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五倫傳統▪P2

  ..續本文上一頁的後果。水災,這是人的貪婪,貪婪是水災。瞋恚是火災,像地球溫度不斷的上升,與這個有關系。風災是愚癡,地震是不平,傲慢、不平這引發地震。所以佛教導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這無論在人事、在大自然環境都能得到和諧,這很有道理。

  主持人:好,待會回來我們繼續跟師父來請教,如果說父子是五倫關系裏面非常重要的一環,藉著這個父子的關系往外延伸出去,包括各個人倫的關系,甚至包括人跟大自然的關系,都能夠從這裏面得到一個答案的話,我們待會回來想請教師父,那我們怎麼看待夫婦?怎麼看待君臣?這些都是一個新的,憲宏剛剛也特別提到,大時代環境趨勢整個在變,現在的少子化之外,夫妻之間,我們看到全世界離婚率都非常的高。我們也看到君臣的關系經過了民主政治的沖擊,他們關系也跟過去不一樣,師父剛才也特別提到,但是本質不變,領導人跟被領導人之間的互動,我們待會回來繼續請教師父。

  主持人:所有的時代都會面對一個問題,就是每個時代都會不斷的往前走,所以關系或者是規範、道德,都會跟著時代受到一些沖擊。我這邊要請教師父,五倫裏面你認爲父子關系是核心、是最關鍵的,但是我們也看到夫婦跟君臣在現代的社會裏面,它的沖擊也非常的大,因爲傳統的君臣關系界定的那樣子的一種政治體製基本上已經很少了,就算有,比方說像日本,維持了一個君主的體製,但是基本上是一個君主立憲,它還是一個走入到現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模式。所以想請教師父,你怎麼看待夫婦跟君臣這兩倫的關系在現代社會的改變?

  淨空老和尚:現在講到這些問題,只能夠說是,我們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祖宗。因爲倫理道德,現在實在講,確實已經不存在了。如果要是存在的話,這個世界是和諧的,不會有這麼混亂,所以它已經不存在了,這個我們不能不承認,它變成事實了!今天確實是夫子所說的,「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真的是到這種時代,這是天下大亂,史無前例的,這我們不能夠不承認,擺在我們眼前的事實。可是從前這個製度之好,我們要能體會到,你拿跟現在來對比,你就會知道這五千年那個智慧、經驗、方法、效果是值得我們贊歎的。

  夫婦關系最大,在人倫裏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它擺在第二。第一個是「父子有親」,第二個就是「夫婦有別」。這個別是任務不相同。夫妻兩個人組成家庭,這個家庭如何能夠生活得幸福美滿,如何能把這個家庭延續下去,這兩個人的工作不一樣。所以先生主外,那就是經濟生活;婦女主內,家庭教育。所以中國重視家庭教育從這來的。如果說沒有賢妻良母,你這個家道怎麼能興旺?過去說,中國男女不平等,對婦女歧視,這是錯誤的,這完全不是事實。在中國社會裏面,婦女的地位是最高的,超過男人。爲什麼?婦女是聖賢人的母親,家裏面能不能出聖人、出賢人、出能承傳家道的人,完全靠母親,所以母親要會教。在中國,這是典範的,你看孔子的母親,孟子的母親,周朝是叁代,這是孔子稱爲聖人的,文王、武王、周公,這是孔子一生心目中最佩服的,怎麼成就的?母親教出來的。所以先有聖母,而後才有聖人出現,所以中國教女比教子更重視。

  夫妻結合,並不是爲像現在這個愛情的關系,不是的,傳承道統的關系。所以過去,雖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那父母對兒女的愛護,給他選擇對象的時候,比自己確實要高明多,他有經驗,他有智慧,都是選擇最優秀的,所以古時候很少看到有離婚的。你看看中國古禮,這個結婚多瑣碎、多隆重,什麼原因?就是告訴你,你一生只有第一次,沒有第二次,不可以輕易談離婚的,哪有那麼隨便的!所以這家的維系就靠這個婦女。這是我們明白過去這個傳統,你對它起了尊敬的心。

  這個任務不相同,所以母親是肩負教育下一代的責任。下一代家裏有沒有人才出來,完全靠母親,所以母親是這個人一生第一任的老師。所以《弟子規》不是給小孩讀的,也不是教小孩的。中國教小孩是教兒嬰孩,「教婦初來,教兒嬰孩」。嬰孩是什麼?剛出生的。他一出生,他睜開眼睛,他會看,他耳朵他就要聽,他已經在開始學習了。所以母親跟他是最親近的人,是他最好的榜樣。他才開始學習,在他面前言行舉止都是正面的,絕對沒有負面的。就讓這個小孩,你看他從出生到叁歲,一千天,這一千天叫紮根教育。這個根紮好了,所以古人有一句諺語說,「叁歲看八十」,這個根紮好之後,外面就是不善的環境,他都不會沾染。爲什麼?他自己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

  所以中國教育是如何永遠保持你的本性,本性是善的,習性是不善的,所以這個母親的功德比什麼都大。中國人稱妻子爲「太太」,太太是至高無上的尊稱。太太是從周家來的,周家太王的夫人太姜,文王的母親太任,文王的妃子叫太姒,所以「太太」從這來的,叁個都是聖人。周家能夠維持王朝八百年,靠什麼?靠這叁個人。所以太太的稱呼,現在一般人不知道,這就希望每一個婦女都要學叁太,以她爲榜樣,好好教育下一代,把下一代都教育成聖成賢,不但是你家的榮耀,這是民族的榮耀,國家的榮耀,乃至於世人的榮耀。她能夠教世人,這個意義多大。現在我們不懂,也沒人講了,都不知道了。

  主持人:那這個部分,可是就像憲宏剛剛所提的,在您看,您在澳洲也可以清楚的感受得到,現在女性的角色也在改變了,對不對?

