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作用,因爲講法也好,寫書也好,聽的人會傳布開去,看的人也會傳布開去,如今爲什麼邪知邪見的人這麼多,而佛法卻相反衰落得很快?就是因爲有人名義上是在講法,甚至有的還被稱爲“大法師”,其實他講的內容中摻雜了錯誤的知見,使得初進佛門的人不容易識別出來。
尤其是先入爲主,一開始沒有聽到真正的佛法,就聽到那些佛法裏加了邪知邪見的話,一聽進去了,就很難忘。外國人常說,頭一次印像是最難忘的,你偏偏頭一次就碰到了那個稱爲善知識,實非善知識的人,而且聽了那些夾雜邪知邪見的話。由于我們自己是一顆純潔善良的心,進佛門想學佛法,想修行,他既然被大家稱爲大法師,善知識,你既沒有辨別能力,又是頭一次印象非常難忘,當然你對他恭敬,他說的話你就聽。
假如印象太深刻了,肯定會發生一種感情作用,這就更可怕了,不僅僅是一個知見問題,而且還是一個世俗人難以避免的感情問題了。你對這個人有感情了,會幫他講話,而且叫你放下也非常困難,咱們在凡夫生活裏看的多了。這種情況往往出現在無知的老年人那裏,也容易出現在年輕人身上,即使他不是年輕人,可是他在對佛法的正知正見上非常年輕。
打一個世間上的比方來說,人們常說,男女青年的初戀是最難忘的,但初戀大都不會成功,因爲當初憑感情,是不理智的。哪怕你以後的生活裏受了很多很多苦,明明知道這種世俗生活是苦的,婚姻成家是苦的,這種男女感情也沒有多大意思的,可是一回想到初戀那個時候,你還是非常留戀,沒有人會說他初戀的人壞話。所以人最容易受感情迷惑,顛顛倒倒,有句老話:情人眼裏出西施。因爲有感情了,有歡喜心了。人憑感情憑歡喜心看問題往往會發生錯覺,一發生錯覺就不能看清事物的真相。
有這麼一家,女兒由于腦膜炎後遺症的關系,臉部形狀不太正,人也有點傻,靠爸爸媽媽養著她,爸爸死了,媽媽老了,所以很發愁,老人死了以後這個女兒怎麼辦呢?後來聽說,這樣一個女孩子也有人要娶她,我想呢,只有一種人,他自身條件很差,也沒有福報和機緣遇到更好的,他正需要在異性身上得到感情上的滿足,所以降低到只要能得到感情上的滿足,所以就沒有要求。
一個學佛的人,如果知道佛教有叁藏十二部,知道釋迦佛智慧圓滿,極其偉大,如果他有崇高的志氣和理想,哪會不想學啊?如果有人跟他說:“用不著的,只要一句就可以了。”他聽得進去嗎?除非是一進佛門就聽到只要吃素、唸佛、放生就是修行,由于心地善良,先入爲主,就以爲佛教就是這樣,修行就是這樣。聽進去了就有感情了,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也不知道要常隨佛學。還有一種,沒有雄心壯志,或有惰性,要他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法門無量誓願學,他就厭煩了。一聽到只要一句就圓滿,很好。法也不想聽了,學也不要學了。所以,不想多聞的人,就是一種愚癡,你不多聞,聽不到佛法,就會一直愚癡下去,因爲你沒有智慧。
假如你被投你所好的話,比如:“出家修不好,在家修得好。”這麼一吹,就把在家人吹高了,在家人聽得高興,聽進去就有感情了。有了感情,就會聽不進別人的話。假如一個善知識,根據佛的話來指出,這樣說不對。他一聽就會坐立不安,“什麼?即使鼻子歪的也是美的。只要我喜歡,你說什麼閑話呀?”會形成這種樣子。
佛稱弟子爲多聞賢聖弟子,多聞是叫你聽正法,不是叫你聽邪法。特別要提醒有一種最具有危險性的,有人先說幾句佛法,後面再加幾句非法,來抵消前面所說的佛法,使你搞不清楚,就好比冒牌商品,怕你一開始就看出他是冒牌,他有辦法,五分之四全是假貨,上面五分之一抓一點真的放上去,否則他騙不了人啊。
據報導:有這麼一家,來了一個提著兩桶油的人,是來送禮的,一問是他家裏人的好朋友,可是女的又不認得他,既然是好朋友,又送來兩桶油,就以禮相待,熱情招待他,說某某人出去了還沒回來。這人談吐很文明,像個有資格的人,談到不久,這人說:我有要緊事急著要辦,正需要兩百塊錢,你是不是先給我借一借,我回家拿了錢就送過來。人家想,你是我家裏的好朋友,又送來兩桶油,看你的樣子也不像騙子,就給了他兩百塊錢。等到家裏男的回來,說有人送來兩桶油,男人說不認得這個人呀,就提高了警惕,打開油桶蓋子一看,確實是油,而且是好油,再把它倒出來,面上一層是油,下面全是水。
有些磁帶,有些書,我實在沒時間去聽去看,有時偶然一翻,前面幾句講的還沒錯,“不過呢”一來,使你覺得後面的話也蠻有道理,其實後面的話把前面佛的話全推掉了,就變成佛講的話沒有道理了。
