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律海十門》開示▪P6

  ..續本文上一頁方面來說,是表示別解脫戒的重要性。別解脫戒,又稱別別解脫戒,各不相同,非常細致。這是佛的慈悲,佛的方便善巧,衆生的生活環境不同,發心也有大小,所以佛就根據情況,你適合受哪種戒,佛就給你製定哪種戒。

  居士五戒,可以結婚

  比丘戒、比丘尼戒,在家居士是沒有辦法做到的,因爲在家居士有家庭負擔,必須他去照顧,而且還有男女間的夫妻關系,要養兒育女,所以佛就製定五戒。五戒中的淫戒性質,跟八戒和比丘戒裏的性質不同,五戒裏的淫戒指的邪淫,不是邪淫是允可的。在家人所以要成家,可以生兒育女,養兒防老。

  出家人對男女不能起愛心

  可是釋迦佛對出家人的要求提高了,出家人主要是了生死,所以出家人的淫戒就包括正淫也要斷掉。不管是五戒,八戒,比丘、比丘尼戒,都有這樣一條淫戒,僅僅因爲生活環境不同而有所區別。出家人犯了淫欲,性質就嚴重了,因爲出家人是以淫戒爲首,出家人男女不淨爲最嚴重,是破戒,出家人犯了淫戒那完全是墮入惡道的因,修行人稍微有點愛心,就不清淨了。

  了脫生死才是度

  那麼佛怎麼去度在家人?佛說五戒保人身,並不是說給你五戒,就算把你度了。你現在一世做人,受五戒,不犯戒,下一世仍然做人,這只能算是防止你下叁惡道,把你下叁惡道這條路防止一下。什麼叫度呢?度是要度到彼岸,要了脫生死才算度。

  殺盜淫妄酒不能做

  五戒也稱別別解脫戒,能保你得人身, 解脫叁惡道,可是我們現在本來就是人,後世仍然做人。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所以光持五戒是不夠的,持戒只是止住你的惡業,殺盜淫妄酒,造了惡業人身保不住,你想不通,說人身保不住,我現在仍然是人嘛,但是你還沒有死啊,做人的福氣還沒有完啊,死了以後這個人的身體就要壞了,那麼下一世什麼身體這就難說了,也許是狗身、牛身、馬身、餓鬼身、地獄身。

  聽課亂想,修定昏沈,不算好學生

  持了戒還要修禅定,還要從智慧中覺悟過來啊,只有斷盡煩惱才能夠了脫生死。比如說佛學苑有很多規章製度,規章製度不許可的,你不能做。這是保你不闖禍,保證這個佛學苑能夠安定團結,可是你天天吃飯睡覺,有啥意思?規章製度的目的是爲了使大衆能安心學法獲取智慧,修學禅定,改造習氣,否則你規章製度都遵守得很好,聽起課來胡思亂想;修起定來,直打瞌睡,一個月下來無所收獲,那麼這個規章製度對你有什麼利益呢?

  沒有定力,沒有智慧,不頂事

  戒是相當重要的,中國佛教出現了宗派後,有專門研究戒律的,屬于叁藏中的律藏,你重視戒很好,可別忘了修禅定啊。你把戒持得很好,是戒律清淨,從不做壞事,成爲佛門裏的好人,可你仍然沒有定力,沒有智慧啊,沒有禅定去開發無漏智慧啊!好比一個學生在學校裏每年都是遵守紀律的模範,可是考試功課只有 24分,這個學生仍然不頂事啊。所以持了律儀戒,還要修習定慧。

  末法時期,更要以戒爲師

  戒定慧要以律儀戒爲基礎。好比蓋高樓大廈,打地基是非常重要的,非但地基要打得牢,還有材料要具備,設計都要非常紮實,這都是基礎啊。可是基礎都有了,土地也平整了,叁年乃至叁十年沒有把樓房蓋起來,可惜不可惜啊。說沒有關系,咱們就做爲一個體育場吧,體育場也不能避風雨啊,所以對戒要重視,這是不錯的,可是不能只停留在戒上就夠了,還要修定慧。

  受了戒,不知戒條,忙了個空

  就拿戒的本身來說,你還要提高,你要修菩薩法,還必須要受菩薩戒,行菩薩道要有規則的,那就是以菩薩戒爲規則。有人受完菩薩戒,受到別人的贊歎:“你跑得快,你已經受了菩薩戒了。”其實那個受菩薩戒的人對菩薩戒一懂不懂,那起什麼作用呢?我有一年在深圳,晚上深圳的學生來看我,我說你們今天晚上想聽什麼?同學之間在說,“你受了菩薩戒了,比我們快啊。”就贊歎他,他就說:“就請老師講講菩薩戒吧。”我說好。他邊聽邊害怕,說:“哎呀,早知這樣,我不該去受菩薩戒的,我全犯光了。”受了菩薩戒的人,往往受人贊歎,紅本本裏也證明你受了菩薩戒,可是他受個“零”分的菩薩戒,就好比買了一件新衣服,不知道怎麼去保藏,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料子,該怎樣洗,該怎麼樣穿,不知安頓,隨手一丟,一拿出來全都發黴了,比髒還要髒,多了一層黴蒸氣,這簡直給自己開玩笑,忙了一個空了,還要背罪過,還對不起釋迦佛。

  受了菩薩戒,還要學菩薩法

  受了菩薩戒,還要學菩薩法,現在人認爲懂不懂佛法沒關系,只要有個小廟,敲敲法器,人家叫你師父就行了。佛教竟然變成這樣了。年輕人有一種求知欲,但經文意義不懂,想懂得多一點,師父想:我老了,年輕人總得讓他們懂點佛法,以後居士們有什麼問,他也可以回答回答,就同意了。但佛法裏到底講些什麼呢?他一聽,修行要斷煩惱,心裏就不高興了,好比革命革到自己頭上來了,就不樂意了,一受批評,還是回小廟吧。

