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恒河大手印釋

  《恒河大手印釋》

  貢噶上師傳講于江陵

  張妙定居士整理記錄

  胡之真 譯

  大手印就是無手印,梵文嘛哈母渣(Mahamudra),也可譯作“大象征““大印”。

  大者,無所不包。至高天上。藏文譯名中,于大印中,加入手字者,爲尊重佛典之意。此手字,爲尊稱佛之手,表佛之如所有盡所有,及二無分別,空樂智慧。印者,亦表佛之無分別智(大圓鏡智),此智最上,最高,且最密,猶如印符,又如印契.謂一切輪回涅磐之法,無不一一契合于佛之如如妙智,更無一法能逾越此智以外者。

  大手印有數種,最上之大手印,即恒河大手印也。無須灌頂等修,但當恭敬禮拜,承事親近于其上師,或僅現于上師之微妙身相,即能立得證悟,如此由于恭敬順信之心力,以依止于上師,更不借外物言诠,而能究竟了悟,以證取之大手印,方是大手印之最勝義義心傳也。須知上師者,本已具有無上加持力,不假方便修整,一俟弟子根機成熟。一彈指間。立即證悟,誠真正之大手印也。至若大手印四瑜珈,以專注瑜珈入門,循序以進,拾級而上,依中道而證,系方便法門。原非大手印之真實處也。但真正之大手印,必須具備大成就之上師,與利根上智之弟子,非末法時期能辦。四瑜咖是科學化、系統化、現代化之佛法,適應潮流正是當機。

  敬禮金剛空行:

  解釋:

  金剛空行母,即亥母。爲白教之主體,口授之怙主。恒河大手印,句句皆爲口授,故先敬禮之。有四義:

  1、除障,2、加特令造作圓滿,3、爲利衆生,4、爲善因回向衆生,令皆同證大手印也。

  金剛之義甚深,亦表佛之無二空智,凡夫之俱生我執,須金剛智慧,方可斷除。人若得金剛智,則一切異熟,空盡無余,金剛叁摩地,能壞滅一切煩惱業惑而無余。又金剛者,有七義:

  1、堅固,2、精要,3、真實不空,4、不能斷截,5、不能破裂,6、不可剖分,7、無可損壞,是爲金剛之七殊勝義。

  故常以金剛喻佛之叁身四身等,能具四身如金剛,而爲一切不能壞之叁業,則成金剛總持之佛體矣。今此恒河大手印口授之法,實爲一切金剛所由之道或乘,所謂金剛乘者是也。

  空行飛行于空中。爲佛教之天使,然無翅,亦不駕雲。空行參加人間會供,有天眼或禅定功深者能見之,或聞其咒聲。空行有男女,或稱父母,男者或稱勇父,女者又稱爲勇母。此中但雲空行,意即指空行母,略去母字者,藏文續部中之通例也。

  大手印法雖無表,然于上師具苦行,

  具忍具慧那洛巴,具種修心如是行。

  解釋:

  此頌是谛洛巴祖師,稱謂那洛巴祖師,而啓口授之首頌。謂大手印法,雖本無可表示,然汝那洛巴,對于吾谛洛上師,已具足種種苦行、難行、忍,且具足智慧,實爲堪以造就之弟子,今日口授汝修心之要,應如是行之也。

  大手印,有言聲文字之能诠,及其所論,根、道、果、叁者。

  所謂根大手印者,即一切衆生之常住真心,與佛無別,平等平等,元本清淨常住。雖忽然不覺而起無明,然其真空體性,仍自明淨,縱在六道輪回,終仍不增不滅。此常住真心,有時稱之爲本覺如來、普賢王、阿達爾嘛佛等,名異實同,此一真心,即根本大手印也。

  紅教有說,普賢王爲元始佛,無庸積集資糧,冷除業障。如彼海水,因風吹而生波浪,若更加以攪動,則更無澄清之時。又如空中、雲霧雖起,空中雲霧散去,空性仍在,豪未受損。若吾人之心,本無明淨,本自無染,則以任何方便,不能淨之。以心本自無染故。

  所謂道大手印者,恭敬信賴于上師,而得聞于法,由聞而如理思維,得決定正見,又如理修行之,即是道大手印也。

  由聞思修持之結果,一旦豁然,究竟通達。證得如如不動,真心應現,即是果大手印。

  又根本之大手印,超乎思量言說,非凡夫之分別妄心所能了知,非凡夫之言說所能宣說,必依止于上師,而得聞于法。

  依止有叁義:(一)依止爲因,(二)依止爲緣,

  (叁)依止爲加特。

  雲何因?謂依止于上師,得聞于“不修不整不散斷”之最勝口訣,依止修持,即是成就之勝因。

  雲何緣?謂以依止故,得具足一切忏墮集資之勝緣。

  雲何加持?謂以依止上師,得口訣之勝因,及忏集之勝緣,恒常不斷,精進修持。自能憑上師無上加持力,忽然于一刹那。通達根本大手印,證得如如不動。如啞子食糖,不可言表,如人飲人,冷暖自知。

  最要者,弟子應對所依止之上師,具至誠之淨信心、恭敬心。昔西藏大德當巴桑結,有弟子求其加持,即如是說。是故于大手印道欲得加特,對于上師,應具淨信與恭順心,則諸佛如來,即現上師之相,爲之加持。譬如欲從日光中取火者,則依透鏡,透鏡,即弟子之信順心,能生加持之火,以燒滅業障,而得成就也。那洛巴祖師依止其上師谛洛巴祖師,具至誠之淨信敬順心,且具不可思議之苦行難行,成爲白教第叁代祖師。詳導論白教傳授。