  淨空老和尚:對。

  主持人:所以家庭對小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上,剛才你特別強調,但是過去傳統中國社會裏面可能是賦予太太、妻子、母親這個角色比較多。

  淨空老和尚:對。

  主持人:那在未來該怎麼辦?第一個少子化,第二個現在的男女講究平等,女性也都很多在事業上面去求發展,所以這個部分該怎麼樣來銜接?

  淨空老和尚:婦女如果要是,這都是一個自然的法則,女主內,男主外,這是自然法則。如果顛倒了,女人要到外面去,要跟男人一樣的爭,行,她後代沒有了。這是真的,她把底下一代丟掉了。那就看她自己選擇,你是要你這個家世世代代延續下去還是一代就完了?這是很殘酷的一個因素問題。所以中國人,你剛才所說,他看得很長遠,他看到這千年萬世,他不是看短暫的,我這幾十年過去就沒有了,他不是的,他生命是延續的,世代相承的。

  你說「孝」字,中國這個字,這個字是會意的,它上面是個「老」,下面是個「子」,就是上一代跟下一代這關系是一體,這孝的精神是一體。上一代還有上一代,下一代還有下一代,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是一個整體,這在中國文化裏面體會得很深。你看這是一套家譜,四千五百年,從黃帝記錄下來,世世代代都很完整的記錄,都沒有中斷過,到我這一代,一百叁十六代。我現在底下大概還有、已經有叁代出世了,叁十七、叁十八、叁十九,到一百叁十九代。所以這是中國文化,這世界上少有的。家庭曆史能有這麼完整,這很不容易,所以這是值得人尊敬。你真正明白這個,你會愛家,幾千年,往後幾千年,都是一家人,你會愛祖宗,你會愛後世。從這個愛再擴大,這講的我們能愛自然環境,能夠愛所有的動物,能夠愛樹木花草,能夠愛山河大地,它都是個愛的發揮。

  愛,我跟他們宗教講,我說神,神是什麼?神就是愛,愛就是神,宇宙之間確確實實,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這是你的本性、天性就是如此。中國人天性,你看小孩,他愛小動物,他愛樹木花草,外國小孩也不例外,他也很愛護這些。凡是到以後變成對立了,都是學壞了。

  主持人:所以看得出來,師父剛才從父子、夫婦,這樣一路下來,其實都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家,家的一個延續,家的結構延續,這樣延續下去,其實教育跟下一代互動的教育等等。好,我們剛才說過,還有一個環節是現代社會也要重新去思考的就是君臣的關系已經蛻變成領導人跟被領導人的關系了,我們稍待片刻回來,再繼續請師父來幫我們開示一下,到底君臣的關系在現代社會又要怎麼去看待。

  主持人:師父剛才在談到夫婦這個問題的時候,對這一倫(人倫)這環節,其實是點到一個問題,也就是說,他言簡意赅的點出來,如果婦女大量的走出家庭到職場上的時候,你無後這個問題其實就相對變得嚴重。我想就這個部分來講的話,它的確是一個選擇的問題。我們看到現在少子化,甚至晚婚、不婚的各種現象,其實是跟女性的主體性的自覺是有很大的關聯性的。換句話說,夫婦這一個人倫,它事實上也需要一個新的價值觀要放進來,所以憲宏這一段你怎麼樣子來看待。

  社會觀察家楊憲宏先生:我或許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幫現代女性她的困境做一個說明。在英文裏頭有一個字,叫做DINK,D.I.N.K.,這頂客是什麼意思?是double Income No Kids,就剛好回應了師父剛剛講,說家庭有兩份薪水,意思是兩人都出去工作了(主持人:都去主外了),沒有小孩。以前有人說這種家庭一定是收入好,又沒小孩負擔,所以這是自由的不得了。可是其實有某種程度是他有一點憂郁,這憂郁就是說,他沒有小孩不是他選擇的,是因爲兩個人要出去賺錢才能維持他們的基本生活。所以這當然是映照到現代化國家,你應該有什麼責任,這又回到君臣那個問題,也就是君臣之義其實是要去保持父子、夫婦、兄弟、朋友都可以運轉得順利,你這個君臣才厲害。你君臣自己處理好,底下都處理不好,這不算,這是人家做,你等於只是「在其位不謀其政」。

  可是今天這個狀況發生了,很多女性其實也有感受,她們覺得就是生下小孩,尤其剛剛師父講的那個叁歲,老實說,現在小孩很有意思,差不多在叁歲之前還願意跟你非常之有親情,叁歲以後他接受電視教育以後,他往外跑,你想跟他在一起,你都沒機會。所…

《五倫傳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