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講錄▪P14

  ..續本文上一頁一的條件在于“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如殺牛的張善和,平時一句佛亦未念過,何從證得一心不亂?而他臨終十念,竟得往生;這固然是他的善根所招感,亦是彌陀願力所攝持。四十八願中,第十八願:“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當知十念往生,乃彌陀本願之力!雖未證得一心不亂,只要臨命終時,心不顛倒,決定往生極樂,不必懷疑。然而這樣說來,何必打念佛七,求證一心不亂呢?因爲得到一心不亂,臨命終時,決定心不顛倒。倘若未能得到一心不亂,則不敢保證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因此需要“助念”。應當約會志同道合之蓮友(最好組織一助念團,人數越多越好,因須輪流換班)。以蓮友助念之力,加持臨命終人,心不顛倒,一心念佛,方能蒙佛接引,決定往生。

  問:臨命終時,佛及聖衆現在其前,焉知非魔?

  答:參禅之人,不求見佛,佛來現前,決定是魔。修淨土者,求佛佛現,因果相應,決定非魔。

  以上將正宗分之疑惑,解釋完了,下面就接講流通分。

  甲叁、流通分分二 乙一、普勸 乙二結勸

  乙一、分叁 丙一、勸信流通 丙二、勸願流通 丙叁、勸行流通

  丙一、分二 丁一、略引標題 丁二、征釋經題

  丁一、分六 戊一、東方 戊二、南方 戊叁、西方 戊四、北方

  戊五、下方 戊六、上方

  全經分爲叁大分,已把第一序分,第二正宗分講完,現在講的是第叁流通分。流通者,流傳萬世,通達十方。這次阿彌陀經所分的科,是根據蕅益大師著的“彌陀要解”而分的。它裏面的科文以信、願、行爲依據,無論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都依信、願、行叁法爲綱要。還有一點要注意,我們講的這一部阿彌陀經,是鸠摩羅什法師所翻譯的,這裏邊只有六方佛,實際上梵文的原本是有十方佛。玄奘法師所翻譯的阿彌陀經,亦保留了十方佛。鸠摩羅什法師爲什麼要略去四方呢?因爲諸佛的贊歎,都是要令我們相信的。這十方佛的文太長,故把它略去四方,況且說了東南西北上下六方,實際已包括了“四維”。四維就是四個角,即東南、西南、東北、西北。這四方都已包含在六方裏面,只是經文上沒有翻譯出來,簡略而已。現在先講東方。

  戊一、東方

  舍利弗,如我今者,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東方是方位之首,故先講東方。大家請注意聽,先將東方詳細解說,下面五方佛,只是簡略的講,不再重複。“舍利弗,如我今者,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如我今者,“我”是釋迦佛自稱。如我釋迦佛現今在這彌陀法會上,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不可思議功德之利,在前面正宗分,揭示無上因緣中,略舉六種:第一、帶業往生。第二、橫出叁界。第叁、同居橫具四土。第四、開顯四教*輪。第五、圓淨四土、圓見叁身、圓證叁不退。第六、人民皆一生成佛。這六種利益,都是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所成就的。“東方亦有阿(音同觸ㄔㄨˋ)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東方世界也有無量諸佛,像我釋迦佛一樣的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阿(音同觸ㄔㄨˋ)鞞佛”略譯爲阿(音同觸ㄔㄨˋ)佛,梵語“阿(音同觸ㄔㄨˋ)”,華言不動。不爲無明煩惱所動;故號爲阿(音同觸ㄔㄨˋ)鞞佛。“須彌相佛”,梵語“須彌”,華言妙高。佛的相好不可思議稱“妙”,其相九界瞻仰,最尊貴最高勝稱“高”;故號爲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爲衆山之王,世界諸山所不能及。佛爲大法之王,超九界以獨尊,“妙高”上再加個“大”,是贊歎之意,故號爲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光”是表智慧,佛的智慧最妙最高,故號爲須彌光佛。“妙音佛”,佛說的法不可思議,一音演說法,衆生隨類各得其解,故號爲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印度有一條大河,名爲恒河,其沙甚細,每一粒沙,算一尊佛;前面只是列舉幾尊東方世界之佛,在東方還有恒河沙數那麼多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東方世界像阿(音同觸ㄔㄨˋ)鞞佛等,有恒河沙數那麼多的佛,每一尊佛皆有其教化的一個叁千大千世界。每尊佛在各個的叁千大千世界國土之中,“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其廣長舌相多寬廣呢?能以遍覆到他所教化的一個叁千大千世界那麼的廣長。“說誠實言”,佛度衆生是不打妄語的,說的都是最誠實的話。

  佛有叁身,一法身,二報身,叁應身。應身有兩種:一、勝應身。二、劣應身。在印度出世的釋迦佛是“劣應身”,也有廣長舌相,其舌頭伸出可遮蓋到面門,直到發際。現在舉出一個公案證明事實:

