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講解 第八講▪P4

  ..續本文上一頁來,智慧也就打開了。

  佛有四智叁身,四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禅宗的智慧叫大圓滿鏡智,屬于東方藥師佛。叁身,指的是法身、報身、化身。你達到無實無虛,心中寂靜寂滅,不再有想法的時候,你的四智叁身會一起現前,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實相般若。別人從你的表面就能看到,你的相貌和身體發出來的氣息和以前不一樣了。

  以前湖南有個顧靖遠老法師是在家居士,他在日本求的法也是從中國唐朝傳過去的,叫唐密,唐密是密宗,是由龍樹菩薩直接取出來之後傳到中國來的。剛開始藏密是沒有的,藏密也是從唐朝傳過去的,所以說唐密在先,藏密在後。

  顧靖遠老法師,在日本取得傳法資格之後,回到中國來傳播這個唐密。在四幾年日本來燒寺廟的時候,顧靖遠老法師就顯了一次神通。他起身在半空中金光燦爛,一下子凡夫身體沒有了,完全是佛的形象。日本兵一看,說他是個妖人,用槍打是沒有用的。他修到那個法位的時候已經不害怕槍了,所以說那一幫日本兵全跑了。

  真正一個人打開叁身四智的時候,我們從表面就可以觀察到他的圓滿相,他的臉長得是非常圓滿了。以前長得不好看,但他通過修法修心態,他的功德海已經開始變了。我講的這個故事是真實不虛的,因爲顧靖遠法師的徒弟也是我現在的師父,我是從他那裏聽聞來的。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釋迦佛講完前面心法色法修法之後,緊接著告訴他,所以說如來雖然說了一切的法,就是我釋迦佛雖然說了那麼多年的法,皆是佛法。爲什麼都是佛法?因爲我釋迦佛講的都是宇宙的規律,宇宙的規律都可以說成是佛法。哪怕是講人道上的規律,也叫做佛法。

  【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我釋迦佛所說的這些話語,都能說成是佛法。即非一切法。即非,“即”是當下心空寂,心恒定;“非”是不執著。只有我釋迦佛的心當下空寂、恒常,我說的法我又不執著這些法,才能稱爲一切法。

  雖然我講了一切法,但我心中沒有存留任何法的影子,心是空寂的,如如不動的,只是起一個假名叫一切法。如果心有住,就會有法相了。

  釋迦佛講法說法,心中都沒有去留的念頭,都是因機而講法。不是他設定好講什麼說什麼,都是根據衆生來提問,如如不動的本性升起妙用,應機來回答問題,過而不留。

  這句話也是破大家的文字相,我講的一切法,用語言表達出來了,但這語言本身不是心,只是給它起一個假名而已,以表述的方便,是通過這樣講來啓發大家的心,能領悟內在的心。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爲非大身。是名大身。】爲了讓須菩提能明白,佛接著打了個比喻,比如人的身體長大。

  須菩提明白了世尊的意思,于是就說: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爲非大身,是名大身。這句話和前面的“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是對應的。都是讓大家的心能深入到文字的背後,來通達自己的心的。

  從字面上講,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是小時候的身體是自己哪,還是現在長大的身體是自己哪,都是在變化的,是無常的,哪裏有一個實實在在的自己呀,只是從習慣上認爲這個現在長大的身體是自己。

  前面是講法,現在又講身,佛又回到現實中來,看我們自己的身體,這個身體也是空性的,不要認爲這個身體就是真實的自己呀,是通過透視人身成長的過程,讓我們明白更多的道理。

  這個身體是四大假合的,長的再大也是假合的身體,借假合的身體來修真正的自己,自己的真性法身才是永恒的。

  從密意上講,你的心性真正達到了恒常空寂的時候,你的中脈達到了無實無虛的時候,你的心性和中脈真的達到了不二的時候,你的法身現前了。只有法身才能稱爲大身。

  小平個子非常矮,我可以說他是大身,因爲他的心大,他要把香港澳門臺灣都收回來,但是他的生命是有限度的。所以說他的心量大,說他爲大身,但他的實際身材才一米六左右。

  我們修行人主要修的是心,是我們的法身,法身才能稱爲大身。我們那個色身只能名叫大身,內蒙古有一個人兩米四多,世界上最高的人了,那個只能叫作是名大身,跟法身不能比。

  法身是非身,法身非身是名真身,真身是爲法身,法身是爲佛性,佛性爲佛光,佛光就是大日如來,佛光也爲智慧,智慧之光,是爲天燈。

  《金剛經》裏的息法色法心法,你全都能了解了,你已經得到了釋迦佛真傳灌頂了,並不是非得釋迦佛親自給你摸摸頭。摸頭不一定是灌頂,我們天天摸自己家的小孩子,上學要乖一點,聽老師的話,那個不叫灌頂。真正的灌頂,就是自己明白如何來吸取宇宙的能量,把宇宙的能量吸收在自己身體裏的中脈,當中脈大到無邊和宇宙融合不二的時候,你的法身就現前了。

  法身就是中脈裏的無位真人,無位真人一旦活靈活現的時候,他就遍虛空了,但又和中脈融合,他就是法身。中國道家叫無位真人,印度叫法身,其實說的是一個,都要從中脈裏出來。

