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叁十九課
思考題
1.既然萬法唯心,而心又不存在,那我們應怎樣對待當下一念心?
2.在了知無染無淨的般若實相後,你打算在生活中怎樣實踐它?請舉例說明。
3.在了知緣般若稍微行持即成大福德後,請談一談自己發願緣般若作什麼樣的法行,以及如何克服行持過程中的違緣和障礙。
4.了知擁有無緣大悲境界的菩薩是一切衆生的應供處有何重要意義?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爲講說無量佛法的大師?知曉此理後你有何感想?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下面繼續講《般若攝頌》,現在正在宣說內攝持,即般若波羅蜜多。其中,斷除成爲染、淨不合理之爭議中的真實意義已經講完了,今天講它的比喻。也就是說,以比喻來了知般若的甚深意義或空性的道理。
申二、其比喻:
如顧慮想引發毒,毒未入內而昏迷,
凡愚執我許我所,我想非真念生死。
這裏用比喻的方式說明,一切萬法在本性中是空性的道理。有些人這樣認爲:你們說實有的外境法不存在,但是,如果外境不存在,那執取它的分別心怎麼産生呢?因爲它必須依靠外境才可産生。而分析的時候,外境又好像不存在,但無論如何分別心也應該存在,所以外境也應存在。下面進行回答,也就是說宣講分別心及其對境都不存在。
比如說,一個人很顧慮地想:我已中毒了,或毒已入于自己的身體,盡管外面任何毒藥都沒入于他的身體,但因妄想、分別、執著太強烈,以此所引發,內心就極其恐懼、非常害怕,最終昏倒在地或昏厥過去。在世間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如果在膽子比較小的人面前說:魔鬼來了、敵人來了、別人准備殺你,雖然外境上並沒有仇人、敵人、魔鬼來危害,但他內心的恐懼卻極其強烈,甚至身體上也能發現種種恐懼的表現。可見在世間中,外境雖然沒有,但由內心引發的現象卻相當多。
佛教認爲萬法唯心造,有關經論講過這樣的故事:印度鹿野苑有一位婦女,她觀想自己的身體是老虎,後來確實變成了真正的老虎。龍猛菩薩的一位弟子觀想自己頭上長角,後來人們親眼目睹其頭上長出角來。諸如此類的公案相當多。
以前,有一個東北人去醫院檢查,醫生告訴他已經得了肝癌。從此之後,他就臥床不起、精神失常。聽說在四十天中,就瘦了二十斤。後來他覺得病情越來越嚴重,就到北京再次做診斷。專家說:這是誤診,根本沒有得癌症。一聽到這話,他馬上就有了精神和力氣。在醫學界,這樣的誤診時有發生,有些沒有得癌症,卻在癌症的恐懼感中死亡。
世間中經常有人得恐懼症,其心理作用也相當大。以前美國有一位心理學家叫馬丁·加德那,他通過研究得出結論:美國630萬例癌症病人中,80%的人都有這種病,即他們經常生活在恐懼中,最後自己把自己嚇倒,甚至嚇死。他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一名判死刑的人躺在床上,告之將被處以死刑,然後用木片在他的手腕上劃一下,接著把預先准備好的一個水龍頭打開,讓它向床下的容器滴水,伴隨著由快到慢的滴水節奏,那個死囚就昏了過去。有些心理學家在做此類試驗時,有人竟然真的死了。其實血根本沒有流,但他們認爲:現在正在執行死刑,身上的血全部流完了,所以就出現了這樣的結果。可見,心理作用的力量非常大。
這裏也說了,任何一件事情並非在外境真實存在;如果真實存在,凡夫人的認識就是正確的,但確實不存在,所以各種執著很有必要破除。世間上所有沒有通達人無我和法無我的凡夫衆生首先對我執著,即五蘊聚合中本來不存在我的實體,但他們偏偏執著我存在;有了我的執著以後:這是我的家庭、這是我的財産、這是我的身體……進一步産生我所執。依靠這種顛倒妄想——與真理相違背的我與我所的執著,衆生就無始無終地流轉或漂泊在叁界輪回中,從而感受無量無邊的痛苦。《入中論》中也說:“最初說我而執我,次言我所則著法,如水車轉無自在。”其意是說,我們這些凡夫衆生,根本不存在我而執著有我,依靠我的妄想就執著我所法,這樣就得不到自在,一直流轉在輪回中。
所以我們應該明白,在實相本體中,所謂的我和我所絕對不存在。雖然不存在,但衆生卻去執著,這就很可怕。或者說,本來沒有任何事情,一去執著,就變得非常嚴重。因爲一産生煩惱,整個生活狀況就開始改變,也就是說,一瞬間的念頭就可改變一切。悟和迷之間的差別確實很大,但卻是一念之差導致的。所以禅宗經常說把握當下一念,其原因也在這裏。
