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師持戒、多聞、解空功德▪P9

  ..續本文上一頁笑)我想咋辦呢?靈機一動,想到我學過轉腰功夫,(衆笑)最後終于把面慢慢轉下去了,總算站起來了。你看看,她又不花什麼本錢,表示非常熱情,卻把我搞苦了,想來想去,人家是好心呀,只怪我自己業障深重。我是用這個事實來作一個比方,其實邪師邪說就是玩弄這一套,而你真是有苦說不出啊。

  ““生死在握”一句是定學”,修什麼法門都好,可真要了生死,沒有定力是了不脫的,唸佛還要唸到一心不亂。有沒有把握就問你自己有沒有入定。說到這裏,你們可不能一聽我這樣說,就想:要入定才能了生死,結果每次修定,“快快入定,我要了生死,快入定啊,入定啊。”(衆笑)你想快快入定,這個念頭本身就是妄念,只有愚蠢的人才會這麼幹的,有句老話:欲速則不達。

  又如唸佛,原本唸六個字,有人說:“年紀大了,來不及了,趕快唸四個字。四個字可以多唸一點。”聽起來好像都是爲你好,結果怎麼樣呢?老太太高血壓,一著急很危險。我對高血壓深有體會啊,心裏稍微有點牽挂,稍微有點情緒上的波動,血壓就升高,所以高血壓的人不能著急緊張。現在科學上提出來,要叁個半分鍾,就是在起床時,要在床上躺半分鍾再起來,坐起來又坐半分鍾,下床時要兩腿下垂在床沿過半分鍾再站起來。這就說明高血壓的人不能著急,一切都要非常緩和。現在差不多老年人都有高血壓,滿腦子想:來不及了,來不及了。不是叫你著急嗎?心裏想唸得越多越好,還邊唸邊跟旁邊人講講話。白天事情忙,又說唸佛只能增加不能減少,否則罪過無量,嚇得到晚上十一點鍾還在唸,這麼著急緊張危險不危險?何況心想:來不及了,抓緊一點。這就是妄想,妄想不斷又怎能達到一心不亂呢?真正說,唸佛要唸而無念,唸到心裏一個念頭也沒有。

  “于定力則能于生死來去自在”,來也自在,去也自在,自在在哪裏?自在在定力。從前清定上師講經時常講這句話:“你們發願往生極樂世界,要發菩提心啊,快去快來啊。”快去快來就是來去自在!你有這個水平嗎?你即使真的往生到蓮花裏去了,蓮花不開你也回不來啊,即使蓮花開了,你要回娑婆世界還得有定力才能來。哪有靠身子飛來飛去的?如果你有定力,一入定,一刹那就到。

  阿羅漢到他方世界,只要曲伸臂傾,這是定的力量,你要去極樂世界,也要靠定力才能去得了。照《佛說阿彌陀經》講,去極樂世界要過十萬億佛土,不是過十萬億星球啊,也不知道要過多少星球才能遇到一個佛土,這麼遠,真能往生的人照樣能到,靠什麼?靠定力。平常一個人拖著這樣沈重的軀殼,就算能走一百裏路,再走你也走不動了。

  既然不是身體去的,那是什麼東西去的?心去的。因爲心的速度最快,所以能去得了。假如凡夫一顆妄心也有這種力量,釋迦佛何必叫你修行呢?只有修行人的一顆心,依修禅定獲得的定力才能去。所以遠在天邊,也可以近在眼前,你心定得下去阿彌陀佛就在眼前。

  修行人在禅定中,或者正在趨向定的途中,其味無窮啊。彈鋼琴的人,彈到心一境性時什麼也沒了,房子也沒了,會出現這種境界。如果你真的出現了這種什麼都沒了的境界,真的一點亂心也沒有,也就能穿牆而過,這全靠定的力量,叫定力。有定力才能出這樣特殊的能力,特殊的境界。

  上師有戒德,有慧德,還有定德。戒能止惡,智慧能消除愚癡,定能使我們成就。

  “生死在握”這一句,是說上師的解空功德,我們講空可以大講特講,因爲整個佛法都在空門裏,整個佛法歸納在無,無就是空。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叁種解脫門就是空跟無。要解空首先要在理論上悟到空,真要證到空性,只有禅定才能使你得到親證,所以在般若智慧前面是禅定度。你不通過禅定這一步,般若智慧是出不來的,理論上得到的智慧都是廣般若,說的全是世俗谛,僅僅給你一個理解,但你的心可沒有經過長期的訓練而得到親證。

  解是什麼?空是什麼?解是解縛,空是放下,這麼講就具體了,修起來就有充實感,現實感。衆生被什麼縛?被煩惱縛,什麼東西使我們放不下?執著使我們放不下,解縛要靠智慧,要靠覺悟,覺悟都來自智慧,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想得通,智慧越大想通得越快。上師叁寶給我們的智慧僅是一個解縛的方法,而真正解這個縛的還是你自己。沒有方法你也找不到一個頭,有了方法你不解,仍然沒用。不要去依靠別人。

  你們修行依靠我老師領路,其實靠我只能靠兩種力量,一種,我把懂的告訴你,一種我給你作有形無形的加持,這僅僅給你一點力量,真正動手解縛還要用你自己的手,古人說過:解鈴還須系鈴人。當初是你自己的煩惱把你綁起來,現在要解開還得你自己解。

  不是有句話嗎?“作繭自縛”。蠶吐出絲來把自己圍在裏邊,可是它要出來誰也幫不了忙,還是靠它自己變成了飛蛾,咬破了繭才能飛出來。自己解放自己,自己解脫生死。

  說,“說到底是我自己解放自己,要你老師幹什麼?”不要老師你什麼都不懂。如果現在能海上師還在,你向我求法,我給你寫張紙條,叫你上五臺山去跟能海上師學法,可是如今能海上師圓寂了,我也只能把你收下來。