  釋迦佛成道以後,仍要托缽化飯受人供養的。那時的印度,只認識婆羅門,在釋迦佛成道以前,世間沒有佛。所以,大家並不知道他就是一尊佛!尤其他出來托缽化飯,看起來並不像個討飯的人;而且挨家挨戶去討時,他只站了站,不給就走到別家去。由于大家都不曉得他是做什麼的?所以釋迦佛托了一個上午的缽,並沒人供養他。這時,又走到一戶,有一位老太婆,剛吃飽了飯,正要把吃剩下的半碗殘飯,端到外面去倒掉。看見釋迦佛,威儀莊嚴的站在那裏,這位老太婆也是有善根的,就問他說:“你是做什麼的站在這裏”?佛答:“我是托缽化飯吃的”!老太婆說:“哎呀!你要是早一點來就好了,我剛剛吃完了飯,只剩下這半碗殘飯”!佛就說:“那你把這剩飯布施給我好了”。老太婆說:“這怎麼好意思呢?”佛說:“沒有關系,只要你發心布施,我就接受”!于是老太婆把剩下來的半碗殘飯倒到釋迦佛的缽裏。她心裏很虔誠,而且很慚愧沒有飯來供養他,也不知他就是佛,只是被佛的相好莊嚴所感動而已。釋迦佛接受了她所供養的半碗殘飯,即爲她授成佛之記,說她今天種了成佛的善根,在無量劫後一定會成佛的。這時背後本來就有一個外道,已跟蹤著佛好久,看佛究竟在做些什麼的!此時一聽到佛說這些話,以爲捉到佛的短處了,于是走上前說:“你不是淨飯王的兒子悉達多太子嗎”?佛答:“我是的”。外道說:“誰叫你出家的”?佛說:“是我自己發心出家的”。外道呵責說:“你出了家,就需忍受吃苦,若吃不了苦,幹脆回去皇宮裏享福就好了,何必爲了半碗殘飯來騙人呢”?佛答說:“我叁大阿僧祇劫以來都不曾打妄語”!外道說:“我明明聽你在打妄語,誰相信你呢”?佛說:“一個人要是叁生不打妄語,他的舌頭伸出來可蓋到鼻子,這你相信嗎?”外道說:“這是全印度都相信的,我當然也相信”。舌頭有“廣長舌相”是說誠實語而得的果報,叁生不打妄語,舌頭就能蓋到鼻子。反過來說,若是歡喜打妄語騙人,死後就會墮到“耕舌地獄”去受苦報。將來受完地獄苦報之後,轉爲人時還有余報,就是舌頭短,說話口齒不清,乃至于爲啞吧,這都是造口業、打妄語的果報。現在我們還說回來,釋迦佛跟這外道講完後,就把舌頭伸出來,將整個面門都蓋住了,直到發際,把舌頭收回來,對外道說:“你看到我的廣長舌相了吧!你應相信我不打妄語”!外道說:“我沒有見過這麼長的舌頭,能蓋住整個面門的,我當然相信你多生多劫沒有打過妄語。但是,你現在決定打了妄語,她供養你半碗殘飯,你說她將來會成佛的,這不是打妄語是什麼呢”?釋迦佛說:“你不相信,我先給你說個比喻;你見過多羅樹嗎?(多羅樹是生長在印度的一種很高大的樹)外道答:“我知道”!佛又說:“像這麼又高又大的樹,它的種子卻只有芝麻那麼小,怎麼能長得這麼高大呢”?外道答:“長了幾十年,久了當然高大”。佛說:“對了,你懂得這個道理,就可以相信我並沒有打妄語!我是說她今天所供養我的飯,是種了善根,在無量劫以後才成佛,我並沒說她今天就成佛啊”!公案講到此結束,這是證明劣應身佛舌相的廣長,伸出來可蓋覆整個面門。勝應身佛的廣長舌相,伸出來則可以偏覆叁千大千世界。若按理論上講,就更好了解了,凡是這尊佛,他的法音所到之處,就是其舌根所到的地方了。

  “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段經文就是勸信流通的。此乃諸佛苦口婆心,說至誠無妄,真實不虛的話,在各國所教化的世界,勸導本國衆生,當深信極樂世界及彌陀願力不可思議,而相信這一部經。下面的十六個字,就是這部阿彌陀經的經題,即“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一部是什麼經呢?是一部稱贊阿彌陀佛的功德不可思議,而且十方諸佛都在維護愛念的一部經。

  本經的經題應該是這十六個字,鸠摩羅什法師爲什麼只翻譯成“佛說阿彌陀經”呢?因爲我們中國人說話喜歡簡單,若把經題翻譯爲十六個字,不容易記,也不好念!翻譯爲“阿彌陀經”,正合“持名妙行”,只要看到這部經的經題,就知道要念阿彌陀佛了。鸠摩羅什法師有大智慧,就應著我們中國人的根性,簡略的翻譯爲“佛說阿彌陀經”了。

  戊二、南方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說誠寶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佛的光明無時不照,無處不照。“日”光照白天,“月”光照夜晚,還有日光、月光照不到的時間及處所,則繼之以“燈”光,故號爲日月燈佛。“名聞光佛”,佛的大“名”,“聞”遍十方,“光”是表智慧。即是佛的智慧光明,照遍十方,故號…

《佛說阿彌陀經講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