前幾年,臺灣有兩個大學生在讀大學時談戀愛,兩叁年中互相非常執著。後來女朋友要求分手,但男的一直不願意。當他發現女朋友跟另外一個男的在一起時,心中就憤憤不平。有一天,他爲了觀察他們,就開車去尋找。他看見那個男的騎著摩托車,女朋友緊緊抓著他,他們准備到學校去。他當即就生起極大的嗔恨心,也就是說怒火中燒,于是開車一直尾隨,最後加足馬力向他們撞了上去,兩人頓時被撞飛到二十多米遠的快車道上。然後他往前開了約兩百米,回轉到快車道上。看見兩人都沒有死,他的嗔恨心也沒有消,尤其特別生那個女人的氣,于是又開車從女的身上壓了過去。然後掉轉車頭,准備把那個男的也壓死,但他已經躲起來了,所以沒有成功。他再准備輾女友時,就被其他人擋住了。後來警察把他抓了起來,問他:你爲什麼要這樣?他說:我對她太執著了,看到這種情景實在忍無可忍,一念間怒氣沖天,就幹出了這種蠢事。
現在世間很多人,一念間就將自己的一生,甚至來世全部毀壞。實際上外境並沒有發生這麼大的事情,但因心沒有轉爲道用,就沒辦法理解或接受。可能一輩子都會後悔,但也沒辦法。
當然,轉爲道用也有很多好的公案。在宋朝時,有一位文殊思業禅師,他在家時每天都不斷地殺豬。後來有一天他看見豬非常痛苦,就不忍心再殺了。産生悲心後他當即就放下了,同時也生起了出家的念頭。出家不久就大徹大悟,也就是說,他不但是一位出家人,還是一位開悟者。後來他對佛教作出了很大貢獻。在出家時,他曾寫過這樣一個偈頌:“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薩面,菩薩與夜叉,不隔一條線。”其意是說,昨天像夜叉一樣是個屠夫,心非常殘暴,今天卻顯現成菩薩相,即莊嚴的出家相,而且心也極其慈悲,其實菩薩與夜叉一條線的間隔也沒有。
在座很多道友以前都無惡不作,即在社會上時,爲了生活幹了很多壞事,所以現在一想起來都惡心。就是在學習等方面悟性非常不錯的法師等,一想起來不學佛或學外道時,在社會上幹的各種壞事,也深感無知。或者說,當這些情形一幕幕浮現在眼前時,根本無法接受。但實際上,在真正開悟時,原來的分別妄念當下就可斷掉,就像陽光照射大地一樣,悟性馬上就會出現。也就是說,在一個人的心中,迷可以很快轉爲悟,而且前後境界迥然不同,差別非常大。
因此我們應該知道,叁界輪回中的衆生之所以如此迷茫、痛苦地漂泊,就是因爲沒有悟性。如果他們懂得一點點心的本性,或一切萬法無常變化的自性,就不會如此追求、貪執、執著,也不會在得不到的時候,或欲望不能滿足時極其懊喪,或感受其他各種痛苦。所以,學般若法的人始終都要有悟性。禅宗有些書裏說:所謂的開悟指的是成佛,但我覺得也不一定要那麼高,而應先對名言、空性方面的道理有所認識,之後再將這種認識不斷升華。
拿無常來說,如果真正認識了萬法都是無常的,對包括自己身體在內的萬法就不會那麼執著。因爲他知道,當把死後的身體拿到殡儀館,過一會兒就會變成煙和灰,不需要一個小時全部都沒有了。而人死後,有些地方放叁四天,有些地方放七天,有些地方一天都不放,處理完遺體後,所有人都像完成了任務一樣。既然每個人遲早都會這樣永遠離開世間,那活在人間時還有沒有必要什麼都去執著呢?想必智者都清楚。
據經典記載:有一個人說:我擁有財産,我擁有妻子,我擁有地位……佛陀說:你真的擁有嗎?請好好想一想。就拿人們經常說的“我的房子”來講,實際上它不一定是你的房子,因爲起火時,火焰一下子就把它吞沒掉了,所以不是你的房子。所謂的“我的財産”也不一定是你的財産,因爲在盜賊等將之全部偷光時,就已成了怨敵的財産了。通過對很多事情的分析就能了知,實際上我和我所根本不存在。
當然我講得比較簡單,否則太深了,恐怕很多道友都聽不懂。因爲這次講般若的對境,大多數都是剛學佛的居士和知識分子,他們對佛教術語都不是特別了解。不過要講得讓大家都明白,也有一定的困難。因爲每個人的口味都不相同:有些人喜歡白味,有些人喜歡其他味道;而有的連字都不認識,有的研究生、博士生都讀完了。作爲演講者,要讓全部人都心滿意足、法喜充滿,我覺得除了聖者以外,一般的人都很困難。但我們有一個共同點,即願意解除自己的痛苦,也想得到快樂,應該說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有這種避苦求樂的目標。所以,爲了達到這樣的目標,大家應該共同學習般若法門,這很有必要!
申叁、如是宣說之結尾:
如是執著說染汙,無我我所說清淨,
此無成爲染與淨,菩薩證悟智慧度。
前面已經作了分析,在勝義實相中,不管是我也…
《般若攝頌釋 第叁十九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