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導讀》講記(淨界法師)▪P24

  ..續本文上一頁有些人看起來就是沒有什麼福報力,因爲看起來俗裏俗氣的;但是他慢慢拜佛慢慢拜佛(拜佛不能拜太快,慢慢拜),他這個身口意,你內心要很寂靜、專注,他只要肯拜佛,他的氣質就會改變,很奇怪。

  這個本尊的功德叫做無量光、無量壽,你這個心一進去的時候,你就感受到彌陀功德的加持,他那個尊貴的果報、現世的花報就慢慢出現,所以說「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這個名號的功德之所以産生加持力,是因爲彌陀因地所發的願,他有這種加持力。前面是遠離過失,這個地方是講增上果報。

   丁四、常修梵行願(叁十六)

  經文

  看經文: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衆,聞我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消釋

   十方無量不可  常修

   ┌  ┐  ┌  ┐

  設我│思議諸佛世界│聞我 壽終│梵行│┌若不爾者

   ┤  ├  ─  ┤  ├┤

  得佛│  │名字 之後│至成│└不取正覺

   └諸菩薩衆──┘  └  ┘

   佛道

  好,前面是偏重在世間的一種福德,遠離六根不具、遠離女衆的色身而成就尊貴身;這個地方就慢慢的講到我們修本尊相應,成就這樣一種出世的善根。我們加以消釋。在「我」成「佛」的世界當中,「十方無量不可思議」的「諸佛世界」當中,這麼多的「菩薩衆」,這個「菩薩衆」除了每天忙于六波羅蜜的修學,他每天的定課能夠「聞我名字」,對我的功德禮拜、贊歎、觀想,身口意的相應。那「壽終之後」有什麼好處呢?「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說這個人即使沒有往生極樂世界,他今生當中因爲有拜佛、念佛、觀想佛的關系,他的內心會比一般人來得清淨無欲,欲望會淡薄,這種狀態會一直維持到「成佛」爲止。「若不爾者,不取正覺」。「梵行」這句話:狹義來說是約著持戒清淨,遠離身口二業的過失;但是廣義來說,應該也包括了禅定、智慧,包括意業的清淨。這個地方的「梵行」包括身口意的清淨。

  佛法的功德有二個:一個叫世間的福報,就是我們講的世間慈善事業;一個叫出世間的善根,就是我們講的戒定慧、或者講梵行。我們經常在《金剛經》聽到說:我們能夠受持大乘經典的四句偈,超過用無量珍寶的布施。爲什麼呢?因爲你用珍寶的布施,這種善業叫做心外求法,這種善業雖然會讓你産生一時安樂的果報,但是對內心的煩惱沒有對治力,也就是說它不隨順于解脫分。你這個慈善事業做完以後,你還是老樣子,你完全沒有改變,你唯一的改變就是增加一點善業、增加一點生滅法的善業,把它用完了就完全一樣了。但是我們修習戒定慧,你這個善根進入到內心當中,它會對治煩惱,你會覺得一天比一天的煩惱慢慢的輕薄,它有隨順解脫的力量,所以這個不一樣。那我們今天修習彌陀本尊亦複如是,這個佛號進入你心中的時候,它能夠對你的煩惱産生對治力,「清珠投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它這個名號,你用身口意的造作,只要進入到你的心中,這個名號其中的一個願望,所謂「常修梵行」的願望就會發揮作用,它就會把你內心當中的煩惱,即使不能斷,也會把它慢慢慢慢的調伏下來,這個是本尊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常修梵行,至成佛道」。當然一個人能夠常修梵行,他就不容易造業,一個人造業是從內心發動的。一個人他爲什麼會造業?他就是有煩惱他才造業。所以這個地方就是說,即使你沒有往生極樂世界,你每天所拜的佛、所念的佛都沒有空過,讓你來生成就尊貴身、讓你來生能夠煩惱輕薄。爲什麼?因爲佛力不可思議,彌陀的本願只要在一天,他對你的加持力就在一天,除非阿彌陀佛的因緣結束了,他這一期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的壽命結束了,只要阿彌陀佛在一天,你心中的佛號對你的加持力就經常的存在。

   丁五、天人致敬願(叁十七)

