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衆望所歸,自應奉爲淨宗十四祖,以承先啓後,而繼往開來,諒我淨宗四衆皆共贊同也。
中華民國七十七年五月叁十日菩薩戒弟子惕園毛淩雲拜撰
永懷源公教授和尚
董正之
瞻仰因緣
佛教是講因緣法則的,我能從結識到瞻仰、到聽經、暨受戒,都由一串因緣交織成的,對于我同源公教授和尚一段近四十寒暑殊勝因緣,亦複如此。
談到我第一次瞻仰源公法師,說到是臺灣光複後一次教難。當然這是中共統戰陰謀導演的一幕悲劇,所幸不到半年時光,這場悲劇落幕;可是帶來臺灣寶島佛教四衆曆史教訓,以及民心對政府歸向,同樣是無比損失!但願政府切記這場教難,永遠不犯才是!
經過是這樣;我在叁十八年五月一日乘船抵基隆,然後搭火車抵臺中市定居,因與律航法師約定,于五月四日到新竹市青草湖靈隱寺見面。約在當日午後一時半到竹市車站,步行在赴靈隱寺途中,正值一輛救火車行駛,後面徒步有律航法師、無上法師、道源法師,經律師介紹,拜見道源法師,這是初次瞻仰一幕。
晚間陪同慈航大師、道源法師、星雲法師、了中法師近二十位法師,共坐在中坜警蔡分局二樓一所辦公室裏,渡過苦難一宵,這場不幸教難真凶,就是中坜警局局長一個匪諜製成的,他的技倆是:由他親筆寫成:“擁護毛澤東,打倒蔣介石”八個毛筆大字,但經各位法師書寫及這個匪諜局長照寫對證後,正確發現他就是真凶,自然很速定罪,繩之以法,了結此案。可是中華宗教史上必然確載這次教難始末,以資儆惕!
敬聆法雨
釋迦牟尼佛所有大弟子,其中有多聞第一阿難尊者,神通第一目連尊者,持戒第一須菩提尊者,說法第一富樓羅尊者。叁十八年春,赤流狂滔,淹沒大陸,剛正僧伽,在中共毀廟逐僧暴政下,先後相偕渡海來臺,多位臨時駐錫臺北,尤以善導寺、十普寺兩地居多,源公即住十普寺,經常講經時間是七時半至九時半晚上,在大殿講經,聽衆經常維持七、八百位。當時經本極端缺乏,迨後始有朱铎民老居士主持臺灣印經會,印成小字各種法華、楞嚴、彌陀、圓覺,等近百種經本,供四衆閱讀,感到方便。
臺灣淪爲日本殖民地長達五十年,最初光複,本省籍大陸籍除掉語言障礙外,還有心理隔閡,造成情感距離,能以同聽講經,共沐法雨,這是除掉心理障礙,縮短情感距離不二法門,惜乎,這時源公法師縱能舌燦蓮花,但還沒有翻譯人員,所以只有大陸籍男女居士,得到利益。可是對于安定當時社會人心,的確發生應有效果,是可肯定的!
