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十八集▪P3

  ..續本文上一頁管用。真用上了,好處真多,會給你帶來一生的幸福快樂,會跟以前的生活完全不一樣。從前生活在苦惱之中、迷惑之中,現在生活在快樂當中、幸福當中,前途一片光明,那怎麼會一樣!「腳踏實地,躬行實踐」,一定要認真做到,做到就是在生活上,在穿衣吃飯、在工作、在待人接物,點點滴滴都是般若 波羅蜜,那你就真的會了。

  【法相、非法相皆不執著,是用功之要訣。】

  因爲法相跟非法相都不執著,就是前面龍樹菩薩所說的,「一切法不生,般若 就生」。法相、非法相都不執著,就是一切法不生。稍有執著,你心裏頭還沒有完全放下,障礙般若 現前。那個障礙就是我們平常講的業障,你有業障。所以般若 波羅蜜消業障非常之快,只要兩邊不執著,業障就消除了。多少人不知道這個道理,不曉得事實真相。消業障怎麼消?去拜忏,拜梁皇忏、拜水忏,種種忏悔法,結果有沒有把業障忏掉?我看是愈拜愈多,業障沒消掉,愈拜愈多!爲什麼會多?分別執著愈來愈多,那個業障就愈多。怎樣消業障?分別執著都放下,沒有了,業障才消掉。拜忏的確是能消業障,拜忏的時候要空有兩邊都不著,才能消業障。我們一般拜忏是著有,那怎麼能消業障?空有兩邊不著,才行!

  所以《金剛經》上所講的基本的原理原則,這個重要。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都要用這個原理原則去修,就能夠得真正的利益,如果與這個原理原則相反,你決定得不到效果。念佛也是如此。前面跟諸位說過,爲什麼很多人念佛不能往生?他執著,著有,他沒有放下,妄想、煩惱都沒有放下,所以那個佛號只能說種善根而已,不能在這一生當中成熟,這一生當中不能往生。所以兩邊不著,是用功的秘訣,這個「要」也很好,重要的秘訣。這一段從正面說,底下一段則從反面說。

  經【何以故?是諸衆生,若心取相,則爲著我人衆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衆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衆生壽者。】

  這從反面說,說明你心裏只要著相,取相就是著相,著相就是執著;只要你有分別執著,必定四相都起來了。諸位要曉得,四相是虛妄的,換句話說,你的生活都在虛妄之中。在虛妄境界裏面生活,苦惱無盡,禍害無邊,這就是六道輪回。佛不爲我們說出,不說得這麼清清楚楚,我們迷在這裏面,根本沒有法子覺悟,沒有法子看出事實真相。這就是佛的慈悲,佛對於衆生的恩德。我們看注解:

  【無我人等相,我執空也。無法相,法執空也。】

  無非法相,空的觀念也沒有了。我空、法空、空的念頭都沒有了,那叫真幹淨了。

  【是名叁空】

  這個叁空,大小乘經典上都說,在佛學名相術語裏面稱之爲「大叁空叁昧」,就是說的這個,大小乘統統都有,但是它的內容、境界,當然大小乘不一樣。

  【由見叁空,從此精進,淨念相繼,便證清淨法身。】

  由此可知,般若 會上的菩薩,確實跟一般菩薩不一樣,那就是他的修證是以大叁空叁昧做基礎。像我們蓋大樓一樣,我們今天修學以什麼爲基礎?以地面爲基礎。他們已經蓋了十層、二十層,從那個基礎上再往上蓋,這個味道,他這個水准高。那個淨念相繼,跟我們現在講的淨念相繼當然不一樣,淨念相繼也有等次不相同。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大勢至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圓通章》上說「我與五十二同倫」,這句話的意思也是明顯給我們說出來,淨念相繼的等次有五十二,五十二個階級。每一個階級功夫、境界都不相同,但是都是淨念相繼。所以我們要明白,我們聽到淨念相繼,並不是很單純的、功夫都一樣的,不一樣!裏面有淺深程度不相同。

  又如我們講功夫成片、一心不亂,功夫成片裏面也是分很多層次,亦不相同。如果要是都一樣,那往生哪裏會有九品!功夫成片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裏面有叁輩九品,這意思就很明顯,功夫成片最低限度要分九個等次,這不是很清楚了嗎?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亦複如是。事一心不亂,生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裏面也有九品;這就說明事一心不亂裏面,功夫層次不相同。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裏頭還是有九品;這就說明,實報莊嚴土至少也有九個等級不相同。這些我們都要知道,都要明了,自己用功才曉得把自己的功夫不斷的向上提升。正如同我們走路一樣,我們去旅行,去走路,走到什麼地方,我們曉得到了某一個目的地,一站、一站往前走,這個走得很自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說每天走路到哪裏不曉得,那就糊裏糊塗的,糊塗就會生煩惱。方向清楚、目標清楚,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清清楚楚,這才能生歡喜心、生法喜。

  這個底下也說,也有講到一心不亂。到證清淨法身,淨念相繼要到證清淨法身,這是高段的功夫。像我們剛才講的念佛的功夫,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還不行,還到不了這個功夫;要到理一心不亂,證得法身了。理一心不亂跟禅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同等的境界,見性就是證法身,這是淨念相繼高層的功夫,高等的功夫。「故曰,得無量福德。」這個無量福德是當然的,爲什麼?性德現前了。佛告訴我們,真如自性之中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佛在《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那個相就是福德。

