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的心,心裏充滿著衆生。小我不見了,留下來的就是大我。
淨呢?淨就是如如不動。心一動就會迷。說這個我懂,我看到外面花花世界,心一動,就起了貪瞋癡,那麼一看見衆生就發菩提心,這算不算心在動呢?這個動跟那個動不一樣。那個動你會跟著它走的,這個動,你發菩提心,心有覺悟了,猶如一面圓鏡,鏡子裏的影子在動而鏡不動。以講法爲例子,哪兒請你講法,你就去講法,但你心不動,不被什麼動?不被煩惱動。如果講法的人貪圖大衆對你的尊重恭敬,你心一動就起傲慢。講法的人如果貪名聞利養,就是不清淨心。講法的時候,有時候也會動瞋心。例如聽到人家給你提個意見,人家是好心,你偏要動瞋恨心,“我不懂你懂?你聽法怎麼沒恭敬心?問這問那,問什麼呀?”有時候講法的人還有愚癡心,講法中間夾雜種種世間上的世俗知見,世俗心態,世俗的話,講這些世俗話就是愚癡心。所以,不管走東走西,也不管你到什麼地方,坐什麼車,心要如如不動,常住大悲心中。這是簡單通俗地給大家舉舉例子打打比方。如果你真能達到常樂我淨的境界,你就到了彼岸,你就重擔已下,生死已了,達到涅槃的境界了,今天講到這裏。(回向)
傅味琴講于清涼山佛學苑 2005.2.1
(農曆十二月二十二能海上師誕辰紀念日)
頌:功德生源戒海廣複深,
多聞寶藏積聚善充盈,
生死在握能仁主第二,
恒常安住調伏所瓦德。
能海上師說:佛法廣大,勿厭多聞,雖不能多聞者,僅得“諸惡莫作”一偈,亦可成無學。然欲教化衆生,則不敷應用。
這幾句話,能海上師把兩面的情況都講清楚,利根的人即使聽得少,卻悟得多,能觸類旁通,你只要給他點一點,他就明白了就能做到。緣覺無師自通,是利根的人,現在有沒有我不知道。佛弟子都是聲聞乘,都是聽佛說法以後,按照佛的話去悟去修去證果。
在聲聞弟子中也有利根鈍根。最初佛度五比丘的時候,四谛法只講了叁遍,曆史上稱爲“叁轉十二*輪”,五比丘就證果了,他們也是聽了佛說法以後證果的,所以也是聲聞弟子,但是跟今天的佛弟子來比,我們是遠遠比不上的。佛說法49年,說了那麼多法,別說我們是不是真能夠悟到,真能夠修起來,可能學了也不好懂,還要通過這麼講,那麼解說,這麼舉例,那麼比方,才有點明白。你假如不去做到,那是不可能成就的。佛法必須親證,親就是親自,證就是證果,親自證到佛法裏的一切境界。
佛法既然如此廣大,我們千萬不要嫌聽得多。修行人如果時久生疲厭,修行力量就減弱了。在日常工作中也看得到,一個人抖擻精神去幹一件事情,他的力量很大,好像有使不完的勁。如果他有點不起勁了,厭了,看他的樣子,慢吞吞,軟綿綿,就是一個簡單的事,他也辦不好。所以修行人最可怕的一件事情,就是時久生疲厭,有的人因此就退心了,有的人還不會退心,因爲他善根深厚,覺悟心大。
例如我們清涼山佛學苑沒有暑假寒假,天天不斷地學法、修行,如果你在暑假寒假期間,有緊急的事情,可以請假回去兩個星期。那麼從修行上來說,請假回去的人,是不是有這種情況,這麼長時間沒出去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到底怎麼樣,出去走一圈,透透氣。這就是時久生疲厭。其實這兒哪會悶氣,四周樹林這麼多,空氣這麼好,他肺裏倒是沒有悶氣,是心裏在悶氣。你不生氣哪來氣,肯定你平常在生氣,想要靠財色名食睡去刺激一下,好比吸毒的人熬不住了,偷偷到廁所裏吸毒去,痛快痛快,要知道你越吸毒中得越深啊。
因爲咱們這個地方屬于僻靜的山區,尤其是冬天,爲了安全,必須要重視防火防盜。防火防盜是國家提出的要求,我們佛弟子的修行團體也要安全,也不能被火燒。因此我們提出每個人都要積極投入愛國愛教防火防盜的冬訓學習中去。並且規定今年的冬天,一律不准請假。這也是我們愛國愛教的具體表現。
這次冬訓,你們確實得到了好處,精神面貌改變了,意志力增強了,工作中經常在自己檢查有什麼漏洞沒有,而且能及時認錯,及時改正,煩惱也少了。所以要想修行,就要接受管教。良馬是怎樣訓練出來的?良馬以往都是野馬,性情暴躁,盡闖禍。訓練前首先要把野馬抓住,所以要有一種特殊的本事叫套馬,內蒙古的牧民去抓野馬的時候,用根繩子打個圈,騎著一匹馬拼命地往前趕,趕到差不多了,繩子一揮過去,很准地把野馬頭頸就拉住了。不管它怎麼個脾氣壞,怎麼個跳,一根繩子拉住,它就沒辦法了。
我們的煩惱就是野馬,這兒修行的規章製度就是一根繩子,但是人到底比馬聰明,野馬被套住了,它跑不了了,人被套住了,人還會扭過頭來把繩子咬斷,還是跑掉了。所以要馴成良馬,你首先得抓得住野馬,跑掉了就沒有辦法,跑掉了是他的天下。那些跑回家去的,老年人做奶奶的天下,高高在上,脾氣古怪,年輕人是媽身上的一塊肉,寶貝得不得了,像小皇帝那樣,全是他的天下。小皇帝怎麼産生的?放縱他,寵愛他。人越長大,脾氣也越壞,你拿他更沒有辦法。
