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律海十门》开示▪P5

  ..续本文上一页以邪知邪见为人讲经说法,这种破法的恶人,你还以身口对他慈悲,你犯戒。 

  加个非法因缘,佛教就会变颜色

  矫枉过正

  有些人学得太少,懂得太少,才会受那种蒙蔽,说:“说不得,说了罪过。”我说法40年,都说我讲的法是正法。不过也有一句风趣话:“傅老师完全讲正法,不过太正了。”那岂不更好

  就好比“学雷锋学得好,学得太好了。”那不是更好?

  加上个非法因缘,佛教就会变颜色

  佛教如果加上一个不是根据法的因缘,佛法就要变颜色,就要缘起另外一种颜色了,你不信试试看,红色加红色仍然红色,红色加白色呢?成粉红了;红的加青的呢,也不是红,也不是青,成紫色了。能随便乱加颜色吗?乱加颜色,佛门就不像佛门了。有人认为佛门应该改进改进,说句笑话,如来的爸爸也不是你啊,是净饭王,他也是一个凡夫啊!只有把不符合佛规定的错误改掉,可不能把如来规定的法改变,何况现在的佛教你变、他变,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有人说现在什么时代了?还讲戒吗?他要把戒否定掉,或者说在时代的发展中戒也可以修改啊。那他是不认为如来的智慧是彻底圆满究竟的,就好比邪教说释迦牟尼佛不是最高的。如来规定是可以有方便的开许,但是要照佛法的原则去方便,不是根据你自己的原则方便,已经给你方便了,你不要没有边际啊。50年代我学习政治常听到有句话“不能宽大无边”,对犯错误的人宽大得有原则啊,你没有原则就变了宽大无边了。所以我们佛弟子千万要令如来欢喜,不能把原则做交易。

  事物因缘而生,因缘而变,因缘而散

  以上种种启发,讲得比较广了点,结合我们修行来讲,一切都是缘生。

  物质也是缘起,屋子是一个比喻,屋子比做般若,泥水匠、砖瓦、造屋子的图样,种种条件具足房子就造起来了。既然这个房子是缘起的,本来没有,因为条件聚合,缘起了房子,那么条件一分散,房子就没有了,仍然成了各种材料,条件变化掉了,这个房子也变了。比如本来两层楼的房,后来把屋顶铺铺平,再盖一层,变了三层了,本来是新房子,多少年以后,变成旧房子了。

  屋子即非屋子

  这么一说就可以明白,“是房子即非房子”,从形象上,相上看,有这么个物体,人们用语言文字给它取个名字叫房屋。屋子只是一个名称,实际上是木头、砖头、水泥堆起来罢了,堆成方形—方房子;砌成圆形—圆房子;堆得高一点—高房子;矮一点—平房子,取了很多名称。还有,原来这地方有房子,今年去看没有了,拆掉了,房子能拆得掉,就因为它本来就是聚集起来的,所以能拆掉。哪有拆不掉的房子?所以佛法说事物的体性本来是空,所以能够缘起,事物是在性空上缘起,所以它还是属于性空。所以“是房子,即非房子,是名房子,”这些道理《金刚经》说得最好 。

  人为了生活方便,取了种种名称

  为什么要取个名字啊?为了生活方便。人类在生活的历程里,从原始社会开始,慢慢聚集了很多语言文字,搞了很多名称,事物变化越多,名称越多。假如人只有一个名称,叫做人,生活就麻烦了,电话来了,“喂,有事吗?”“你叫人来听电话。”那么你看见人,就叫“人,你听电话。”(众笑)行吗?人还有男人女人,一个家庭主妇对保姆说:“你去叫男人来。”保姆一看见来了个男人,“喂,男人,我家的主人叫你去。”这还像啥样子。那怎么办?还要加姓加名,而且姓名也不能够:“哎,你叫啥名字啊?你的名字借给我抄抄好吗?”(众笑)不行的,名字要各人一个呀,怎么好抄人家的名字?所以这些名称本来没有,是人为了生活方便取出来的。 

  功德隐藏的好

  称“老”别执着,称“小”别生气

  不要执着,何必执着一个名相。上海有个人喜欢拍马屁,看见才30岁的人,“哎哟,这是陈老。”这个年轻人特别高兴,他也不想一想,老后面就是死,老死了,老有什么好的?以前我22岁,进佛门都称我“小傅”,到60多岁,仍然称我“小傅”,我挺高兴,一点不生气,你们“老”了,我还“小”呢(众笑)。小嘛,活得长呀,生什么气呀!

