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心生欢喜》兜率净土上师相应法门导修 前行开示

  心生欢喜——兜率净土上师相应法门导修

  前行开示

  衲由今天开始应大家之请求,开示一个以〈兜率百尊〉 祈请文为主体之修持仪轨。这个仪轨是我们格鲁派的一个重要法门,在今生及未来生都会为修行者带来无量之利益。这个仪轨对初修至资深的行者都是很重要的,所以衲很高兴有人请求这个法门之讲解导修,也很乐意尽自己之知识而开示这个法门。

  在未开始讲解前,听者应在心中生起正确而清净之听法发心。在每一座开示前,衲都说这同一番话,大家可能觉得很闷,或者心想自己早已听过了这番教诫了,但大家不要因为衲常常重复这一番话而轻视了它。若发心不好,则闻法也不会有所得益。作任何修行前,譬如说修法或者闻法前,应该先去发心。我们所做的事情,不论是打坐、听法、诵经甚至日常的打扫清洁,配合上正确而清净之发心的话,就是佛法!不配合发心或发心不对时,不论如何精进地去做,都不是佛法!一个人到底是不是在修持佛法,取决于发心,并不取决于主体的修持专案。譬如说古印度之外道也会打坐,你们汉地之宗教(注:上师指道家及道教等外道)也有打坐修持。在打坐时,这打坐的行为是否佛法呢?这要取决于打坐者之发心了。如果是以健康延寿为动机而打坐的话,这就不是修持佛法。如因为了要成佛而修禅定,不论打坐是否有成,这过程就可说是修持佛法。所以,同样的打坐行为,可以是佛法,也可能不是佛法。所做的事是否佛法,必须取决于行者之动机。听法也是一样,有人为了好奇,要看看什么西藏喇嘛的怪模样而来,有人是追随友人才跟着来凑热闹,有人抱挑战或挑过失之心态姑且来听一听,有认为了增广见闻以成为著名学者之目的而来,也有人为人求神通或者纯粹为了没事做才来,所以大家在一起听法,发心却各各不同,动机都是不同的。以上所说法心是不好的,听法时不应以这样的心态而来,否则不利于学习。我们是大乘的佛教弟子,再闻法前要去想:“我与众生从无始以往轮回以来,屡历生死周转不息,不能脱出生死六道之轮而恒受苦痛。我现在得到了闻法及修法之机会,这机会很快就会消失,因为我随时可能死亡,所以要把握这个黄金机会,必须尽快成佛来带领众生离苦得乐。但要成佛必须修持,要修持则首先要懂得如何去修,所以我现在就来好好的听闻修持成佛之方法的开示1这种发心并非今天才要发,在任何听法场合都要如此,在每一次修法前也要类似那样地想:“我为了要成佛来利益众生,所以现在修成佛之法1。严格上来说,作任何的修行前都要把整个菩提道次第先想一遍来发心。如果可以如是发心的话,即使闻法并不完全明白,这闻法的过程本身仍是为了成佛和为了众生而作的一种修持,所以仍然有所得益,也是积了一个成佛之因。反过来说,若不这样发心,即使你通达三藏,举世知名,也不算真正在修持佛法。

  闻法时,另外还要具“三器六想”,这些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已有详述,衲不再在此多言了,大家可以自己去读去学。讲经的人也一样要发心,要为了成佛及利生而开示,而不是为了吸引徒众和广收供养而做的,否则开示者就算是弟子千万,名闻天下,所做的仍然不是佛法上之修持!

  〈兜率百尊仪轨〉是一个净土法门,同时也是一个上师相应法门。

  我们先说说有关净土的方面:众生从无始以来就不断在六道中轮回,我们在过往造下了很多的因,有因就必然有果,这因果定律就令我们在六道中转来转去,生生死死,周而复始。烦恼与业力是把我们缚于六道中的枷锁。我们造下之业是一个因,像一个种子那样,有潜在的能力会结果。这些因有无数之多,每做一个业就积下一个或多个的业因种子。这些因在我们生起贪恋、嗔恨等烦恼惑见时,就等于种子碰上了泥土、水份、阳光及肥料般,就会成熟结果,令我们体验到这业之果报。因如种子,种种烦恼惑见是外缘,就像水份及阳光等外在之有利条件,二者相遇就会结果。我们早已造下无尽的苦因,如杀生、偷盗等十不善业等等,我们同时也有无数之烦恼或见,所以就回转生,就回有苦。在每一次转生中,我们又造下了无尽的新因,这些因在未来也会成熟结果,所以我们就如被困与六道之中不能自拔。

  六道之中的三恶道痛苦不堪,在地狱道中之苦大家都听过了;饿鬼道饱受饥渴寒热之苦;畜牲道中被人劳役宰杀,互相啖食,也一样痛苦非常。三善道也并非无苦:人间有生、老、并死及其它痛苦;修罗道有战争受伤之苦及嗔心之折磨;天界之众生福报是最大的了,但最终还是会死亡而掉入三恶道中。所以六道轮回之本质就是苦,即使偶因过往善业现在成熟了而得到少许福乐,也不会恒久。我们就因烦恼与业力而无可奈何地轮转生死不息。要脱出轮回,首先要知道六道为苦,要明白苦的来源,然后生起欲脱生死六道之心,这个心叫作“出离心”。