  (2001.4.5第五講未完)

  

  律海十門 (9)

  傅味琴

  

  

  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要認真對待

  學得太少,佛法成了點綴品

  佛法在末法時期變成不是斷煩惱、了生死的方法了,學得太少就變成是點綴點綴的裝飾品了。說“這位小師父到佛學院學過,是法師哩。”請你講講六波羅蜜,你說“六波羅蜜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這就是六個波羅蜜。”就那麼簡單,法義講不出來就不成爲斷煩惱的法了。如今有的善知識也不大想講法了,不是他沒菩提心,講了以後,給這些人拿回去當裝飾品,這是糟蹋佛法了。所以我剛才特地語重心長跟你們說,你們到底是來學佛法斷煩惱、改習氣,還是爲了學一點好拿回去作裝飾品?

  照菩薩戒行菩薩道,是真菩薩乘

  住過大廟的人遠遠超過住小廟的人,大廟裏有叢林規矩啊,小廟裏自由散漫。哪可以沒有規矩呢?所以菩薩戒也要講規矩啊,你照菩薩戒去行菩薩道,才是真正的菩薩乘。

  密乘戒要建立在律儀戒、菩薩戒基礎上

  修密要受密乘戒,密乘戒是在律儀戒、菩薩戒這兩個基礎上建立的。律儀戒都沒有修好,菩薩戒也不懂,就去修密,就好比沒有一層樓、二層樓,你這個算什麼叁層樓?密乘戒十四條根本罪,第一條違依止法。現在很多沒資格當師的也當起上師來了,因爲帽子高,氣派大,是會有人去的,或許他並不是善知識,你去依止他,受了密乘戒,一切全得聽他的,不聽他的,就違依止法。現在這種事情很多啊。

  擇師有擇師法,不能盲從

  其實密乘戒中“違依止法”屬根本罪,這是指有正知正見、有傳承的顯密圓滿的善知識說的,可不能被他人盜用了。假如他是一個惡知識,你去依止他,樣樣緊跟他,他下地獄,你也緊跟著下地獄。要學密首先要遵守擇師法,你對自己選擇的師啊,要好好地從師的十種功德方面去看,不能盲目跟從。否則,他跟你說“這是密法,這是快速成佛法,這個修法能夠即身成佛。”你信了,結果他自己都沒水平修這個法,你能修嗎?

  擋不住貪瞋癡,即被毒害

  一般地說,沒有四、五十年功夫,能在佛法裏精通什麼呀,很多人年紀輕輕,當起金剛上師來了,真是令人費解。老年人經受風波,容易看破,年輕人血氣方剛,男女心正在活躍時,你能擋得住貪瞋癡嗎?你不能以毒攻毒,反被毒害,何況如今有不少是利用佛教搞外道。

  有時候鴉片也是藥,因爲止疼的效果好,可是醫院裏使用的劑量是嚴格控製的。律儀戒、菩薩戒都沒有學好,你能嚴格控製得了嗎?用毒藥別變成吸毒了。

  修密教,可不能被貪瞋癡俘虜

  打個比方,《智取威虎山》中小分隊的偵察兵楊子榮扮土匪,與土匪一模一樣,可是他是假土匪,最後,解放軍把土匪消滅了。假如你想:土匪的生活也不錯,我幹脆就當土匪吧,那你就成了叛徒。所以修密教的人是消滅貪瞋癡啊,可不能去當貪瞋癡的俘虜。

  戒要嚴肅認真,不能開玩笑

  不論是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都要嚴肅認真對待,不能開玩笑。尤其是女衆專修班這一段時期的風波,使人想不通,居士受五戒,沙彌尼比丘尼戒更多了,對戒律不重視,整天犯戒的佛弟子,又怎樣培養他們當佛門龍象呢?保證不算數,豈不成妄語了,真使人失望啊。有人說了:“人別跑光了,還是放寬一點吧。”爲了從嚴才辦專修班,一時嚴不起來,只能逐步逐步嚴。如果你真正有志氣的話,以戒爲師啊,如果你再頂不住,你自己要走,我們也留不住,你自動淘汰。退心的理由,在我們看來都不是理由,這不叫退學,這叫逃學。校規裏只有不得半途退學這一條,沒有半途退學一條,你自己看准了簽保證書的啊。所謂同意你退學,不過是不勉強你罷了。

  受了戒要學戒

  別解脫戒,每個佛弟子都要受;弘法利生,要受菩薩戒;不想學密的人,用不著受密乘戒,跟你沒關系。受戒了,就要做到,不做到就是犯戒,所以要“事前問律師”,律師就是給你受戒的師,有不懂的地方受戒前要請律師給我講一講,能做得到,我就受,做不到我就不受。受了戒要學戒,不學戒,上午受戒,下午犯戒了。 

  佛門不是自由散漫的地方

  佛門不是自由散漫的地方

  現在有的人把佛門當成可以自由自在的地方,我愛怎麼就怎麼,因果可是沒你想得這麼自在。從前有個出家人,在一個大廟裏當主持,臨死的時候很恐怖地叫,“地獄啊,地獄啊”,你怎麼好隨隨便便?難道也想到地獄裏去開開玩笑?想想是挺可怕的,可是他不怕。那些自由散漫、發脾氣、囂張,就是有罪過了。這兒是學法的地方,你對法不恭敬,那不是有罪過了?法是救你出生死輪回的,可是你的心卻會下叁惡道。

  師爲你關閉叁惡道門

  釋迦…

《《律海十門》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