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要离,好难,好不容易。经上教我们这个妙法,是教我们发心像佛一样。经文开端,佛说自己发的心是『灭度所有众生入无余涅槃』。「灭」是灭妄想、灭烦恼、灭分别执着。一切众生皆有妄想、烦恼、分别、执着。佛帮助一切众生,将这些妄想分别执着都灭掉,此即破障断惑;帮助一切众生证入无余涅槃。「涅槃」是不生不灭;「无余」是究竟圆满。
二乘人也有「涅槃」,阿罗汉、辟支佛所证。他们的尘沙无明没断,所以不是究竟、不是圆满的。分证诸佛,从圆初住到等觉。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还不是究竟圆满。这一品生相无明断了,才是究竟圆满,称为无余。佛要帮助众生到什么地位?帮助他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帮助他证得等觉菩萨还不够,责任义务还没尽到,一定要帮助众生成佛。如地藏菩萨说的,众生不成佛,他就不成佛,这样的大愿心,才是大慈悲心,才是「修一切善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一切善法」是指此,不是别的善法。
修一切善,要离一切相。佛言『而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是教导我们决定不执着度众生的相。我能度,众生为我所度,我为众生说种种
佛法,皆不可执着,是谓之「三轮体空」。「修一切善,离一切相」,即是大慈悲心。全经所说,不外乎这两句。到最后,『并忘其为菩提心』。《金刚经》下半部说,「菩提心者,即非菩提心」,菩提心也不能执着。执着菩提心就不善,就没有离相,离得不干净,所以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当然要。我们是凡夫,一定要依靠佛法才能得度。要佛法,但是不能执着佛法。正要的时候就不执着,这才高明,才是「金刚般若」。如果现在正要时执着,直到过了河,得度之后才不要,才不执着,就不是金刚般若。一般的大小乘佛法是过了河,船不要了。金刚般若不是,在船上就知道,利用船得度,而不执着船;不是过了河才不执着。这是从根本破障断惑。当下就不执着,就是清净心,就是平等心。这比一般渐修的菩萨,高明太多了,直截了当向一念不生处契入。『一念不生』就是无余涅槃。可见这部经的功用的确是不可思议。
7、一切众生,以不觉十法界同一体性,妄想分别,起人我见,遂生三毒,造罪受苦,轮回六道。愈迷愈苦,愈苦愈迷。纵有善根遇善友劝令发心,归依三宝。以夙世障缘,叠起环生,欲修不得,修亦难成。故忏悔业障,极关紧要。
宇宙万法一切众生,原是一个心性,一个生命共同体,实际上就是一真法界。因为不觉,才将一真法界变成了十法界。见不到真相,看到的皆是妄相;十法界是虚妄的。妄依真起,妄没离真。当我们分别执着时,有十法界;离开一切分别执着,十法界原本是一真法界。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原本是一真!
『妄想分别,起人我见』,我等不晓得法界原本是一体,这才生起妄想、分别、执着。『遂生三毒』,贪、瞋、痴,三毒烦恼跟着生起。我们在讲席中常常提起,同学们必要重视。我们的身体不健康,原因为体内充满了三毒。我们的心里有严重的病毒,就是贪、瞋、痴三毒。世出世间一切病毒,都没有这个毒重。心坏了,身还能好吗!诸位看现代社会,奇奇怪怪的病很多。疾病的根源从那里来的?科学家、医学家研究种种细菌,都不对;是从贪、瞋、痴三毒来的,这才是真的。一定要认识清楚,晓得这个病的严重性。
佛法常比喻佛菩萨是大医王,佛所说的一切法就是「法药」,专治三毒病根。尤其是金刚般若,特别有效。如果能将三毒拔除,我们就恢复健康。健康的人是佛菩萨;不健康的人是凡夫。佛法带给我们健康,健康才长寿,长寿是无量寿。因为有三毒,所以才造业,造一切恶业。『造罪受苦,轮回六道』,只要是在六道,必然是『愈迷愈苦,愈苦愈迷』;这是必然的恶性循环。我们从无量劫辗转至今,冷静仔细想想,不难体会,在座每位同修都有非常深厚的善根。佛在《金刚经》,在《无量寿经》讲,为什么有这样深厚的善根,到今天还落得如此地步?虽然生生世世修一切善,「没有离相」,毛病在此。贪、瞋、痴没有除掉,为什么修一切善?为贪。目的搞错了。佛教导我们修一切善,是断贪;结果我们弄错了,听说佛门舍一得万报,今天舍一块钱,明天得一万块钱。一本万利,将学佛当作生意看待,当作投资,这不是大错特错吗!所以我们的三毒不但没减少,反而生生世世在增长,所以才搞得今天这个样子。
毕竟是善根深厚,所以在释迦末法时期、乱世之中,我们还能遇到纯正佛法,不能不说是善根、福德、因缘深厚。若没有无量劫的修积善、福,如此胜缘决定遇不到。我们遇到了,就是有机会断三毒,有机会觉悟,有机会成佛。只要我们能抓住机会,决定不放松,知道过去生中学佛学错了,这一生决定不再做错事;要将佛在经上讲的理论、方法搞清楚。如理如法的修学,才能证得正果。换言之,一些善根、福德薄的众生,他们很难遇到正法。