  經文

  我們先念一遍,大家請合掌,看經文: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消釋

   十方無量不可  五體投地

   ┌  ┐  ┌  ┐

  設我│思議諸佛世界│聞我│稽首作禮│ ┌天─┐

   ┤  ├  ┤  ├諸┤  ├

  得佛│ ┌天┐  │名字│歡喜信樂│ └世人┘

   └諸┤ ├民─┘  └  ┘

   └人┘  修菩薩行

  ┌若不爾者

  莫不致敬┤

   └不取正覺

  好,我們前面講到本尊功德的殊勝,是講到受到世人所尊重,能夠成就尊貴身、成就世間人所尊重;這個地方是你經過身口意很專注的加行,你能夠得到天人的尊重,這更殊勝了。我們看經文的消釋。在「我」成「佛」的世界當中,在「十方無量不可思議」的「諸佛世界」有很多的「天」人跟世俗「人」,他能夠以「我」的功德當本尊,禮拜、贊歎、作願,修學叁密相應法,而且是怎麼修呢?「五體投地,稽首作禮」,這個地方就強調這個觀念,說這個功德的成就不是你隨隨便便的拜一拜,而是你整個內心非常的攝心專注,而且很至誠懇切,要加上這個條件;而且你有「歡喜」的菩提心來修習六波羅蜜,一方面「修」六波羅蜜、一方面以彌陀的本尊當功德,這樣子「諸天世人」對你都會産生一種恭「敬」護持的心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個願在末法時代就非常重要,你要是生長在正法、像法,這個鬼神障、魔障的力量很薄弱,因爲那個時候法的力量特別的強,世間上很多大修行者,這些鬼神、魔王誰也不敢造次、不敢作亂;到了末法時代剛好相反,魔強法弱,法的力量慢慢慢慢衰微了,取而代之的是這種廣大鬼王勢力的增長,而這個時候成就天人的護持、護法神的護持非常重要。所以阿彌陀佛發這個願就是保障在末法時代的修行者,你即使生長在一種魔強法弱的時代當中,你很至誠懇切的禮拜我的名號、稱念我的名號、觀想我的功德,你就能夠得到護法天人的護持,遠離這些魔障。

  講一個實際的公案給大家參考。在臺中蓮社的《念佛見聞感應錄》講到一個故事,在新竹念佛會有一個年輕的蓮友,這個蓮友的外號叫鉗哥(哈哈)(左邊一個金字旁,右邊一個甘蔗的甘),這個鉗哥是一個水泥工,做水泥的。這個鉗哥的家族,大概是他曾祖母那一代,他的曾祖母跟他的長輩發生了一些嚴重的沖突,後來他曾祖母是含恨而死,看這個意思是自殺而死的,可能是上吊或者服毒而死,所以這個曾祖母死的時候心中是懷著非常深重的怨恨,含恨而亡。我們都知道色身是會死掉,但是你內心是不會死掉,這個明了的心它會怎麼樣?它會相續,就像水流會流到下面去,會等流性,所以她的恨一直沒有解開來。怎麼知道呢?就他這個外祖母的墳墓很特別,哪一個人要不小心踩到她的墳墓,那就要生重病了;哪一個人趕牛羊經過,只要是踏到她的墳墓,這個畜生就一定要死掉,所以他曾祖母的墳墓在當地是非常有名的凶墓,非常凶惡的一個墳墓,沒有一個人敢去碰它,人家看到它遠遠就離開了,所以他曾祖母的墳墓都沒有人敢去整理,因爲你一踏到不是生病就是死掉,她那個恨心很重。後來因爲發生了大水災,附近的墳墓都被沖壞了,這些子孫就各自修各自祖先的墳墓,他的曾祖母墳墓沒有人敢動,就是非常的破舊,那個泥土也被沖了很多了,村人就譏嫌說:你們看看你們這些子孫不孝啊,看你家族的墳墓都沒修理。這個時候鉗哥的家族就召開家族會議:這怎麼辦呢?一定要修理啦。那找誰修理呢?大家就決定「找鉗哥修理」(哈哈),因爲你是水泥工嘛。這個鉗哥擔任這個重任以後他就很緊張了,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就要去修這個凶墓了,當然他這個時候唯一的依靠就是阿彌陀佛,他平常就更加的用功,乞求阿彌陀佛的加被,請阿彌陀佛作主(哈哈)。後來他拜佛、念佛到了修理這個墳墓的前一個禮拜,做了一個夢,他夢到他祖母的那個墳墓走出一個女衆,穿的是古代的衣服,看樣子非常凶惡,披頭散發、二個眼神露出凶光,看那意思就是恨心很重的樣子。後來鉗哥就起慈悲心,不斷的給她念佛,觀想彌陀放光,化解他這個障礙,一方面起慈悲心,一方面求本尊功德加持。诶,他這樣念念念念,念一段時間以後,他看到那個女衆的相,從一個凶惡的相慢慢慢慢轉成善良微笑的相貌出現。後來他從這個夢醒過來,诶,沒問題了。果然一個禮拜以後,他把這個墳墓修好以後,從今以後這個墳墓就再也沒有出現其它的事情。我個人的感覺,對治鬼神障,持咒跟念佛同樣有效,但是持咒跟念佛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持咒是比較剛性的,「诶,你要不要走,你不走我就是把你趕走」,用這種態度,持咒是剛性的;念佛是柔性的,他是用光明比較徹底的來解決這種彼此的障礙。

  這個地方,說我們這一念心爲什麼跟佛號接觸的時候,能夠産生天人的護佑、能夠遠離鬼神的障礙呢?因爲彌陀本願的加持,因爲這個彌陀聖號的背後有這個廣大的願力,能夠得到諸天世人的恭敬,也就能夠得天人的護佑,當然這個地方對于我們遠離鬼神障、遠離魔障,這個是有幫助的。

   丁六、修行具德願(四十四)

  經文

  看經文: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衆,聞我名字,歡喜踴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消釋

  設我┌他方國土┐聞我┌歡喜踴躍┐具足┌若不爾者

   ┤  ├  ┤  ├  ┤

  得佛└諸菩薩衆┘名字└修菩薩行┘德本└不取正覺

  好,我們現在再說明本尊相應的第六個功德。在「我」成「佛」的世界當中,有「他方國土」的「諸菩薩衆」,這個菩薩能夠選擇以阿彌陀佛當本尊,每天身口意禮拜、贊歎、觀想的叁密相應,而且他是「歡喜踴躍」。這個「歡喜踴躍」,古人講這個地方是一種加功用行,他一定是要有一定…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導讀》講記(淨界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