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又未必能受某種戒。總之不論求戒、求開示或求傳承,都要觀察法師是否合資格,如求戒時須觀察該法師有否傳戒之資格等等,不可草率行事。
一旦接受了一位法師爲自己之師父,譬如從師受戒、受灌、受口傳等,師徒關系即已成立,以後就須視他爲佛,不可挑師之過失。如果我們沒有正確的敬師態度,即使跟隨佛陀也可能看不到佛之功德,還可能覺得佛似是有過失的。所以一旦依隨了一位師父,必須看他的德行,不是去看他的過失。大家要在建立師徒關系前仔細觀察,不可在師徒關系建立後才又後悔,這一點要小心注意。在心中一建立了師徒關系後,雖可再依其它師父學修,但不可對任何一位自己之師長不敬,全部師長都要視爲佛之化相。在依止師父前要仔細觀察,在決定依止後要常視師爲佛。這些是有關師徒關系之解述(注:詳見法師著作《悉地本源》)。
修行的人,若要得到成績,必須視師如佛。你的師長是否真的是佛並不重要,也不會有甚麼分別,你必須這樣去想他是佛,那你就會得到佛的加持。客觀上而言,你的上師不一定是佛,但爲了你自己之利益,你必須視他爲佛。成就與否並不在于你師父是否佛,而視乎你是否視他爲佛!能否得到諸佛與曆代祖師之加持,也視乎你是否視師爲佛。如果客觀上你的上師只是一個凡夫,但你視他爲佛,你自然會得到佛之加持。如果你的上師真的是佛,你卻只視他爲凡夫,那你就不會得到佛之加持。簡而言之,視師爲佛,你會得佛之加持!視師爲菩薩,你會得到菩薩之加持!如果你只視自己之師長爲凡夫,你就只會得到凡夫之“加持”,也等于說你並不會得到任何加持!
上師是否佛並不構成分別,只要弟子視師爲佛,就必會得諸佛加持,很快得到成就與證悟。衲現在說一件史實作例:從前有一個西藏老婦,她十分虔誠,很想有機會供養佛祖之舍利。她的兒子常常去印度經商,所以婦人就叫兒子想法請回一顆佛祖之舍利。這兒子去了印度幾次都不記得辦這件事,最後一次在回程中他才記起了這件要求,又不願母親失望,所以就隨便在路邊撿了一顆死狗的牙齒充代舍利牙。在兒子回到家的時候,老婦人十分激動,她完全相信這狗牙是佛陀的遺骨牙齒。她就洗幹淨了這牙,供在佛壇上面,以種種好的供品來供養,天天在狗牙前祈請、禮拜及贊誦。後來有一天,狗牙長出了很多真的舍利子,這就是佛陀的悲心加持了!由于老夫人之敬信心,這個假的舍利牙真的生出了舍利子!所以呢,只要有信心地事師如佛,就會得佛之加持,這點不是衲自己胡說的。如果你有信心及敬念,連狗牙也會生起加持!
諸佛之數目是不可思量的,每一尊佛之加持也是不可思量的,所以叁世諸佛的加持更是不可思量之多。但這些無盡之加持必須經由曆代師長爲媒介才能得到。諸佛等于是一個發電廠,弟子就像是家中的電燈泡。雖然有發電廠又有燈泡,但如沒有電線,家中的燈泡還是不會亮起來。曆代祖師與自己之恩師就是一條一條相連之電線,把弟子與佛陀連起來了,這電燈泡才會得到電力而光亮起來。故此,自己之恩師與他以前之曆代師長就是橋梁,把我們與二千多年前之釋迦佛與所有叁世諸佛連接起來,我們就得到佛之加持,可以成就佛之證悟。這曆代之清淨不斷的師徒關系是修行之重點,事師如佛本身就是一項最重要的修持,其它修持能否成功都要看事師方面是否做的好。如果之視師爲凡夫,弟子決不可能超越凡夫的境界。以這樣的心去修持,舊像向大海投下一塊小石頭,不會有什麼大反應。
大家可以自己體驗一下,請兩個同等程度的佛教徒一起閉關修持本尊法門,譬如說修金剛薩埵忏法。其中一個要視金剛薩埵與他師長爲同一體性,即視上師是本尊之人間化相及視本尊是上師之化現,以這樣的心態去觀本尊而修;另一人則只視本尊爲本尊去修。兩個人修同樣的咒數,同樣長的時間,在兩、叁個月後大家問這兩個人的體驗,會發現有很大的不同。視本尊爲師的人會有很好的成績,譬如說在夢中反複夢到自己之業障正在消退等等吉祥之征兆;另一人可能也有一點點成績,但就完全比不上視師爲本尊的人之成績了。視師與本尊並無分別正是修任何本尊法之心決。譬如說修極樂淨土的人,要想自己師傅就是阿彌陀佛,在歡想阿彌陀佛的時候,要同時想:“這是恩師化相爲阿彌陀佛1;在見到師傅時,要想:“這是阿彌陀佛化現人間的現相1,這樣才會迅速有所成。
