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師修行不同。但是有一個共同點,每一個祖師都是有鋼骨的,面對煩惱的時候,就是這種境界,「不能專,要他專;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煩惱不能斷,要他斷」。我們一定要訓練這一念心要有一個決斷力,就是精進。意思是說,一意斷惡修善,勇悍爲性。什麼叫精進呢?當然每天拜很多佛也是精進。但是根本來說,你面對煩惱的時候能夠「勇悍爲性」,若妄念一起,當下就要叫它消滅,這個就是精進。你那個意志力,一點都不能動搖的,一點都沒有任何人情夾雜在內心裏面,這是一個鋼骨,這是一個原則。
怎麼能成就這樣子呢,印祖就講出一個辦法。「亦無奇特奧妙法則,但將一個「死」字,貼到額顱上,挂到眉毛上。」主要的要能夠成就這個鋼骨,印光大師說「死」字,印光大師的佛堂,他把一個佛像旁邊安一個「死」字。把這個死貼到額顱上、挂到眉毛上,這是譬喻把「死」這件事情,經常的放在眼前,提醒自己。這個死字是怎麼觀呢,下面就詳細說明。
「心常念曰:「我某人從無始來,直至今生,所作惡業,無量無邊,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這個就是一
種智慧,天臺宗五停心「多癡衆生因緣觀」,多癡,什麼叫做癡呢?簡單說就是無明,不能照見諸法的真谛跟俗谛的一種愚昧。要以佛法說,你是一個博士,但是你不了解因緣法,你是一個癡人。乃至于我們一個學佛人,我們要是正念不現前,一天過一天,特別我們要是出家久一點,業障也淡泊了,煩惱也不是很強烈,一天過一天,感覺到好像是風平浪靜,貪煩惱也不活動,瞋煩惱也不活動,但這個是什麼境界呢,癡煩惱的相應。因爲我們內心當中沒有作因緣觀,就是我們這一念的寂靜心當中是怎麼回事,我們不知道。佛陀在《阿含經》告訴阿難尊者說:阿難你看,你看那個大梵天王,當然大梵天王不是一個,有很多的大梵天王。大梵天王有時候入定,有時候出定,他是初禅。祂說那個大梵天王他入定的時候,他那一念寂靜的心當中,他感覺什麼事都沒有,風平浪靜。但是以佛的眼睛來看這件事情,他那一念的寂靜心當中,積集了無量無邊的煩惱跟罪業在裏面。所以我們就是要作因緣觀,觀察過去、觀察現在、觀察未來。
佛法講因緣是講叁世,就是我們先觀察過去,我們往過去的生命去觀察,怎麼樣觀察呢,「從無始來,直至今生」,我們過去有很多的生命,在人間得果報、在天上得果報,有種種的果報。每一期的果報當然都造很多業,這個業是怎麼回事呢?「所作惡業,無量無邊」,大部分都是造惡業,而且業是無量無邊。就是現在我們這一念心,當然我們這一念心有八識,我們這一念心,它不但是不斷的生起作用,也蘊藏我們過去的很多業力。我們這一念心,感覺到現在好像什麼事也沒有,身體健康心情愉快。但是其實不同!我們要入這個因緣觀,哎呀!不得了!「所作惡業,無量無邊」,我們這一念心聚集了過去生中所含攝的五逆十惡,種種的罪業在裏面。這些罪業有多少呢,講一個譬喻,「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當然業是沒有形相的,但是「假設」,假設這個業就像撫尺一樣,它占有一定的空間,假設
把我們每一個人過去的惡業累積起來,十方的虛空不能容受。這件事情是這樣的,就是我們這一念風平浪靜的心中,它積集了無量無邊的罪業在裏面,我們要知道這件事,很多的罪業我們都還沒得果報,這是對望過去。
再看現在我們現在是怎麼回事呢。「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聞佛法」。今生的因緣不錯,過去生當中,我們有五戒、十善的善業,在叁寶當中也栽培了善根。所以在整個修道當中,有兩種殊勝因緣:第一個、今得人身。在六道當中要能夠成就解脫,轉凡成聖,你一定是在「人身」是最好的,因爲這個人的果報,眼耳鼻舌身意,這個意根,念力特別強。叁惡道太苦惱了,心力不能集中;諸天的五欲樂太快樂了,他心力也不能集中。只有人的果報,他是苦樂參半,我們這一念心的念力強。其次「又聞佛法」。你的念力強,又有佛法住世。你出生的時候,最好是在正法時代,佛陀住世,見到佛陀爲你說法,最好!或者是像法,但起碼要末法,就是你出世的時候佛陀滅度,阿羅漢聖人也滅度,但起碼還有比丘、比丘尼,穿著出家衣服的僧寶,他能夠弘傳佛陀的教法,使令我們覺悟諸法的真理,這個也是很重要。
《瑜伽師地論》上說,成就聖道的兩種因緣:第一個、善得人身;第二個、生于聖處。這個殊勝的處所,就是要有佛法住世。現在呢,我們看看現在的因緣是不錯,又得到了人身,佛法正法過去了,像法過去了,至少語言文字還流傳下來,整個修行的理論方法,明明白白的都紀錄在經典裏面,這件事情還是有希望,「苦集滅道」,這個「道」路還是很清楚,很清楚一條路的。我們看看現在因緣的確是值得把握!
