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圓的,但爲了在每個箱子裏裝下更多蕃茄以利航運過海,日本人把它種成方形的樣子。我們可以把圓形的蕃茄升級成方形的。同理,假設此生我們能盡力而爲的話,那麼我們一定會有所改善和進步。
這兩件事都是我從菜圃裏所學到的。這是一種處理我們對死亡恐懼的方法,我們不要只是坐著,然後茫然無助的一生都活在恐懼中,因爲在我們一生當中的每個時刻都有可能遭遇死亡。所以只要活著,我們隨時都會死。必須等死後,我們才能解除這種不確定感。否則在那之前,任何時候都有可能發生。心中只是害怕對我們一點幫助也沒有,我們一定要想點辦法。首先,我們要清楚知道這種恐懼不是一種茫然無助的害怕,這種恐懼是一種反應真實的合理關心。它是一種真心的接受和關切,而非是一種茫然無助的害怕。所以我們要善用這種心理,此生盡力而爲,這樣它對我們的今生和來世才會有一個好的結果産生。我想這樣我們才能有效而完整的掌控我們生活中的狀況,以及我們對死亡的恐懼。
今天我要與各位分享我所謂的建言,這些建言字字珠玑,可爲我們的死亡預做准備。在我們每天過生活的同時,也要爲一個理想的死亡做好准備,直到它真正來臨。下面我將取自大乘和金剛乘的佛法內涵來教導各位。此外它在菩提心的修行,例如“修心七要”等的教法中也受到廣泛的傳授。所以我也要特別取自這個聖法,現在諸位知道這個法的根源了吧!
這個法包括了五點建言,或又稱爲五力。
第一力 克服死亡恐懼
第一力是我們要盡力克服死亡的恐懼。關于此點,上面我已大約的做了說明。但另外還有一件事我們認爲也會對亡者造成一種不舒適、不利的狀況,講得普通一點就是他們“未完成的事業或工作”,倘若我們有太多的未竟之志便會死得很痛苦。所以我們盡可能不要留下未做的事,這一點很重要。
我想一般人常講的一句話就是:“讓我平靜的死去吧!”但倘若我們有太多未了的事情,便沒辦法走得很平靜。就算我們不得不死,就算我們已無能力,我們還是不想死。縱使所有的醫生告訴我們已無希望,一切藥石也都罔然,而我們只剩下最後一口氣,但我們還是不想死。因爲有太多未了的事,導致它無法避免的變成一種障礙。
因此,我們對一切自己的所做所爲要很謹慎。最首先,我們不應對所有的俗務太過投入;當然我們要有規劃,我們應該要有一切可行的方法。倘若我們根本不在意,那絕對成不了事,如此一來已經很糟的事情會更糟。所以我們應事先規劃、我們應有一切可行的方法去做,但我們不應把它當成是一樣最終、最究竟的東西。我們必須時時把輪回世間視爲無常且相對的,我們不應太投入、不應緊緊的抓著它、不應把一樣非究竟的東西當爲究竟的。所以這是第一項最根本的要義。我們應該常常對無常有所認知,了知輪回乃無根且虛幻的。我們必須要有這種認知,這是一件事。但就算我們有了這種認知,我相信大家最後還是會忙碌的做了一大堆事,這是我們最擅長的。
輪回中的俗務,有時是因爲熱衷,有時是因爲無法逃避的責任,所以我們才涉入。當我們在那種狀況中時──其實我們大部份的時間都在那種狀況中,便要盡力做得清楚、誠實、真心、正確。我們要盡力把事情做得完整,如此如果明天死了,我們一點也不會覺得心願未了。尤其我們不應留下對後人有害的工作或事業,我們必須時時保持審慎、周密、負責、關切的態度。這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因爲說比做容易。但倘若我們已有此等認知的話,便無論如何也要試一試。如此我們才能把未完的工作減至最少,而在臨終那一刻,我們的恐懼和怨恨、我們的嗔念才能減到最低,而我們也才能至少走得無憾。這是第一力,也就是死亡時,要盡力克服我們的恐懼、絕望、憎惡和怨恨。
第二力 累積善業功德
第二力是我們必須累積善業。我們不僅要克服逆緣,更要累積善業。但要如何做呢?當然我們窮極一生都要修善業,在我們活著的時候要做,而當死亡來臨時,我們同樣也可以有些作爲。怎麼做呢?善的定義是無限的,也就是說當與惡的相比時,它較無局限。而這也是爲何善就是善,惡就是惡的緣故了。惡意爲阻礙,善意爲無阻礙,諸位覺得如何?那麼再來說一切惡業、一切煩惱等均由我執而來,而“我”則由無明中生起。若不明道理,我們會把自己當成“我”。但我們是無限的,我們每一個人在究竟上來說都是佛。只要我們不懂這一點,我們永遠就只是一個“我”。“我”、無明、我執、自我都是有限的,它不是無限的;而任何由它所生起的,例如,貪欲、嗔恨、嫉妒、我慢等都是有限、有阻礙的;這是我們所謂的惡。所以假設我們能了悟自己的本然面貌、自己的本性,那麼那就是無限的。因爲我是佛、我的心是佛性、我的身體是化身、我的相貌和聲音等是報身,而我的心是法身,當我們了悟到這一點時便證覺成佛了。但若只限于知性上的了解時,我們並還未悟道。它只有在我們了悟並完全圓熟此等悟境時,才能算開悟證覺──我們是佛。
