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講解 第八講▪P3

  ..續本文上一頁薩。菩薩只是一個名詞。就跟我們人間稱那些當官的是一個道理,局長、廳長是有級別的。如果真的你的學曆和你的本事到了那個級別,上級任命了就可以叫廳長、局長。

  修行不管你是修哪一門哪一派的,你真的達到心空空之處的時候,沒有我、人、衆、壽相的時候,你就是菩薩,因爲心中沒有煩惱了。沒有煩惱了,肯定是沒有我。首先是沒有我,才可以放下人衆壽叁個相。四相沒有了,人我是非就沒有了,長短黑白就沒有了。

  【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爲什麼是這個樣子呢?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有法者,心中肯定是有爲法,是苦集滅道的法,或者比苦集滅道法還要低的法。比如說民間的巫術或者術術啊,都屬于有法,有法(有爲法)屬于小法。前面也說了,如果執著于小法,那你肯定還是凡夫,是凡夫就有四個相。有四相的人,是發不起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的,根本就不會發起這種大乘的心願。

  只有你實無有法,就是心中真的沒有小法的那種概念,這個時候你才能發出無上正等正覺大乘心願、無上心願。發無上心願的人,肯定是人我等法都沒有了,心空空如也,煩惱妄想相對都沒有了。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于燃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于燃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啊,你是如何認爲的哪?如來于燃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這個如來是釋迦牟尼佛本人,就是我以前在燃燈佛那裏,是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嗎?這個“有法”包括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只有心中無法才能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須菩提回答說,世尊,沒有法可得。如果你真的是有法可得了,就得不到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了。這個話就是,如果你心中存有任何得法的心態的時候,你是得不到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了。只有你心中空空的時候,發大乘心願無上心願的時候,才會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果。

  須菩提接著就說,如果按照我理解佛所說的話,佛在燃燈佛那裏沒有得到一個法,哪怕一點點也沒有得到。心中沒有執著任何法,所以說才能稱無有法得。只有無有得法的心,才能真正證得無上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果。

  接著佛就說,就是呀,就是呀,就是你深得我義,深得我義,你明白宇宙法了,或者說你明白大道了。

  如是如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就是,你須菩提啊,善解我義啊,就是須菩提啊,明白了釋迦佛說的密意,他現在已經完全了得。

  【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燃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于來世。當得做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故燃燈佛與我授記。】這個時候,釋迦佛就對須菩提說啊,假如我真的有法得,我就證得不了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正因爲我釋迦佛心中沒有執著任何法,我才能得到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須菩提啊,如果有得法的心態,就是說如果我釋迦佛執著于有爲與無爲的法相的時候,我就得不到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燃燈佛不會給我授記的,說我將來要做佛的。

  正因爲我沒有執著任何法,是以空空之心去證得了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的時候,所以燃燈佛與我授記了。我真正達到了無上正等正覺的時候,燃燈佛才與我授記。這個就相當于禅宗的以心印心法門,只有你達到了和祖師是一個心態的時候,沒有法可得的時候,燃燈佛才開始給我授記。

  【做是言。汝于來世。當得做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燃燈佛說我在未來某某時候可以做佛,佛號爲釋迦牟尼。是什麼原因哪?接著佛繼續開示。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如來者,就是本來就應該這樣的,本來就是宇宙的實實在在的真理。實實在在的真理,大家現在只能說從科學角度上去理解,從佛法上很難明白什麼叫實實在在的諸法如義,就是本來就是這樣的規律。你如果執著法了,也就無法了達如來的妙義。只有心達到空空寂靜的時候,才能證得無上的最高的最大至尊的果位,所以說,燃燈佛才給我授了記,說我在某某某時候,將得做佛。

  大家從這個《金剛經》就能明白,我們中國的禅宗以心印心是什麼個態度。這已經明確告訴,只有你心中空空,而不是一個空,是兩個空,才是真正的空,是無爲之空。

  只有你達到無爲之空的時候,你才能證得自己的實相。你證得實相之後,你會順著宇宙的運行規律而行走,行走的時候就叫如去如來。實相本身就是不動的,也不是不動。就像太極圖,並沒有看到它真正的動,但它還是在動。就跟太陽一樣,天天在那兒挂著,大家都看不到它在那兒動,但它是動的。

  如來之義就是說,原本宇宙運行規律就是這樣的。如果你心中執著了法,心中就有了障礙了,也就不會順行宇宙規律而走,不順宇宙規律而走就不叫如來,就不叫做諸法如義了。無論是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都不能住呀。

  禅宗的兩本書:一本書是《楞伽經》,一本書是《金剛經》。這兩部經基本上能看明白、能理解裏面的密意的人,就是佛。其他的法門修菩薩、修羅漢都是要次第而修,沒有真正奔心裏頭去走。

