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現,讓你再度複活。不過那也不是很肯定的一件事,所以不要把我的話當真。”而我們的父母、親戚和朋友則會說:“我們已經盡力了,我們很傷心難過,我們會留在你身邊看著你,盡量讓你走時覺得舒服。”當這種情形發生時,那麼我們要能對自己這麼說:“要來的死亡在我的生命中是一件很神聖的事。它與出生,是做爲一個人的開始同樣神聖。死亡是我們做爲一個人生命的結束,這是非常神聖的一刻,我要盡力不去浪費這寶貴的一刻。願我仍可修行,並完全善用此即將來臨的一個自然死亡的過程。願我死時即能認出我的佛性,願我死時即能認出並了悟心的廣大無際,願我在死亡那一刻即能開悟證覺成佛。”
願力是無盡的,所以沒有人會怪我們野心太大。我們要有一個堅定而清楚的決心;我們可以稱它爲祈求,我們可以稱它爲心願,我們可以稱它爲祈願──不論我們如何稱它,都應該能生起這樣的決心,並且堅持下去,而非叁心兩意才對。不過我並不太擔心,因爲當那一刻無可避免到來時,通常我們都不會再有第二念──一直是這樣的。有第二念是很奢侈的,只有承受得起的人才有第二念,它就像一輛額外多出來的車子一樣。所以在自然死亡的過程中,我們要能産生這樣的決心和願力,好好善用這神聖的一刻。這是第四力。
第五力 盡力做個好人
第五項的建言事實上不是我們在死亡時才做的。第五力乃是我們現在馬上就要培養的東西。那就是只要我們活著,就必須要盡力做一個好人──盡可能的好、盡可能的善、盡可能的慈悲、盡可能的虔誠。我們應該要對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保持一種專注和醒覺的心,並且盡力而爲。這是第五項。
這些是我們應該好好思考的五項建言,它又稱爲五力。我希望我已將這個主旨清楚的傳達給了諸位,同時我想它可以與諸位所修的任何法契合。諸位可能每日持咒,或修某些法,或做閉關等。不論諸位修什麼法,或做什麼工作,都能將這五力溶入其中,我希望諸位都能做到。
肉身死亡的定義
我們現在繼續來談死亡和中陰。之前我們已經知道對于死亡的恐懼以及對于一般大衆最根本的建言就是盡力而爲。如此當死亡不可避免的來臨時,我們便已好好把自己准備妥當。現在我大約來談談我們肉身死亡的定義以及我們身體基本的定義。
在我們宇宙太陽系的這個地球上,像我們這樣的人類壽長多少是固定的。如果有人活過百歲,我們就認爲那是一種奇迹。我很難說出目前在我們地球上有好幾千人活過百歲的話,因爲事實上我們很難活那麼長—雖然那是可能的。我們就多個幾年來看吧!倘若我們問是否有人活了二百歲時,我會說我們連一個都找不出來。所以像這樣的人類縱然可以活上億年來說,但在此太陽系的地球上,人類絕對活不到二百歲,我這樣說可以讓大家覺得快樂一些。我們無法活超過二百歲,而這也就告訴我們,我們的肉身在其相對因緣的顯現上有其固定的作用。我想在科學或醫學的名詞上,我們叫它是基因或細胞的結構,諸位在這方面事實上可能比我懂得還多。有些東西是固定的,在地球上,人身體死亡的定義是依身體的壽命而定的。當然,我們也應知道這只是一種相對的事實,而任何時候我們都有可能超越這種相對的東西,我們無法活超過二百歲不是一種絕對的事實,它是一種相對的事實。
但若想超越物質性的相對事實,我們必須要有很深的了悟才行。所以長生不死也能存在同樣的這個肉身之上,我們稱之爲永生。在佛教的曆史上,有少數大師已達此種境界,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蓮花生大士。蓮花生大士至今仍活著。
當然,有些西方的學者說那是不可能的,也有一些人出書闡明蓮師長生不死的不可能性,但我們都相信蓮師至今仍活著,他已證悟。我曾與一些不同意我論點的人討論過這件事,沒關系的,我們都有言論自由,也都有信仰自由。有些人喜歡爲蓮師和其他已證入永生的大師說那是他們的心識獲得永生,但我不同意這一點,因爲我們的心一直都是永生不滅的。我們不一定非要是蓮師,我們不一定非要是大成就者才行,因爲我們的心本就已是永生不滅的。心從一世轉生到另一世,從來無死。但蓮師所證入的永生並非指他的心,蓮師了悟到身體乃是心的化現,而這就是他能轉化自然法則的道理所在。因爲自然是我們心的一部份,是究竟實相的一部份,所以一旦證入此點後,蓮師就獲得永生不死的身體了。
