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方面来说,是表示别解脱戒的重要性。别解脱戒,又称别别解脱戒,各不相同,非常细致。这是佛的慈悲,佛的方便善巧,众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发心也有大小,所以佛就根据情况,你适合受哪种戒,佛就给你制定哪种戒。
居士五戒,可以结婚
比丘戒、比丘尼戒,在家居士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因为在家居士有家庭负担,必须他去照顾,而且还有男女间的夫妻关系,要养儿育女,所以佛就制定五戒。五戒中的淫戒性质,跟八戒和比丘戒里的性质不同,五戒里的淫戒指的邪淫,不是邪淫是允可的。在家人所以要成家,可以生儿育女,养儿防老。
出家人对男女不能起爱心
可是释迦佛对出家人的要求提高了,出家人主要是了生死,所以出家人的淫戒就包括正淫也要断掉。不管是五戒,八戒,比丘、比丘尼戒,都有这样一条淫戒,仅仅因为生活环境不同而有所区别。出家人犯了淫欲,性质就严重了,因为出家人是以淫戒为首,出家人男女不净为最严重,是破戒,出家人犯了淫戒那完全是堕入恶道的因,修行人稍微有点爱心,就不清净了。
了脱生死才是度
那么佛怎么去度在家人?佛说五戒保人身,并不是说给你五戒,就算把你度了。你现在一世做人,受五戒,不犯戒,下一世仍然做人,这只能算是防止你下三恶道,把你下三恶道这条路防止一下。什么叫度呢?度是要度到彼岸,要了脱生死才算度。
杀盗淫妄酒不能做
五戒也称别别解脱戒,能保你得人身, 解脱三恶道,可是我们现在本来就是人,后世仍然做人。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所以光持五戒是不够的,持戒只是止住你的恶业,杀盗淫妄酒,造了恶业人身保不住,你想不通,说人身保不住,我现在仍然是人嘛,但是你还没有死啊,做人的福气还没有完啊,死了以后这个人的身体就要坏了,那么下一世什么身体这就难说了,也许是狗身、牛身、马身、饿鬼身、地狱身。
听课乱想,修定昏沉,不算好学生
持了戒还要修禅定,还要从智慧中觉悟过来啊,只有断尽烦恼才能够了脱生死。比如说佛学苑有很多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不许可的,你不能做。这是保你不闯祸,保证这个佛学苑能够安定团结,可是你天天吃饭睡觉,有啥意思?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使大众能安心学法获取智慧,修学禅定,改造习气,否则你规章制度都遵守得很好,听起课来胡思乱想;修起定来,直打瞌睡,一个月下来无所收获,那么这个规章制度对你有什么利益呢?
没有定力,没有智慧,不顶事
戒是相当重要的,中国佛教出现了宗派后,有专门研究戒律的,属于三藏中的律藏,你重视戒很好,可别忘了修禅定啊。你把戒持得很好,是戒律清净,从不做坏事,成为佛门里的好人,可你仍然没有定力,没有智慧啊,没有禅定去开发无漏智慧啊!好比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每年都是遵守纪律的模范,可是考试功课只有 24分,这个学生仍然不顶事啊。所以持了律仪戒,还要修习定慧。
末法时期,更要以戒为师
戒定慧要以律仪戒为基础。好比盖高楼大厦,打地基是非常重要的,非但地基要打得牢,还有材料要具备,设计都要非常扎实,这都是基础啊。可是基础都有了,土地也平整了,三年乃至三十年没有把楼房盖起来,可惜不可惜啊。说没有关系,咱们就做为一个体育场吧,体育场也不能避风雨啊,所以对戒要重视,这是不错的,可是不能只停留在戒上就够了,还要修定慧。
受了戒,不知戒条,忙了个空
就拿戒的本身来说,你还要提高,你要修菩萨法,还必须要受菩萨戒,行菩萨道要有规则的,那就是以菩萨戒为规则。有人受完菩萨戒,受到别人的赞叹:“你跑得快,你已经受了菩萨戒了。”其实那个受菩萨戒的人对菩萨戒一懂不懂,那起什么作用呢?我有一年在深圳,晚上深圳的学生来看我,我说你们今天晚上想听什么?同学之间在说,“你受了菩萨戒了,比我们快啊。”就赞叹他,他就说:“就请老师讲讲菩萨戒吧。”我说好。他边听边害怕,说:“哎呀,早知这样,我不该去受菩萨戒的,我全犯光了。”受了菩萨戒的人,往往受人赞叹,红本本里也证明你受了菩萨戒,可是他受个“零”分的菩萨戒,就好比买了一件新衣服,不知道怎么去保藏,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料子,该怎样洗,该怎么样穿,不知安顿,随手一丢,一拿出来全都发霉了,比脏还要脏,多了一层霉蒸气,这简直给自己开玩笑,忙了一个空了,还要背罪过,还对不起释迦佛。
受了菩萨戒,还要学菩萨法
受了菩萨戒,还要学菩萨法,现在人认为懂不懂佛法没关系,只要有个小庙,敲敲法器,人家叫你师父就行了。佛教竟然变成这样了。年轻人有一种求知欲,但经文意义不懂,想懂得多一点,师父想:我老了,年轻人总得让他们懂点佛法,以后居士们有什么问,他也可以回答回答,就同意了。但佛法里到底讲些什么呢?他一听,修行要断烦恼,心里就不高兴了,好比革命革到自己头上来了,就不乐意了,一受批评,还是回小庙吧。
(2001.4.5第五讲未完)
律海十门 (9)
傅味琴
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要认真对待
学得太少,佛法成了点缀品
佛法在末法时期变成不是断烦恼、了生死的方法了,学得太少就变成是点缀点缀的装饰品了。说“这位小师父到佛学院学过,是法师哩。”请你讲讲六波罗蜜,你说“六波罗蜜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就是六个波罗蜜。”就那么简单,法义讲不出来就不成为断烦恼的法了。如今有的善知识也不大想讲法了,不是他没菩提心,讲了以后,给这些人拿回去当装饰品,这是糟蹋佛法了。所以我刚才特地语重心长跟你们说,你们到底是来学佛法断烦恼、改习气,还是为了学一点好拿回去作装饰品?
