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笑)我想咋办呢?灵机一动,想到我学过转腰功夫,(众笑)最后终于把面慢慢转下去了,总算站起来了。你看看,她又不花什么本钱,表示非常热情,却把我搞苦了,想来想去,人家是好心呀,只怪我自己业障深重。我是用这个事实来作一个比方,其实邪师邪说就是玩弄这一套,而你真是有苦说不出啊。
““生死在握”一句是定学”,修什么法门都好,可真要了生死,没有定力是了不脱的,唸佛还要唸到一心不乱。有没有把握就问你自己有没有入定。说到这里,你们可不能一听我这样说,就想:要入定才能了生死,结果每次修定,“快快入定,我要了生死,快入定啊,入定啊。”(众笑)你想快快入定,这个念头本身就是妄念,只有愚蠢的人才会这么干的,有句老话:欲速则不达。
又如唸佛,原本唸六个字,有人说:“年纪大了,来不及了,赶快唸四个字。四个字可以多唸一点。”听起来好像都是为你好,结果怎么样呢?老太太高血压,一着急很危险。我对高血压深有体会啊,心里稍微有点牵挂,稍微有点情绪上的波动,血压就升高,所以高血压的人不能着急紧张。现在科学上提出来,要三个半分钟,就是在起床时,要在床上躺半分钟再起来,坐起来又坐半分钟,下床时要两腿下垂在床沿过半分钟再站起来。这就说明高血压的人不能着急,一切都要非常缓和。现在差不多老年人都有高血压,满脑子想:来不及了,来不及了。不是叫你着急吗?心里想唸得越多越好,还边唸边跟旁边人讲讲话。白天事情忙,又说唸佛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否则罪过无量,吓得到晚上十一点钟还在唸,这么着急紧张危险不危险?何况心想:来不及了,抓紧一点。这就是妄想,妄想不断又怎能达到一心不乱呢?真正说,唸佛要唸而无念,唸到心里一个念头也没有。
“于定力则能于生死来去自在”,来也自在,去也自在,自在在哪里?自在在定力。从前清定上师讲经时常讲这句话:“你们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要发菩提心啊,快去快来啊。”快去快来就是来去自在!你有这个水平吗?你即使真的往生到莲花里去了,莲花不开你也回不来啊,即使莲花开了,你要回娑婆世界还得有定力才能来。哪有靠身子飞来飞去的?如果你有定力,一入定,一刹那就到。
阿罗汉到他方世界,只要曲伸臂倾,这是定的力量,你要去极乐世界,也要靠定力才能去得了。照《佛说阿弥陀经》讲,去极乐世界要过十万亿佛土,不是过十万亿星球啊,也不知道要过多少星球才能遇到一个佛土,这么远,真能往生的人照样能到,靠什么?靠定力。平常一个人拖着这样沉重的躯壳,就算能走一百里路,再走你也走不动了。
既然不是身体去的,那是什么东西去的?心去的。因为心的速度最快,所以能去得了。假如凡夫一颗妄心也有这种力量,释迦佛何必叫你修行呢?只有修行人的一颗心,依修禅定获得的定力才能去。所以远在天边,也可以近在眼前,你心定得下去阿弥陀佛就在眼前。
修行人在禅定中,或者正在趋向定的途中,其味无穷啊。弹钢琴的人,弹到心一境性时什么也没了,房子也没了,会出现这种境界。如果你真的出现了这种什么都没了的境界,真的一点乱心也没有,也就能穿墙而过,这全靠定的力量,叫定力。有定力才能出这样特殊的能力,特殊的境界。
上师有戒德,有慧德,还有定德。戒能止恶,智慧能消除愚痴,定能使我们成就。
“生死在握”这一句,是说上师的解空功德,我们讲空可以大讲特讲,因为整个佛法都在空门里,整个佛法归纳在无,无就是空。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三种解脱门就是空跟无。要解空首先要在理论上悟到空,真要证到空性,只有禅定才能使你得到亲证,所以在般若智慧前面是禅定度。你不通过禅定这一步,般若智慧是出不来的,理论上得到的智慧都是广般若,说的全是世俗谛,仅仅给你一个理解,但你的心可没有经过长期的训练而得到亲证。
解是什么?空是什么?解是解缚,空是放下,这么讲就具体了,修起来就有充实感,现实感。众生被什么缚?被烦恼缚,什么东西使我们放不下?执著使我们放不下,解缚要靠智慧,要靠觉悟,觉悟都来自智慧,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想得通,智慧越大想通得越快。上师三宝给我们的智慧仅是一个解缚的方法,而真正解这个缚的还是你自己。没有方法你也找不到一个头,有了方法你不解,仍然没用。不要去依靠别人。
你们修行依靠我老师领路,其实靠我只能靠两种力量,一种,我把懂的告诉你,一种我给你作有形无形的加持,这仅仅给你一点力量,真正动手解缚还要用你自己的手,古人说过:解铃还须系铃人。当初是你自己的烦恼把你绑起来,现在要解开还得你自己解。
不是有句话吗?“作茧自缚”。蚕吐出丝来把自己围在里边,可是它要出来谁也帮不了忙,还是靠它自己变成了飞蛾,咬破了茧才能飞出来。自己解放自己,自己解脱生死。
说,“说到底是我自己解放自己,要你老师干什么?”不要老师你什么都不懂。如果现在能海上师还在,你向我求法,我给你写张纸条,叫你上五台山去跟能海上师学法,可是如今能海上师圆寂了,我也只能把你收下来。
有些人心里会想:我跟傅老师学是出于没办法,因为能海上师圆寂了,只能这样了。你们有没有这种心态我不知道,可是初来的人可能有这种心态吧?所以对于这种心态的人我说话就经常不起作用了。
那么傅老师到底能起什么作用,我曾经作过解说,深圳有这么个人跟我学法,一会儿向我求忏悔,没多久又来向我求忏悔,忏悔来忏悔去就是:“老师我求忏悔,我对你太不恭敬了。”“老师我忏悔,我对你不相信。”“老师……”不断忏悔不断犯。后来我就跟他说:“你应该知道我这个老师至少是一个接线板,因为能海上师圆寂了,你又没有这么大福气亲自听能海上师讲法,好比你这根电线没有那么长,如果中间再接一个接线板通过去,你这个电灯就会亮。你别小看这个接线板,没有这个接线板,或者你把这个接线板拔掉,你这个电灯就亮不了,即使不拔掉,你信心动摇,好比把插头动摇,这个电灯一会儿亮一会儿熄,你能写字吗?”
