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又未必能受某种戒。总之不论求戒、求开示或求传承,都要观察法师是否合资格,如求戒时须观察该法师有否传戒之资格等等,不可草率行事。
一旦接受了一位法师为自己之师父,譬如从师受戒、受灌、受口传等,师徒关系即已成立,以后就须视他为佛,不可挑师之过失。如果我们没有正确的敬师态度,即使跟随佛陀也可能看不到佛之功德,还可能觉得佛似是有过失的。所以一旦依随了一位师父,必须看他的德行,不是去看他的过失。大家要在建立师徒关系前仔细观察,不可在师徒关系建立后才又后悔,这一点要小心注意。在心中一建立了师徒关系后,虽可再依其它师父学修,但不可对任何一位自己之师长不敬,全部师长都要视为佛之化相。在依止师父前要仔细观察,在决定依止后要常视师为佛。这些是有关师徒关系之解述(注:详见法师著作《悉地本源》)。
修行的人,若要得到成绩,必须视师如佛。你的师长是否真的是佛并不重要,也不会有甚么分别,你必须这样去想他是佛,那你就会得到佛的加持。客观上而言,你的上师不一定是佛,但为了你自己之利益,你必须视他为佛。成就与否并不在于你师父是否佛,而视乎你是否视他为佛!能否得到诸佛与历代祖师之加持,也视乎你是否视师为佛。如果客观上你的上师只是一个凡夫,但你视他为佛,你自然会得到佛之加持。如果你的上师真的是佛,你却只视他为凡夫,那你就不会得到佛之加持。简而言之,视师为佛,你会得佛之加持!视师为菩萨,你会得到菩萨之加持!如果你只视自己之师长为凡夫,你就只会得到凡夫之“加持”,也等于说你并不会得到任何加持!
上师是否佛并不构成分别,只要弟子视师为佛,就必会得诸佛加持,很快得到成就与证悟。衲现在说一件史实作例:从前有一个西藏老妇,她十分虔诚,很想有机会供养佛祖之舍利。她的儿子常常去印度经商,所以妇人就叫儿子想法请回一颗佛祖之舍利。这儿子去了印度几次都不记得办这件事,最后一次在回程中他才记起了这件要求,又不愿母亲失望,所以就随便在路边捡了一颗死狗的牙齿充代舍利牙。在儿子回到家的时候,老妇人十分激动,她完全相信这狗牙是佛陀的遗骨牙齿。她就洗干净了这牙,供在佛坛上面,以种种好的供品来供养,天天在狗牙前祈请、礼拜及赞诵。后来有一天,狗牙长出了很多真的舍利子,这就是佛陀的悲心加持了!由于老夫人之敬信心,这个假的舍利牙真的生出了舍利子!所以呢,只要有信心地事师如佛,就会得佛之加持,这点不是衲自己胡说的。如果你有信心及敬念,连狗牙也会生起加持!
诸佛之数目是不可思量的,每一尊佛之加持也是不可思量的,所以三世诸佛的加持更是不可思量之多。但这些无尽之加持必须经由历代师长为媒介才能得到。诸佛等于是一个发电厂,弟子就像是家中的电灯泡。虽然有发电厂又有灯泡,但如没有电线,家中的灯泡还是不会亮起来。历代祖师与自己之恩师就是一条一条相连之电线,把弟子与佛陀连起来了,这电灯泡才会得到电力而光亮起来。故此,自己之恩师与他以前之历代师长就是桥梁,把我们与二千多年前之释迦佛与所有三世诸佛连接起来,我们就得到佛之加持,可以成就佛之证悟。这历代之清净不断的师徒关系是修行之重点,事师如佛本身就是一项最重要的修持,其它修持能否成功都要看事师方面是否做的好。如果之视师为凡夫,弟子决不可能超越凡夫的境界。以这样的心去修持,旧像向大海投下一块小石头,不会有什么大反应。
大家可以自己体验一下,请两个同等程度的佛教徒一起闭关修持本尊法门,譬如说修金刚萨埵忏法。其中一个要视金刚萨埵与他师长为同一体性,即视上师是本尊之人间化相及视本尊是上师之化现,以这样的心态去观本尊而修;另一人则只视本尊为本尊去修。两个人修同样的咒数,同样长的时间,在两、三个月后大家问这两个人的体验,会发现有很大的不同。视本尊为师的人会有很好的成绩,譬如说在梦中反复梦到自己之业障正在消退等等吉祥之征兆;另一人可能也有一点点成绩,但就完全比不上视师为本尊的人之成绩了。视师与本尊并无分别正是修任何本尊法之心决。譬如说修极乐净土的人,要想自己师傅就是阿弥陀佛,在欢想阿弥陀佛的时候,要同时想:“这是恩师化相为阿弥陀佛1;在见到师傅时,要想:“这是阿弥陀佛化现人间的现相1,这样才会迅速有所成。