照菩萨戒行菩萨道,是真菩萨乘
住过大庙的人远远超过住小庙的人,大庙里有丛林规矩啊,小庙里自由散漫。哪可以没有规矩呢?所以菩萨戒也要讲规矩啊,你照菩萨戒去行菩萨道,才是真正的菩萨乘。
密乘戒要建立在律仪戒、菩萨戒基础上
修密要受密乘戒,密乘戒是在律仪戒、菩萨戒这两个基础上建立的。律仪戒都没有修好,菩萨戒也不懂,就去修密,就好比没有一层楼、二层楼,你这个算什么三层楼?密乘戒十四条根本罪,第一条违依止法。现在很多没资格当师的也当起上师来了,因为帽子高,气派大,是会有人去的,或许他并不是善知识,你去依止他,受了密乘戒,一切全得听他的,不听他的,就违依止法。现在这种事情很多啊。
择师有择师法,不能盲从
其实密乘戒中“违依止法”属根本罪,这是指有正知正见、有传承的显密圆满的善知识说的,可不能被他人盗用了。假如他是一个恶知识,你去依止他,样样紧跟他,他下地狱,你也紧跟着下地狱。要学密首先要遵守择师法,你对自己选择的师啊,要好好地从师的十种功德方面去看,不能盲目跟从。否则,他跟你说“这是密法,这是快速成佛法,这个修法能够即身成佛。”你信了,结果他自己都没水平修这个法,你能修吗?
挡不住贪瞋痴,即被毒害
一般地说,没有四、五十年功夫,能在佛法里精通什么呀,很多人年纪轻轻,当起金刚上师来了,真是令人费解。老年人经受风波,容易看破,年轻人血气方刚,男女心正在活跃时,你能挡得住贪瞋痴吗?你不能以毒攻毒,反被毒害,何况如今有不少是利用佛教搞外道。
有时候鸦片也是药,因为止疼的效果好,可是医院里使用的剂量是严格控制的。律仪戒、菩萨戒都没有学好,你能严格控制得了吗?用毒药别变成吸毒了。
修密教,可不能被贪瞋痴俘虏
打个比方,《智取威虎山》中小分队的侦察兵杨子荣扮土匪,与土匪一模一样,可是他是假土匪,最后,解放军把土匪消灭了。假如你想:土匪的生活也不错,我干脆就当土匪吧,那你就成了叛徒。所以修密教的人是消灭贪瞋痴啊,可不能去当贪瞋痴的俘虏。
戒要严肃认真,不能开玩笑
不论是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都要严肃认真对待,不能开玩笑。尤其是女众专修班这一段时期的风波,使人想不通,居士受五戒,沙弥尼比丘尼戒更多了,对戒律不重视,整天犯戒的佛弟子,又怎样培养他们当佛门龙象呢?保证不算数,岂不成妄语了,真使人失望啊。有人说了:“人别跑光了,还是放宽一点吧。”为了从严才办专修班,一时严不起来,只能逐步逐步严。如果你真正有志气的话,以戒为师啊,如果你再顶不住,你自己要走,我们也留不住,你自动淘汰。退心的理由,在我们看来都不是理由,这不叫退学,这叫逃学。校规里只有不得半途退学这一条,没有半途退学一条,你自己看准了签保证书的啊。所谓同意你退学,不过是不勉强你罢了。
受了戒要学戒
别解脱戒,每个佛弟子都要受;弘法利生,要受菩萨戒;不想学密的人,用不着受密乘戒,跟你没关系。受戒了,就要做到,不做到就是犯戒,所以要“事前问律师”,律师就是给你受戒的师,有不懂的地方受戒前要请律师给我讲一讲,能做得到,我就受,做不到我就不受。受了戒要学戒,不学戒,上午受戒,下午犯戒了。
佛门不是自由散漫的地方
佛门不是自由散漫的地方
现在有的人把佛门当成可以自由自在的地方,我爱怎么就怎么,因果可是没你想得这么自在。从前有个出家人,在一个大庙里当主持,临死的时候很恐怖地叫,“地狱啊,地狱啊”,你怎么好随随便便?难道也想到地狱里去开开玩笑?想想是挺可怕的,可是他不怕。那些自由散漫、发脾气、嚣张,就是有罪过了。这儿是学法的地方,你对法不恭敬,那不是有罪过了?法是救你出生死轮回的,可是你的心却会下三恶道。
师为你关闭三恶道门
释迦…
《《律海十门》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