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行有所幫助──它會激勵我們的修行。所以若諸位能努力保持這個東西的記錄,那麼它一定會讓你的修行更上層樓,心思更爲細密,我不認爲它會給諸位帶來什麼不必要的煩惱和問題。不過這裏面牽涉到許多要素,代表若要真正做好的話,諸位一定要費上好幾年的時間去修。所以我並不擔心它會給諸位什麼困擾。我一定會告訴諸位,讓諸位至少對死亡的征兆有些概念。
在我們周遭的一切看起來都同樣那麼真實,一切我們所想的也都好像真有其事,它就像迷信的定義一樣。大家都喜歡對一件事下一個清楚而明確的定義說這是迷信,而那不是迷信。但在一般的因緣法中,我們並無法做這樣的分別。因此,在我們周遭的一切都與我們同樣關系密切,不只是死亡的征兆,它也包括了健康的征兆、病衰的征兆,以及一切事情的征兆。
有些人學數學,我們稱他爲數學家;有些人學黃道十二宮、行星、星星等的運行,我們稱他爲星象學家;有些人學把脈、看氣血和身體上各個部位所顯現的東西,我們稱醫生;有些人學觀察人對事情的反應、觀察人對情緒的反應等,我們稱他爲心理學家;他們都專精一門,並且一點一點的學會而成專家。他們能就其所專攻領域內的事情對我們提出判斷和建言,而後我們才能知道要如何改進。
所以現在這個死亡的征兆,我們要透過呼吸來觀察。呼吸在身體、精神和情緒上都是一個非常基本的東西。當我們的情緒有所起伏時,呼吸便較快,而在情緒穩定時,呼吸便變得緩慢,所以呼吸會隨著我們周遭的事物起變化。當諸位停止呼吸時,便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因此,我們的呼吸是生命的一部份,只有活人才會呼吸。我們的身與心是合一的,而我們的身更是與宇宙以及宇宙所處的太虛相溶爲一。因此,它們時時保有密切的關系。縱然我們不相信,但它們之間還是互有影響。好,就這個內容來說,任何一個月的初一就是地球和我們身體的初一。不論我們相不相信每個月的初一,它就是每個月的初一。每月初一的定義如何來的呢?依照陰曆來說,它就是月亮的月牙在最小的時候。每個月的最後一天我們幾乎看不到月亮了,然後在陰曆初一,我們看到的月亮是一個既小且薄的半月型。初二它看起來大一些,初叁再更大一些,然後到了十五時,它就變得又大又圓了。但在新月與滿月之間的十五天日子裏,它並不是固定的,因爲有時它只有十四天,而有時則有十六天。例如使用陰曆製的藏曆,我們有時會多出日子來,而有時則會減少。有時我們會有初一、初二、初叁、初四、初六、初七等,而沒有十五。它製定得非常精確。而有時我們的月份數也有多出來的時候,好比通常一年只有十二個月,但在某些年中,我們卻有十叁個月。
它就是這樣子的精准而正確。所以在每個初一,我們用大家都懂的七支坐法來打坐。在使用七支坐法打坐時,我們要正確的將自己的身體置于宇宙的天體中,讓身體、讓能量都能保持平衡。通常我不太用“能量”這個字,以免因濫用而導致大家産生迷惑。不過在此,“能量”倒不失爲一個恰當的字眼。當我們用七支坐法打坐時,我們的身體、能量、情緒等,我們身體和心靈上的一切都會變得很平靜、很和諧。在坐下擺好姿勢後,我們要試著安靜下來,全身放松,這樣我們的呼吸才會沈澱,回到正常的狀態。接著再做吐納的練習。我們要專心一意的做呼出、吸入合爲一組的動作共二十一次,或是以叁組、五組、七組爲准的動作共二十一次,這完全要看我們的時間而定。在沈穩的做完這個動作後,我們的身心都會進入一種深層的和諧狀態中,然後我們再觀察自己是由那個鼻孔呼吸的。有時我們會發現用右鼻孔出入的氣較多,有時則是左鼻孔,依日子不同而定,然後我們把它記下來。倘若我們能持續做記錄的話,便會發現它按照我們的身體有一套模式可循,那就是每七天,或每叁天,或甚至每一個月,它就會由一個鼻孔換到另外一個鼻孔呼吸。
當我們找出自己的一套模式後,便繼續觀察呼吸。倘若哪天模式産生混亂的情形,我們便知道身體有了問題,身體一定是出了什麼差錯。因此,當我們做得很熟練時,根據這個,我們便可以看出死亡的征兆。其實很多我沒有提到,而且我也不會再提的東西,因爲老實說,我對這方面並不是很專門。
一旦我們建立起這套模式後,要檢查它是否有所改變便很簡單,也很容易做到。但不只這樣,倘若諸位真能做得很熟,那麼它也可以幫助你檢查你的親人、朋友和其他的人。諸位可以用自己的呼吸去觀察別人,因爲每一個人都要呼吸,也都生活在宇宙的大氣內。
要真能做得熟練其實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但如果有人要我們試試看時,我們就做些基本的工作,好比不必大費周章,我們就把每天的情形記錄下來即可。這是如何看出死亡征兆的一個例子。而它也正顯現出我們身體的狀況,以及做爲整個宇宙中的一份子,它與我們心之間的關系若何,這是一個檢視死亡征兆的方法。接著我會爲各位舉些其他的例子。
