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到底照谁的办?照你的办他要说话,照他的办你要说话,结果只能大家各管各,还像一个团体吗?群居生活里还有群居生活的因果,今天你吃亏了,他占便宜了,你何必这么想不通呢?明天他吃亏了,你占便宜了,还不是一样?偏要一点不吃亏,非要照自己一套办,事情就办不成了。
举个例子说,现在分币不用了,银行付利息的时候,没有分币就得四舍五入,如果是五分,就付你一毛,四分三分就去掉了,大家都有吃亏占便宜的时候,还不是一样?
家里如果有女皇帝,男的都把她没办法,什么都要听她的。老话说“十年媳妇十年婆,再过十年做太婆”,做媳妇的时候脾气好,因为还有人管,做了婆就管媳妇了,婆的脾气坏了,做了太婆更不得了,哪个敢不听她的话?进了佛门,你拿出这套脾气来行吗?其实你那种得意、傲慢就好比使出太婆的心态、太婆的脾气来了,人家心里再给你加个“老”字,“老太婆”(众笑)。也不见得会看得起你。
为了调整这些矛盾,所以要有戒律,以戒来统理大众,为了要搞好一个团体,所以要有规章制度。还有每个单位、团体,总有一个领导,没有领导有时候很难摆得平,两个人意见不同,你也有道理,他也有道理,那怎么办呢?总得两者取一呀,那么谁是领导谁说了算,你就不能说话了。
我二十四岁上五台山,在能海上师那里,清凉桥的吉祥律寺正在修起来,一个塑佛像的人在塑像,旁边几个比丘边看边说话,这个说应该要这么做,那个说应该要那么做。塑佛像的人朝他们笑笑,“你们说话不顶事,只有老上师一句话才顶事”。
也有想不通的:同样是一个人,我为什么一定要听大和尚话?为什么一定要听师父话?没有这样一个关系,凡事哪能行得通啊?一只螃蟹八只脚,脑子只有一个,如果八只脚上都有一个脑子,这个脑子:“我要这儿走”,那个脑子:“我要那儿走”,那不是寸步难行了?大家既然选他为领导,至少有个道理,也许他智慧大一点,佛法懂得多一点,当然也不能说你一点能力也没有,也许你缺乏全面的能力。
你们这些同学,当领导的,被领导的,你们几根肚肠我哪有不知道的?我常开门见山说,没有能力当领导,下去!别人上来!你们背后笑我:老师说话不算数,老师一直批评这些领导,却从来没叫他们下去。那么你能上去吗?你跟他比起来,他还比你好些呢。选不出人,没办法呀,你拍拍胸,“我保证比他好”,这可不能开玩笑,如果你做得比他还差,你负什么责任?担当得起吗?从前打仗,能保证打胜战,就让你当主将,要立下军令状,打了败仗就砍头。可是即使砍头也无法补偿全军覆没的损失啊。法师讲经常说,修行人镜子不要光照别人,也要照照自己有什么毛病。
能海上师说:““充盈”为不缺减,不盈则溢,所谓半罐水也。”
“充盈”是指善的要充盈起来,充就是充足,盈就是满。“为不缺减”,我们都要求圆满,修行想修圆满,就必须要求到法的圆满,法都不圆满你能修得圆满吗?“不盈则溢,所谓半罐水也。”这个比喻能海上师深有体会,能海上师当年学法时,每天早晨下山背水,那时不用水桶,用皮做的水囊,从山下背到山上,就烧火、煮茶,天天供师一杯茶,没有中断过。所以他对背水很有经验,皮囊里的水不能太满,上面再放几片树叶,水就不会晃出来,如果你不满,装一半,更糟糕,更容易晃出来。这也说明,我们修行要求得圆满的法,如果是不圆满的法,修行的麻烦就会更多。
如果有人挑水,想一个投机取巧的办法,每个水桶只装一杯水,挑起来既不会晃出来,也不吃力。你这么轻松,想要挑够用的水,跑到晚上腿都吃不消了,这些水加起来就是这么一点点。挑水是打一个比方,人生几何啊?可要考虑到生命的短促,哪能老贪方便、简单,每天挑两茶杯水,要滋养你法身慧命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你以少水发心供众,大众的法身慧命也都将枯死了。(回向)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 2005.2.4
(农历十二月二十二能海上师诞辰纪念日起讲)
颂:功德生源戒海广复深,
多闻宝藏积聚善充盈,
生死在握能仁主第二,
恒常安住调伏所瓦德。
生死在握能仁主第二
能海上师说:““生死在握”一句是定学,于定力则能于生死来去自在。”
今天我们讲第三句,“生死在握能仁主第二”。“生死在握”,生死要有把握。“能仁”就是释迦佛。“主”,释迦佛是娑婆世界的教主。“第二”,释迦佛以后,能像释迦佛讲法那样圆满的,要算宗喀巴大师,所以称“能仁第二”。
了生死要有实实在在的把握,而不是自己没有根据地认为自己有把握。这个根据要依照如来的教导,自已去领会,别人是不能轻易说话的,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对佛法都不懂,你说你有把握不是狂言就是胡说八道。尤其不能听旁人所说,他能体会到你的修行吗?所以他人所说怎么能信呢!