永生不死是可能的,但除非我們已獲得那種了悟,並且轉化了相對的事實,否則我們的身體還是有生滅的,而有生滅的身體就有生命的長短。有時我們喜歡說人類壽長大約百歲,但這樣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因爲人類指的是生于六道中的人道衆生,但人類並不僅局限于住在地球上而已,他也可能住在另外一個星球。六道中的人道遍及一切衆生存在之處,因此,有些人可能看起來不像我們所認識的那樣。他們可能看起來像一張地毯一樣,雖然很怪異,但絕對是有可能的。我們看起來像一根樹幹一樣,所以當看起來像張地毯的人看到我們時可能會說:“好奇怪的人,他們看起來像一根樹幹一樣。”人道是一種心的狀態,所以人身並沒有一個絕對的定義,什麼樣子都可以就是了。我們是地球上的人,往上看,我頭上長了稱爲頭發的東西,從沒看過我們的人會覺得我們的頭發很好笑,因爲有人把它綁起來,有人把它放下,有人剪成那樣,更有人全部理光。他們會覺得很奇怪,而我們則認爲那是一種美化自己的方法,所以非常小心的照顧著它。沒有頭發的人則把頭頂擦得幹淨,既油亮又美觀。
人道是這樣的,但有些投生在其他星球的人並不是因爲他們的功德比較多或比較少的關系,而純粹是因爲業力的緣故。換算成我們的曆法,他們可能活上千萬年,而其他別的換算成我們的算法時,則也許只有十年或叁年的生命;這完全依于星球本身的特性而定,例如,星球旋轉的速度、空氣的濃薄、大氣的輕重等。人依據這些而可能擁有一個較大、較高或較平的身體,看起來像地毯、像樹或任何什麼的。
表相的化現並非一定是一樣的,但心識成熟的程度以及身心所展現出的能力都屬于人類的,所以這些都叫人道;因此,由此觀點來看,它與人的生命長短並無一定的關系。有些人道衆生如果看到我們頂多只能活二百歲一定會覺得太短,倘若他們一般的壽長是數百萬年的話,那麼對他們而言,我們就好像是他們的二個小時而已。但又有一些其他的人道衆或許生命只有十年,而我們的二百年就等于他們的二千年,那麼這可就長了,所以它完全依于身體的結構而定。至于在六道中的其他衆生,只要他們擁有一個二元相對的個體,不論我們稱之爲有身相或無身相的,只要他們擁有一個含括過去、現在、未來等叁時的相對個體便有死亡。時間開始、繼續,然後結束。因此,只要有時間的存在,便會有開始和結束;但像這種有身相的死亡跟我們的肉身關系密切。
至于在中陰階段的衆生,我們不說他們是生于中陰。當我在這裏談中陰時,我指的是死亡中陰,也就是從死後到我們再轉世投胎這一段的中陰。中陰有許多種層次,好比我們現在也是處于中陰當中。因爲從出生到死亡中間也是一種中陰,所以當我們死亡時,我們不說我們生于中陰,而當我們再轉世時,我們也不說我們死于中陰。但就過去、現在和未來而論,死亡是中陰──死亡階段的開始,然後我們會再往前進入真正的中陰,並在此停留一段時間。因爲我們是地球上的人類,所以會在中陰停留長達四十九天。最短可以是其他的時間,但最長是四十九天。這是我們所謂的停留在中陰。但最長四十九天或任何一個較短的時間結束後,我們便會再投胎進入來生,而這也是一個中陰的結束。所以這裏面有過去、現在、未來,也就是中陰的開始、停留和結束。但我們不說人死于中陰,生于來世。不過原則上那是一樣的,因爲當人再出生時,中陰對他而言已是過去。人會從中陰中逝去而進入來生。而中陰的衆生倘若還說英語,倘若還喜歡跟我們用同樣的語氣說話時,便會說:“我的朋友從中陰中分發出去了!”這很簡單,但有時我們還是必須講講才能把事情弄對。
死亡征兆
如此一來,死亡這個名詞的使用便跟我們的肉身有極大的關系。我已說明了我們的身體在死亡上的定義,以及有關死亡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現在在此階段,我們要談的是有關我們的肉身以及壽長的極限,這個開示也是中陰教法的一部分分,我們還可以講到許多與死亡征兆有關的東西。死亡有許多征兆,我們也有許多細節可談。不過這方面我不准備講太多,因爲它可能變得很複雜。此外,老實說,經典上所講的有關死亡的征兆,目前我並不是完全記住了,所以我還必須再回頭查查資料和我自己所做的筆記,這會花上很多時間。所以基于這個原因,我就不准備進入所有的細節。
但除了這一點外,我們還有另外一個嚴肅的理由認爲不應講太多,因爲或許它會因此造成各位的困擾。有些人一向對做夢感到興趣,他們會把夢中的情形記錄下來而成爲一種嗜好;他們花很多時間和精神在那上面,導致有時反對自己産生一種障礙。同樣的道理,諸位若在這方面了解太多,便有可能過度擔心,導致有時所得到的預示是假的;或諸位也有可能在別人身上看到這些兆示,而在心中暗自替他們感到難過。所以這些都不是很愉快、很好或是對我們有所幫助的東西,所以我由佛法觀點所可能帶給諸位的迷惑,我想至少我應該負責。法律上諸位不能碰我,但即便是如此,在精神上,我還是要爲諸位的福祉負責。所以對于這一點,我一定要非常小心。
但有一件事我想與諸位分享,而且它會讓諸位大致了解在中陰的教法中,死亡征兆代表什麼。所以基于此因,我會做點開示,而且我也看不出告訴諸位這些會有什麼危險性。而假設諸位能試試這個方法的話,我相信它將對我們的修…
《死亡無懼(泰·錫度仁波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