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當中,「國中」這些凡聖同居土的「天人」,他們都必須要成就「天眼」。這個「眼」就是眼根,能夠見諸色塵。那爲什麼加一個「天」呢?表示這個眼根是通達無礙,所以叫做「天」。這個天眼的力量有多大呢?至少能夠照「見百千億」億十方「諸佛」的「國」土。百千億億,包括它遠近的相貌、包括它粗細的相貌、包括它內外的相貌。什麼叫做內呢?你看這個牆壁,牆壁以內的你看得到,牆壁以外的也看得到,看得到內外之相。假設「不」如此的話呢,「不取正覺」。
這個天眼通在古德解釋說,在極樂世界的衆生能夠照見六道衆生,死此生彼、苦樂等相,及一切障內障外、世出世法、種種形色無有障礙。就是極樂世界的天人啊,他能夠親眼看到六道衆生:他過去,哦,他修布施,死掉以後生在尊貴家;或者這個人悭貪,墮落到貧窮的果報。那你自己親眼看到這個果報的顯現,你當然能夠生起厭苦欣樂這樣的一種願望。也就是說他能夠實際看到衆生六道輪回,他死亡以後生到哪裏去了,受種種苦樂的相貌,這是天眼的一種受用。我們再看第二個:
丁九、天耳普聞願(七)
經文
看經文: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
消釋
┌─天耳─────┐
│ │
設我 國┌天┐ │ 下至聞百千億 │
─ ┤ ├不得┤┌ ┼不取正覺
得佛 中└人┘ ││那由他諸佛所說│
└┤ │
└不悉受持者──┘
好,我們加以消釋。前面是講這個眼根的殊勝,這個地方講極樂世界果報體耳根的殊勝。極樂世界的耳根是怎麼樣呢?在「我」成「佛」的世界當中,我「國中」的「天人」,他的耳根能夠聽聞種種的聲塵,他的範圍能夠聽「聞百千億」億「諸佛所說」的佛法,而且能夠「受持」。這個「受」就是了解義理,「持」就是明記不忘,能夠了解義理,又能夠明記不忘。好,這個是講到他耳根的功能,能夠受持諸佛所說的妙法。
在古德當中講到這五種神通,說這個菩薩成就五通有二層意思:第一個、堅固菩提心。這個菩薩因爲能夠見聞衆生所受諸苦故,而能夠厭離苦因;因爲能夠見聞衆生所受的種種樂果故,而欣求樂因。我們一般人對于造殺盜淫妄不知道怕,因爲他沒有親自看到這個果報出現,所以他不知道怕,因爲你在造業的時候,你的果報不是馬上出現的,是來世才出現的,所以他的恐懼心沒有辦法生起。如果菩薩成就五通以後,他能夠親自看到這個人因爲造業的關系,來生到地獄去了,他對他自己行爲的惡業會産生厭離的感覺。你看《宗鏡錄》引用《智度論》上的一個故事說:一個阿羅漢成就無生法忍以後,在禅定當中看到他的過去生到地獄受刀山油鍋的果報,身爲一個阿羅漢,他嚇到全身毛細孔出血。那你就知道這個地獄果報的可怕。那你看到這個果報以後,你自然的就不敢去造這個惡業了,所以他本身對于堅固一個人的道心有幫助,因爲他實際看到因果的出現,而不是聽聞而已。第二個、這個菩薩具足五通能夠積功累德,他能夠遊諸佛國,一方面親近供養諸佛、一方面能夠成熟利益有情,能夠積集廣大的福德、智慧二種資糧。你沒有神通,你就離不開叁界、你就不能夠親近十方諸佛,就喪失很多上求下化的機會。爲什麼?這個叫做報障,你的果報體障礙你的願望,你很想要親近諸佛、你很想要廣度衆生,但是你這個果報體它沒有提供你這個功能,它沒有這個功能來完成你的願望,你這叫做空有願望,因爲娑婆世界的果報體太羸弱了,你哪裏都不能去。所以這個地方對一個有志向的菩薩來說,這個成就五通是非常重要的、非常重要,它能夠實踐你的理想。
丁十、神足無礙願(九)
經文
看經文: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消釋
┌─神足──────┐
│ │
設我 國┌天┐ │ │
─ ┤ ├不得┤┌于一念頃────┼不取正覺
得佛 中└人┘ ││ │
└┤下至不能超過百千│
└ ┘
億那由他諸佛國者
好,這個神足就很重要了。在「我」成「佛」的世界當中,「國中」的「天人」,他的整個行動力就靠這個「足」,他的「神足」通是一個什麼相貌呢?「于一念頃」的時間,「能」夠「超」越「百千億」億的「諸佛國」土,在一念頃。我們可能很難想象他的功德,我們可以作一個比較,你看經典上說:目犍連尊者是所有阿羅漢裏面神通第一的,他有一次聽佛說法,他就感覺說:哎呀,我上次坐在前面聽佛陀的聲音是這樣子,爲什麼我這次來晚了在後面聽,聲音還是這樣子呢?到底佛陀的音聲能夠有多遠呢?他要測試佛的音聲,就用他的神足通一直飛一直飛,飛到最後竟然飛離了娑婆世界,到了他方的佛世界去了,飛了一個叁千大千世界。後來,那個地方是一個諸佛莊嚴的佛國土,這些菩薩看到目犍連尊者說:哎喲,怎麼來了一只小蟲?(哈)佛陀說:你不要輕視他,他是釋迦牟尼佛的一個大弟子,他要測試佛的音聲而跑到這個地方來。結果目犍連尊者一心一意的在聽佛陀的音聲,結果他飛離娑婆世界以後,他回不來了。這個時候他方的諸佛就跟他說:你要憶念釋迦牟尼佛的名號,仰仗佛力,這個時候才飛回來。所以一個大阿羅漢的神足通是一個大叁千世界。在極樂世界提供的神足通是在「一念頃」「超」越「百千億」億的「諸佛國」土,這個跟阿羅漢一對比就知道了,這個菩薩的神足通不可思議。
