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律海十門》開示▪P7

  ..續本文上一頁佛說過,如來在世以如來爲師,如來涅槃以戒爲師。你沒有戒等于沒有師,由此可見戒的重要性。那麼師呢?難道不重要嗎?如果師不重要,釋迦佛怎麼說“以戒爲師”啊?吵吵鬧鬧,在師前欺騙,背後說閑話,乃至于誣蔑、誹謗,我替那些人害怕,而他們卻自鳴得意,這個老師有什麼了不起,他極力地要把我叁惡道門關閉,我照樣打得開,勝利了。唉,這樣的人能稱佛弟子嗎?

  依戒依法的師就是善知識

  只要依戒依法的師就是善知識,戒重要,師更重要,因爲以戒爲師嘛。也就是說,你要像重視師那樣去重視戒。有很多人不理解,說:“佛協文教部這些年輕人,對他們的老師很恭敬,這是老師培養得好。”這是因爲他們懂得法,這兒是依戒依法的,他就不願離開了。

  不遵守戒規是跟釋迦佛搗亂

  你罵師,師不會少一分毫毛,可是你增加了一份罪過的重量,這是我從以戒爲師想到了這個“師”字。你對師恭敬,聽話,師定的規章製度,你就甘心情願地遵守,那不是事情好辦了嗎?搗亂的人,其實也不是跟師搗亂,也不是跟閩東佛學苑搗亂,是跟釋迦佛搗亂。

  

  經藏乃說法教化

  經藏乃說法教化,論藏是辯論,律藏製定戒律,均是對治煩惱,令正法久住。(能海上師)

  不深入經藏,說法教化難善巧方便

  下說:“經藏乃說法教化。”教化衆生必須深入經藏,不深入經藏,智慧不大,智慧不大很難善巧方便。善巧方便不是哄人騙人,不是世俗圓滑,而是智慧的運用。現在人善巧方便,大多並非善巧,叫貪圖方便。

  善巧方便不是貪圖方便

  我54年上五臺山,廣濟茅篷的一位出家人,出門迎接,一見我們就合掌念一句:彌陀佛。後來我聽能海上師講經,上師說五臺山的出家人怎麼唸彌陀佛?不對不對,要全稱,趕快不要這樣唸,這是末法現象,末法就是越來越不全了。你看從“南無阿彌陀佛”來個方便,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再來個方便,稱“彌陀佛”,或許再來一個方便稱“陀佛”。現在有的地方念阿彌陀佛可真是念兩個字,“阿——陀,阿——陀,”聽起來好像“阿婆阿婆”,這是把佛法從圓滿來切斷,搞成不全的這種做法的方便。

  真正智慧的方便,要懂佛法,並要“遍知有情心”,有情種種心態你都要明白。但是即使這樣,菩薩也很難度叁種人:大財富、大外道、邪知邪見。

  不講次第,把佛法搞亂了

  佛協文教部早晨的講經,現在在講十二緣起,講的方式就不一樣。有人說我是變化多端,爲什麼要不一樣?因爲他們聽了幾年了,你們還剛剛聽,用跟你們講的方式去跟他們講,不善巧;把跟他們講的方式來跟你們講,沒基礎的人也會“稀裏糊塗”。所以所謂方便不是亂方便,要有次序地上去就是方便,有次序不上去也不叫方便,不要把佛法搞亂了。

  跳越和不往前進都不叫方便

  快是好事情,亂就是壞事情。以前有句口號“多快好省”,可沒有提“多亂好省”。你跳不叫方便,停止不往前推進也不叫方便,所以一定要充實自己的佛法智慧,才能夠做到說法自在。(2001.4.5,第五講完) 

  不要人爲地製造滅法罪過

  人造會集本不能稱經

  經藏是指釋迦佛的說法教化。儒教的四書五經,道教的老子《道德經》,基督教的《聖經》,以及在佛門裏面出現的僞經,都不是佛經。我們對經的態度要嚴肅,要恭敬,要維護好,因爲衆生要想斷煩惱、了生死,全靠佛的說法教化。現在還有人把經典,這本抄幾句,那本抄一段,這叫會集本,不能稱經。佛只是在每次講法中講過那些話,可沒有講過這樣一本經。所以很多法師、善知識對這樣一種會集本稱什麼經,非常反感,指出這是極端錯誤的,一本經必須完整,釋迦佛頭上怎麼說,中間怎麼說,後面怎麼說,必須要圓滿。

  僞經和刪改佛經的罪過很大

  法寶到了末法時期,非但出現了僞經,而且往往被人刪改,這是一件可悲的事,因爲衆生全靠經典來理解佛的法義,運用法義去斷煩惱。佛經是佛親口所說,怎麼能改?我從前聽法師講過,要改佛經一個字,須有八地菩薩以上的成就。否則你改一個字,罪過很大。

  經文不全,會促使佛法速滅

  末法時期再下去,法寶會慢慢消滅,非但佛弟子不懂經文,無法修持,而且經書也不全了,衆生福氣越來越差。到最後你能得到經書其中一頁、半頁,你是大福氣了。再下去,你得到經書的一個殘角,也已經有福氣了。所以我們現在有完整的經書,應該要大量印送,大量弘揚。

  不要人爲地製造滅法罪過

  在完整的經書這本抽一句,那本抽幾句拼起來,豈不是人爲地在製造末法最後時刻?如果這種行爲受人贊揚,那麼別的人也跟他學了,拼拼湊湊都稱什麼經、什麼經,所以末法是人製造出來的,這種把以後的時刻提前來,加速滅法的罪過,恰恰是佛門裏的人搞出來的,所以像界诠法師和各地法師都在批判這個會集本。