  《金剛經》是直指心性,《楞伽經》也是見性成佛,看到自己的本來,你就成爲佛了,但是不能叫佛。因爲我們中國人只能說你是覺悟者,叫佛是一種西方的語言,中國的語言是覺悟者。

  佛是覺悟者,但覺悟者之間還是有微妙的區別的,因爲能量是有區別的。大日如來是佛,釋迦牟尼也是佛,東方藥師佛也是佛,但是我們以大日如來爲最高、最大,因爲他的能量是無比的,其他的佛都是從他身上幻化出來的。幻化出來的佛也叫佛,但是能量就有區別。彌勒佛也叫佛,是未來佛,現在不是佛,因爲他也是授了記的,現在只能稱爲菩薩。

  聖人也有大有小。釋迦牟尼佛和老子爲大聖人,孔子爲小聖人,羅漢爲聖人,菩薩也爲聖人,同樣是聖人,果位是不一樣的。

  如果《金剛經》能看明白了,大家心中也就沒有兩邊的說法了,因爲《金剛經》說的是圓滿的法,圓通的法,法法圓滿,法法皆通,所以說叫萬法歸一,都歸于本位,本位爲一爲零。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于是中無實無虛。】從這一段我們就更加明了,如果執著法,心有法相,也就落了下道了。這裏佛又深入的開示,須菩提啊,實無有法,真正心裏沒有執著任何法的時候,心裏根本就沒有得法的心態,有爲和無爲法都不執著,才能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須菩提啊,如來所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如來指的是釋迦佛,密意上講是大家的本來面目(法身),法身爲如來,是指的心性。如果我們的心性真正能達到了無有法所得心態的時候,就可以當下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果的時候,是一種什麼狀態哪?是“于是中無實無虛”的狀態。于是,中,什麼中?我們的心中。從表面上講,就是我們的心性。從密意密法上講,是我們的中脈。無實無虛就是我們的中脈。

  中脈,用醫學儀器是查不出來到底在哪兒,是在脊髓裏頭,還是在脊髓外面,還是在我們人體的正中間哪。它是飄忽不定,無實無虛的,又沒有實實在在的讓我們看到的影子,又不是真的沒有,有又看不清。大到無邊,整個虛空就是中脈,小到針尖也不容,針尖那麼細的東西都插不進去。

  如果從修法上講,就是修中脈。中脈不通,上不能通天,下不能入地。孫悟空說過一句話:跳出叁界外,不在五行中。五行指的是什麼?心肝脾肺腎,是爲五蘊。五蘊空,可渡一切苦厄,是爲觀音菩薩修行法門,往深裏行就是文殊法門。人,上可通天,下可通地,指的就是這條中脈,這是從密法上講。從心性上講,我們的心性應該是無形無相的,無形無相的也是無實無虛的,心法就是無有法可得。

  修中脈法,上可通天,天門打開,天門也就是梵天輪(百會穴),百會穴爲天門。下可通地,地,是我們的會陰穴(海底輪)。一旦上下通達,我們的無位真人就在這個無實無虛中間開始運行變化,開始建立自己的萬法,建造自己的世界。

  佛曾經說過,如果一個羅漢只修慧不修福的話,雖然涅槃了,但他的國度裏是空空的,孤家寡人沒有人來陪伴。只有福慧雙修的時候,他的國度裏才會有衆生來聽法。只有你福慧雙修,打開中脈的時候,你的國度的衆生才會建立起來,你會把自己叁千煩惱全化爲你的聽法的衆生。外可度叁千凡夫的衆生,內可度自己自性叁千的衆生。

  如果我們離開了中脈修,或者離開了心態修,我們的心性是煩惱的,炁入不了中脈,中脈是堵的。這個炁代表最原始宇宙的能量,炁入中脈,人才會健康,才會年輕。如果宇宙之炁不入中脈,不入體內,智慧就打不開,心脈打不開,就會衰老,就是凡夫。

  得大道明大道的人都知道,是修自己的中脈。中國道家修任督二脈,這是小法(有爲法)。張叁豐後來得到了大法,寫了很多詩中有:無影樹下。這個無影樹就是中脈。只有中脈打開的時候,才叫無影樹,是沒有影的,是看不見的,所以叫無影樹。

  我們的中脈像樹幹一樣,高不見天,低不見底。張叁豐明白了任督二脈的凡間之氣也就是五谷雜糧産生的氣體,要入中脈去換得宇宙的炁,無字下面加個火字,上面還有個撇。那個撇是什麼?就是我們的先天的本性,是法身。法身需要火來煉,四個點是爲火,要用火來煉我們那個本來的我、本來的面目,需要在烈火中來鍛煉,金蓮才可以開開。

  在無實無虛的狀態中,我們的心得的法才叫無爲法,因爲你不執著得不得法了,也不執著自己有沒有法了。只有達到這種狀態的時候,才可以叫一心清淨,你的心才能真正的寂靜下來、寂滅下…

《金剛經講解 第八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