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P9

  ..續本文上一頁要離,好難,好不容易。經上教我們這個妙法,是教我們發心像佛一樣。經文開端,佛說自己發的心是『滅度所有衆生入無余涅槃』。「滅」是滅妄想、滅煩惱、滅分別執著。一切衆生皆有妄想、煩惱、分別、執著。佛幫助一切衆生,將這些妄想分別執著都滅掉,此即破障斷惑;幫助一切衆生證入無余涅槃。「涅槃」是不生不滅;「無余」是究竟圓滿。

  二乘人也有「涅槃」,阿羅漢、辟支佛所證。他們的塵沙無明沒斷,所以不是究竟、不是圓滿的。分證諸佛,從圓初住到等覺。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還不是究竟圓滿。這一品生相無明斷了,才是究竟圓滿,稱爲無余。佛要幫助衆生到什麼地位?幫助他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幫助他證得等覺菩薩還不夠,責任義務還沒盡到,一定要幫助衆生成佛。如地藏菩薩說的,衆生不成佛,他就不成佛,這樣的大願心,才是大慈悲心,才是「修一切善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一切善法」是指此,不是別的善法。

  修一切善,要離一切相。佛言『而實無衆生得滅度者』,是教導我們決定不執著度衆生的相。我能度,衆生爲我所度,我爲衆生說種種

  佛法,皆不可執著,是謂之「叁輪體空」。「修一切善,離一切相」,即是大慈悲心。全經所說,不外乎這兩句。到最後,『並忘其爲菩提心』。《金剛經》下半部說,「菩提心者,即非菩提心」,菩提心也不能執著。執著菩提心就不善,就沒有離相,離得不幹淨,所以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佛法,當然要。我們是凡夫,一定要依靠佛法才能得度。要佛法,但是不能執著佛法。正要的時候就不執著,這才高明,才是「金剛般若」。如果現在正要時執著,直到過了河,得度之後才不要,才不執著,就不是金剛般若。一般的大小乘佛法是過了河,船不要了。金剛般若不是,在船上就知道,利用船得度,而不執著船;不是過了河才不執著。這是從根本破障斷惑。當下就不執著,就是清淨心,就是平等心。這比一般漸修的菩薩,高明太多了,直截了當向一念不生處契入。『一念不生』就是無余涅槃。可見這部經的功用的確是不可思議。

  7、一切衆生,以不覺十法界同一體性,妄想分別,起人我見,遂生叁毒,造罪受苦,輪回六道。愈迷愈苦,愈苦愈迷。縱有善根遇善友勸令發心,歸依叁寶。以夙世障緣,疊起環生,欲修不得,修亦難成。故忏悔業障,極關緊要。

  宇宙萬法一切衆生,原是一個心性,一個生命共同體,實際上就是一真法界。因爲不覺,才將一真法界變成了十法界。見不到真相,看到的皆是妄相;十法界是虛妄的。妄依真起,妄沒離真。當我們分別執著時,有十法界;離開一切分別執著,十法界原本是一真法界。虛空法界一切衆生原本是一真!

  『妄想分別,起人我見』,我等不曉得法界原本是一體,這才生起妄想、分別、執著。『遂生叁毒』,貪、瞋、癡,叁毒煩惱跟著生起。我們在講席中常常提起,同學們必要重視。我們的身體不健康,原因爲體內充滿了叁毒。我們的心裏有嚴重的病毒,就是貪、瞋、癡叁毒。世出世間一切病毒,都沒有這個毒重。心壞了,身還能好嗎!諸位看現代社會,奇奇怪怪的病很多。疾病的根源從那裏來的?科學家、醫學家研究種種細菌,都不對;是從貪、瞋、癡叁毒來的,這才是真的。一定要認識清楚,曉得這個病的嚴重性。

  佛法常比喻佛菩薩是大醫王,佛所說的一切法就是「法藥」,專治叁毒病根。尤其是金剛般若,特別有效。如果能將叁毒拔除,我們就恢複健康。健康的人是佛菩薩;不健康的人是凡夫。佛法帶給我們健康,健康才長壽,長壽是無量壽。因爲有叁毒,所以才造業,造一切惡業。『造罪受苦,輪回六道』,只要是在六道,必然是『愈迷愈苦,愈苦愈迷』;這是必然的惡性循環。我們從無量劫輾轉至今,冷靜仔細想想,不難體會,在座每位同修都有非常深厚的善根。佛在《金剛經》,在《無量壽經》講,爲什麼有這樣深厚的善根,到今天還落得如此地步?雖然生生世世修一切善,「沒有離相」,毛病在此。貪、瞋、癡沒有除掉,爲什麼修一切善?爲貪。目的搞錯了。佛教導我們修一切善,是斷貪;結果我們弄錯了,聽說佛門舍一得萬報,今天舍一塊錢,明天得一萬塊錢。一本萬利,將學佛當作生意看待,當作投資,這不是大錯特錯嗎!所以我們的叁毒不但沒減少,反而生生世世在增長,所以才搞得今天這個樣子。

  畢竟是善根深厚,所以在釋迦末法時期、亂世之中,我們還能遇到純正佛法,不能不說是善根、福德、因緣深厚。若沒有無量劫的修積善、福,如此勝緣決定遇不到。我們遇到了,就是有機會斷叁毒,有機會覺悟,有機會成佛。只要我們能抓住機會,決定不放松,知道過去生中學佛學錯了,這一生決定不再做錯事;要將佛在經上講的理論、方法搞清楚。如理如法的修學,才能證得正果。換言之,一些善根、福德薄的衆生,他們很難遇到正法。