有些人不知道甚么是 “根本上师”,也有人不知道谁是自己的上师。衲在此略为解释一下“师长”及“根本上师” 的定义:凡是授戒予我们的师父或授皈依的师父都是我们的上师,譬如出家人在受戒时有三师七证,那就是说已有了十个师父。给予口传或灌顶的师父也是上师,譬如你向一位法师求法,他又如求教了你,他就成为了你的师父。哪怕他只教了你一个法偈,你和他的师徒关系一样是成立的。如果我们去听一座开示,则可以只视讲者为自己之长辈或善知识,但如果你生起了一个念:“他是我的老师/,这师徒关系也就实时成立了。如果是参与口传或灌顶、受戒、皈依等等,则必须要视传者为师。所以一个人可能有很多的师长,尤其是比丘或比丘尼等,单只受戒就有十位师傅,日后还有新教师、授法师、依止师等等,我们必须视这些法师为自己之师长,无一遗漏。有些情况下,授灌顶或口传的人并非出家人,受者还是要视传者为自己的师长。在自己的多位师傅中,你觉得某一位的教法对你特别有用,特别觉得他的开示令你有所进益,这位你觉得与他特别有缘的就视为根本上师。其它的师傅你都要视为佛陀,也视他们为自己之根本上师之化现。“根本上师”
就是统摄了你所有的师长于一身的一个概念。你的根本上师不一定是你所有师父中最有名气或学问的,可能一位不太有学问的师父之开示对你反而最有作用,那你就视他为根本上师。你的根本上师也可能有很多弟子,你不一定有机会与他常常见面,甚至他示现为不太记得你的表现,那也不影响你视他为根本上师这师徒关系。衲的根本恩师是知真仁波切大师(亦译作赤江仁波切)。在仁波切传法讲经时,弟子是几万几万地前来参加的,所以恩师之弟子十分多,视他为根本上师的修行人不计其数,恩师不一定每一个都认识,这个是不构成问题的。除了大师知真仁波切与为衲授沙弥及比丘戒的剃度授戒诸师外,在拉萨与印度色拉寺中,衲还有亲教师:印度色拉寺昧院之退任老方丈不单为衲开示佛法,连年青时的生活所需也是老方丈仁波切供施照顾的。衲曾经患重病,入院三年之久,全凭老方丈师父之照顾才活过来了,当时其它长老都以为衲是捱不过去的,有几次情况不妙时还有同门开始准备火化用的木材!所以亲教师也像父亲与慈母那样,关系就是一种父子关系。此外,还有其它曾经为衲开示或灌顶传法的上师,还有入寺时教我看写语文的师长,这些都是不同之师徒关系。师父有很多种类,但全部都要视为根本上师之不同化相,再要视根本上师与佛及本尊和历代祖师是同一心识与体性的不同化现。
从功德上来说,我们必须视上师与佛具有一样的功德。客观上,一位法师当然却并不一定真的有佛之功德、智慧与悲心。但如果从对自己之恩德上来说,则绝对是师恩更大。诸佛悲心无等,度化了无数众生,可是我们却未被度化。现在是自己师长来救度我们,来为我们开示成佛之道的。如果没有师长,我们无可能得以学法受戒,甚至连佛的名字都不会听到;所以从对弟子的恩德上来讲,师恩比佛恩还大。
在刚才的介绍中,我们已经说过了上师相应之重要性,所有的智慧、功德、悲心及成就都建基于师徒关系上,而修持上师相应之仪轨正是事师之一部份方法。
在我们格鲁派传承中,有不少不同版本之上师相应仪轨,例如〈上师会供仪轨〉等;也有很多本尊法门仪轨中包含了上师相应法于内。事实上,修本尊法也要视本尊体性实为根本上师,否则不易得成就。在这些上师相应的众多仪轨中,有些必须先受灌顶方可修持,其中有些还有其它的限制,譬如说若要听受〈上师会供仪轨〉的传承释义开示的话,就必须是无上瑜伽密部之行者方能有资格摄受。但现在我们所讲的上师相应仪轨——〈兜率百尊仪轨〉—— 则不论僧、俗、男、女、老、幼、资深或初学者皆可修持,也不需要先受灌顶或有甚么基础条件。大家若要专修这法门的话,最好是能听受起码一次如我们现在正在举行之传承导修及听受口传,否则只听受口传后修持也可,甚至无口传传承而仍一心依止地去修诵也可以,但最好同时找机会求受口传。仪轨本身并非密法,即使未受口传也可修诵,一样会得到效益,但若具有传承加持,则效果当然更为殊胜了!这仪轨虽本身也有各种大同小异之版本,单各版本在主体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兜率百尊〉正文为修持核心,只是在前后的支节上有轻微的不同而已,例如融入的部分有几种不同之诵文。这些或有小异之不同仪轨都属〈都率百尊仪轨,格律派的僧人每天都要修诵,大家要求受口传一点也不难!
作为格鲁派的弟子,大家应该每天修诵这仪轨,可以把它视作主修之法门,也可以配合其它法门而修持。
大家不要轻视这个仪轨,它虽不属于密法,但各行者可依个别之层次修持这同一个仪轨。我们现在是依显乘之法去讲解如何去修持这法门,但摩诃无上瑜伽密部之行者在修同一个仪轨时,就可以作不同之观想;所以这个仪轨实际上是暗藏了所有密法及显法在内的,但今天我们不会讲到它里面密修的方法,只讲一般的修持方法。日后大家慢慢有进步时,衲会再教授同一个仪轨之不同修观之方法,乃至以此仪轨修摩诃无上瑜伽密法之妙诀。总而言之:千万勿轻视这个仪轨,虽然我派内人人都修这个法,但同是一个仪轨,却有不同之层次的修持方法,包括最上之密法在内;由最初…
《《心生欢喜》兜率净土上师相应法门导修 前行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