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作用,因为讲法也好,写书也好,听的人会传布开去,看的人也会传布开去,如今为什么邪知邪见的人这么多,而佛法却相反衰落得很快?就是因为有人名义上是在讲法,甚至有的还被称为“大法师”,其实他讲的内容中掺杂了错误的知见,使得初进佛门的人不容易识别出来。
尤其是先入为主,一开始没有听到真正的佛法,就听到那些佛法里加了邪知邪见的话,一听进去了,就很难忘。外国人常说,头一次印像是最难忘的,你偏偏头一次就碰到了那个称为善知识,实非善知识的人,而且听了那些夹杂邪知邪见的话。由于我们自己是一颗纯洁善良的心,进佛门想学佛法,想修行,他既然被大家称为大法师,善知识,你既没有辨别能力,又是头一次印象非常难忘,当然你对他恭敬,他说的话你就听。
假如印象太深刻了,肯定会发生一种感情作用,这就更可怕了,不仅仅是一个知见问题,而且还是一个世俗人难以避免的感情问题了。你对这个人有感情了,会帮他讲话,而且叫你放下也非常困难,咱们在凡夫生活里看的多了。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无知的老年人那里,也容易出现在年轻人身上,即使他不是年轻人,可是他在对佛法的正知正见上非常年轻。
打一个世间上的比方来说,人们常说,男女青年的初恋是最难忘的,但初恋大都不会成功,因为当初凭感情,是不理智的。哪怕你以后的生活里受了很多很多苦,明明知道这种世俗生活是苦的,婚姻成家是苦的,这种男女感情也没有多大意思的,可是一回想到初恋那个时候,你还是非常留恋,没有人会说他初恋的人坏话。所以人最容易受感情迷惑,颠颠倒倒,有句老话:情人眼里出西施。因为有感情了,有欢喜心了。人凭感情凭欢喜心看问题往往会发生错觉,一发生错觉就不能看清事物的真相。
有这么一家,女儿由于脑膜炎后遗症的关系,脸部形状不太正,人也有点傻,靠爸爸妈妈养着她,爸爸死了,妈妈老了,所以很发愁,老人死了以后这个女儿怎么办呢?后来听说,这样一个女孩子也有人要娶她,我想呢,只有一种人,他自身条件很差,也没有福报和机缘遇到更好的,他正需要在异性身上得到感情上的满足,所以降低到只要能得到感情上的满足,所以就没有要求。
一个学佛的人,如果知道佛教有三藏十二部,知道释迦佛智慧圆满,极其伟大,如果他有崇高的志气和理想,哪会不想学啊?如果有人跟他说:“用不着的,只要一句就可以了。”他听得进去吗?除非是一进佛门就听到只要吃素、唸佛、放生就是修行,由于心地善良,先入为主,就以为佛教就是这样,修行就是这样。听进去了就有感情了,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也不知道要常随佛学。还有一种,没有雄心壮志,或有惰性,要他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法门无量誓愿学,他就厌烦了。一听到只要一句就圆满,很好。法也不想听了,学也不要学了。所以,不想多闻的人,就是一种愚痴,你不多闻,听不到佛法,就会一直愚痴下去,因为你没有智慧。
假如你被投你所好的话,比如:“出家修不好,在家修得好。”这么一吹,就把在家人吹高了,在家人听得高兴,听进去就有感情了。有了感情,就会听不进别人的话。假如一个善知识,根据佛的话来指出,这样说不对。他一听就会坐立不安,“什么?即使鼻子歪的也是美的。只要我喜欢,你说什么闲话呀?”会形成这种样子。
佛称弟子为多闻贤圣弟子,多闻是叫你听正法,不是叫你听邪法。特别要提醒有一种最具有危险性的,有人先说几句佛法,后面再加几句非法,来抵消前面所说的佛法,使你搞不清楚,就好比冒牌商品,怕你一开始就看出他是冒牌,他有办法,五分之四全是假货,上面五分之一抓一点真的放上去,否则他骗不了人啊。
据报导:有这么一家,来了一个提着两桶油的人,是来送礼的,一问是他家里人的好朋友,可是女的又不认得他,既然是好朋友,又送来两桶油,就以礼相待,热情招待他,说某某人出去了还没回来。这人谈吐很文明,像个有资格的人,谈到不久,这人说:我有要紧事急着要办,正需要两百块钱,你是不是先给我借一借,我回家拿了钱就送过来。人家想,你是我家里的好朋友,又送来两桶油,看你的样子也不像骗子,就给了他两百块钱。等到家里男的回来,说有人送来两桶油,男人说不认得这个人呀,就提高了警惕,打开油桶盖子一看,确实是油,而且是好油,再把它倒出来,面上一层是油,下面全是水。
有些磁带,有些书,我实在没时间去听去看,有时偶然一翻,前面几句讲的还没错,“不过呢”一来,使你觉得后面的话也蛮有道理,其实后面的话把前面佛的话全推掉了,就变成佛讲的话没有道理了。