有些人不知道甚麼是 “根本上師”,也有人不知道誰是自己的上師。衲在此略爲解釋一下“師長”及“根本上師” 的定義:凡是授戒予我們的師父或授皈依的師父都是我們的上師,譬如出家人在受戒時有叁師七證,那就是說已有了十個師父。給予口傳或灌頂的師父也是上師,譬如你向一位法師求法,他又如求教了你,他就成爲了你的師父。哪怕他只教了你一個法偈,你和他的師徒關系一樣是成立的。如果我們去聽一座開示,則可以只視講者爲自己之長輩或善知識,但如果你生起了一個念:“他是我的老師/,這師徒關系也就實時成立了。如果是參與口傳或灌頂、受戒、皈依等等,則必須要視傳者爲師。所以一個人可能有很多的師長,尤其是比丘或比丘尼等,單只受戒就有十位師傅,日後還有新教師、授法師、依止師等等,我們必須視這些法師爲自己之師長,無一遺漏。有些情況下,授灌頂或口傳的人並非出家人,受者還是要視傳者爲自己的師長。在自己的多位師傅中,你覺得某一位的教法對你特別有用,特別覺得他的開示令你有所進益,這位你覺得與他特別有緣的就視爲根本上師。其它的師傅你都要視爲佛陀,也視他們爲自己之根本上師之化現。“根本上師”
就是統攝了你所有的師長于一身的一個概念。你的根本上師不一定是你所有師父中最有名氣或學問的,可能一位不太有學問的師父之開示對你反而最有作用,那你就視他爲根本上師。你的根本上師也可能有很多弟子,你不一定有機會與他常常見面,甚至他示現爲不太記得你的表現,那也不影響你視他爲根本上師這師徒關系。衲的根本恩師是知真仁波切大師(亦譯作赤江仁波切)。在仁波切傳法講經時,弟子是幾萬幾萬地前來參加的,所以恩師之弟子十分多,視他爲根本上師的修行人不計其數,恩師不一定每一個都認識,這個是不構成問題的。除了大師知真仁波切與爲衲授沙彌及比丘戒的剃度授戒諸師外,在拉薩與印度色拉寺中,衲還有親教師:印度色拉寺昧院之退任老方丈不單爲衲開示佛法,連年青時的生活所需也是老方丈仁波切供施照顧的。衲曾經患重病,入院叁年之久,全憑老方丈師父之照顧才活過來了,當時其它長老都以爲衲是捱不過去的,有幾次情況不妙時還有同門開始准備火化用的木材!所以親教師也像父親與慈母那樣,關系就是一種父子關系。此外,還有其它曾經爲衲開示或灌頂傳法的上師,還有入寺時教我看寫語文的師長,這些都是不同之師徒關系。師父有很多種類,但全部都要視爲根本上師之不同化相,再要視根本上師與佛及本尊和曆代祖師是同一心識與體性的不同化現。
從功德上來說,我們必須視上師與佛具有一樣的功德。客觀上,一位法師當然卻並不一定真的有佛之功德、智慧與悲心。但如果從對自己之恩德上來說,則絕對是師恩更大。諸佛悲心無等,度化了無數衆生,可是我們卻未被度化。現在是自己師長來救度我們,來爲我們開示成佛之道的。如果沒有師長,我們無可能得以學法受戒,甚至連佛的名字都不會聽到;所以從對弟子的恩德上來講,師恩比佛恩還大。
在剛才的介紹中,我們已經說過了上師相應之重要性,所有的智慧、功德、悲心及成就都建基于師徒關系上,而修持上師相應之儀軌正是事師之一部份方法。
在我們格魯派傳承中,有不少不同版本之上師相應儀軌,例如〈上師會供儀軌〉等;也有很多本尊法門儀軌中包含了上師相應法于內。事實上,修本尊法也要視本尊體性實爲根本上師,否則不易得成就。在這些上師相應的衆多儀軌中,有些必須先受灌頂方可修持,其中有些還有其它的限製,譬如說若要聽受〈上師會供儀軌〉的傳承釋義開示的話,就必須是無上瑜伽密部之行者方能有資格攝受。但現在我們所講的上師相應儀軌——〈兜率百尊儀軌〉—— 則不論僧、俗、男、女、老、幼、資深或初學者皆可修持,也不需要先受灌頂或有甚麼基礎條件。大家若要專修這法門的話,最好是能聽受起碼一次如我們現在正在舉行之傳承導修及聽受口傳,否則只聽受口傳後修持也可,甚至無口傳傳承而仍一心依止地去修誦也可以,但最好同時找機會求受口傳。儀軌本身並非密法,即使未受口傳也可修誦,一樣會得到效益,但若具有傳承加持,則效果當然更爲殊勝了!這儀軌雖本身也有各種大同小異之版本,單各版本在主體上都是一樣的,都是〈兜率百尊〉正文爲修持核心,只是在前後的支節上有輕微的不同而已,例如融入的部分有幾種不同之誦文。這些或有小異之不同儀軌都屬〈都率百尊儀軌,格律派的僧人每天都要修誦,大家要求受口傳一點也不難!
作爲格魯派的弟子,大家應該每天修誦這儀軌,可以把它視作主修之法門,也可以配合其它法門而修持。
大家不要輕視這個儀軌,它雖不屬于密法,但各行者可依個別之層次修持這同一個儀軌。我們現在是依顯乘之法去講解如何去修持這法門,但摩诃無上瑜伽密部之行者在修同一個儀軌時,就可以作不同之觀想;所以這個儀軌實際上是暗藏了所有密法及顯法在內的,但今天我們不會講到它裏面密修的方法,只講一般的修持方法。日後大家慢慢有進步時,衲會再教授同一個儀軌之不同修觀之方法,乃至以此儀軌修摩诃無上瑜伽密法之妙訣。總而言之:千萬勿輕視這個儀軌,雖然我派內人人都修這個法,但同是一個儀軌,卻有不同之層次的修持方法,包括最上之密法在內;由最初…
《《心生歡喜》兜率淨土上師相應法門導修 前行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