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修學概要 二十一▪P4

  ..續本文上一頁的人,遇到逆境就去改變環境,結果沒有把環境改變,因爲這個環境太複雜了。有智慧的人是除心不除境,他改變自己的內心,改變你對這件事情的看法,你自己就把這個障礙疏通了,不必去改變境界。這個地方就是這個意思,我們面對的有情這麼多,不可能一一去調伏,我們只要求調伏我們這一念的瞋恨心,這樣子就能夠去破除這一切障礙,這是修習忍辱的總原則。以下分叁個次第來解釋。

  爲一切逆境惡緣現前,菩薩皆悉觀察,此等逆緣皆是自己過去惡業之所感招,而生慚愧之心,逆來順受。

  我們遇到逆境的時候,第一個先思惟業果。這件事情會出現,一定有他的因地,一定有我過去的罪業,所謂的尋業發現。逆境的出現,事實上是我過去的惡業現前,我們對自己的惡業生慚愧心,多多的忏悔,逆來順受。

  又當思惟,此乃菩薩及善之識之所示現,教化于我,我若不患此苦,定當陷入現世安樂之中,忘失正念,而生感激之心

  第二個我們應該思惟,菩薩及善知識之所示現,他們是故意來教化我的。因爲我們在修行過程當中,如果沒有這樣的逆境,就會墮入現世安樂之中,而忘失正念。印光大師說:凡夫的修行,如果沒有逆境,凡情日盛。在順境當中,很容易增長我們貪愛的感情,所以說有一點逆境,反而對我們是好。我們把逆境當成是菩薩的示現,這是一種方式。

  又當思惟,「境無美醜,唯人自招。」而吾人身心之中,「我」尚不可得,雲何有「我所」取之境界耶?菩薩于中善自思惟,則爲堪修「忍辱」。

  前面的思惟業果,思惟菩薩示現,都是一個有相的思惟,都是一個對立的思惟。只是說這樣的對立,我們總是認爲這個是對我們有好處的,一個是爲我消業障,一個是增加我的道心。第叁個思惟是一個無相的思惟思惟在我們內心當中,恒常住不變異的我是不可得,這樣子就把一切跟境界對立就消滅掉,不必講任何理由。不必說這是我的罪業,或是你來幫助我,都不必。修我空觀,跟我空相應的時候,內心就能夠平等安住,那是一個更好的安住的方法。這個我們修行的過程,憑良心講,逆境對我們是非常的重要。譬如說,有一個人生病,他的病不是很重的話,再好的藥給他,他也不當一回事。如果這個人病的很痛苦,你再拿那一副藥給他吃,他會很珍惜的把它吃完。我們修行亦複如是。假如一個人,他身體健康,福報又大,他在修學聖道,一定是沒有力量,因爲他覺得沒有需要。一個逆境現前越多的人,他會更珍惜法寶的功德。「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這個法太重要,因爲他有需要,因爲他內心當中極端的不安,他就會深入的去思惟法義,來安定他的內心,結果他跟法相應。而他之所以會跟法相應,也是因爲逆境的刺激。宗喀巴大師說:「順境安適,般若無緣。」一個成長順利安適的人,他很難生起很深刻的般若智慧,很難。就算有,很淺,悠悠泛泛。任何一個內心當中要栽培深刻的智慧,一定是在逆境的摧折之下,逆境的刺激之下,才能夠栽培很深刻,很深刻的智慧。菩薩于中善自思惟,則爲堪修「忍辱」。是這個意思。

  第叁、修習忍辱差別內容-(一)、耐苦害忍。(二)、安受苦忍。(叁)、思擇法忍。

  忍辱有叁種,第一個我們在修行過程當中,有別人會來破壞我們,用身業、口業來破壞我們,我們應該安忍。第二個我們修學的環境不可能很好,所有的環境不可能滿我們的意,這個就是我們應該安忍。第叁個我們在佛堂當中修止觀的時候,對于聖意的道理,我空法空的智慧,雖然它違背我們的思想,違背我們的習氣,但是我們要強迫自己接受,強迫自己安住在這樣的觀念上。這個也是忍。這樣子的忍有什麼好處?