“法说非法,非法说法”。用种种手段,把法说成了非法,例如,“现在时代不同了,按照佛这样子做法是行不通了,我们只要与人为善,这就是佛法。”“现在什么时代了?戒也应该要修改了。”还有一种手段,前面对佛讲的话也赞叹几句,后面来一句:“现在末法时期,戒是持不起来的。”意思叫你们做一个冒牌货,对自己犯戒或别人犯戒不必严肃对待,不要大惊小怪,因为根机不对了,这等于在说受了戒不持戒是很现实的,犯戒也是正常的。
很多年前我家来了个熟人,是个信佛的女医生,我女的在前面招待她,我在家里平时不大讲话,也不习惯于招待,所以我管我在后间,听到她在说某某法师,持戒持得很清净。我就忍不住了,我这一辈子不管别的事,我只管法。所以就去问她,因为这是法上的问题,我就要说说清楚:“居士不能看比丘戒,你说他持戒很清净,你懂比丘戒吗?”她回答我说:“他连牛奶都不喝的啦。”好啦,只要不喝牛奶,就是戒律清净,比丘戒变了牛奶戒了。笑话不笑话?这就是法说非法,非法说法。我问她:“释迦佛也喝牛奶,他为什么不喝牛奶?”她回答说:“因为牛奶是给小牛吃的,喝了牛奶小牛就要饿死了。”我说“有这样笨的农民吗?为卖给你几杯牛奶,宁愿让小牛饿死?上海牛奶棚里的奶牛有小牛吗?”(众笑)这就是“非法说法”,他把不喝牛奶说成是持戒清净的法。
信佛的人吃素是修慈悲心,不信佛的人吃素是修苗条,可以减肥,佛门里的人有的吃素也吃得发胖了,至于他有没有偷偷在外面吃肉,我可不敢说。你们女众部有个老师过去在别的佛学苑,有一天来了一个海外的大和尚,大家排队迎接,看他胖得连走路都走不动,见佛顶礼也顶不下去,直喘气。
不杀生就是慈悲,吃牛的奶牛会痛苦吗?上海奶牛它身边又没有小牛,你去挤它的奶,它会感到很舒服,“我乳房奶胀得难受,你给我挤掉了,我就轻松了。”
说不喝牛奶戒律清净,那么释迦佛喝牛奶,戒就不清净了?以佛法做为恶见的工具,这个破坏作用像原子能武器一样,所以不如不多闻。
我做老师的总想把你们引导好,我虽然没有能力,但我按照能海上师的教导来引导你们,这是一个好办法。偏偏有的同学一会儿看这本书,一会儿看那本书,我也不好说话,因为他看的这些书有《菩提道次第广论》、《清净道论》、《掌中解脱》,都是好书,可惜我没时间看,也还没有开讲过。他比我先走一步,后生可畏,以后你把《清净道论》、《掌中解脱》中两句话讲出来,我也说不过你了,后来居上,我得甘拜下风。问题是你自己真能看得懂吗?能海上师戒定慧《基本三学》的讲录还是比较好懂的,我讲给你们尚且要再加以解说。从前有个男同学书看得多了,常会对我冒火,不敢当面冒火,就在背后冒火。有一次因为他离开了一段时期,回来借磁带补听我的讲课,碰巧这个磁带里有我批评他的话,他听得火冒三丈,“我要跟傅老师评评理!”因为他书看得多,看出傲慢来了,这样能修得好吗?修出瞋恨心来了。
还有一个男同学,因为他看了一本好书,就想到这位善知识那个地方去,我跟他说:你看看,这本书是什么年代的?两百多年前人写的书,即使这位善知识的寺庙还在,或许现在也开放成旅游事业了,他的徒子徒孙你也找不到啊!
还有一个老同学,离开了我又感觉到自己错了,老师的话是对的,又回来了,过一段时间又走了。后来才知道,他过去学过外道,有追求神秘急于求成的心理。还保留了学外道时的傲慢和执著,他最欢喜的就是一本《清净道论》,就是因为一本《清净道论》,当初发心学能海上师法流的心也退了,出国去拜师了。
还有一个人,听到我讲十二因缘,心想:缘觉无师自通,我也可以修成辟支佛啊,就打起无师自通的主意来了。以上这些事例,虽不是邪见恶见,但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幻想纷飞,导致自己不能在一个圆满的法流里安心学修,还不如不多闻。以上这些毛病,最容易出在知识分子身上。
文化大革命中有句话,“知识分子臭老九”,现在佛门缺乏人才,总想来几个知识分子把他们培养成人才,因为他们比较有文化基础,所以现在我们这儿变成了“老九不能走”,(众笑)“老九不能走”是尊重你,可是知识分子也别变了臭老九。这几年来我深有感受,大家对依止法的观念确实很淡薄。不放下自己的凡夫知见、傲慢知见、愚痴知见、烦恼脾气的知见,那必然会起破坏作用。既然戒有了戒条,法有了佛经,学苑有规章制度,不管是你,不管是他,全要依教奉行。自说一套,自搞一套,这就会有破坏作用。
能海上师说:““善”者顺因果、合戒律也。”
“善”要顺着因果讲,顺着戒律讲。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戒、沙弥尼戒、居士戒,四众弟子各有各合乎自己的戒,佛学苑过集体生活也必须要有规章制度,要合乎规章制度去做。要顺着因果去做,前因后果要弄清楚,开始有这个想法,是因,还要考虑到,照这么做下去后果好不好,是果。在集体生活里,每个人想的不一样,看法不一样,就必须要大家商量研究。不能这样想:你不照我的办就是不尊重我。每个人都是那么想,那…
《观师持戒、多闻、解空功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