再看看未來,過去、現在、未來,未來是什麼因緣呢?「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假設我們不把握今生的生命來好好的念佛,求生西方,以後會有什麼境界呢?這以下就說明了。我們前
面說過,我們這一念,人類的這一念心,苦集滅道,積集無量無邊的「集」谛,這個「集」就是煩惱跟罪業,「集」就是有招感性,有招感叁惡道果報的特性,所以說我們要想,我今生要不解脫,這個事情就有很大的問題了。你看:
「一氣不來,定向地獄镬湯、爐炭、劍樹、刀山裏受苦,不知經幾多劫。」這個罪業它在我們心中,只要我們哪一生當中,臨命終的時候,起煩惱來滋潤它,它馬上就得果報了,就到地獄去得果報了。這以下印祖講出有四種地獄,前面兩種地獄是跟火、跟熱有關,後面兩種地獄是跟刀割有關,這個地獄的現狀,在《地藏經》、在《菩提道次第廣論》講的很詳細。我把它們兩個的內容簡單的說明。
先講第一個、镬湯地獄。镬湯地獄是怎麼回事呢,就是有地獄的獄卒,他拿一個大鍋子,然後裏面放很多油,還用火去燒鍋子,油燒的很滾燙。滾燙以後,我們地獄的罪人,獄卒就拿叉子叉到我們的身體,就把這個身體丟到油鍋裏面去煮,經過一段時間以後,這個肉跟油鍋一接觸,就破裂,最後就剩下一堆白骨,就是死亡。死亡以後,獄卒就把這個白骨挑起來丟到地上,丟到地上以後,春風吹又生,一陣涼風吹過來,這個白骨由于過去的業力,它又長出來肉,這個時候我們又醒過來,醒過來呢,獄卒又拿叉子刺這個身體,又丟到油鍋裏面去,重複的萬死萬生這種境界。宗喀巴大師說,這個地獄的衆生,在這一期生命當中,只有在那一陣涼風吹過來的時候,有少許的快樂,其它都是在一個極大的痛苦當中,這個就是镬湯地獄。
第二個、爐炭地獄。所以衆生業力的無邊,果報也各式各樣。這個果報,前面是油鍋炸;這個果報呢,它是先把這個爐炭燒紅,燒紅以後,他就把這個人抓起來丟到爐炭上,直接跟爐炭接觸。當然也是血肉爆裂,然後就起火燃燒,最後剩一堆白骨。獄卒也
是拿叉子把這個白骨拿起來,又丟到地上。那麼也是春風吹又生,這個時候又長出肉,又醒過來,醒過來以後,獄卒又把你抓住,又丟到爐炭上去。這一期生命當中,就是重複的受苦,其它什麼事都沒事幹,就是這樣子,一次一次的生死、死生,就是這種境界!這是屬于火燒地獄有關的。宗喀巴大師他講完這個火燒地獄,他說:你可以試試看,你拿手去碰那個燒紅的鍋子,你一碰你就覺得很痛,這個自然反應就很痛,但是那只是一剎那的痛,這個地獄呢,「經幾多劫」,你可以想想這件事情相當嚴重的。所以爲什麼祖師大德修行特別的精進,就是他有智慧,他知道這件事情不解決,以後問題很大的。這個「生死事大」!就是說這件事情我要不解決,我這一念心無量無邊的罪業一發動起來,這可不是開玩笑的,這是講火燒地獄的境界。
其次、劍樹。這個劍樹是怎麼回事呢,就是這個地獄的衆生,他過去的業力,他就發現他在山上得果報。得果報呢,這個山上很多樹,這個樹風一吹,樹葉掉下來,這個樹葉就像刀劍一樣,刺到他的身體。身體刺一刀,頭上刺一刀,腳上刺一刀,如是的輾轉,就把他給刺死。刺死以後,也是一樣,春風吹又生。生了以後醒過來,好像什麼事沒有,但是,還是一樣重複的身體輾轉的被刺,乃至于死亡,這個是劍樹地獄的境界。
第四個、刀山。他這個地獄衆生是化生的,他沒有胎,他就是忽然間本無今有。你這一期生命結束,突然間你就在這個刀山裏面産生一個生命體,一個五蘊了。這個刀山的五蘊的果報,那個色心,他一出現的時候,就發現旁邊很多人,跟他一樣都是刀山。刀山當中很多的虎狼獅子在追,追你就恐怖,就跑,就跑到刀山去,你的身體被刀山殺傷,乃至于死亡。死亡,也是一樣春風吹又生。地獄的衆生,他那一期生命,他所發現的生命,就是
生活在那個空間,重複的生,重複的死;重複的死,重複的生。這樣子經過多久呢?經過幾多劫,經過幾多劫。
在《宗鏡錄》上講到一件事,永明延壽大師說:有一個四禅的人。在經論上說他入了四禅以後,他這一念心明靜而住。明靜而住,他突然起一個念頭說,我應該看看我過去生命是什麼境界,當然他四禅了,他這一念心一作意,他就看到過去的生命。過去在人得果報,在天得果報,他一直往前看。突然間看到有一生到地獄去了,這個境界就是「镬湯、爐炭、劍樹、刀山」。他看到他過去在地獄受的苦,嚇的毛細孔出血,這種境界。我們要是驚嚇,我們嚇的毛細孔出冷汗,這很嚴重了。但是《宗鏡錄》上說,這個修禅定的人,在禅定當中看到過去地獄的果報,他嚇的毛細孔出血,這種境界!所以生死這件事情是很嚴重的。因爲我們這一念心當中,宗喀巴大師說:已作地獄業,雲何安穩住?他說你盡量懈怠,修行是很苦沒錯。但是你想一想,你這一念心很多問題、很多危機…
《《印光大師文鈔》選讀(淨界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