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到底照誰的辦?照你的辦他要說話,照他的辦你要說話,結果只能大家各管各,還像一個團體嗎?群居生活裏還有群居生活的因果,今天你吃虧了,他占便宜了,你何必這麼想不通呢?明天他吃虧了,你占便宜了,還不是一樣?偏要一點不吃虧,非要照自己一套辦,事情就辦不成了。
舉個例子說,現在分幣不用了,銀行付利息的時候,沒有分幣就得四舍五入,如果是五分,就付你一毛,四分叁分就去掉了,大家都有吃虧占便宜的時候,還不是一樣?
家裏如果有女皇帝,男的都把她沒辦法,什麼都要聽她的。老話說“十年媳婦十年婆,再過十年做太婆”,做媳婦的時候脾氣好,因爲還有人管,做了婆就管媳婦了,婆的脾氣壞了,做了太婆更不得了,哪個敢不聽她的話?進了佛門,你拿出這套脾氣來行嗎?其實你那種得意、傲慢就好比使出太婆的心態、太婆的脾氣來了,人家心裏再給你加個“老”字,“老太婆”(衆笑)。也不見得會看得起你。
爲了調整這些矛盾,所以要有戒律,以戒來統理大衆,爲了要搞好一個團體,所以要有規章製度。還有每個單位、團體,總有一個領導,沒有領導有時候很難擺得平,兩個人意見不同,你也有道理,他也有道理,那怎麼辦呢?總得兩者取一呀,那麼誰是領導誰說了算,你就不能說話了。
我二十四歲上五臺山,在能海上師那裏,清涼橋的吉祥律寺正在修起來,一個塑佛像的人在塑像,旁邊幾個比丘邊看邊說話,這個說應該要這麼做,那個說應該要那麼做。塑佛像的人朝他們笑笑,“你們說話不頂事,只有老上師一句話才頂事”。
也有想不通的:同樣是一個人,我爲什麼一定要聽大和尚話?爲什麼一定要聽師父話?沒有這樣一個關系,凡事哪能行得通啊?一只螃蟹八只腳,腦子只有一個,如果八只腳上都有一個腦子,這個腦子:“我要這兒走”,那個腦子:“我要那兒走”,那不是寸步難行了?大家既然選他爲領導,至少有個道理,也許他智慧大一點,佛法懂得多一點,當然也不能說你一點能力也沒有,也許你缺乏全面的能力。
你們這些同學,當領導的,被領導的,你們幾根肚腸我哪有不知道的?我常開門見山說,沒有能力當領導,下去!別人上來!你們背後笑我:老師說話不算數,老師一直批評這些領導,卻從來沒叫他們下去。那麼你能上去嗎?你跟他比起來,他還比你好些呢。選不出人,沒辦法呀,你拍拍胸,“我保證比他好”,這可不能開玩笑,如果你做得比他還差,你負什麼責任?擔當得起嗎?從前打仗,能保證打勝戰,就讓你當主將,要立下軍令狀,打了敗仗就砍頭。可是即使砍頭也無法補償全軍覆沒的損失啊。法師講經常說,修行人鏡子不要光照別人,也要照照自己有什麼毛病。
能海上師說:““充盈”爲不缺減,不盈則溢,所謂半罐水也。”
“充盈”是指善的要充盈起來,充就是充足,盈就是滿。“爲不缺減”,我們都要求圓滿,修行想修圓滿,就必須要求到法的圓滿,法都不圓滿你能修得圓滿嗎?“不盈則溢,所謂半罐水也。”這個比喻能海上師深有體會,能海上師當年學法時,每天早晨下山背水,那時不用水桶,用皮做的水囊,從山下背到山上,就燒火、煮茶,天天供師一杯茶,沒有中斷過。所以他對背水很有經驗,皮囊裏的水不能太滿,上面再放幾片樹葉,水就不會晃出來,如果你不滿,裝一半,更糟糕,更容易晃出來。這也說明,我們修行要求得圓滿的法,如果是不圓滿的法,修行的麻煩就會更多。
如果有人挑水,想一個投機取巧的辦法,每個水桶只裝一杯水,挑起來既不會晃出來,也不吃力。你這麼輕松,想要挑夠用的水,跑到晚上腿都吃不消了,這些水加起來就是這麼一點點。挑水是打一個比方,人生幾何啊?可要考慮到生命的短促,哪能老貪方便、簡單,每天挑兩茶杯水,要滋養你法身慧命是遠遠不夠的,如果你以少水發心供衆,大衆的法身慧命也都將枯死了。(回向)
傅味琴講于清涼山佛學苑 2005.2.4
(農曆十二月二十二能海上師誕辰紀念日起講)
頌:功德生源戒海廣複深,
多聞寶藏積聚善充盈,
生死在握能仁主第二,
恒常安住調伏所瓦德。
生死在握能仁主第二
能海上師說:““生死在握”一句是定學,于定力則能于生死來去自在。”
今天我們講第叁句,“生死在握能仁主第二”。“生死在握”,生死要有把握。“能仁”就是釋迦佛。“主”,釋迦佛是娑婆世界的教主。“第二”,釋迦佛以後,能像釋迦佛講法那樣圓滿的,要算宗喀巴大師,所以稱“能仁第二”。
了生死要有實實在在的把握,而不是自己沒有根據地認爲自己有把握。這個根據要依照如來的教導,自已去領會,別人是不能輕易說話的,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對佛法都不懂,你說你有把握不是狂言就是胡說八道。尤其不能聽旁人所說,他能體會到你的修行嗎?所以他人所說怎麼能信呢!
