之罪業。
觀旃檀吉祥如來者得滅過往世阻止別人供僧之業。
觀無邊威德如來者得滅過往世毀塔寺之惡業。
觀光吉祥如來者得滅過往世由嗔而起之罪業。
觀無憂吉祥如來者得滅過往世由貪而起之罪業。
觀無愛子如來者得滅過往萬劫罪業。
觀華吉祥如來者得滅過往萬劫罪業。
觀清淨光遊戲神通如來者得滅過往七劫罪業。
觀蓮華光遊戲神通如來者得滅過往意作之惡業。
觀財吉祥如來者得滅過往妄取僧物之惡業。
觀念吉祥如來者得滅過往謗僧罪業。
觀名稱普聞吉祥如來者得滅過往一切嫉妒之不善。
觀帝幢幡王如來者得滅過往慢心之不善業。
觀善能鎖伏吉祥如來者得滅過往世之兩舌惡業。
觀鬥戰勝如來者得滅一切煩惱。此尊如來之像極爲少見,若大家有緣遇上又能力所及,應恭敬請回珍藏。
觀善能鎮伏逝吉祥如來者得滅教令他作惡之業。
觀普照莊嚴吉祥如來者得滅隨喜他作惡之業。
觀寶蓮華善能鎮伏如來者得滅過往世滅法及謗法罪業。
觀寶蓮華善住須彌山王如來者得滅過往謗師及破叁昧耶誓戒之罪業。
觀想叁十五佛有以上這些功德,所以我們要重視這禮拜叁十五佛的忏罪法門,多作禮拜、觀想及稱誦佛號。
在觀出叁十五佛後,依〈菩薩墮忏〉﹙已印于附錄中﹚誦念首段之皈依文:“我名﹙某某﹚者恒常皈依上師皈依佛陀皈依法皈依僧”,然後開始拜叁十五佛。儀軌在稱念叁十五佛名號後有忏罪文,我們修這儀軌可以采以下叁個方法之一而行:
﹙一﹚假設想拜一百次,就每念一個佛號拜一次,拜完叁十五佛就念忏罪文,然後又從釋迦如來開始拜叁十五佛,又再念忏罪文,如是地做叁次就剛剛超過了一百拜;
﹙二﹚從釋迦如來到最後一尊如來順序地拜及稱念各別佛號,然後又回到釋迦如來名號,這樣連續把叁十五佛名號順序拜叁遍,以達到百拜之數,最後念忏罪文一次;
﹙叁﹚仍假使欲集百拜,則先對釋迦如來拜叁次,同時稱念名號,然後對第二尊佛又頂禮叁次……,在對最後一尊佛頂禮稱誦叁次後,也就完成了剛超于一百拜的次數,最後念忏罪文一次。
第二及第叁種方法總共只念了忏罪文各一次。第叁種方法比較利于著重觀想每一尊佛及祈請他加持,因爲我們對同一尊佛連續頂禮了數次。每一座如果要念一千拜,也是用同樣的方法去做,余此類推。
在有些版本的叁十五佛忏儀軌中,在佛名後並無 “如來”尊稱,但宗喀巴大師開示說必須稱念“如來”這個尊稱,所以在格魯派的忏法中都必定在佛號後加上“如來”稱號。此外,也可增誦藥師七佛名號而作額外的禮拜稱名,因爲這七佛與末法衆生特別有因緣。
最後之忏罪文的意思是說:禮拜者忏悔過往世至今所積作之罪業及回向一切善業,誦時應好好地發忏悔心。有關忏罪之修持,我們在說至忏罪支時,會比較深入地開示。
最後我們觀叁十五佛融回于宗喀巴大師心中,然後繼續修〈兜率百尊〉正文的下一支:
供養支
淨水鮮花燃香共明燈 塗香種種雲海諸供品
實設排備以及意觀者 我今誠奉殊勝功德田
這一偈爲七支中之供養支。供養是悭吝的對治法門。
供品分爲不同之種類,如外、內、秘密及勝義供等。我們凡夫並無能力作內、秘密及勝義供等殊勝之供養,所以必須好好去作外在的供養,包括供養前面已說過的壇前實物供品及觀想出來之供品。
實物供品之多少是不太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供品之來源清淨及供養心清淨。在前行開示中,我們談到了供品必須是不依惡業而換取的,例如不是由殺生而得來的供品等等。如果你以作殺業、淫業或偷業等而換購的供品來供養佛或自己之師父,卻不發露供品之不淨來源,這就是不如法的!但如果是心生忏悔之心而供養以作淨罪,只要說明供品之來源乃由不善業而來,現生忏罪之心而作供,這是可以開許的。