我們的本質是無限的,而一切事物的本質也是無限的。所以舉例來說,慈悲與虔誠可以也是無盡的;我的意思是,在此我們所說的是一種屬于菩薩的慈悲,也就是菩提心。一般不是像菩薩的那種慈悲是有分別的,它是輪回的一部份,雖然也是好,但並非真的如我們所說的是無盡的。而菩薩的慈悲則是無盡的,菩薩說:“我希望將一切衆生由輪回的痛苦中究竟解脫,並引領他們至佛的覺境。”這才是無限的。我們不說:“我希望讓一切衆生富有、健康,受到良好的教育。”這雖也不錯,但畢竟還是有限的。縱然我們說“一切衆生”,但畢竟它還是受到了限製。只有在我們發願希望一切衆生證悟成佛時,它才是無限的,所以像這樣的慈悲才是無邊無盡的。此外,若我們能對佛菩薩生起虔誠的心,那麼這亦等同無盡無邊,因爲它是同樣的東西。慈悲與虔誠是一個銅錢的兩面。所以慈悲和虔誠是無盡的,而此無盡的力量則來自無盡的佛性。因此,它能轉化清淨任何惡業,因爲惡業是有限、有盡的緣故。所以我們無法永遠生氣,我們無法永遠我執,我們無法永遠嫉妒,我們無法永遠起貪;但菩提心是無盡的,所以慈悲與虔誠若能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礎上,那麼它也是無盡的。以此無盡,我們可以將有盡轉爲清淨。這就是爲何我們要對一切衆生生起菩提心,對一切諸佛菩薩生起虔誠心的原因所在了。
在消除惡業的當下刹那,我們便會生起一種功德,這是第二力。第一力是消除對死亡的恐懼,第二力是生起善業功德。我們必須盡量喚起此等無盡的功德,如此我們才能向諸佛菩薩忏悔自己過去所造的惡業──縱然是已不複記憶的部份。輪回中有許多惡業,因此,我們要加以忏悔,並隨喜自己所做的善業──縱然是已從腦子中消失的善業。如此,我們才能生起功德,這就是第二力。
第叁力 戰勝消除我執
第叁力是我們必須戰勝我執,我們必須削弱它。但要如何做呢?其實除了利用外在的方法做善事外,我們並沒有外在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去除我執。消除我執、征服我執是一種非常屬于心靈上的東西,它同時要做的是從內心生起菩提心,因爲只有虔誠與慈悲仍是不夠的。所以若能做到這一點,自然便能消除我執了。我們的心、我們的本性被我們當成“我”,被我們投以爲“我”的概念,但實則其本身是無窮無盡的。我們不僅是“我”而已,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比佛差。一旦明白了這一點,我們的我執便會削弱而減到最低程度。我們戰勝了我執,因爲我們知道我們的本質就是佛,我們知道我們自己是無限的,我們不只是“我”而已。若能實證到這一點,我們便能真正消除無明,也才能真正去除我執。這就是第叁力。我們在一生中要盡力不要忘失自己的本質,並致力實踐以獲得了悟,尤其在臨終之時。
第四力 臨終實際做法
第四力是技巧上的東西。它是我們真正在臨終時,要如何去做的一個方法,至于細節部份我會在下個階段講。假設我們是自然死亡,而且有一個善終,那麼我們的心和身體便會分開。心遠比身體不受阻礙。我已說過,我們的心性就是佛性,它是廣大無邊的。但即使是我們有分別的心,也較身體無阻礙。心無速度的限製;我們有各種速度的極限,例如,馬赫數(注/飛行速度除以音速)、光速等,但它並無法應用在我們的心上。我現在不是在談佛的心,我談的是一般衆生,例如你我等的心。在我們死亡時,心本身無限的力量便會顯現出來。
所以舉例來說,假設我的業力是要生在一個離此十億光年的宇宙,而且假設我已投胎,我並不需要花十億光年才能到那裏,在心的空間上,我們並沒有像我們現在所碰到的那種相對概念。諸位記住,我現在所談的並不是佛的證悟之心,而是指一般普通人的心。所以有可能在今天我們這個群衆當中,有許多人過去生曾投生在離此數億光年的某個星球上。我不是說我知道誰是由那裏轉世過來的,但依我的信念,這絕對是可能的。
在身體溫暖而潮濕的條件下,我們的體內充滿細菌,而且也有可能在過去半個小時中,已有不少新的細菌産生。有一個醫生告訴我,細菌在分裂的那一刹那就能以百千的倍數成長。倘若細菌有心識的話──這一點我不是很清楚,但我想它們應該是有的。那麼有些附著在我們頭發上的細菌可能是從一個離此十億光年的宇宙過來的。就佛的教法來說,它沒有理由說這是不可能的。心本身縱然還未開悟,它依舊是沒什麼阻礙的。因此,在一個自然而善終的情況下死亡,我們的身體與心識會分離,而此無限無阻的條件便已具足。
臨終前,通常醫生會說:“做爲一個醫生,我已盡了最大的努力。我切掉了你的肝,我切掉了你這個、我切掉了你那個,我什麼都做了,但我還是無能爲力,除非你想要冷凍在某種液體當中,然後等待萬年後有新的技術出…
《死亡無懼(泰·錫度仁波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