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道源法師開示法語

  道源法師開示法語

  基隆海會寺八堵正道山淨土宗派

  能仁宏慈 開顯清泰

  信願念佛 衆生普度

  遠公大悲 啓建淨宗

  歸心西蓮 光壽無量

  元光寺戒壇 律 航 忏雲記

  獅頭山元光寺戒壇上堂法語  

  其一(農九月初一日)

  獅子山中獅子洞 一群獅子養慧命

  慧命養成出山來 振威一吼大地動

  今有本戒壇,沙彌首領,清者,日曼,會心,會西,于此傳授沙彌淨戒之日,設齋供衆,要山僧上堂說幾句閑話:夫,世尊說法,喻爲獅子吼,故佛子亦喻爲獅子,而本山名曰獅頭山,本寺原名獅岩洞,諸位戒子,恰爲一群小獅子,雖名稱之巧合,實因緣之殊勝,你們戒期圓滿,分化諸方,人天欽仰,魔外驚伏,可期而待也。

  然而當知,人空法亦空,二空亦複空,實際理谛,故無上來所說諸相也。雖然如是,即今上堂一句,又作麼生?振錫仗雲:

  學佛當了一切空 一切空處事得成

  大處空裏建道場 無相鏡中度群生

  其二(農九月十四日)

  衆生受佛戒 即入諸佛位 位同大覺已 真是諸佛子

  今有妙果老和尚,開照老和尚,斌宗老法師,爲與新戒菩薩,廣結法緣,故于叁壇大戒圓滿之時,設齋供衆。

  佛言:王子雖小,可畏;龍子雖小,可畏;佛子雖小,可畏!良以甫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中也。于平等之理性爲之,新學菩薩,因與諸佛無二差別也;即以差別之事相論之,則曆代之大菩薩,大祖師,又有誰不是當初新戒堂中之新戒?在受戒之時,初不識其爲凡爲衆,迨其一出戒壇,即能興雲致雨,澤及衆生,此所謂佛子可畏也!故常不輕菩薩曰:「吾不敢輕慢汝等,汝等皆當作佛!」叁位老人設齋之意,其冀睹新戒,大作佛事,廣利有情欤!

  然而當知,佛與衆生,乃屬對待,實無生佛也。雖然如是,即今上堂一句又作麼生?振錫仗雲:

  計著空有相 不能生是法 應常靜觀察 諸法真實相

  (菩提樹第廿四期,民國四十叁年十一月十八日)

  關子嶺碧雲寺戒壇上堂法語  律航記

  其一

  火山起智光 碧雲澍法雨 千佛同護念 戒壇悉獲益

  今有本寺住持明淨,監院振妙,爲與諸求戒者廣結法緣,竟設上堂大齋供衆。

  此次火山碧雲寺建立千佛戒壇,皆住持,監院兩大德之力,紹隆佛種,延續慧命,其功德真不可限量!

  然而當知:所謂「佛種」,所謂「慧命」,皆是實相之法,故無相可得也。

  雖然如是,即今上堂一句,作麼生會?振錫仗雲:

  實相能生一切相 一切相法皆實相

  其二

  住持叁寶 僧寶爲重 修福法門 齋僧第一

  今有本持護法,簡五朝,簡黃慧德,爲求合家增幅,滿門平安,敬設上堂六齋供聚。

  夫叁寶者:曰佛,曰法,曰僧。佛住世時,固應以佛爲首;佛涅槃後,即應以僧爲先。良以弘揚佛法,需賴僧伽!若無僧弘揚,則衆生將不知佛爲何名,法爲何義!是以住持叁寶,以僧寶爲重也。經雲:「飯千俗人,不如飯一比丘。」是以修福法門,以齋僧爲第一也。

  然而當知:對俗言僧,僧無僧名。僧既無僧,齋雲何齋!

  雖然如是,即今上堂一句,作麼生會?振錫仗雲:

  著相求福福不廣 離相齋僧福無邊

  其叁

  受持具足戒 及入僧倫位 正法能久住 僧脈得延續

  今有比丘尼班首,明文、會航、會志、傳寶、悟文、悟慈、心慧、法明、日立、宏淨,爲祝正法久住,僧脈延長,僅于具足戒圓滿之後,設上堂大齋供衆。

  諸賢者:受具足戒竟,功能住持正法,延續僧脈,是故授受,必須嚴重!結界不如法不得戒。十師不具足不得戒。羯磨非法不得戒。叁衣苟簡不得戒。良以得戒之後,即入僧倫之位,爲叁寶之一也。

  然而當知:衆緣生法,緣生性空。今且試問:「結界」是戒耶?「十師」是戒耶?「羯磨」是戒耶?「叁衣」是戒耶?除「衆緣」外,何有一法是戒之自性!