今天我们都没有自知之明,对别人也不够了解,也无法了解。我们看问题只是看一个表面,心里谁能看得清楚?他不讲出来你还不知道,即使讲出来,谁知道他是不是骗人?即使不骗人,今天讲出来这句话,明天情况又变了,一切都是刹那刹那在变,会变好也会变坏,谁能讲得定?
很多年前我在昭觉寺佛学院,有人跟我说,“傅老师,你快要开悟了。你还有这么一层,过了这一层你就开悟了,所以在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傲慢。”我一笑了之,一切听其自然,我根本没有一个念头想去追求开悟。我听了他的话倒觉得问题很多,你怎么知道我快要开悟了?这种话给人印象就是他肯定是个开悟的人,因为他能对我快要开悟做印证。还有,你凭哪几点说我快要开悟了?我禅定修什么你又不知道,我怎么样用功你又不知道,我又没有给你讲过我禅定的境界,即使你看我很会讲经说法,凭这一点能肯定我快要开悟了吗?难道会讲经说法的法师个个都快要开悟了?有的会说法的出家人外面还有老婆,还喝酒呢。就算一个正派的修行人,也可能只是理悟,要真正开悟,就必须要亲证。尤其好笑的是你还不知道我有没有入定,就说我快要开悟了,假如我过了两个月还没有入定,我找你说话?
所以旁人的话不要听,哪怕他是权威,释迦佛也说过,不要轻易相信有权威人的话。这句话在末法时期更加重要,现在人名利挂帅就称权威,名利挂帅的人如果没有什么修行,也不懂得怎么修禅定,可是他也有悟道,悟什么道?悟名利的道,如果这样的人说你快要开悟了,是不是说你也快要悟到怎么去贪名利的道?
修行尚且不能依靠别人,又怎能去听信别人赞叹你的话,或者是诽谤你的话?也不要相信别人给你什么保证,有人常说保证你往生,自己都无法保证还能保证别人?可是现在众生偏偏这种话都听得进去。
我们只能相信释迦佛说的话!即使是你的师父,如果讲的话违背了释迦佛的教导,也不能听,佛说“离经一字即是魔说”。什么叫师?师本身也是佛的弟子,因为佛涅槃了,他以佛的教导来教导你,所以称师。跟佛陀教导相违背的人能称师吗?
人难免有错,只要改正了就好。可是有的当师的错了他肯改正吗?这么多年来他改正了没有啊?坚持跟释迦佛的教导相违背,坚持他自己一套,走邪知邪见的路,师都称不上,哪能称法师?法师都称不上,又哪能称大法师?
所以要想了生死成就,不是别人认为你修什么法或者你已到了什么境界,或者别人保证你能了生死,你就能了生死。就算一个证了阿罗汉果的人,也不能证明一个菩萨的境界,因为他没有体会。
听到这里你难免要想:我到底修成什么样了?能不能了生死?我该去问谁啊?如果你佛法学得多,肯深入经藏,你自己会懂的。佛法既广大又渊深,即使它一层高一层,一层深一层,你往里走,自会进一层明白一层,这要自己修行去体会。你如果能明白了,这个明白就叫悟。
拿修禅定来说,你禅定的理论不懂,又不听善知识讲,也没有禅定的经验,经常把妄境认为是定境,那就要着魔了。着魔是什么?搞错了还放不下。错了能纠正会着魔吗?所以有人叫你不学戒定慧,不必深入经藏,就是叫你走上一条愚痴的路。你照他的办法用功,要不了多少天,多多少少得了魔加持,即使没变神经病也到边缘上了。不是我说得可怕,去年连续来了两个,都是在外面受了这种影响,差不多全变了神经病。
从前有个人对我说:“我一闭眼睛就看到满地都是蛇。”问我是怎么回事。我说:“你过去修的外道东西不要修了,也不要放在心里,不要去执著它。”可跟她说了没用,见到我就说个不停,同学们要阻挡她,她总是等着机会又来找我了。我后来才明白,她不是请教我怎么办,而是在我面前卖弄她的功夫,她现在的功夫能一闭眼睛全是蛇。
你们老同学还记得吗?有个人头疼了很多年,医生怎么也治不好她的头疼,原因就是因为听了大法师的话,整天唸佛,结果唸出了连医生都治不好的病。一般人会想:他叫我整天唸佛是叫我精进呀。那搞出事情来呢?你找谁去算账?无知的好心会带来恶劣的后果,所以这种好话是听不得的。
好比我年轻时会推拿,去一个亲戚家给她推拿,她要留我吃饭,可是饭菜都还没准备,她忙着下面条,我只好坐下来。端来一碗光面,吃完了,要给我去添,我跟她说:“添一点点。”又是一大碗,我吃不下,她偏要我吃,“自家人嘛,别客气,别客气。”她老说我客气。(众笑)意思她不相信我吃饱了,我实在吃不下,留下来又不好,她又在旁边催,“吃啊,吃啊。”(众笑)宁波话叫:“缺哪缺哪。”光面上面一叶青菜都没有,硬是吃下去了,又要把我碗抢走,我想这下糟了,我不给她抢,她拼命要抢,像拔河那样比气力。最后我手一松,给她抢走了,又来一碗。(众笑)还是:“自家人莫客气,莫客气。”结果我吃到了这儿,(用手指喉咙)站都站不起来了。(众…
《观师持戒、多闻、解空功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