  譬如虛空無所依,大手印亦無依境,

  住于任運境界中,定從系縛證解脫。

  解釋:

  修心口訣,多以譬喻爲說,此頌以虛空爲喻,謂彼虛空,無邊無際,無所可依,與大手印亦如同虛空,亦無所可依。故惟有依此常住真心,離一切戲論及修整,任運寬坦而安住,則決定能從無始無明,業障系縛上,得其解脫自在也。將此生滅心頓然放下,自性即自現前,刹那妄念生起,刹那慧火燒除之,此心及要念,同時解脫故。應知刹那生滅之妄念,與非生滅之自性,本來爲一整體,如海水之波、夏天之雷,(起本無起,滅本無滅)。

  然若未能通達任運,則仍當依白蓮花祖師所著大手印法要中,前二步之方便以修之。(即切念法及縱念法,詳見《大手印瑜珈法要》46~55條。)

  至尊米勒熱巴祖師說:不整治以爲修者,要須達乎叁事:

  (一)煩惱及妄念不整治,則墮落;

  (二)樂明無念不整治,則流轉叁界;

  (叁)真心則不許整治。——未可誤會爲毫不修整之理。

  謂修真正大手印者,于原離善惡之真心,固不得分別修整,此如山瀑流下,清濁自分,或怒流急湍自激自平。

  樂明無念者,即是一道清淨,照寂而明定。但若煩惱妄念熾盛發生時,又必猛提正念,厲呼一聲“呸”,束使還淨。若束之過緊,亦呼一點“呸”,放縱妄念,不隨不止。如是者。不惟不致爲煩惱妄念所牽而墮落,且使之成爲功道之勝緣。

  至于樂受過甚者,亦必呼一聲“呸”,顯得無念不是無記,更當別于外道,斯可免流叁界。

  其第叁者,真心不許整治,則爲無以上諸病,而得善住于真心者,自當無任何之修整,令得任運通達、證入菩提矣。

  又貢師他時口說:樂明無念叁字當等持。樂特甚,流轉欲界;明特盛,流入色界;無念特盛,流轉無色界。此樂明無念,不得不整治也。

  又解,此頌首句,虛空無可依之“依”字,有“指示言诠”義,次句大手亦無可依之“依”字,有“依之作修”之義。由是吾人雖常言虛空,而虛空之真實意義,則離于指示及言诠。同理,大手印之真實意義,既已超越思量言诠,則大手印之修持,實同虛空,而亦無可指示言诠,即是所謂無修而修。第叁句住于任運境界中,即是無修而修,謂如乳足嬰孩,任運寬坦而入N,則任何纏覆,悉歸于法爾界中,任何束縛,決定解脫。

  薩若哈大師說:

  “若能了達此真心,如同虛空,無可方物,則亦能知修者,實無可修,而一切妄念,本自無有。又如于此真心上,勿起整治之警覺,于善惡念興起時,不起愛憎以及整治警覺、重爲其染汙增上緣,則此真心即得任運安定于如如不動之境。”

  譬如以眼觀察虛空無所見,

  如是以自心觀本淨妙明心,

  一切邪妄分別消除證覺地。

  解釋:

  此頌以虛空喻本淨妙明心。

  本淨妙明心者,常住心也,亦即自性。吾人于明淨晴空中,惟見炳炳長空,都無一物,以此喻人若能觀得真心,其中原無一切妄念顛倒,即是見性成佛也。

  譬如空中雲霧散,本無住者及去者,

  分別識浪生于心,觀心本淨浪自滅。

  解釋:

  空中有時現示雲霧,而此雲霧何來,則緣乎地面水蒸氣,水蒸氣所緣無非因緣所生之法,其自性本空,假有實無。當其生起,不可計執其住;及其散時,不可計執其去。依乎心起之妄念,亦複如是。

  妄念由何生?無非緣于種種情物爲其對象,而此爲對象之情物,又無一而非本無自性之因緣所生法乎!不惟倏起倏滅之妄念無自性,即此當前心念,能起所起,能滅所滅,皆無自性,且無一而能越于常住真心之外。明乎此,則立即可于常住真心,任運寬壇而定,其妄境安念、其心識之波浪者,自亦頓滅矣。

  壁如空離一切色,黑白等色不能染。

  妙明心亦離諸色,善惡白黑不能染。

  解釋:

  此頌以虛空喻真心(妙明心),明其原不受任何之色染。

  所謂一切色者,此中但指形色與顯色。形色爲大小長短方圓等,顯色爲藍、綠、紅、黃、黑、白諸種色。吾人見此界之天空,當其明淨時,惟覺其呈現一種所謂天藍色者,則因如《對法論》所說。此一天下,須彌山南,皆爲吠琉璃色所映顯,即此天青之藍色。

  實則虛空者,不惟不可言其具任何色,並且不可執計其具何顔色。縱于在某種因緣生起時,假現何色,但真空固無任何之色相。假有之色,自未嘗染汙此虛空。如是,善惡之白黑等業,實不能染汙此真心,與此正同。此心之如來藏性,如如常住,在凡未滅,在聖未增,即是此理。

  此開首諸頌,何以多引虛空爲喻?則以真心本體,即是虛空之體,凡所有一切之色法、心法、心所法,皆爲所包攝而無余。叁界唯心,萬法唯識。又空生于此心中,如海面一水泡,生死涅磐法,亦不則外此一心。故金剛歌詠引薩若哈大師之頌曰:

  “此心體性應求得,此如意寶我敬禮。”

  此心體性,即常住真心,如如不動、被中釋雲:

  “唯此心體,攝盡一切諸法之種子,由此種子,現…

《恒河大手印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继续阅读 ▪ 佛法問答開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