  「功德不失,成就大力。」

  《大智度論》上說,布施跟持戒猶如珍寶,忍辱猶如倉庫。一個菩薩,他只是布施、持戒,動不動就發脾氣。就好像賺了很多珍寶,但是沒有把珍寶藏好,一下子就被賊給偷走了,有賺跟沒賺一樣。忍辱是在保護前面布施、持戒的珍寶,使令這樣的功德不要失掉。你好不容易布施,好不容易持戒,這功德怎麼保存呢?就是用忍辱來保存這個功德。成就大力,成就一個廣大的力量。菩薩要做這件事情,根本不可能成就,因爲逆境這麼大。但是菩薩忍辱的關系,他就能夠成就一個大的力量,把本來應該發生災難的事情給化解了。忍辱能夠發揮,化解災難的力量。有大的力量。在破惡方面就是度瞋恚。因爲忍辱的關系,慢慢來調伏我們內心的瞋恨心,破惡,對治瞋恚的功能。這個忍辱波羅密啊,當我們開始在行菩薩道的時候,就非常重要。一個菩薩道的完成,不是一個人,有很多很多人的幫助,有很多人的合作,忍辱就更重要。我講我個人的偈頌,我個人很受用,我講出來給大家做參考。古德說:「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身心清淨方爲道,原來退後是向前。」我們行菩薩道,在積功累德的時候,就像一個人在種田一樣,希望有稻米的果實出現。怎麼辦呢?手把青秧插滿田。以插秧來比喻一個菩薩的積功累德。插秧,他不能夠往前走,他是往後走,他要低頭,而且是退後。低頭便見水中天。一個插秧的人,他頭低著,才能夠看到天。看到天就能看到功德相貌,一個人要不能擡頭,擡頭是看不到的。擡頭也不能插秧。身心清淨方爲道。一個人能夠經常低頭,能夠經常退後,這樣子就容易修道,不容易起煩惱。古德贊歎,原來退後是向前。往往我們在遇到逆境的時候,遇到人我是非,根本沒辦法解決的時候,你能夠調伏自己的我執我見,稍微退後一點。你自己這樣的讓步,就你的菩提道來說,就是往前邁上一步。這個佛法啊跟世間的思想正好是相反的,世間的思想是我一定要勝過你,強迫你。佛法說,這個都是增長無明的,增長我執的。佛法是要我們退後,是要我們低頭,這才是隨順無上菩提。所以說,原來退後是向前。我們在人跟人之間對立的時候,你能夠退後,你才是向無上菩提前進。這是我們修忍辱的一個原則。

  辛四、精進度

  一、精進自性-《廣論》雲:「攝善法及利有情,其心勇悍無有顛倒。」

  精進也包括破除惡法,對于破除惡法,收攝善法,利益有情,這叁件事情,你內心當中勇悍,沒有任何的怯弱。任何的障礙現前,你無所畏懼,內心無有顛倒,內心還是跟菩提心,跟空正見相應。這是所謂的精進。在造作惡法的時候,雖然你其心勇悍,不能說是精進。這個精進是包括破除惡法,收攝善法,跟利益有情,這叁件事情,你能夠其心勇悍無有顛倒,才安立作精進。

  二、趣入修習精進方便-一、加行-《廣論》雲:「若謂舍手等,是我所怖畏,是未察輕重,愚故自恐怖。無量俱胝劫,曾多受割截,刺燒及解裂,然未證菩提。我今修菩提,此苦有分齊,爲除腹內病,如受割身苦,諸醫以小苦,能治令病愈,故爲除衆苦,小苦應堪忍。」

  這是宗大師對我們修習精進的一段鼓勵的開示。若謂舍手等,是我所怖畏。在菩薩道,菩薩看到布施到最後,不止舍珍寶,連手、頭部都要舍掉給衆生。你一想這件事情實在是太恐怖了。你會覺得恐怖是,是未察輕重,愚故自恐怖。你沒有看到生命的真相,所以你才恐怖。爲什麼我沒有看到生命真相才恐怖呢?什麼是生命的真相呢?因爲無量俱胝劫,曾多受割截,刺燒及解裂,然未證菩提。事實上,不要說是舍手足。你無量劫來,無量俱胝劫。「俱胝」是億。無量億劫的時間,曾經很多次在地獄餓鬼畜生當中,受到割截,用利刀把你的身體一塊一塊的割下來。或者是刺燒,把鐵燒好了以後,把身體穿過去,刺燒。或者是解裂,夾山地獄,兩顆大石頭,把你的身體壓破。你無量劫當中,在叁惡道所受的苦,身體的傷害,百千萬劫超過于這個手足的痛苦。而你這個痛苦,然未證菩提。白白的受苦,對于解脫,一點都沒有幫助。你到叁惡道去了一趟,回來對無上菩提完全沒有好處,重新開始。你受的苦比修行的苦還重,而且一點都沒有對菩提有什麼幫助。我今修菩提,此苦有分齊,爲除腹內病,如受割身苦。我現在爲成就無上菩提,爲解脫無量的生死,當然,剛開始我必須減少我的飲食,減少我的睡眠,每天要叁點半起床,要起來作早課,每天要拜八十八佛,拜到整個膝蓋的皮都破掉,還是繼續拜。晚上不能睡覺,也不能吃東西。這樣身心的痛苦,其實是有一定的期限,不過是今生而已。今生好好的努力,往生極樂世界,這個痛苦就結束了。無量劫來你不修行,這個痛苦是沒有了結的。這裏講出一個譬喻,爲除腹內病,如受割身苦。諸醫以小苦,能治令病愈。就像我們今天在肚子裏面長一個毒瘤,這個毒瘤一發作的時候,如受割身苦。毒瘤在發作的時候,就好像刀在割身體一樣。醫生很厲害,他給你吃一帖藥,這個毒瘤就自然會脫落。當然這個藥有點苦,可是這個苦可以了苦的,它可以把你的病給治好。宗大師的結勸,故爲除衆苦,小苦應堪忍。你爲了消滅你生命當中無量劫的痛苦,你在修行的時候,這個小小的痛苦,應該要忍辱下來。

  菩薩行者于中善自思惟,得于諸斷惡修善之行,破除怯退之心,生起精進勇猛之力。

  我們凡夫的懈怠就是因爲沒有看到未來的痛苦,我們也明白佛法的道理,知道生命是有因果,也知道生命的相續。但是我們有時候想,不急啊!我爲什麼今天要往生極樂世界?以後在說嘛!反正時…

《佛法修學概要 二十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