  有人给自己吹起高帽子戴上

  不要戴了高帽子就洋洋得意了,所以如来叫出家人剃头,意思就是别戴高帽子了(众笑)。越到末法时代,这个高帽子越容易戴,有一种,是别人给你戴上去的,有一种自己戴上去的。你只要吹一吹,高帽子就形成了。在十年动乱里面确实有这么一件事情,有一个说相声的演员被批斗,人们称为笑星,一出名就要批斗,红卫兵说:“给他戴高帽子。”这个相声演员说:“用不着各位辛苦,我已经带来了。”他从裤子袋里抽出来一只塑料做成的,“噗”一吹帽尖还特别高,往自己头上一套。从此我才知道,高帽子可以自己吹出来的,比如说:“我是什么什么菩萨化身”、“我的传承什么代”、“我是什么活佛转世”,或者“我是西方再来人”,“我已经开悟了”,这种事现在很多,大学里就发生过,同学一进宿舍就看他高高盘坐在双层铺上,进来一个他就说:“我已经开悟了,你是业障众生。”闹得来,把他没办法,最后只好送到精神病院(众笑)。

  功德隐藏的好

  我过去在上海,听说某人开悟了,这个人我很熟悉,脸墨黑的,看来毛细血管都没有打通,修禅的人,怎么毛细血管都打不通?说开悟了。那谁说的?听说他有几个学生,如果是他学生说的,学生都没有老师高,怎么能够证明老师开悟呢?如果是老师自己说的,从前开悟的人还要经过禅师印证,可是现在谁知道印证的人自己有没有开悟呢?所以我看不管有没有开悟,还是功德隐藏的好。

  最笨的人才显示自己的功德

  佛法越普及,越懂,吹牛的人越没有市场。隐藏功德最聪明,最有智慧,为什么?说句笑话,谁也不知道你有多少功德,你没摆出来。最笨的人把自己仓库里的东西都摆满了,问他:“你仓库里还有吗?”“全在这里了。”被人一目了然,你也不过这样儿。

  开悟的境界是说不出来的

  修行境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开悟的境界说不出来,所以古时禅师只能做个动作来启发你,例如(师两手拍掌),这么一拍,没话了。法已经说完了,他说的什么法,你懂吗?禅宗不通过语言文字,往往说句“话头”,做一个动作,你不懂,就叫你自己去参。如果说出来,也不好懂,打个比方,“哎哟,还是不太懂。”所以禅宗是摄受上根上智的。对上根上智的人来说,做个动作,说句话头叫你自己去参,自己去悟,直截了当,悟起来快。

  看到听到,并非自己悟到

  我看你们快不快了,就刚才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你说说看,说的是什么法?不懂啊?他说的是缘起法,如果以后你去当禅师了,由于看见老师做过样子,有人来请教法,你也“啪”,(做击掌状),你这叫装腔作势。你不过是看到听到而不是自己悟到,两码事情。悟道的人,智慧像涌泉那样。

  要悟,还得靠语言文字指路啊!

  看到、听到,学到这儿就没了。禅宗人讲禅,有人常用手一竖,“喏”,(师用手指一竖),一学就会。有人再给自己戴顶高帽子,“我今天讲的道理,你们几乎全是听不懂的。”所以还是好好地学,语言文字是需要的,在你未悟到前,要靠语言文字指路啊。一个妈给孩子指月亮还要靠手指,你不靠手指,妈说月亮在天上,“哦,妈我看到了,哦,月亮这么多了。”妈说:“那是星星,月亮是那个圆圆的。”还不如用手指一指,孩子朝妈指头看去,心里明白了,这是月亮。

  (2001.3.30第四讲未完)

  

  律海十门 (8)

  傅味琴

  

  

  戒定相合 必能生慧

  能海上师说:“如世间盖屋,泥水匠是戒,砖瓦是定,定道资粮按戒的方便与规律就盖成屋子。但屋子非屋子(即般若非般若),氢气里找不到水,氧气里也找不到水,把氢气氧气合起来,水就出来了,故戒定相合,必能生慧。”

  戒定相合,必能生慧

  讲到屋子,屋子是假相。往里面看,就是砖头、石头、木头、砖瓦,不要执着实在有屋子。所以说“般若非般若”。又比方,“氢气里找不到水,氧气里也找不到水,把氢气、氧气合起来,水就出来了。”条件具足,定决定出生,条件不具足,定决定不出生。如果你不把氢气、氧气合在一起,水决定不出来,所以说“戒定相合,必能生慧”,戒的条件有了,定的条件有了,戒跟定合在一起,就决定出生智慧。“以戒生定,由定发慧”,就是根据这样一个原理来的。

  由正定生无漏慧

  我们所说的慧,是从佛教的禅定中开发的根本智慧,根本智,无漏慧,必须要以戒而生正定,以正定而开发觉悟的智慧,不依戒得的定不是正定。不是正定,叫邪定。邪定修到后来即使聪明一点,也叫邪慧,不叫正慧。

  外道修止不修观

  外道修定,往往修止不修观,只止妄念,不修观,也不断烦恼,有两种后果:一种因为他不断烦恼,起了烦恼,脑子里越来越兴奋;还有一种,专门止住念头,外道的止是把所有的念头都止住了,结果变了像笨头笨脑的傻瓜那样,为什么人们醒不过来,偏要修下去?因为得定会出功能,所以他们迷掉了。

  无想定不能修

  修无想定的人,生无想天,无想天的境界高,寿命长,其实嘛也特别短,因为他无想,等于在睡着了做梦,梦一做完,一般都是掉在三恶道里,有点福气的生在人间,人间里的这个人是什么模样?就是脑子迟钝得像个白痴,那全是修无想定的关系。(下课)

   (2001.3.30第四讲完)

  

  戒有三种戒:

  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

  情况不同,戒也不同

  戒有三种戒: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这儿把别解脱戒放在第一位,虽然菩萨戒里也包括别解脱戒,但是把别解脱戒作为一个独立性这…

《《律海十门》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