另一個例子就是聽聲音。就像我們有兩個鼻孔一樣,我們也有兩個耳朵。透過禅定,我們可以觀察到耳朵的運作情形,並了解它的自然規律。此外當我們看東西時,眼睛就像鼻子和耳朵一樣,也有許多層面,好比看顔色的方式不同,例如有人有色盲等。事實上,我們無法找出兩個人看到顔色時的感覺是完全一模一樣的,那是不可能的。因爲顔色本身並不存在,顔色是屬于空性的東西,但那是他空見的空性。顔色並非是空無一物,顔色是存在的,但它只存在于相對的層次上,因爲顔色依于個人而有不同的覺受。
不僅如此,其實我們每天所看到的顔色,感覺也不盡然一樣。好比我今天在這裏看到一片紅色,但明天再看到時,它絕對不會百分之百感覺一樣,百分之百一樣是不可能的。東西或許看起來很像,但由于我們總是來去匆匆,所以不會仔細去注意到。就像看電視一樣,我們總是直直的就坐在那裏。我們是宇宙中一顆埋在土裏的小馬鈴薯,我們不夠敏感、不夠穩重、不夠定心,所以不會去特別注意到。
但倘若我們真能去注意到的話,便會發現每次我們看到同樣那個東西的感覺絕不會是完全一樣的:今天我們覺得某樣東西很大,但明天我們對于“大”的感覺已經變了樣。好比有時我們到一個地方,覺得它很小。但叁年後我們再去時,會恍然大悟的說:“我的天!我以爲它很小哪!”所以似乎它並不小。然後等五年後再去時,我們會覺得它看起來比以前平坦。然後又等五年再去,這次我們覺得它的地勢比以前高許多。常常都是這樣,但那不只是我們的眼睛所使出的戲法,它同時也是我們的身體、我們的耳朵、我們的鼻子、我們的舌頭、我們的感覺……一切一切等所使出的戲法。所以我們的感覺永達不會百分之百一樣的。
一切事物都是這樣的,有件事非常有趣,那就是甚至連科學家也是一樣的。我非常尊敬科學家,因爲若不是他們,恐怕今天我已不在這裏了。我在九歲時曾經病得很嚴重,如果不是醫藥救了我,我早就死了。因此,我非常感激並且尊敬他們,但他們也還未從這中間解脫。我記得有一次醫生告訴我不要吃奶油,因爲那對我們身體不好,所以可以改吃乳瑪琳。但過了幾年後的現在,他們又告訴我吃乳瑪琳不好(注:人造脂肪分子的結構不利人體的緣故),應該吃純奶油才對。然後又有一次他們告訴我不要吃米飯,因爲那很容易讓人發胖,所以應該吃面包比較好。但現在又有一種說法認爲面包不好,米飯事實上還是比較好。
這不是他們的錯,所有的事情都像那樣,永遠沒有一個固定而究竟的結構存在。只有佛性才是究竟的,只有開悟成佛才是究竟的;在那之外,一切都是有礙的。每次再找到什麼時,它就又變了,從沒停過。我不是在怪醫生,但他們會這樣說真是有趣,而且他們也把它當真理看待。我不是說醫生不好,他們事實上很慈悲,但他們沒有找到最究竟的東西。在相對上我們可以找出很多東西,而且他們的確也找到了。不過這些東西老是在改變、在轉變。
我在這裏所說的除了呼吸有關外,它也可以應用在所有其他的一切東西上面。有一本關于死亡征兆的經典叫“che te tse malanggu 亡命九兆”,但除此外,我們還有許多其他有關這方面的法典。在這部經典裏,它所講的都是這些可以事先顯現、可以事先預知的征兆。
當然像意外身亡這種東西可能就無法透過身體衰微的特征而事先預知,不過它還是有其他兆示可以知道這種情況何時會發生。好比假設我會在車禍中身亡的話,它不一定可以從我的呼吸中看出來,它可能會從其他的方面顯現出來。所以它一定會有征兆的,我們總是可以從哪裏看出來。在藏文中,我們給它一個名詞叫“tsi de 死兆”。英文中比較正確的翻譯是“死亡兆示”,而這也是中陰教法的一部份。
現在我要開始談做爲一個修行者的我們,在中陰中該如何做。除了我昨天所提到的五力外,它還有一個非常簡單容易,也很方便,我們隨時隨地可做的一個方法,那就是“定心”—-將我們的心住于甯靜安詳之中,我們可以盡量去做。
例如像“止”修這樣的東西,其目的無非也都是要達到心靜、心定的程度。心定是在我們的自身之內,而非外在某個地方。因此,透過例如像“止”修的方法,我們才能讓自己心中真正的定力顯現出來。當然在一開始時,它只能短暫停留,但短暫是一個正確的啓修方法。我們不要在心中充滿期待、要求和各種煩惱、情緒等,我們只要把自己安靜下來,讓心自然住于輕安甯靜之中即可。這對任何修行而言,都是一個很好的基礎。因此,定心是一個很好的修行,很方便也很容易做。我不相信我們之中有人不喜歡讓心安定,但定心是一種內在的東西,我們必須讓它顯現出來。我想對于一個無可避免,但又自然且健康的死亡,這會是一個很好的准備基礎。
見…
《死亡無懼(泰·錫度仁波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