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瑜伽菩薩戒本》講記 第二卷▪P2

  ..續本文上一頁

  這個意思就是說,我們在成佛之道的過程當中,如果我們今天很冷靜的、很客觀的看一些小乘的經典、看大乘的經典,我們應該要有遠見。當然,我們身爲一個生死凡夫,我們覺得佛道離我們如此的遙遠,我們如果到阿羅漢的階位去暫時的休息一下也是無可厚非,也無妨。但問題是,因爲我們剛開始修行的時候是帶著煩惱障、業障、報障在修行,所以我們急于要解脫,很可能就會走小乘的法;但是這一條路走過了以後,等到你這個小乘的種性要扭轉,你到後期的路的時候,你就會發覺困難重重。你看這些小乘的覺者,尤其是定性聲聞,他長時間熏習苦空無常的人,他雖然發菩提心,他有事沒事就入叁昧(呵──),就入這個空觀。佛陀就說:善男子,起,你曾經發菩提心,你還記得嗎?對對對,要出來。(呵──)就是說那個等流性很強。所以我們應該要遵循佛陀對我們的教誨,我們直接修習大乘法是最圓滿的道路,雖然我們可能做得不夠好,但是你因地的時候一定要成就大乘種性,這是非常重要,否則你到後來一定會後悔,因爲你把種性搞壞了。所以既然我們遲早要成佛,我們剛開始的時候就應該走這一條正確的道路。那這個地方就是說我們修習菩薩戒法有二個根本:第一個根本就是我們的戒體,也就是我們的菩薩種性跟菩提心;第二個是枝末法門,就是我們要廣泛修學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衆生戒。當我們能夠依止菩薩戒體來修習菩薩叁聚淨戒,我們就正式的隨順于大般涅槃、隨順于成佛之道。

  甲叁、六種菩薩戒對照表

  

  種類

  條目

  

菩薩璎珞經

  

梵網經菩薩戒

  

善戒經

  

優婆塞戒經

  

瑜伽菩薩戒

  

菩薩戒本經

  

重戒

  

不殺

  

不殺

  

不殺

  

不殺

  

不盜

  

不盜

  

不盜

  

不盜

  

不淫

  

不淫

  

不淫

  

不淫

  

不妄語

  

不妄語

  

不妄語

  

不妄語

  

不說四衆過

  

不說四衆過

  

不說四衆過

  

不酤酒

  

不酤酒

  

不酤酒

  

不自贊毀他

  

不自贊毀他

  

不自贊毀他

  

不自贊毀他

  

不自贊毀他

  

不悭

  

不悭

  

不悭

  

不悭

  

不悭

  

不瞋

  

不瞋

  

不瞋

  

不瞋

  

不瞋

  

不謗叁寶

  

不謗叁寶

  

不謗叁寶

  

不謗叁寶

  

不謗叁寶

  

《《瑜伽菩薩戒本》講記 第二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