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之成就至最深妙之密法无上成就,都可以经这仪轨法门而修证圆满。曾经有一次,有一个蒙古官员向班禅大师求法,大师问他欲求甚么法,他回答说:“请传授予我一个简单的小法,以便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可修持/,班禅大师又再问他心目中有哪一个法门是他属意要学的,这官员就要求大师传予兜率法门,班禅大师听了以后十分震惊地说:“兜率上师相应法怎可说是简单的“小法门”?没有甚么是比它更广大的法门了!诸佛之八万四千法门已尽在其中/。大家从这故事上就可明白到这法门之殊胜。
现在衲会开示日修此法之重点。仪轨虽很精短,内容却十分深广,衲只摘要而说示,大家若可掌握重点而修则已很不错了。大家勿在听法以后以为〈兜率百尊仪轨〉就是这么多的开示而已,这只是略说重点,还有很多地方是可以说的,但在教初学者时不能一一开示。大家修得熟悉了,有了成绩以后,在未来还可以学上去!
〈兜率百尊仪轨〉有共通的教法与不共之密义,依据听法者之身份、程度与需求而有不同的观想方法,譬如说对大部份人教示依此法而忏罪之观想,或也可教依此法门增长智能的方法,又或以无上瑜伽密法配合此仪轨来修“净光”、“幻身”及气脉等方法。同一个仪轨有不同层面、不同目的、适合不同需要与程度的方法去修。同一个修的方法又有简、繁的异处及深、浅的不同开示程度。所以说这个法门对初修者、资深者乃至近乎得大成就者都是适合的。衲现在是依共通的观法之层面而摘要地去讲,这样比较对大家都适合。不共的修观方法及与无上密法配合的修观暂不宜讲授。
修诵前之细节准备
所有的修持,都可分为前行、正行与结行三个部份来开示。现在先说这个法门之前行准备功夫:
地点
若作闭关,应选清净无人、环境详和优美的地点,这样比较利于修持,不易生起贪执及嗔恨等烦恼及分心。初修持的人尤要重视修持地点之选择,在有了一定之境界与定力时,则不需那么挑剔了,即使身在闹市也可以心定不动。
若是平时日修,应择屋中较安静之房间或屋中比较利于静修的一角。
以上地点之选择并非此法门之不共要求,所有的修持都一样要依以上所说而择地。
清洁
关房或日修的房间或角落要天天打扫,不论是否有尘埃都要打扫一下。打扫时心里想着是在扫除内在之尘垢,如种种烦恼等,譬如自己的嗔心很重,就特别去想正在扫除自己内心之嗔念,余此类推。打扫时不单在打扫外尘,配合了发心时,这也同时是在扫除内心之垢。这个打扫过程其实有大学问在里面,它本身就是一个单独的修持法门。大家若要发心精修打扫法门,可以研学〈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之有关部份,里面更详细地开示了打扫之偈文及打扫时应该参思的内容。有些人不屑做这些前行修持,或者认为这些是粗浅之功夫,但历代之大师都是这样地去修持的。佛经上记载了小路尊者的故事 (注:即十八罗汉中之注荼半托迦尊者,他的名字义译为“小路”)。这位大罗汉是怎样成为罗汉的呢?他天资很笨,连一句偈都背不出来,佛陀就教他打扫的法门,他单单依靠打扫作为修持,便成就了阿罗汉境界!所以只要能懂得发心,世俗的打扫功夫也可以带来不简单的成就。
以上所说之打扫前行对所有法门都适用,属于共通的前行准备,并非只适用于〈兜率百尊仪轨〉之修持。凡是修行的人都应该天天这样去做。
佛坛
我们修法的人,应在关房布设代表佛陀之身、语、意的圣物。若是日常修持,也应于家中整洁干净之高处设立圣物。
佛坛代表佛陀之身、语、意,必须依传统开示而布设,不应随便乱放。
佛坛中央应供放本师释迦牟尼之像或画,因为他是佛教之本师,所以要放最中央及最高之处。由于我们是格鲁派的弟子,所以又要放一尊宗喀巴祖师像或画相,也是放中央高位。这些是佛陀之身所依。佛像虽不是佛,但却代表佛宝,籍着供养佛像是能积广大功德的。若还要供其它如药师或弥陀等佛像,应放中央释迦等之旁位,以释迦及宗喀巴为中为主。其它菩萨像,如观世音及文殊等,可以放再旁侧或低一点的地方,主次要分明不乱。中央主位是释迦本师与宗喀巴祖师,其它佛像在其左右二旁,菩萨放在低一点或最旁之位。
佛坛上不应供奉世间天神。天道之众生尚未脱生死,也未断烦恼,所以不堪当我们之依止对像。他们与我们一样,你供养他们会得到一点好处,得罪他们时他们就会生嗔心而加害我们。供养他们顶多只能得些眼前的小利,并无恒久之利益,所以我们不应依止天道众生。若必定要供养世间神祇也要分开放,不应与佛像放在一起,也不应对他们生起依止之心。
佛坛上较中央之位还应该放自己专修之本尊的像或图。对专修〈兜率百尊仪轨〉的行者来说,主尊正是宗喀巴大师,佛坛上已经放了此祖师之像,所以无需另一本尊之所依。
佛像之右面(即我们面对佛坛时之左方)应放一部佛经,可以用〈大品般若经〉或〈菩提道次第广论〉之梵文、汉文或藏文印本。前者为诸佛之究竟教义,后者为一切佛所教之精华。若没有这些经典的话,以其它佛说经典代替也可。佛经与论著并非佛法,但代表了佛法,故且我们以它来表义佛之语。三宝中以法为最上依止,因为我们是透过奉持佛法才能成佛的。严格上来说,我们可以把经书放佛像及佛塔上,但不能把佛像放经书上,因为法宝为最上依止,尤甚于佛宝。以上并不是说大家要把经书放佛坛的佛像顶上,只是解释即使这样做也并无不如法之处而已。我们一般把代表佛语之经书放佛像之右手面,也有人放佛坛柜顶上的,这也并无不妥之处。衲见过有人把经书放下面来垫高佛像,这则为不如法,二者虽同为圣物,但经书所代表的法在定义上比佛宝更为神圣。衲见过很多洋弟子对佛像与经书都不生敬信,这是不好的;汉人则普遍很敬佛像,却常常把经书放地上或者随便丢弃,或者贩卖经书,这些是很严重之不善业,更加是违背依止法宝(三皈依中之法皈依)之行径,大家要切记戒除!