  雖然如是,即今上堂一句,作磨生會?振錫仗雲:

  太虛空裏無一物 光明朗照戒日王

  (菩提樹第四十期,民國四十五年叁月八日出版)

  

  臺北十普寺戒壇上堂法語

  (其一)

  寶島七次戒 本壇二度開

  後後勝前前 廣保諸英才

  今有基隆寶明寺諸位僧徒,爲維持正法普結衆緣,敬護上堂大齋一堂供衆。

  溯自本省光複以來,連此次共傳七次戒,而本壇竟占二次,且一次比一次殊勝,實佛教複興之好現象也。

  然而當知:「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不過是「廣立水月道場,大作夢中佛事而已!」故無迹象可尋也。

  雖然如上,即今上掌一句,作麼生會呢?(振錫仗雲:)

  不有水中月 怎識天上月

  因有夢中事 纔有夢醒時

  (其二)

  乞餐養色身 乞法養慧命

  破除煩惱惡 驚布魔王宮

  今有:一)本壇護戒黃王圓通老居士。二)本壇護戒湧泉寺主持妙廣法師。叁)本寺護法王定滿、李蘭瑞、葉克但居士。四)回龍寺覺海院。五)圓通寺達精、達進、真果、達智師。六)聖觀佛堂主持盛雲法師率信徒一同敬護上堂大齋一堂供衆。

  夫梵語比丘,此雲乞士:下乞食于衆生,以資色身;上乞法于諸佛,以養慧命也。亦雲破惡,破除煩惱惡法也。亦雲怖魔,登比丘壇,受具足戒時,能令魔宮震動,而使波旬驚布也。顧名思義,比丘戒者實出世之正因也。汝等獲此正因定得正果也必矣。真無始劫來第一幸事也!加意珍重,是所厚望焉!

  然而當知,四大皆空無色身,實相無相無慧命;乞食乞法資養個什麼?煩惱惡法本無自性破除個什麼?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魔即是佛,又驚布個什麼?

  雖然如是,即今堂一句,又作麼生會呢?(振錫仗雲:)

  未斷見思惑 仍是魔子孫

  乞食並乞法 努力勤情進

  (其叁)

  臺灣已傳七次戒 十普二戒分二班

  受戒護戒悉踴躍 盛況真堪稱空前

  今有本寺叁藏學院學僧悟智師,爲護持正法,普結淨緣,敬護上堂大齋一堂供奉。

  夫本寺籌備第二屆傳戒時,因寺宇不廣,原訂限收戒子百名,讵知報名者竟有二百余人!因念同事發心求戒者,又不忍有所拒絕。但雖盡力擴充,仍苦容納不下!不得以改爲分批傳授焉。計第一班比丘二十四人,比丘尼一百一十八人。第二班比丘叁十五人,比丘尼六十七人,沙彌四人,沙彌尼十一人,優婆塞四十七七,優婆夷一百一十一人。四衆弟子共和四百一十七人。此受戒之踴躍也。而諸大德熱心護弁者,尤爲踴躍!只「上堂齋」即有一百二十余堂!尚有吉祥齋,如意齋,羅漢齋,不計其數。噫!堪稱盛況空前者矣!

  然而當知:法會之聚散,只是因緣之生滅。再過一天戒期圓滿,戒師戒子各奔前,此盛極一時之戒壇,又在何處?(振錫仗雲:)

  雖然如是,即今上堂一句又作麼生會呢?

  戒壇雖散非斷滅 法王座上添兒孫

  輾轉傳戒僧脈續 正法傳世永昌隆

  (中國佛教第叁卷九、十期刊,民國四十八年六月十五日出版)

  爲續明法師追念法語

  民國五十五年五月十五日

  行解相應 真俗圓融

  大乘比丘 名實副稱

  恭維

  福嚴堂上莊嚴圓寂大乘比丘續明法師:

  其自利也:少懷大志,童真入僧,遍參知識,廣學各宗。嚴持律儀,笃修淨行,內外義學,無不貫通。

  其利他也:振興佛教,道賴人弘,口說筆述,俱臻上乘。教育僧才,續佛慧命,言教身教,盡瘁鞠躬!

  其處事爲人也:尊師重友,必敬必恭,待人接待,以謙以誠。

  其志願彌深也:更複南遊,考察小乘,取長補短,資我中興。

  其懷念佛國也:飛錫天竺,巡禮聖蹤,叁寶無存,甯不悲痛!

  其遽爾長別也:痛極疾發,舍報加城,盛年去世,四衆震驚!

  其同聲一哭也:若僧若俗,悉皆哀恸!衆生佛教,胡爲不幸!

  其身後法事也:靈骨回國,追念誦經,願生淨土,蓮位高增。

  雖然如是,即今追念一句,又作麼生?

  嗚呼!逝者已矣複何言,惟願再來度蒼生!

  (香港佛教第73期:民國55610日出版)

  續明法師靈骨入塔法語  道源

  續明法師 中年棄世

  謹建骨塔 以留永思

  恭維

  福嚴堂上圓寂比丘續明法師:發心朝禮印度聖迹,目睹佛教之發源地,叁寶蕩然無存!衷心悲痛,不可名狀!竟爾致疾,遽爾棄世!

  時在民國五十五年四月二十六日也。訃聞傳來,四衆震驚!靈骨來歸,無不哀恸!當時,除開會追悼,誦經追薦外;即籌備建築寶塔一座于法師曾經住持之福嚴精舍左側,以安靈骨,而慰衆心。經營數月,方始完成。謹擇于周年之期,舉行靈骨入塔典禮,已可告慰于

  法師在兜率之靈矣。

  雖然如是,即今入塔儀式,應如何贊歎?

  法師去世雖壯年 卻留功德在人間

  人心思師莫能己 留此靈塔慰大千

  (中國佛教第十一卷第九期,民國五十六年五月十五日出版)

  

  爲明月比丘舉火法語  道源

  發菩提心閱大…

《道源法師開示法語》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