  有些人心裏會想:我跟傅老師學是出于沒辦法,因爲能海上師圓寂了,只能這樣了。你們有沒有這種心態我不知道,可是初來的人可能有這種心態吧?所以對于這種心態的人我說話就經常不起作用了。

  那麼傅老師到底能起什麼作用,我曾經作過解說,深圳有這麼個人跟我學法,一會兒向我求忏悔,沒多久又來向我求忏悔,忏悔來忏悔去就是:“老師我求忏悔,我對你太不恭敬了。”“老師我忏悔,我對你不相信。”“老師……”不斷忏悔不斷犯。後來我就跟他說:“你應該知道我這個老師至少是一個接線板,因爲能海上師圓寂了,你又沒有這麼大福氣親自聽能海上師講法,好比你這根電線沒有那麼長,如果中間再接一個接線板通過去,你這個電燈就會亮。你別小看這個接線板,沒有這個接線板,或者你把這個接線板拔掉,你這個電燈就亮不了,即使不拔掉,你信心動搖,好比把插頭動搖,這個電燈一會兒亮一會兒熄,你能寫字嗎?”

  你這樣事情放不下,那樣事情放不下,總括起來是煩惱放不下,同樣是人,別人怎麼放得下?“我就是這麼個脾氣嘛。”是因爲脾氣關系放不下,脾氣就是煩惱形成的,發起脾氣來全表現煩惱,造惡業全是在煩惱裏造的,煩惱可怕到什麼程度?即使一個佛弟子懂法,煩惱起來了,照樣要發脾氣,既傷害了人又對自己沒好處。常有人說:“這個人心是好的,就是脾氣壞。”師父脾氣壞,徒弟全嚇得跑光,徒弟脾氣壞,師父說:“我沒本事教育你,你走吧。”有啥好處?

  所以,要想解空,我看還是具體一點,你還是先從脾氣煩惱中解放出來,先把脾氣煩惱放下,然後才會在禅定中得到殊勝的利益。

  嚴格來說,禅定是不能隨便給人修的,要修也得有個層次,開始先修空觀、數息觀,止止妄念。你們現在修的禅定在逐步往上提,你們心裏可能在想:老師怎麼還不換新的觀呢?修了兩個月了還是這個觀。其實你們現在學到的觀已經有幾十個了,應該說是教得太快了吧?學到後來越學越細,把你的心也越磨越細,必然會使你分散的心慢慢集中起來,否則後面的觀你是修不起來的。

  心越細力量越大,用錯了地方可不得了,心力強的人非常勇敢,能不怕困難,堅持到底。心力強的人如果走錯路了呢?你發脾氣去擾亂別人,傷害別人,也是勇敢,脾氣發到底,那就壞了。所以光修禅定不持戒不行的,光修禅定不聽法不行的。尤其是現在的人煩惱重了,根機也差了,所以歸納到最後還是這句話:學法修行戒定慧不能缺一,要圓滿。今天講到這兒。(回向)

  

  傅味琴講于清涼山佛學苑 2005.2.5

  (農曆十二月二十二能海上師誕辰紀念日起講)

  頌:功德生源戒海廣複深,

  多聞寶藏積聚善充盈,

  生死在握能仁主第二,

  恒常安住調伏所瓦德。

  生死在握能仁主第二

  了生死要有堅固的信心,要有迫切的要求,要有堅強的意志力,這樣才能使你有力量修成就,否則的話,說是會說,懂也懂,仍然是了不脫。哪怕你下一世還想了生死,如果還是這副樣子,你還是了不脫,生生世世這個樣子,生生世世了不脫。

  有時候靠數量的累積,也能發生很大的變化,有時候靠數量的累積仍然不頂事。比如棉花能禦寒,這條被子四斤重,到了嚴寒的冬天,不夠暖和,那麼再加兩斤棉花,六斤重的被子,它就起作用了。有一種,很像棉花,實非棉花,就是賣給小孩子的棉花糖,在轉動的機芯中放點糖下去,轉出來的都像棉花那樣,棉花糖能當棉花用嗎?再多也不頂事啊。量變要産生質變,才會突破,不産生質變,始終是量變,能行嗎?

  想喝一點茶水,把冷水煮開了才能喝,你光是鍋子裏加冷水,底下不燒火,加得再多能變開水嗎?所以在質上沒有發生變化,隨便你修行多少時候,都難成就。

  做老師講課也是如此,如果你講課是把傅老師講的話重複一遍,初聽的人,覺得你講得好,假如他從前聽過傅老師的講法,他就不感興趣了。所以你們學習是第一步,照樣畫葫蘆,畫得像,不能說你錯,可是你沒有自己的東西啊,要怎麼樣才叫做有成就了呢?你要把老師的東西變成你自己的東西,既沒有違背法上的原則,並在老師的啓發下你自己又能悟出很多道理來,而且悟得沒有錯,要這樣呀。

  有的在量變過程中反而越變越麻煩了,比方說老同學擺老資格,可是別人看這個老同學比新同學還不如,這豈不越變越糟糕了。就拿剛才的比喻來說,鍋子裏本來只有一點水,你不點火,等到水加滿了,你忽然想起來:還是要開煤氣竈點火啊。你原來只有這一點冷水,一煮就煮開了,給你加了一鍋冷水,要煮開非得一個小時不可,時間更慢了!所以你們在數量上增加,年歲在增加,聽法越聽…

《觀師持戒、多聞、解空功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平等愛徒的樂趣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