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修學概要 十▪P4

  ..續本文上一頁功德到天上去享受五欲之樂,死了以後,我這個油鍋剛好煮好,剛好來這個地方炸。因爲他出家的時候,打妄想。難陀比丘聽了以後,天上也不去,地獄也不敢去了,專心的修學聖道,終于證了阿羅漢果。

  

我們講因果同時,難陀比丘今天出家的時候,他在持戒,心中打妄想,一方面造善造惡,事實上這個果報都還沒有出現。異熟果,造因跟得果報是不同時,事實上佛陀爲什麼能夠事先讓他看到,佛陀是現量的境界,表示那種功能已經在蘊釀當中。就是說你在起煩惱的當下,煩惱的火,事實上,念念之間已經在成就未來地獄的火。我到地獄去,那個火是怎麼來的?你平常打妄想的時候,念念累積的。【楞嚴經】說:煩惱的火,就是地獄的火。地獄的火就是你煩惱的火累積的。因果同時就是說,雖然果報出現的是在來生,但是他的成就,是在你造業的當下,已經是念念的成就。只是說等到臨命終的時候才表現出來而已,不是說臨命終的時候在同時成就。平常就成就。種子,根據唯識學,分成兩類。一個是有漏的種子,有煩惱相應的。一個是無漏的,沒有煩惱的種子。

  

「有漏種子,分成兩類,一個是名言種子。一個是業種子。」

  

名言種子就是內在的思想,我們內在思想的活動要仰仗名字言說的。第二個是屬于外在的行爲。名言種子引生我們的等流果等流習性業種子引生我們叁界異熟可樂不可樂果報

  

譬如說,我們今天布施叁寶。布施叁寶有兩種果報。第一個你布施的善根增長,等流果。第二個因爲你布施的行爲去召感未來富貴的果報,這個叫做異熟果。所以說,我們誰造一業都有兩個種子,召感兩種不同的果報。這是有漏,有所得的心。

  

無漏的種子,第一個就是生空無漏種子。就是我空的種子,我空的智慧引生的二乘道的無漏法或者是法空的、或者是俱空。這個俱空就是包括我空法空,引生菩薩及佛果無漏法。空性的智慧等到下一段講叁法印再解釋。

  

我們在造業的時候,基本上有兩個業力,一個是有漏的,有所得的業力。一個是無漏的清淨的業力。「漏」就是煩惱。這個煩惱的體就是擾動的,無漏的善根是清淨的。譬如說,我們去造一個善業,雖然是一個善業,但是內心的狀態是擾動的,有所得的。可能是高興,雖然高興,但是高興的本質是擾動的。跟我們在佛堂拜佛打坐修空觀,內心的狀態是不一樣的。因爲你在修空觀的時候,在修無常觀的時候,那是一個隨順聖道的境界,那是一個聖境。一個無漏的功德,一個寂靜的狀態。所以這兩個善根不同。假設有所得的心所修的福報是擾動的,你在佛堂當中拜八十八佛,念佛修止觀,那是一個無漏的善根。那是一個寂靜的狀態。

  

佛在【金剛經】上說,我們用叁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不如受持金剛經的四句偈。因爲你用這麼大的布施,這個布施是有所得的心,是有漏的,他沒有解脫的功德。而你在金剛經的四句偈當中,你能夠思唯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這個是能夠成就無漏的功德。他有成就解脫分離,他整個大方向是趨向于涅槃的。這兩個大方向不同,這兩個車乘的目標不同。這個車乘是有漏的福報,這個車乘是運載你在天上人間活動,帶你到天上去,說你的善業太強,車的動力很強,直接沖到天上去。但是這個車子不能超越叁界,不可以。你在佛法當中聞思修的善根,他的車乘能夠超越叁界以外的涅槃,所以這個地方有不同。

  

總之,這一段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在造業的當下,果報就已經念念成就了,只是等到因緣才出現而已。

  

「叁、貫通叁世,強者先遷。」

  

因果通叁世,勢力強的先得果報。譬如說,造業的時候,第一個你的心的強弱。第二個你所緣的境界。第叁個你心中的相續。這是忏悔來決定你業力的強弱,果報的大小。

  

我們講叁世因果,異熟果。關鍵在這個「異」字。佛法講因果,最難明白就是這個異字。差異,時間上有差異。爲什麼這個人造了這麼大的善業,他今生的命這麼的苦。玄奘大師經過八千裏的沙漠,到印度去取經。帶回很多唯識、般若、大般若經,這些經典,把他翻成中文流通到後世去。但是玄奘大師臨命終的時候,他得到一個很重很重的病。他那時得到唐太宗的欣賞,他幾乎可以請最大的醫生來跟他治病,但是治不好。那種病有點像風濕,但是又不完全是風濕,治不好。玄奘大師痛起來的時候,他就想是不是我翻譯經典翻錯了呢?贻害衆生呢?結果這個天人就跟他講:不是的。法師,你翻譯的經典都沒有錯。但是你過去生作國王,課稅太重了。作國王也是不太好。他本來應該到叁惡道去受這個果報,但是因爲今生作太大功德了,重報輕受。所以說一般人很難明白因果,難就難在這個「異」字。就是說你造善業,這個果報不會馬上出現,我在叁寶當中功德也作了夠多了。也忏悔業障,積集功德。但是今生也沒什麼多大的表現。那都是先累積下來,因爲你造業的時候跟得果報的時候是不同時,就是叁世因果。異時而熟。