“法說非法,非法說法”。用種種手段,把法說成了非法,例如,“現在時代不同了,按照佛這樣子做法是行不通了,我們只要與人爲善,這就是佛法。”“現在什麼時代了?戒也應該要修改了。”還有一種手段,前面對佛講的話也贊歎幾句,後面來一句:“現在末法時期,戒是持不起來的。”意思叫你們做一個冒牌貨,對自己犯戒或別人犯戒不必嚴肅對待,不要大驚小怪,因爲根機不對了,這等于在說受了戒不持戒是很現實的,犯戒也是正常的。
很多年前我家來了個熟人,是個信佛的女醫生,我女的在前面招待她,我在家裏平時不大講話,也不習慣于招待,所以我管我在後間,聽到她在說某某法師,持戒持得很清淨。我就忍不住了,我這一輩子不管別的事,我只管法。所以就去問她,因爲這是法上的問題,我就要說說清楚:“居士不能看比丘戒,你說他持戒很清淨,你懂比丘戒嗎?”她回答我說:“他連牛奶都不喝的啦。”好啦,只要不喝牛奶,就是戒律清淨,比丘戒變了牛奶戒了。笑話不笑話?這就是法說非法,非法說法。我問她:“釋迦佛也喝牛奶,他爲什麼不喝牛奶?”她回答說:“因爲牛奶是給小牛吃的,喝了牛奶小牛就要餓死了。”我說“有這樣笨的農民嗎?爲賣給你幾杯牛奶,甯願讓小牛餓死?上海牛奶棚裏的奶牛有小牛嗎?”(衆笑)這就是“非法說法”,他把不喝牛奶說成是持戒清淨的法。
信佛的人吃素是修慈悲心,不信佛的人吃素是修苗條,可以減肥,佛門裏的人有的吃素也吃得發胖了,至于他有沒有偷偷在外面吃肉,我可不敢說。你們女衆部有個老師過去在別的佛學苑,有一天來了一個海外的大和尚,大家排隊迎接,看他胖得連走路都走不動,見佛頂禮也頂不下去,直喘氣。
不殺生就是慈悲,吃牛的奶牛會痛苦嗎?上海奶牛它身邊又沒有小牛,你去擠它的奶,它會感到很舒服,“我乳房奶脹得難受,你給我擠掉了,我就輕松了。”
說不喝牛奶戒律清淨,那麼釋迦佛喝牛奶,戒就不清淨了?以佛法做爲惡見的工具,這個破壞作用像原子能武器一樣,所以不如不多聞。
我做老師的總想把你們引導好,我雖然沒有能力,但我按照能海上師的教導來引導你們,這是一個好辦法。偏偏有的同學一會兒看這本書,一會兒看那本書,我也不好說話,因爲他看的這些書有《菩提道次第廣論》、《清淨道論》、《掌中解脫》,都是好書,可惜我沒時間看,也還沒有開講過。他比我先走一步,後生可畏,以後你把《清淨道論》、《掌中解脫》中兩句話講出來,我也說不過你了,後來居上,我得甘拜下風。問題是你自己真能看得懂嗎?能海上師戒定慧《基本叁學》的講錄還是比較好懂的,我講給你們尚且要再加以解說。從前有個男同學書看得多了,常會對我冒火,不敢當面冒火,就在背後冒火。有一次因爲他離開了一段時期,回來借磁帶補聽我的講課,碰巧這個磁帶裏有我批評他的話,他聽得火冒叁丈,“我要跟傅老師評評理!”因爲他書看得多,看出傲慢來了,這樣能修得好嗎?修出瞋恨心來了。
還有一個男同學,因爲他看了一本好書,就想到這位善知識那個地方去,我跟他說:你看看,這本書是什麼年代的?兩百多年前人寫的書,即使這位善知識的寺廟還在,或許現在也開放成旅遊事業了,他的徒子徒孫你也找不到啊!
還有一個老同學,離開了我又感覺到自己錯了,老師的話是對的,又回來了,過一段時間又走了。後來才知道,他過去學過外道,有追求神秘急于求成的心理。還保留了學外道時的傲慢和執著,他最歡喜的就是一本《清淨道論》,就是因爲一本《清淨道論》,當初發心學能海上師法流的心也退了,出國去拜師了。
還有一個人,聽到我講十二因緣,心想:緣覺無師自通,我也可以修成辟支佛啊,就打起無師自通的主意來了。以上這些事例,雖不是邪見惡見,但不切實際、好高骛遠、幻想紛飛,導致自己不能在一個圓滿的法流裏安心學修,還不如不多聞。以上這些毛病,最容易出在知識分子身上。
文化大革命中有句話,“知識分子臭老九”,現在佛門缺乏人才,總想來幾個知識分子把他們培養成人才,因爲他們比較有文化基礎,所以現在我們這兒變成了“老九不能走”,(衆笑)“老九不能走”是尊重你,可是知識分子也別變了臭老九。這幾年來我深有感受,大家對依止法的觀念確實很淡薄。不放下自己的凡夫知見、傲慢知見、愚癡知見、煩惱脾氣的知見,那必然會起破壞作用。既然戒有了戒條,法有了佛經,學苑有規章製度,不管是你,不管是他,全要依教奉行。自說一套,自搞一套,這就會有破壞作用。
能海上師說:““善”者順因果、合戒律也。”
“善”要順著因果講,順著戒律講。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彌戒、沙彌尼戒、居士戒,四衆弟子各有各合乎自己的戒,佛學苑過集體生活也必須要有規章製度,要合乎規章製度去做。要順著因果去做,前因後果要弄清楚,開始有這個想法,是因,還要考慮到,照這麼做下去後果好不好,是果。在集體生活裏,每個人想的不一樣,看法不一樣,就必須要大家商量研究。不能這樣想:你不照我的辦就是不尊重我。每個人都是那麼想,那…
《觀師持戒、多聞、解空功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