  如來的智慧德相,我們怎麼知道?佛在《華嚴經》上說了,《無量壽經》、《觀經》、《彌陀經》上也說了,不及《華嚴》講得詳細。《華嚴》是經文長,講得詳細,所以古人常說,不讀《華嚴》不知道佛家的富貴。讀《華嚴經》的人不多,因爲經太長,現在人沒有耐心,看到部頭太長,不想念了,看都不想看了。可是我們在座的同修,淨土叁經,我相信多半都讀過。淨土經裏面雖然不及《華嚴經》講得那麼詳細,但是它所描繪的,也足以讓我們贊歎。我們看到西方世界依正莊嚴。正報,身是清淨身,金剛不壞身,永遠不會變、不會滅;身體是透明的,沒有汙穢、沒有肮髒。身是清淨的,大地也是清淨的,真的是佛在大乘經上常講的「心淨則土淨」。心清淨了,身清淨,身是透明的,像琉璃一樣;身清淨,土清淨。西方極樂世界的地,不是我們這邊的泥土、沙石,不是的,它的地是琉璃的,佛經典上講的琉璃,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翡翠,綠色的玉,在玉裏面可能價值還很高的,我們稱爲寶石。我們這個世間的翡翠是最好的寶石,拿到西方極樂世界一比,一文都不值,那個質料差遠了,差太多了。西方極樂世界的大地是琉璃,透明的,從地面可以看到地心,看到底下。你們在經上看到黃金爲地,那個地是馬路。琉璃地上,黃金鋪的馬路,不要人工去鋪,自然現出來的。福德不可思量!不是人工設計的,不需要人工去鋪設,自自然然變現的境界,自然變現的。

  如果你要是不以爲然,不能相信,認爲這是神話,我舉一個例子。你們有時候作夢也做到美夢,夢中境界非常好,那個夢中境界呈現出來了,裏面也有好多好境界,誰設計的?誰去造的?你沒有看到人設計,也沒有看到人在那裏建設,爲什麼夢中境界現前,馬上就有了?你從這個地方去體會,就不難體會到,那是真的,佛講的不假。是從你心性裏面自自然然顯現出來的,華藏世界、西方極樂世界都不是人工造的,都沒有自己在那個地方去打妄想、去分別執著在設計,沒有!所以一切法都是不生不滅。我們這個地方是用生滅心去建築的,都市種種建設,天天在那裏分別,在那裏執著,在那裏去想,設計建築,用生滅心,所以時間久它就壞掉了。年代久了就變成廢墟,有生有滅,是因爲你生滅心建築的。西方世界,佛心清淨,大衆的心清淨,清淨心裏面顯示出來的。清淨心沒有生滅、沒有念頭,所以顯示出來依正莊嚴也是不生不滅。依報跟正報的關系,如此的密切。我們冷靜觀察、冷靜的思惟,還是佛講的有道理,我們可以采信。這是講得無量福德。

  也許有人要問,釋迦牟尼佛成佛了,在我們這個世間,天天還去托缽,每天打著赤腳,鞋都沒得穿,過出家人那麼苦的生活,我們看到,都不願意過那個日子,他的無量福德在哪裏?必須要知道,釋迦牟尼佛到我們這個世間來,是應化身來的,不是他的報身,不是他的淨土,釋迦牟尼佛有淨土,釋迦牟尼佛有報身,《梵網經》上就透了一點消息,毗盧遮那佛是法身,盧舍那佛是報身,千百億釋迦牟尼佛是化身。這透了一點消息,釋迦牟尼佛的本身是盧舍那,「盧舍那」是誰?《華嚴經》上的毗盧遮那佛,那是釋迦牟尼佛的真身。由此可知,《華嚴經》上所講的依正莊嚴,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佛到我們這裏來,要度我們這些煩惱的衆生,《普門品》上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相。我們衆生煩惱、習氣、業障重重,釋迦牟尼佛也要現出那個樣子,才能度我們。釋迦牟尼佛如果要度一群豬,他要現一個豬身,到豬裏面去投胎,天天跟那些豬在一起,也跟它們講經說法,度它們;現個人身就不能跟那些畜生講話、講經說法,就不行。應以什麼身得度,示現什麼身。所以,世尊有他的淨土,這個我們必須要知道的。所以真的是福德不可思量,無量福德。他能夠現無量無邊的身,像《楞嚴經》上所講的,「隨衆生心,應所知量」,這種能力我們現在人講神通,也是他無量的福德,他能現,以無量無邊的應化身幫助一切衆生。佛幫助一切衆生,最主要的是幫助衆生覺悟,幫助衆生破迷開悟,這才是最重要的,這才是真正幫助衆生解決了問題。

  「此即是理一心不亂境界」,在我們淨土宗,這個境界是屬於理一心,就是以叁空叁昧做基礎,再精進,淨念相繼。淨念相繼這一句,我們也要把它看活,不可以死板板的看作這是淨土宗。你這麼看,不能說你錯,但是這個意思不圓滿。任何一宗、任何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無論修什麼法門,前面跟諸位報告過,它的總綱領就是修覺正淨。法門再多,所修的無非是覺正淨而…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十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