  因果不能轉移,不可能“你的罪我來背”

  有位海外法師提到這本已被稱爲“經”的由夏蓮居編的會集本時說,叫大家盡管念,“如果有罪過,我替你背。”因果能夠由別人背嗎?因果只有自己親身受報,哪會移到別人身上去的?由于這件事情,我想起世俗上的親屬常會勸信佛的親人殺雞吃肉時說:“你盡管吃啊,如果有罪,算在我身上。”敢說這個話的人,當然是不信佛的,因爲他不相信有什麼因果,所以隨口說:“我來替你背。”這種人不懂佛法,不懂因果,誤人子弟,搞亂佛門,難道沒有罪過嗎? 

  末法最後的現象,不能作爲今天的提倡

  末法最後的現象,不能作爲今天的提倡

  到末法最後時刻,法都滅掉了,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在空中顯現“南無阿彌陀佛”幾個字,讓衆生都能夠看到有這麼一個佛號,種下善根,那麼現在是最後時刻嗎?末法1萬年,現在是才進入末法500年啊,只要一句佛號,樣樣都不要,那不是把末法的最後時期由于你的倡導、你的推動,移到今天來了?好比一個病人的家屬,在病人死亡尚遠的日子裏,要求醫生停止使用一切藥物,趕快打強心針,豈不亂搞?這樣不是促使病人更快死亡嗎?所以你們能夠發心來佛學苑學習佛法,這才是爲了不讓佛法很快地滅掉。

  修淨土法門也要深入經藏修戒定慧

  據說淨土宗初祖,他提出要深入經藏,要修戒定慧,主張“法門無量誓願學”。據說到二祖就逐漸脫離了其他經典,把心念佛號改爲口唸。你看佛經上念佛、念法、念僧都是心念的,“今”底下一個“心”,就是你現在心裏有佛,念念不忘,這就叫“念佛”。淨宗二祖可能出于好意,怕後世人心力太差,光靠心念,攝持不住,就提倡持名號時念出聲來,提醒自己,所以是幫助的作用,不是主要的作用。如果口唸心不念,口唸就不起作用。

  佛是主張從理解法義中獲得智慧

  開放政策以後,國內的淨土宗,在原已演變的基礎上,受到境外某些宗教勢力的滲透,在鋪天蓋地的磁帶、VCD影響下,國內修淨土唸佛的人也變成了只要一句,念經不必求懂。一本經不求懂有什麼作用?佛說過一個偈:“雖誦千句”,你雖能念一千句,“不解何益?”你不懂對你有什麼好處?這是佛批評的話,有人竟然提倡不必懂,這是違背佛的話而講的。底下兩句:“能解一偈”,你即使能夠理解一個偈,一個偈是四句話,“行可證道”,你尚可以修行證道。佛是反對不求懂,而是主張要從理解法義獲得智慧。

  要糾正以不懂爲高

  必須要糾正以懂爲低,以不懂爲高的風氣,如今大家爲了求高,都不懂法義了。聽說有人講法,講到半途,問聽的人你們懂嗎?其中有一個人點點頭,他大驚:“什麼?我都不懂,你會懂啊?”學生不懂,老師自己也不懂,豈不完了?可是末法時期衆生偏偏喜歡這一套,他把不懂的也自講一套,表示我高,假如學生回答:“聽不懂。”可見得我法講得多麼高啊!形成這樣風氣爲時已久了。當年成都有個佛學院,有個老師講禅宗,一堂課講下來就說:“我這一堂課,你們最多只有兩叁個人會懂。”學生都聽不懂,你還誇誇其談,表示自己了不起,就因爲這種不良的風氣形成了佛法的衰落。

  不懂的人把《心經》說成《多心經》

  只會唸不懂法的人,不要說法義不懂,連標點都不懂。從前我家的一個鄰居說:“你們全家天天唸經,其實我從前也會唸經。”我問他:“你會唸什麼經啊?”“我會唸“多心經”。”佛經裏,哪有一本叫“多心經”的?“多心經”念起來,這個心越來越多啦。他說的“多心經”,你們知道是哪一本經啦?(答:《心經》)哎,應該是《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他變了“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這些都是不懂的危害,非但自己毫無利益,還流傳後世害了後人,把佛法都搞亂了。 

  皈依叁寶要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皈依叁寶要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所以大家應該好好發心,要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應該這麼做的,因爲不管出家在家都是叁寶弟子。叁皈依中有“自皈依法,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你怎麼可以反過來說:“叁藏十二部讓別人去深入吧,咱們用不著的。”意思就是讓別人去皈依叁寶吧,咱們皈依兩寶好了。受了皈依戒、發了皈依願,卻偏不照佛的話去做,卻反說、反宣傳。

  沒有宿命通怎能知他人鈍根

  有人說,咱們都是鈍根,佛法不好懂,要深入全面地學,咋做得到?這些話不妥當。如果有人跟你說:“你是鈍根。”你問他:“你有沒有他心通?宿命通?”“沒有,我哪有神通啊!”“既然沒有他心通,沒有宿命通,你怎麼知道我是鈍根?”

  究竟是鈍根利根,說的人都沒根據

  有一次,我們去拜訪一位法師,他跟我說:“現在人都是鈍根,學禅定是比較困難的,當然了,你老師是兩樣的。”意思是說我老師…

《《律海十門》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