神足通這句話其實是有二層意思:第一個是到達的意思,第二個是轉變的意思,我們叫如意足。這個「到達」就是我們經文所說的神足通,這個神足通有粗細的差別:在初地之前的神足通是粗淺的,他的相貌是「身能飛行,如鳥無礙」,你從這個地方到臺北,他是用這個身體直接飛過去的,就像那個鳥「如鳥飛虛空,無有障礙」;初地以上的菩薩的神足通是精細的神足通,叫做「此沒彼出,一念即至」,你從這個地方到臺北去,你不用飛,你在這個地方直接消失掉、在臺北直接現出來,就是我們這個地方說的「于一念頃」,他不用靠身體飛,這個要初地以上的神足通才做得到,它有到達的作用。第二個「轉變」,轉變就是可以把物質作轉變,把大的變成小的、把小的變成大的,把一變成多、把多變成一。在初地之前的變化,最多不能夠超過七天,你看阿羅漢能夠把石頭變成黃金,但是七天之後又自動變回來,因爲他沒有那個道力來改變物質的本質;但是初地以上的菩薩把石頭變成黃金以後,這個黃金就永遠是黃金,它不會再變回來,它永久的改變。所以這個神足通有到達跟轉變,也各有粗細的差別。這個神足通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在古德說:在極樂世界的人民這個神足通産生最大最大的作用,就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供佛用的。我們都知道福德的産生要心境的相應,你有布施的心,你必須找上一個殊勝的田。我們上次講過:你供養一百個持五戒的,比不上一個修十善的;你供養一百個修十善的,比不上一個初禅;乃至比不上二禅、叁禅、初果、二果,乃至于比不上佛陀。我們在修福報的時候你的田很重要,末法時代爲什麼我們很難修習很大很大的福報?就是你找不到一個殊勝的田。你看阿那律尊者,大家都知道他叫無貧尊者,他出家以後,他那個缽很特別,你看那些貧窮人家把那些麤劣的飲食放到阿那律尊者的缽裏面,只要進入到他的缽,入此缽成甘露味。他吃不完,他把缽裏面的東西拿出來分給他師兄弟的時候,拿出來的時候又變成麤劣的飲食,因爲他是福德所招感的。因爲阿那律尊者他以前是一個農夫,他經常去田裏面耕種,山上住著一個辟支佛,這個辟支佛七天下來托缽一次,後來有一次下來托缽的時候空缽而回,這個農夫看到這個辟支佛一個修行者很可憐,他七天才吃一頓飯,這次又空缽了,他就把他的便當施舍給這個辟支佛。隔那麼以後,他就天上人間,永遠不遭受貧窮的果報。爲什麼呢?因爲他遇到一個殊勝的福田,一個辟支佛。所以我們今天供養他方十萬億佛,那的確是能夠快速的積集福德資糧,那這個地方神足通就很重要了,它可以把你的願望轉成實際的行動,而不是在心中觀想而已。
丁十一、他心悉知願(八)
經文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衆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消釋
┌見他心智─────┐
設我 國┌天┐ │ │
─ ┤ ├不得┤ ├不取正覺
得佛 中└人┘ │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
└ ┘
諸佛國中衆生心念者
好,這是五種神通的第四個,他心通。我們看解釋。在「我」成「佛」的世界當中,「國中」的「天人」,假設他「不」能夠「見」,這個「見」就是不能夠通達,他不能夠通達「他」人的「心」識,他不能通達他人內在的思想,他的最低限度要能夠「知」道「百千億」億「諸佛國中衆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這個《智度論》裏面龍樹菩薩說:菩薩見其行、而聞其聲,而亦當知其心智。爲什麼呢?說菩薩到了十方國土去,他用神足通到了,看到很多衆生的形狀,也能夠辨別他所講話的音聲(大25,264c),爲什麼要修他心智呢?以知其心思,應機說法故。因爲你在說法之前要先觀察他心中的希望,這個說法本身不是說你要講什麼法,而是對方要聽什麼,這個契機很重要。我曾經遇到一位居士,他跟我講一件事(呵──),他說有一次有一個某甲法師跟他說:某某居士啊,你看你布施修得不錯、持戒也不錯,但是你這個脾氣這麼糟糕,就把發脾氣的過失一一的指責他。他聽了以後非常反彈、非常不高興。後來他用同樣問題去問某乙法師,某乙法師就贊歎他的功德:你看你…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導讀》講記(淨界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