你这样事情放不下,那样事情放不下,总括起来是烦恼放不下,同样是人,别人怎么放得下?“我就是这么个脾气嘛。”是因为脾气关系放不下,脾气就是烦恼形成的,发起脾气来全表现烦恼,造恶业全是在烦恼里造的,烦恼可怕到什么程度?即使一个佛弟子懂法,烦恼起来了,照样要发脾气,既伤害了人又对自己没好处。常有人说:“这个人心是好的,就是脾气坏。”师父脾气坏,徒弟全吓得跑光,徒弟脾气坏,师父说:“我没本事教育你,你走吧。”有啥好处?
所以,要想解空,我看还是具体一点,你还是先从脾气烦恼中解放出来,先把脾气烦恼放下,然后才会在禅定中得到殊胜的利益。
严格来说,禅定是不能随便给人修的,要修也得有个层次,开始先修空观、数息观,止止妄念。你们现在修的禅定在逐步往上提,你们心里可能在想:老师怎么还不换新的观呢?修了两个月了还是这个观。其实你们现在学到的观已经有几十个了,应该说是教得太快了吧?学到后来越学越细,把你的心也越磨越细,必然会使你分散的心慢慢集中起来,否则后面的观你是修不起来的。
心越细力量越大,用错了地方可不得了,心力强的人非常勇敢,能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心力强的人如果走错路了呢?你发脾气去扰乱别人,伤害别人,也是勇敢,脾气发到底,那就坏了。所以光修禅定不持戒不行的,光修禅定不听法不行的。尤其是现在的人烦恼重了,根机也差了,所以归纳到最后还是这句话:学法修行戒定慧不能缺一,要圆满。今天讲到这儿。(回向)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 2005.2.5
(农历十二月二十二能海上师诞辰纪念日起讲)
颂:功德生源戒海广复深,
多闻宝藏积聚善充盈,
生死在握能仁主第二,
恒常安住调伏所瓦德。
生死在握能仁主第二
了生死要有坚固的信心,要有迫切的要求,要有坚强的意志力,这样才能使你有力量修成就,否则的话,说是会说,懂也懂,仍然是了不脱。哪怕你下一世还想了生死,如果还是这副样子,你还是了不脱,生生世世这个样子,生生世世了不脱。
有时候靠数量的累积,也能发生很大的变化,有时候靠数量的累积仍然不顶事。比如棉花能御寒,这条被子四斤重,到了严寒的冬天,不够暖和,那么再加两斤棉花,六斤重的被子,它就起作用了。有一种,很像棉花,实非棉花,就是卖给小孩子的棉花糖,在转动的机芯中放点糖下去,转出来的都像棉花那样,棉花糖能当棉花用吗?再多也不顶事啊。量变要产生质变,才会突破,不产生质变,始终是量变,能行吗?
想喝一点茶水,把冷水煮开了才能喝,你光是锅子里加冷水,底下不烧火,加得再多能变开水吗?所以在质上没有发生变化,随便你修行多少时候,都难成就。
做老师讲课也是如此,如果你讲课是把傅老师讲的话重复一遍,初听的人,觉得你讲得好,假如他从前听过傅老师的讲法,他就不感兴趣了。所以你们学习是第一步,照样画葫芦,画得像,不能说你错,可是你没有自己的东西啊,要怎么样才叫做有成就了呢?你要把老师的东西变成你自己的东西,既没有违背法上的原则,并在老师的启发下你自己又能悟出很多道理来,而且悟得没有错,要这样呀。
有的在量变过程中反而越变越麻烦了,比方说老同学摆老资格,可是别人看这个老同学比新同学还不如,这岂不越变越糟糕了。就拿刚才的比喻来说,锅子里本来只有一点水,你不点火,等到水加满了,你忽然想起来:还是要开煤气灶点火啊。你原来只有这一点冷水,一煮就煮开了,给你加了一锅冷水,要煮开非得一个小时不可,时间更慢了!所以你们在数量上增加,年岁在增加,听法越听…
《观师持戒、多闻、解空功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