源公行誼
源公法師,未莅臺前,所有行誼,我所知並不多,但就所知,略述于下:
源公俗籍是河南省周家口,可能世代務農,出家披剃因緣,可能是自幼多病,毅然出家爲僧,曾于常熟虞山興福寺親近律宗大德慈舟法師,複于蘇州靈嚴山親近淨宗祖師印光大師,奠定源公一生事業,持戒弘淨法緣基石。
據源公親述,登座講經頗早,在叁十七歲即搭祖衣登法座講各大經典,頗受聽衆歡迎。
我曾在十普寺聽源公講金剛經、彌陀經、楞嚴經,在臺中市佛教會館講金剛經,在臺北市私立東山高中講八大人覺經。最長時間是在屏東市東山寺講楞嚴經。
我因夙業關系,叁十八年來臺後,在臺中市義豐巷患氣喘病,時好時犯,參加立院會議,因此多疏。爲開智慧消重業,因到東山寺住在東客房二樓左側,源公法師住在二樓右側,叁餐多與源公法師,仁光尼師共餐,當時東山寺住持是圓融尼師,爲一大富長者出家爲尼典範,圓融師是具智慧福德相,人極慈悲忠厚,領衆修行,朝暮二課,非常如法。所以東山寺,不僅屏市大寺,亦系鲲南首刹。
同時東山寺亦系鲲南第一座花園佛寺,雜花生樹碩果盈枝,早晴夕陰,氣象萬千,晨昏鳥鳴,間與梵呗交響,兼具暮鼓晨鍾作用警醒世人名利癡夢。尤以屏市常年氣溫,平均攝氏二十五、六度左右,殿前四株桂樹香味四溢,我每晨四時起床,散步寺內,桂香沁人心肺,清醒如聆佛贊,滌去幾多塵垢。
源公法師楞嚴講筵,周一至周六每晚六時開講至八時下座兩小時整,我每于唱香贊時,拜佛暨主講法師,源公下座,亦複拜謝如儀。
在東山寺聽楞嚴分兩階段,春季由燈節至陰曆五月底止,秋季則由八月中旬至十一月底止,兩階段聽經,只從第一卷至第五卷約占全經十卷五分之一弱。
憶及民國十八年秋,倓虛法師在潘陽南關般若寺講楞嚴經,我因先父住寺聽經因緣,得首次聆楞嚴。故鄉習諺:“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因此,我從幼年,即向往楞嚴,與中年酷嗜易經,同樣比重;但以楞嚴經論,先後聽過倓虛法師、白聖法師、源公法師、居士則雪廬居士等。今天已達七十九高齡,仍未貫通經義,易經亦複如斯,進德之難,可見一斑!
辯才無礙
源公確屬辯才無礙,善于取比,一如富樓羅尊者說法第一,源公自述,啓講大乘經典法筵,不計大陸宏法時期,隨政府來臺後,分于臺灣兩地,啓講諸經,多至二百余座,不僅聞法依教修持四衆,無法計算;即聆聽後發心出家亦非少數。法雨廣被,四衆沾恩,源公當之無愧!
慈舟大師系宏華嚴五教,因此源公說法講經,于華嚴則遵祖訓,以十玄解經題,而楞嚴彌陀,圓覺諸經,則依天臺五門分別解經題,而于八大人覺經,則以作對解經題,以源公近六十年講筵豐富經驗,啓講任何經筵,莫不口若懸河,擊如洪鍾,契理契機,引人入勝,講經技巧尤非常人所及,如每經序文中,祇樹給孤獨園故事,給孤獨長者爲請佛說法,創建只垣精舍發誓須以金磚布滿全國土地,但只陀太子提出異議,能以金磚布滿園地,亦須以金磚布滿所有園中每株樹及幹,樹系直生枝葉茂密,如何能以金磚布滿。我聽過法師講此公案,亦數百次,但娓娓聽,鮮有若源公者,因此,源公所有法筵,聽衆絕無中途離席者,亦無打瞌睡者,兩小時,一瞬逝去,回味無窮。
自仁光尼師皈依源公座下後,不兩叁年,每次講經均由仁師翻譯,屏市東山寺楞嚴經筵即系如此,仁師亦于兩叁分鍾後翻譯臺語,一如源公所講原義,不差分毫。源公固屬說法第一龍象,仁師亦系翻譯佛經講筵高材。紅花綠葉相得益彰,聞法受益,曷只百萬!