今天我們都沒有自知之明,對別人也不夠了解,也無法了解。我們看問題只是看一個表面,心裏誰能看得清楚?他不講出來你還不知道,即使講出來,誰知道他是不是騙人?即使不騙人,今天講出來這句話,明天情況又變了,一切都是刹那刹那在變,會變好也會變壞,誰能講得定?
很多年前我在昭覺寺佛學院,有人跟我說,“傅老師,你快要開悟了。你還有這麼一層,過了這一層你就開悟了,所以在這個時候你千萬不要傲慢。”我一笑了之,一切聽其自然,我根本沒有一個念頭想去追求開悟。我聽了他的話倒覺得問題很多,你怎麼知道我快要開悟了?這種話給人印象就是他肯定是個開悟的人,因爲他能對我快要開悟做印證。還有,你憑哪幾點說我快要開悟了?我禅定修什麼你又不知道,我怎麼樣用功你又不知道,我又沒有給你講過我禅定的境界,即使你看我很會講經說法,憑這一點能肯定我快要開悟了嗎?難道會講經說法的法師個個都快要開悟了?有的會說法的出家人外面還有老婆,還喝酒呢。就算一個正派的修行人,也可能只是理悟,要真正開悟,就必須要親證。尤其好笑的是你還不知道我有沒有入定,就說我快要開悟了,假如我過了兩個月還沒有入定,我找你說話?
所以旁人的話不要聽,哪怕他是權威,釋迦佛也說過,不要輕易相信有權威人的話。這句話在末法時期更加重要,現在人名利挂帥就稱權威,名利挂帥的人如果沒有什麼修行,也不懂得怎麼修禅定,可是他也有悟道,悟什麼道?悟名利的道,如果這樣的人說你快要開悟了,是不是說你也快要悟到怎麼去貪名利的道?
修行尚且不能依靠別人,又怎能去聽信別人贊歎你的話,或者是誹謗你的話?也不要相信別人給你什麼保證,有人常說保證你往生,自己都無法保證還能保證別人?可是現在衆生偏偏這種話都聽得進去。
我們只能相信釋迦佛說的話!即使是你的師父,如果講的話違背了釋迦佛的教導,也不能聽,佛說“離經一字即是魔說”。什麼叫師?師本身也是佛的弟子,因爲佛涅槃了,他以佛的教導來教導你,所以稱師。跟佛陀教導相違背的人能稱師嗎?
人難免有錯,只要改正了就好。可是有的當師的錯了他肯改正嗎?這麼多年來他改正了沒有啊?堅持跟釋迦佛的教導相違背,堅持他自己一套,走邪知邪見的路,師都稱不上,哪能稱法師?法師都稱不上,又哪能稱大法師?
所以要想了生死成就,不是別人認爲你修什麼法或者你已到了什麼境界,或者別人保證你能了生死,你就能了生死。就算一個證了阿羅漢果的人,也不能證明一個菩薩的境界,因爲他沒有體會。
聽到這裏你難免要想:我到底修成什麼樣了?能不能了生死?我該去問誰啊?如果你佛法學得多,肯深入經藏,你自己會懂的。佛法既廣大又淵深,即使它一層高一層,一層深一層,你往裏走,自會進一層明白一層,這要自己修行去體會。你如果能明白了,這個明白就叫悟。
拿修禅定來說,你禅定的理論不懂,又不聽善知識講,也沒有禅定的經驗,經常把妄境認爲是定境,那就要著魔了。著魔是什麼?搞錯了還放不下。錯了能糾正會著魔嗎?所以有人叫你不學戒定慧,不必深入經藏,就是叫你走上一條愚癡的路。你照他的辦法用功,要不了多少天,多多少少得了魔加持,即使沒變神經病也到邊緣上了。不是我說得可怕,去年連續來了兩個,都是在外面受了這種影響,差不多全變了神經病。
從前有個人對我說:“我一閉眼睛就看到滿地都是蛇。”問我是怎麼回事。我說:“你過去修的外道東西不要修了,也不要放在心裏,不要去執著它。”可跟她說了沒用,見到我就說個不停,同學們要阻擋她,她總是等著機會又來找我了。我後來才明白,她不是請教我怎麼辦,而是在我面前賣弄她的功夫,她現在的功夫能一閉眼睛全是蛇。
你們老同學還記得嗎?有個人頭疼了很多年,醫生怎麼也治不好她的頭疼,原因就是因爲聽了大法師的話,整天唸佛,結果唸出了連醫生都治不好的病。一般人會想:他叫我整天唸佛是叫我精進呀。那搞出事情來呢?你找誰去算賬?無知的好心會帶來惡劣的後果,所以這種好話是聽不得的。
好比我年輕時會推拿,去一個親戚家給她推拿,她要留我吃飯,可是飯菜都還沒准備,她忙著下面條,我只好坐下來。端來一碗光面,吃完了,要給我去添,我跟她說:“添一點點。”又是一大碗,我吃不下,她偏要我吃,“自家人嘛,別客氣,別客氣。”她老說我客氣。(衆笑)意思她不相信我吃飽了,我實在吃不下,留下來又不好,她又在旁邊催,“吃啊,吃啊。”(衆笑)甯波話叫:“缺哪缺哪。”光面上面一葉青菜都沒有,硬是吃下去了,又要把我碗搶走,我想這下糟了,我不給她搶,她拼命要搶,像拔河那樣比氣力。最後我手一松,給她搶走了,又來一碗。(衆笑)還是:“自家人莫客氣,莫客氣。”結果我吃到了這兒,(用手指喉嚨)站都站不起來了。(衆…
《觀師持戒、多聞、解空功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