  『縱有善根遇善友勸令發心,歸依叁寶』,這是我們常常見到的。『以夙世障緣,疊起環生』,「環」是循環。『欲修不得,修亦難成』。所以,我們時常勸同修、勸朋友,他相信了,過幾天又不信了;邀他來聽經,聽了兩天,蠻有興趣,過兩天又因事故不再來了。這就是障緣,有業障,有惡緣。能讀、能誦,能聞無上甚深之法,是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有業障就不行,沒有成就的機緣。此事在我們周邊都看得到,非常明顯,即使他很想修學,卻有障礙,所以他修也不能成就。『故忏悔業障,極關緊要』,世尊在本經教我們忏悔的方法。

  8、經雲:「端坐念實相,是名真忏悔;重罪若霜露,慧日能消除」。持名念佛,暗合道妙,即是行深般若,無異念實相,是故能滅重罪,能消重業。

  這首偈是世尊在《法華經》上講的。如何能忏除重罪?佛教導我們『端坐念實相』。「端坐」,大家千萬不要誤會,這不是教你一天到晚打坐。此處講的端坐念實相,就是六祖大師在《壇經》中講的「坐禅」,也就是本經末後開示修學的總綱領:「不取于相,如如不動」。這兩句話就是『端坐念實相』。「端」是端正其心,不是身。身端坐沒用處,心要端坐、心要端正。心離妄想執著就端正。「坐」是不動。佛說四威儀,就是四種姿態:行、住、坐、臥。走路是動的;站著雖然不動,卻不穩當;躺著雖然不動,但不莊嚴。坐著是不動的相。所以,取「坐」義,不是真坐。要心不動,也就是六根接觸外境時,雖見色、聞聲,心裏不分別執著如如不動。端坐是這個講法,這就是念實相。

  「實相」是真心。真心離念,離一切妄念;有念就不是實相。諸位千萬不可誤會,端坐念實相是老老實實坐著念《金剛經》,那就錯了,那是依文解義,叁世佛冤;你將佛的意思錯解了。所以,這一句話真正的意義:是教我們在一切時、一切處,順、逆境緣中都能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如如不動。這才是『端坐念實相,是名真忏悔』。常常保持清淨心,清淨心是真心;也就是保持第一念,第一念是真心。第一念是實相,第二念就變了。諸佛菩薩能永恒保持第一念;凡夫保持不住,第二念就有分別、執著、妄想,即就不是實相。離一切分別、執著、妄想,才是實相,才是真忏悔。

  『重罪若霜露』,霜與露水存在的時間很短暫,太陽出來就沒了。無量劫來,我們造作極重之罪,如同霜露,只要般若智慧現前,這些罪業都沒有了。爲什麼罪業都沒有了?《金剛經》上講得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無量劫所造的罪業也是夢幻泡影,覺悟相妄,業障自然消除,。但是凡夫總是不覺,總在叁途六道,決定有果報,無法避免。換言之,只要有念、有我、有人,有四相,善惡果報就得受;若離四相,則得正受。不分別執著「我」相,苦報自然不昧。只要有我,就有得受的。因此,我相、我見,不能不舍,不能不離;否則永淪叁界六道,苦報受不盡,生生世世無量劫都得受。

  離我相、我見,談何容易?《金剛經》上說的道理不錯、方法不錯,你試以此方法修,恐怕萬中難有一個修成功。衆生無始劫來,執著四相的習染根深蒂固,無能拔除。起心動念皆是我,不必想,不必思考,自然就現前,多麼可怕!想斷,斷不了;想離,離不開,這是事實。

  如果沒有淨土法門,沒有帶業往生,老實說,末法時期沒有一個人能出叁界,沒有一個人能有成就。無論修學什麼法門,不離四相,就不能成就,頂多修一點叁界的有漏福報而已。除此之外,還能有什麼成就!幸虧有帶業往生的法門。阿彌陀佛大慈大悲至極,十方諸佛如來、諸大菩薩,沒有一個不勸我們求生淨土,道理在此。諸佛菩薩的願心是希望我們早日成佛,早日脫離輪回苦海。須知只有阿彌陀佛淨土法門能做到。諸佛菩薩與凡夫不一樣,凡夫分別、執著,是情見;諸佛菩薩圓滿智慧,沒有絲毫私心,都勸我們往生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本師,他沒有教我們念他的名號,而教我們念阿彌陀佛,教我們求生西方淨土。我們能依教奉行,才是釋迦牟尼佛的好學生。

  有些衆生感情很重,認爲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本師,我們怎麼可以離開他到極樂世界去!不但在家人執著,還有很多出家人也有此執著。我遇到過,他們還勸我不要念阿彌陀佛,不要求生極樂世界,要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這個誤會很深。

  『持名念佛,暗合道妙,即是行深般若,無異念實相,是故能滅重罪,能消重業』,佛這麼說,菩薩這麼說,古來祖師大德也這麼說,還會錯嗎!般若的理論、方法懂了,卻做不到,怎麼辦?老實念佛就成了,念佛就是究竟圓滿的金剛般若。江味農居士就是好榜樣,他就是老實念佛。他臨命終時,瑞相多好,走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訴大衆:「金光遍地,佛來接引」!凡是這樣明白說:見到佛來接引的人,決…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