除了實物以外,也可以觀想實物供品變爲無窮無盡地供養,也可觀想山河大地及宇宙中之花、藥等妙品作供。雖然它們不全屬于自己,但宇宙大地是衆生之共業所生,所以自己是它們的主人之一,故此我們可以觀想以整個宇宙作供。自己、衆生與聖者的智慧、功德及修持這幾類無形相的東西,也可以在意念中供養。
在念誦供養支時,應觀壇前供品變大及變多而作供,心內要歡喜地作供,不可生吝啬心,也要想著大師與兩位心子歡喜受供而生起樂受。
宗喀巴大師及諸佛並不需要我們所供之凡俗物品,也不需以我們供養之飲食維生。這些供養的行爲,是我們爲了自己積集資糧功德而做的,不是爲了佛之利益而做的。事實上,他們也不會因我們之供品而生樂受,但爲著吉祥之緣起,我們仍然必須這樣地去想。
忏罪支
忏罪支的偈文也是四句:
凡從無始以來所積集 身語意作諸等不善業
更曾違悖叁律儀戒誓 至心一一不善皆忏悔
這一偈是七支中之忏罪支。前面開示中曾說可以在禮拜支中加進禮拜加行修持,但如果把禮拜加行並入現在這忏罪支中修,也一樣是如法的,因爲禮拜與忏淨二者有密切之關系。
佛教中常常說要忏罪障,到底甚麼是“罪障”呢?如果不知道甚麼是罪障,就無從忏淨了。我們必須清楚明白“罪障”這個概念:它是甚麼?它從何來?如何能消除它?如果不知道這些的話,就談不上做甚麼忏罪了。
我們在六道中屢曆生死輪回,從不止息,所體驗的是無盡之痛苦。單只在人道的轉生,已經有生苦、老苦、病苦及死苦,此外還有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及五陰熾盛苦等等,這些苦大家都正在經曆,所以就不需多講了。人間算是六道中較爲少苦的一種轉生,在叁惡道中的苦更大。即使生于極大福樂之天界,一樣還是有苦。肉體的痛苦已經不堪忍受了,但精神上之痛苦則更甚。這些苦由何而來呢?我們一般之看法,都以爲是外來的因素導致我們受苦,譬如被蟲叮了一下,我們就認爲苦由蟲而引致;有人對你發脾氣,令你不高興了,你就認爲苦乃由這個人而來。我們常常都是這樣地想,認爲苦報是外來的,盡是他人的錯、是蟲的錯、是世界的錯等等。其實這些外在之因素只是一種助緣,我們心識中必定先有苦因,在碰上外緣時才會感招苦果。如果沒有苦因,即使碰上適合的外在因素,也肯定不會體驗苦果。譬如說你並無因服毒而死之因,即使有人迫你喝下一瓶毒藥,你也不會有事!只有緣而沒有因,是絕不會成果的,就像你對沒有種子的泥土淋水施肥,絕不會有發芽。本師釋迦牟尼也曾飲下毒物,但他一點事都沒有,因爲他已經再無苦因了。
我們生病,甚至死亡,都各有外在之因素,譬如意外、細菌感染等等,但是主要還是因爲我們有這個能感召苦果的業因在心中。我們有無量的苦因,也有一定的善因,這些業因待遇上適當的外緣時就會結果,像久存之種子現在碰上了泥土、肥料、水份和陽光一樣。單單是抱怨有苦是沒用的,我們必須知道它的因。所有苦因都是自已從無始以往輪回以來累積的,即種種的不善業。不善之種類無數,但可以用十不善業歸納:殺生、邪淫、偷盜、妄語、绮語、兩舌、惡口、悭貪、嗔恨及邪見;又可以進一步歸納爲身作、語作及意作這叁種不善業;最終可以追溯至無明及我執。因爲我們曾作種種能招致苦果的因,所以就不息地輪回,不休止地受痛苦。所以我們需先知苦,再要尋因,這些教法歸納爲佛陀的開示中之四聖谛(參閱〈菩提道次第廣論〉等大著)。所謂“罪障”,包括了這些苦因、其果,也包括了心識中這些業之熏染習氣及病患與 “非人”等之障礙。要想不受…
《《心生歡喜》兜率淨土上師相應法門導修 正行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