  中脈不通,法身不現,佛性不顯。我們大家經常說的見性成佛,明心見性,明的是什麼心?這個心就是心中心,就是明白我們心中的路途。只有我們明白了心中的那個路,才叫心經,才叫心中心,第一是明心的心,是明白我們的原本了,但還沒看見東西,就是沒見大光明團,只是道明理通了,但月不在天。第二是見性,爲中脈,月已在天,光燦燦,圓砣砣,不增不減了,原本自性光明已照亮十方法界,通達無礙了。只有我們明白了兩個心的作用,才能明白如何修,如何來吸取宇宙的能量。

  如果你真的是善根成熟了,這一世聽聞這個法,明白這個法如何修了,你成佛並不是說一下子成佛了,你的善根已經種了無始劫了,所以說這一世你一下子成佛,那是本來你就應該得道成佛了。

  如果是個凡夫學佛只是念阿彌陀佛,他死的時候練出了舍利子,七彩雲也出來了,陽光也變成那個樣了,他是這一世善根成熟該圓滿了。他在每一世做人的時候都在修阿彌陀佛法,所以說這一世圓滿的時候,阿彌陀佛就來接他。

  淨土宗說帶業往生,帶業往生也是因爲你有善根。這一世以前你沒有種過善根,這世聽聞佛法,也只是把善根種下,帶業往生還得往後推,並不是說你剛種這個根,你就想得那個果,這個話我不會信。那個只是方便說,方便說讓大家生起個信心來。如果大家都不生起信心,不去念阿彌陀佛法門,釋迦佛又覺得太可惜了。因爲末法衆生福德非常薄,所以說讓大家先念阿彌陀佛,把善根種好,然後再一點點的開啓自己的智慧。就是到了西方極樂國,也沒有成佛,只不過從一品蓮到九品蓮再慢慢修,還得倒駕慈航。並不是說你到了那兒你就什麼事都成了,不是的!所以說往生西方極樂國,還不如直接就修成佛,有往西方極樂國那個心,還不如直接發一個大的願力直接修成佛,這樣更好。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做是言。我當滅度無量衆生。既不名菩薩。】佛對須菩提說,菩薩也是這樣的,也是和上面的語句是一樣的,但是這裏省略了。

  菩薩是菩薩,非菩薩,是名菩薩。一個人修到菩薩的境界,她沒有自己是菩薩的心態的,人們給她一個菩薩的名號,也是假名而已。如果她有滅度無量衆生的心態,就不能成爲菩薩啊。

  菩薩是有內涵的、有分量的,是有尺度在那兒擺著的。修六度萬行、慈悲喜舍、上求佛道、下化衆生、無四相無法相的這種修行人,才能稱爲菩薩。你在家裏什麼事情都不幹,只顧自己念阿彌陀佛,就不能成爲菩薩。比如某某居士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天天在家念阿彌陀佛啊,就一心想上極樂國啊,這種人不能叫菩薩,只能稱爲羅漢,或者叫作羅漢男,或者叫作羅漢女,只是給他一個名字叫作菩薩。

  真正的菩薩已經沒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了,心已經清淨下來,已經達到了空空。達到了空空的時候,他的智慧就打開了。度化衆生的時候,他的方法就非常多,這是從表面上來解釋。

  如果從密意上講,須菩提啊,菩薩也應該是像我說的沒有四相、心空寂了,中脈開通真正的和宇宙融合了,法身真正的現前了,這個時候的說法是應機說法,沒有度人的心態。如果有度人的心態,還是人我衆壽四相不空,就不能叫菩薩了。

  只有心真正的和宇宙相合,心中心打開的時候,才能滅無量的衆生。這個衆生是包括體內的、體外的,所有的衆生你都可以去幫忙。你幫忙的過程當中是不執著于人我是非、沒有法執、沒有我執。你的心非常清淨,也只有這個時候,才能稱爲觀自在菩薩,也只有這個時候,才能叫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我們這個法門就叫般若波羅蜜法,往深裏行、往深裏入的時候,你的心與你的法完全融合爲一,這叫不二法。法人融合爲一的時候,心無能所。這個時候,你天燈才是恒亮不滅的,也就是不增不減。這個時候,你才能稱爲真正的菩薩了。只要你心中有一點點執著,都不能成爲大菩薩。

  【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爲菩薩。】前面說的怎麼樣不是菩薩,接著佛就問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啊,知道原因嗎?告訴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爲菩薩。心中不執著人我是非,不執著法我,這個時候就可以稱爲菩薩。

  【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做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所以說我給你們說一切法,也沒有說什麼法的心態,所講的一切有爲和無爲法,都是不住相的,都是應機而教化的,其實是實無有法。

  如果菩薩心中還有莊嚴佛土的念頭,就不是真正的菩薩了,因爲心中有了挂礙了。只能說他是從表面上叁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來莊嚴一下,是有爲的莊嚴,並不是無爲的莊嚴。

  知道爲什麼嗎?須菩提。如來說莊嚴佛土這個概念是無爲的,不是有爲的,是沒有想去莊嚴的心態的,是自心的流露,不…

《金剛經講解 第八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