  诸佛之悲心是不可思议的,他们之能力也是不可思议的。因着诸佛之悲心及力量,他们变化出种种净土。众生只要有出离心,不执恋六道而一心往生于佛土之中,然后精进地忏罪积德,并作与净土相应之修持,例如称诵佛号及持咒、观想等,在临终时就可以不再于六道中轮回,得生于净土之中,可以直接在佛前学修直至成佛为止。

  生于这样的净土中之众生并非成就了佛境,也不一定已有很深之境界,其烦恼与业力皆未完全断除。但是在净土中并没有老、并死等苦,而且净土中没有不善之外缘能遇上而产生苦果,所以特别有利于继续修持直至成佛。生于净土中的众生,不会再因业力与烦恼而不自主地掉回六道之中。净土中修至较高境界的行者,例如一些大菩萨等,会发愿回到六道之中或者化出化身于六道之中救度众生。他们是自主地回到六道中的,并非受业力而迫使掉回六道苦海之中(注:于法师著作〈生死自在〉中,有详尽之净土法门开示)。

  净土有不同之境界类别,也有因各别佛之愿力及众生之因缘而显现之分别。在现在所开示的仪轨中,我们修的是兜率净土法门,这个净土与我们有很殊胜之因缘。它的主尊是弥勒佛,他是当来下生之未来佛,所以与我们特别有因缘。我们格鲁派中很多祖师都是往生在这净土之中的,所以我们特别容易与兜率净土相应而往生。

  〈兜率百尊仪轨〉中,主要之观想对像是宗喀巴大师,但我们要想他的体性是自己之根本上师,也同时是历代祖师。我们修这仪轨时就是与自己之上师、宗喀巴大师与历代祖师修相应,对他们供养、礼赞、礼拜及随喜赞叹等。在这仪轨中,要想上师、历代祖师及宗喀巴祖师是同一体性的,三者以宗喀巴大师及其两个弟子统摄代表来观想。

  在修这个〈兜率百尊仪轨〉时,行者视自己之根本上师(又即自己所有的师长之总体化相)与宗喀巴大师无异,向他作供养曼达、七支修持及持诵大师赞等,可以增长各种智慧、延寿、忏罪、增长福德、除灾病及来自“非人”与邪术之加害、得诸佛与祖师、上师们之相应加持,在未来生得生于兜率净土中,最终得无上之佛境。所有世俗上与佛法上、今生及未来生的利益都能藉这法门而得成。

  宗喀巴大师是诸佛之悲、智、力化相,同时是观音、文殊与金刚手(见图)的化相,修持他的相应就等于与诸佛及三大士相应。我们观宗喀巴大师时又观为上师与历代祖师之合一化相,所以又会得到他们之加持。宗喀巴大师主要是大智文殊之化生,所以我们会很易生起佛法之证悟,尤其是〈菩提道次第〉上之证悟和中观应成派之正见。由于大师也是金刚手与观世音之化相,所以行者易生起悲心及成就力量。这些都是修这个法门的殊胜利益。

  为甚么要修上师相应呢?因为成就之根源就在于敬师。我们能否得到成就及生出证悟,就要靠与上师之相应了。我们会不会迅速成就它们,也是看上师相应方面修得怎样。

  不论我们修的是甚么法门,目的不外乎是想生出证悟及成就,而得到证悟及成就与否,则建基于圣者之加持。如果上师相应修得好,就会很快地得到成就。如果上师相应修得不好或者根本不修上师相应的话,就不能妄想得到成就了。

  上师相应不单只是说要修上师相应仪轨,它也包含了整个师徒关系之维持,行者必须视师若佛,也视上师与自己所专修之本尊为同一体性。在修法之同时,对师长应以三事供养:(一)以种种资财供养;(二)为师长作事代劳及(三)依师长教法而奉行。这三种供养都要去做,三者中以依师长教法而奉行为最佳之供养,第二种又比第一种为胜。上师相应并不狭指修上师相应之仪轨,它同时也包括了师徒关系,即三事供养及视师如佛。如果只是修仪轨而并不视师如佛,上师相应仍不能说为修得好,所以就必定不能迅速地生起证悟及得到加持。

  衲在西方,尤其对非佛教徒演讲的时候,通常不会谈到有关上师相应之口耳传承要诀,以免听者生出误解。今天在场的大家都已依止三宝一段时期了,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衲就不妨说一说修持之要诀,这些是口耳传承之要诀开示。

  我们在随一位法师受灌顶或学法前,要先观察这位法师是否有为师之资格,譬如说是否具有由佛陀至历代祖师之清净不断传承及其它条件。刚才说过,师长有不同之类别,传戒师有传戒师应具备之条件,传灌顶及教授密法之金刚上师应有密师之条件,这些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有详细开示。以开示显乘佛法的教导师来说,应有十种资格:(一)戒德清严;(二)定德深广;(三)慧德通达;(四)证悟比弟子为高上;(五)已证法无我性;(六)通达三藏佛法;(七)开示善巧;(八)以悲心待弟子众生;(九)精勤不倦及(十)身体力行奉持教法。其它类别师资各有不同,有些法师同时具备所有不同定义之师资,有些只具备某部分资格,譬如能说法者未必具资格转灌顶,开示小乘法者未必具资格授大乘教法,能授灌顶者…

《《心生欢喜》兜率净土上师相应法门导修 前行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