法供養最
布施有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叁種,而法布施,無畏布施,均屬布施。同時佛經無人講衆生不得解,無法入正道。
綜觀源公法師弘法六十年寒暑,有時座不暇暖,有時口敝唇焦,但爲達成弘法本願自然甘之如饴,而以楞嚴一經論。爰于般刺密帝尊者,立志誓將楞嚴輸入中華,惟是當代天竺,奉楞嚴爲國寶,依法禁止出境,尊者一次由陸路,一次遵海道;不幸兩次俱告失敗,最後將全經寫于毛氈卷中,縫于臂內,遵海道抵光孝寺,由般刺密帝尊者口述,彌伽釋迦譯成華語,房融宰相撰成經文,系骈體文,音韻铿锵令人百讀不厭。
源公于講筵曾提醒聽衆儆覺:楞嚴是能令人開悟大經,但末法時期,楞嚴經亦系化爲無字的經典。這是特殊之處,吾侪雖然生于末季,但能讀楞嚴,聽楞嚴,真是多善根福德,不可低估自己,自應發佛道無上誓願成大願,以不負此生!
乘願再來
河南一省,古稱中州,大法東流先入斯土,東漢永平十一年白馬馱經,抵洛陽城建白馬寺,系華夏第一座梵刹,禅宗達摩祖師一葦渡江到中嶽嵩山建少林寺,而後五宗七家,分布大江南北,禅宗流行,清末稍衰。玄奘大師,立志西行求法,遍曆五天竺尋師訪道,歸國以後,盡瘁譯典生涯,均出中州。
源公法師生有自來,俗籍中州,弘化遍及臺港,對于向導人心正思,消滅犯罪無形,端正民俗,淨化人心,安定社會,以教弼政績效,自然盡載高僧傳內,留作後世典範。
但,今日寶島臺灣,殺人越貨,奸淫搶劫,無日無之,人欲橫流,達于極點,宏揚佛法,昌明因果,應爲當前佛教四衆課題,源公每次講筵,均勖勉四衆,說法渡生,並不太難,只要能講一因果報應公案,即可打擊宵小,不敢殺人,近年複興基地歹徒綁劫幼童,勒款撕票慘案,時有所聞,倘能佛教四衆,于說法講經、撰文寫稿,多敘因果報應,以中華民族習性,深畏因果報應,必能化此類戾氣爲和祥,減少兒童被害事件,這是釜底抽薪之策,佛教四衆盍興乎來!
仁政必昌,暴政必亡,古有明訓,重建大陸佛教,再振華夏聲威,希望源公法師現比丘相,誕生中州,作獅子吼,洗滌赤氛,淨化社會,這不僅正之個人私願,該是四衆共同大願吧!
我與源公長老的因緣
朱斐
一
我第一次見到源公長老,是在民國叁十八年間,偶然一次機會到臺北十普寺,見到從上海來的幾位老法師,如智光長老、南亭長老、默如法師以及道源老法師等,那時候,我在省立臺中圖書館服務,很少機會北上,只匆匆一面,直到四十一年我辭去了公務,專編樹刊,得暇南下大仙寺與內人同時接受在家菩薩戒,這才發現戒壇諸師都曾在十普寺拜見過,智光長老爲說戒,太滄老和尚爲羯磨,道源老法師爲教授,白老法師開堂,戒德法師陪堂,爲我們講在家菩薩戒的就是源公長老,長老爲戒子開示的一段話,我至今深印腦際,他說:
“戒的意義,是在防惡止非,古來學佛,先學律——即戒學,次學經——即定學,後學論——即慧學。今日四衆——不谙律學,先學慧學,叁學次第,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所得慧學,僅爲知見,都是戲論,但已習非成是,積重難返,尤其四衆不能團結,更爲佛法衰落主因。”
以上是我對老人的初次聆聽法音後所留下的深刻印象。
二
第二次在民國四十四年六月,源公長老隨中佛會理事長章嘉大師出巡宏法,洗南下岡山、鳳山、屏東、高雄、臺南、雲林、北港、南投、嘉義、彰化、員林而經臺中再北上,抵中時爲廿六日,午間由臺中各佛教社團舉行公宴,章嘉大師是本刊名譽社長,我邀請大師于是日下午四時莅臨和平街本刊,源公長老亦隨章嘉大師莅社指導,翌日上午十時又到臺中蓮…
《道源老法師紀念文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