所以我常告訴大家,我們這兒是把野馬馴成良馬的地方,非但能夠爲人類做貢獻,而且他本人也會得到功德。我們這兒是斷煩惱的天下,不是你煩惱的天下。
這麼幾年來,我們都有一個感覺,我們有進步,但進步不快。首先我承認我管得少,因爲我實在太忙,但我不承認我沒有辦法。我們有我們這兒的特殊情況,我們都是從零開始,白手起家,我年輕時候就是這個作風。我六歲死了父親,哪有什麼條件?我在社會上所幹的一切,當然有我成功的地方,全是從零開始,白手起家,我也養成這個習慣了。去享受人家既有的條件,都是長不了的,而且還會磨光你的意志力,修行人就要自我奮鬥才有志氣。我說那些話,就是告訴你們,要靠自己的力量來轉變一切。
我們即使是鈍根,但根是可以轉變的。怎麼樣才能使我們轉變得快?投入集體,投入大衆,但這個集體大衆可不能彼此寵愛,講究享受,寵愛、享受會把人的意志磨光。修行的大衆力量能夠幫助你煩惱斷得快。斷煩惱斷得最快的方法就是對境修,對著這個煩惱的境來斷自己的煩惱。什麼地方煩惱最容易起來?就是在大衆中。至于你一個人在房裏,有時候也會發脾氣起煩惱,第一,這是你過去世的種子發作,第二,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今天想想又冒火了,就說明你的煩惱太厲害。一般來說一個人誰也沒有惹你,你不大會起煩惱,而大家在一起的時候,各有各的性格、脾氣、習慣,就容易起摩擦。
這個摩擦是不應該有的,如果我們都照佛的話去做,就能統理大衆一切無礙。因爲我們還沒有學好修好,既有煩惱,又有覺悟,一面起煩惱,一面在修行,是這種狀態。可要知道,起煩惱了正是你斷煩惱的時候。
斷煩惱還要有斷煩惱的方法,做工的人沒有工具,他怎麼做器具?將軍到了前線沒有士兵,他怎麼打仗?不是你自己想一套就頂事,修行要講究實力。自以爲是地想一套,不是佛經裏的一切唯心造,這是世間法上講的“唯心論”。你以爲想成這樣就會成這樣,那麼你拿雞蛋去碰石頭,你把這只雞蛋想成是鐵的雞蛋,你怎麼地想,還不是雞蛋碰得粉碎?所以發願只是第一步,真正去完成要靠實力。
我有兩個優點你們也可以學學。我年輕時在上海,認得的居士,都說我很純,又說我是實力派。我信仰佛教信得很純,腦子裏只有佛教思想。現在一般信佛的,腦子裏還有儒教思想,道教思想,有的還有旁門邪道思想,這些我全沒有,也不跟他們來往,可以說我是一門心思學佛法。
因爲是實力派,所以我到今天還沒有倒下去。你們有時候看我年老了,年老難免就會想到無常要來,總想抓緊自修了。你們常鼓勵我,說:“老師啊,現在要請你去弘法的地方很多啊。”那麼你們想想,爲什麼請我去啊?就因爲我是實力派,因爲你有實力,所以才來請你啊。
我們修行就是爲了打敗煩惱,斷煩惱可不能空想啊,方法在哪裏?方法就在佛法裏,佛法的智慧就是針對我們的煩惱說的,我們常說增長一分智慧,斷一分煩惱,所以我們要多聞,佛法廣大,我們就要廣大地學。說一句風趣話,你們男同學中有個人個子高,有武功,誰看見都會抖叁抖,修行人就要修個子高,模子大,要多吃佛法的營養。你沒有佛法的法乳哺育,你能長得大嗎?所以說“佛法廣大,勿厭多聞。”
也有雖然不多聞的人,僅僅得到“諸惡莫作”這一偈,就可以成爲無學,那是利根。現在有沒有這種人,我不知道。我不敢說現在末法時期沒有修行修得好的人,也不敢說沒有菩薩再來。即使是菩薩轉世,即使是個有成就的修行人,他在哪裏?他在千千萬萬的人中間,你能碰得到嗎?你也沒辦法找啊。我們常說,十六位大阿羅漢常住生死林,他們一直在人間,全世界人口可不止十六億呀。真正要給你碰到了,那你這個福氣可不得了。
就拿能海上師來說,是我們非常敬仰的根本上師,你們也沒碰到啊。其實當年能跟能海上師學法的也沒有多少。我還是個居士,一會兒上五臺山,一會兒又下來了。就像來這兒小住的人一樣,雖然在這兒學習,一會兒回去了,一會兒又來了。也有的既不常住,也不小住,說:“我是來看傅老師的。”那麼我就坐好了讓你看吧,一會兒又回去了,以後就不來了。所以說末法時期衆生修行叁心二意,要想證果成道是極難極難,不是沒有法,是你這個人不好,人不好就要改變啊。整個佛法就是叫我們怎麼樣去變。
無學就是證阿羅漢果了,在了脫生死上他成功了,用不著再學了。像這樣聽得一句一偈也能夠成爲無學,確實有啊,以往拘那含牟尼佛、毗舍佛就不廣講經法,也不結戒說戒,只講“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弟子們照樣證果,因爲那個時候的人根機利啊。後世的衆生根機就差了,光說這幾句話是證不了果的,可是佛已經涅槃了,誰也不可能再廣大地講佛法了…
《觀師持戒、多聞、解空功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