『纵有善根遇善友劝令发心,归依三宝』,这是我们常常见到的。『以夙世障缘,叠起环生』,「环」是循环。『欲修不得,修亦难成』。所以,我们时常劝同修、劝朋友,他相信了,过几天又不信了;邀他来听经,听了两天,蛮有兴趣,过两天又因事故不再来了。这就是障缘,有业障,有恶缘。能读、能诵,能闻无上甚深之法,是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有业障就不行,没有成就的机缘。此事在我们周边都看得到,非常明显,即使他很想修学,却有障碍,所以他修也不能成就。『故忏悔业障,极关紧要』,世尊在本经教我们忏悔的方法。
8、经云:「端坐念实相,是名真忏悔;重罪若霜露,慧日能消除」。持名念佛,暗合道妙,即是行深般若,无异念实相,是故能灭重罪,能消重业。
这首偈是世尊在《法华经》上讲的。如何能忏除重罪?佛教导我们『端坐念实相』。「端坐」,大家千万不要误会,这不是教你一天到晚打坐。此处讲的端坐念实相,就是六祖大师在《坛经》中讲的「坐禅」,也就是本经末后开示修学的总纲领:「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两句话就是『端坐念实相』。「端」是端正其心,不是身。身端坐没用处,心要端坐、心要端正。心离妄想执着就端正。「坐」是不动。佛说四威仪,就是四种姿态:行、住、坐、卧。走路是动的;站着虽然不动,却不稳当;躺着虽然不动,但不庄严。坐着是不动的相。所以,取「坐」义,不是真坐。要心不动,也就是六根接触外境时,虽见色、闻声,心里不分别执着如如不动。端坐是这个讲法,这就是念实相。
「实相」是真心。真心离念,离一切妄念;有念就不是实相。诸位千万不可误会,端坐念实相是老老实实坐着念《金刚经》,那就错了,那是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你将佛的意思错解了。所以,这一句话真正的意义:是教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顺、逆境缘中都能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如如不动。这才是『端坐念实相,是名真忏悔』。常常保持清净心,清净心是真心;也就是保持第一念,第一念是真心。第一念是实相,第二念就变了。诸佛菩萨能永恒保持第一念;凡夫保持不住,第二念就有分别、执着、妄想,即就不是实相。离一切分别、执着、妄想,才是实相,才是真忏悔。
『重罪若霜露』,霜与露水存在的时间很短暂,太阳出来就没了。无量劫来,我们造作极重之罪,如同霜露,只要般若智慧现前,这些罪业都没有了。为什么罪业都没有了?《金刚经》上讲得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无量劫所造的罪业也是梦幻泡影,觉悟相妄,业障自然消除,。但是凡夫总是不觉,总在三途六道,决定有果报,无法避免。换言之,只要有念、有我、有人,有四相,善恶果报就得受;若离四相,则得正受。不分别执着「我」相,苦报自然不昧。只要有我,就有得受的。因此,我相、我见,不能不舍,不能不离;否则永沦三界六道,苦报受不尽,生生世世无量劫都得受。
离我相、我见,谈何容易?《金刚经》上说的道理不错、方法不错,你试以此方法修,恐怕万中难有一个修成功。众生无始劫来,执着四相的习染根深蒂固,无能拔除。起心动念皆是我,不必想,不必思考,自然就现前,多么可怕!想断,断不了;想离,离不开,这是事实。
如果没有净土法门,没有带业往生,老实说,末法时期没有一个人能出三界,没有一个人能有成就。无论修学什么法门,不离四相,就不能成就,顶多修一点三界的有漏福报而已。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成就!幸亏有带业往生的法门。阿弥陀佛大慈大悲至极,十方诸佛如来、诸大菩萨,没有一个不劝我们求生净土,道理在此。诸佛菩萨的愿心是希望我们早日成佛,早日脱离轮回苦海。须知只有阿弥陀佛净土法门能做到。诸佛菩萨与凡夫不一样,凡夫分别、执着,是情见;诸佛菩萨圆满智慧,没有丝毫私心,都劝我们往生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他没有教我们念他的名号,而教我们念阿弥陀佛,教我们求生西方净土。我们能依教奉行,才是释迦牟尼佛的好学生。
有些众生感情很重,认为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我们怎么可以离开他到极乐世界去!不但在家人执着,还有很多出家人也有此执着。我遇到过,他们还劝我不要念阿弥陀佛,不要求生极乐世界,要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个误会很深。
『持名念佛,暗合道妙,即是行深般若,无异念实相,是故能灭重罪,能消重业』,佛这么说,菩萨这么说,古来祖师大德也这么说,还会错吗!般若的理论、方法懂了,却做不到,怎么办?老实念佛就成了,念佛就是究竟圆满的金刚般若。江味农居士就是好榜样,他就是老实念佛。他临命终时,瑞相多好,走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大众:「金光遍地,佛来接引」!凡是这样明白说:见到佛来接引的人,决…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