  

異時而熟,強者先遷。值得提的是臨命終的時候,一般不是大善也不是大惡的人,臨命終的時候有叁種情況往生,一種隨業往生,你一生當中曾經牽涉到一個很重大的業力。這個業力你造作的時候,心很強,境界是上品的境界,可能叁寶的境界。第一個有重大的罪業或重大的善業。第二個隨習往生。這個業不是很重,但是你習慣,今天也造作,明天也造作,你整天在造作這個業,這個業也會影響你來世的果報。第叁個隨念往生。你的念頭。站在淨土宗的角度,帶業往生,他強調隨念往生。你這個人淨業沒有成就,換句話說,正常情況,你阿賴耶識當中,淨土的業力不是最強的業。如果這個放在旁邊沒有人去管你,不能往生淨土。因爲你有漏的業力強,淨土的業力,念佛是有,但是栽培不夠。有辦法,就是臨終的開示,臨終的助念。就是說你想辦法在這個人臨終的時候,生起堅定的正念,念力。信願持名的念力,靠這個念力來轉變他的業力,隨念往生。就是在臨終的時候,透過善知識的開導,使令他對于彌陀生起強大皈依的心,執持他的名號。以這樣強大的念力,他也能夠去滋潤他薄弱的業力,過去往生的業力,使令淨土的業力先得果報。淨土宗的帶業往生,他所爭的就是隨念往生。這很重要,臨終的時候,要盡量讓他生起往生的善念,就是強者先遷。在造作來說,他造罪業的時間最多,但是他臨終的時候能夠生起善念,還是有救的。因爲隨念往生。在整個因果當中,貫通叁世。在整個叁世因果當中,什麼樣的情況先得果報?就是勢力最強。

  

「禍福由因,改變在緣。」

  

我們今生的禍跟福都不是上帝創造的,是過去的因地。但是我們今生都可以改變的,今生的努力,就是緣。過去有這個業因,或者是善業或惡業。但是業力要得果報要經過緣的因素,就像一個種子要開花結果,還要陽光水分的滋潤。陽光水分就是緣,就是你今生的造作。它能夠增強果報或者是減低果報的勢力。

  

我們今生的造作,造作的本身是一個因地。對望的未來來說,你今生的善惡業,它是一個因地,它熏習一個因種。另一個角度來說,你今生的造作,對望過去來說,它是個緣。譬如說,了凡四訓。袁了凡先生,過去給孔先生算命,說他一生在幾歲的時候作什麼官,幾歲的時候是遇到什麼事情,五十叁歲的時候會死亡,一生當中吃幾鬥米都算出來。算的准准的。他一看,我這個命運是固定的,沒什麼好努力的。從此以後,就不去努力的積功累德。把他的命運算死了。他整天遊山玩水,遇到雲谷禅師。跟雲谷禅師兩個對坐,叁天當中不動一個念頭。雲谷禅師說:一個人不能成就聖道,就是打妄想。你叁天當中不動念

  

頭,你是不得了。了凡先生說:我不是不動念頭,我是懶得動念頭,因爲我整個命都被算准了。雲谷禅師說:我還以爲你是一個聖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雲谷禅師就告訴他說:命由己作,福自己求。意思說這個命運是可以改變的。雖然禍福由因,你這個業力被算的時候,是以你過去作的善惡業來作判斷。你今生的努力,它有一種改變的因緣。了凡先生他開始一方面修叁千的功德,一方面他改變他的習氣。爲什麼沒有兒子呢?我這個人個性太清高,水清無魚,太刻薄。看別人一點想過失就呵責的很厲害,一生沒有兒子。後來他開始修慈悲包容,生兩個兒子。兩個兒子都有功名。他在某一年當中被算命應該得第七名,因爲他開始修叁千的功德,變成第一名。他本來在五十叁歲應該死掉的,結果活到八十叁歲。他這個算命他都沒有求,不求自得。所以說,我們今生的造作,今生的斷惡修善,雖然果報在來生,正式的果報在來生。他本身是一個因地,但是對望的過去業力來說,他也是一個改變的因緣。他能夠使令過去罪業的勢力降低,他本身是個緣。所以說命運是可以改變的。你今生的忏悔修善,他也有一個改變的功能。它能夠增強或者減弱這個果報的勢力。

  

《佛法修學概要 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