佛像之左手边要放一个舍利塔,以代表佛的意。佛像与佛塔应该请有资格的人装脏及迎请胜住,另舍利塔以铃和杵代替也是可以的。
以上所说的释迦佛像,加上一本经及一个舍利塔,就构成一个如法之完整佛坛,代表了佛之身、语、意。其它佛像也可供上去,没有也无妨,但以上三者则不可缺少,否则就说不上是完整的佛坛。
这部份之开示是共通之教法,适用于所有法门和一切修行人,并不只是修〈兜率百尊仪轨〉的行者才须要那样做,修其它法门的人也一样要有这个佛坛,而且必须如法,但并不需一定要很大。
修法时不需一定要坐在佛坛前,但每天都应看一下坛上所供的佛像,以生起一个好的因缘。
供品
供品要重质,不一定要重量。灯、水、花、食品等都可以供,多少都可以,但应放得庄严整齐,起码令自己看时觉得庄严生喜,不是随便堆在佛坛前,像是把东西施舍给乞丐或畜牲那样地堆放的。摆放得庄严是为了自己积聚功德而做的,而不是做给别人看,这是自己的修持项目之一。供品不需很多,有甚么就可以供甚么,但不要把坏的或不新鲜的东西去供而留着好的自己吃,应把能力中最好的供上。出家人没甚么钱买好供品不要紧,反正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把好的供养就可以了。在家人特别要好好修这供养法门,反正天天要买东西,可以把买回来之水果等先供佛,供完了才自己吃。对在家人来说,这是很方便的修行,十分易办。
供养须要谨慎确保供养心清净及供品来源清净。
供养心要清净是说不要有不舍得供养、吝啬、供了又后悔的心;要欢喜地去供养。
供品来源清净是说供品不可以是偷来的或经过杀生、偷盗、妄语、邪淫等手段及事业换取来的。对出家人来说,不可以五种 “邪命活”得来之供品供养,譬如说自称有神通来骗人供养而得之物品,或以不善业与五邪命活得来的金钱所买来之供品。
大家供养时要留意不要犯上上述之两种过失。在西藏,水供是最流行的供品,因为水本质就代表清净,它随处可得,不需作不善业才能买得,所以来源肯定清净。它在世俗上来说并不值钱,所以供者不会生吝啬心。生活条件不高的出家众,供养圣众时应以水供为主。作水供应该天天换水,也要注意不要把空杯放佛坛上。
供灯最好是长明灯,不要让灯熄灭。
供香是供气味,所以不应以电力的假香代替,如果不方便的话,宁可供其它的东西!此外,供香不需把香炉放于佛像正前面,放远一点或放地下都可以,放得太近长年下去会把佛像熏得肮脏,没甚么利益。供香是供气味,不是供黑烟,所以无需把整束香堆于佛像前去熏!供时可以先持香在佛坛前祈求及供养,然后把香放略远或地上之炉中即可以了。香炉不要用有佛经印于上面的。只要是没佛经、佛号印于炉身之香炉,放地下无妨。有佛经印在上面之香炉最好不买,如已经有了则要小心勿放地下。佛经是用来念诵及领会的,不是一种装饰品,所以我们最好不要买印有佛经的香炉或其它产品,这些是末法时期商人乱做的商品而已,并不合符传统。
以上是共通之开示,适用于任何法门和行者。
修这个法门或修〈上师会供〉的行者,可以再加供一套不共之供品。由佛像面对之左方起 (注:面对佛坛时之右方) 为四杯水、花、燃香、灯、涂香、食品及音乐。第一至第四杯顺序分别为供予饮用、净足、漱口及净化之用的水,杯里都是放清水;花供可以在水杯中放一朵鲜花,也可以在杯内放米,插上一朵塑料花;燃香供是在杯内放米,插上两支不点燃之香;灯供以油灯或电灯都可;涂香供可以用藏红花丝放丁点入水杯中作供,或把小支的香水整瓶插入米杯中也可,又或只以清水代替就可以了;食供可以在杯中放米,米上再放…
《《心生欢喜》兜率净土上师相应法门导修 前行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