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律海十門》開示▪P8

  ..續本文上一頁是利根。假如我去另一個地方,他們不認得我,我問:“像我這樣,應該修什麼法門好?”“你是鈍根呀,當然念佛最方便了。”那麼我到底是利根還是鈍根?這種話都是沒有根據的啦。

  鈍根也可轉利根,哪有不變的道理

  有句通俗的話:“熟讀唐詩叁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整個佛法是一個“轉”字,一切法性空,都能轉的嘛,鈍根也能轉利根。怎麼20歲的時候鈍根,40歲鈍根,60歲鈍根,好像這個根啊,經過20年40年的學法修行,一動都不會動的,至少動一動吧。從前是鈍根的下品,後來變了中品,40年下來,即使你硬說我鈍根,也該是上品了吧。哪有不變的道理?不變就不是佛法,不變衆生怎麼能成佛呢?

  故弄玄虛是佛門的悲哀

  說聽不懂,來居士林聽法的大都是沒文化的老太太。有次我問:“我剛才講的話,你們聽得懂嗎?”回答說:“聽得懂聽得懂。”事實證明佛法是可以聽得懂的,看你怎麼講啰,是你自己講得別人聽不懂。例如講“如是我聞”,“如者,如如不動也,如者,法爾如是也,如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也。”那麼多話,本來是一句不懂,弄了十句都不懂。你要使別人懂呢?很簡單,“我親自聽到佛那樣說”,還是這樣講來得明白。你自己在故弄玄虛,似乎要是講得大家都聽得懂,就會被人說是幼兒園的水平。以不懂爲高,那是佛門的悲哀啊。

  一步步學上去才是科學態度

  學佛法,一步一步上去,那是科學態度。剛進佛門的人學高了,底下沒有基礎,以後叫他補補基礎,他就不樂意了:我已學得那麼高,還要當小學生嗎?其實他所學的也不規則,東抓抓西抓抓,一個完整的整體性也沒有。

  好比舊社會洋行裏的,從前叫茶房,專門給人泡茶,幹雜務的,洋行裏叫“boy”。你叫他來學英語,從頭學起,A、B、C、D,他不肯學,我在洋行裏這麼多年,我講也會講了,還學ABCD……其實他只會講那麼幾句:“Yes,sir”,“一塊銀元one dollar,24個銅板twenty four”,上海人稱他洋泾浜。

  沒有基礎,不叫正規的人才

  所以,即使你是個人才,你這麼搞也不叫正規的人才。現在這種情況很普遍,一學就學高,講基礎的法,沒人愛聽,這叫把自己架空了。沒有基礎,不是架空了嗎?我是主張一年級到二年級,小學到中學,中學到大學。

  經藏沒有規定你必須全部學完

  有人說:“叁藏十二部,叫我怎麼學得光?所以不學了。”這話又錯了,比方說想喝水的人聽說那邊有個水缸,過去一看說:“這麼一滿缸的水,我怎能喝得光呀!幹脆不喝了。”那這個人是聰明還是笨蛋?沒有叫你全喝光呀,也沒有規定,不能全喝光就不要喝。又如看見一桶飯,心想這麼多飯吃下去我不要變成飯桶了嗎?就不吃了。如果有人說:“對,對,因爲吃不光,所以你就別吃。”這種話叫詭辯,別上當了。吃飯是解饑,喝水是解渴,你能夠解饑解渴就可以了,佛也沒有叫你叁藏十二部一學就要全部學完。

  戴上了自卑帽子,勤奮就發揮不出來了

  有人連深入都不懂。好比你在門口,腳還沒有進門,你邁進門口就叫進門了,進門以後你再邁前一步就叫深入。說深入它沒有一定的標准的,你在原來基礎上再伸進去了,就叫深入,並非圓滿,圓滿就成佛了。所以把佛法搞得高高在上,又認爲自己永遠是鈍根,這些話對修行人的影響太大了。一個人戴上了自卑的帽子,勤奮就出不來了。發明電燈的愛迪生說過:“天才99%是努力,”怎麼可以在人們努力向佛法深入的發心中潑冷水?到底是不是好心?真正的善知識應該給佛弟子吹暖風,給他鼓勵,讓他上進,哪有潑冷水,吹冷風的?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佛的話,要深入經藏,要盡量努力,不學、不努力總是不對的。有句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好好學習就是爲了天天向上。學問是學來的,自然越學越明白。

  從前我家裏來了一個身體魁梧的年輕人,他告訴我:“我從前又瘦又小,因爲瘦小,同學、小朋友都欺負我,我打又打不過他們,所以我就練身體,我這個魁梧身體是自己練出來的。”原來瘦小的身體都能改變,修行哪有改變不了自己的道理?

  (2001.4.13第六講未完)

  

  律海十門 (10)

  傅味琴

  

  

  小獅子怎麼變小貓了

  小獅子怎麼變小貓了

  佛弟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簡單說是佛所生的。拿遺傳來作比喻,釋迦佛稱獅子,佛弟子就應該是有雄心壯志的小獅子!獅子絕不會生出貓來的。是佛弟子自己聽了那些卑劣的話變成小貓了。所以我們得到釋迦佛佛法的法乳,得到釋迦佛佛法的這種遺傳的種姓,個個可以成爲偉大的佛弟子,成就偉大的佛教事業。

  後世人自己製造了證果的困難

  末法時期是人自己製造出來的,一切法性空,時間本是假相。後世人證果證道很困難,很稀少,也是後世的人自己製造出來的。

  菩薩、尊者的論藏很重要

  論藏是辯論。有許多論是菩薩寫的,彌勒菩薩、天親菩薩、無著菩薩……,還有許多論是尊者寫的,舍利弗尊者,目犍連尊者……,《法蘊足論》就是目犍連寫的,《阿毗昙論禅定品》是舍利弗寫的。爲什麼要有論呢?因爲佛法甚深難于理解,要真正理解如來真實義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通過佛弟子來論說論說,就能夠更加明白,你的觀點補充我,我的觀點補充你,所以論藏很重要。

  辯論必須以法爲准則

  但到了後世,尤其是現在,現在沒有什麼論,只有一個不像樣的爭論,而且越爭越不像樣。佛法還剛剛初學,經藏還沒深入,就你講你的,我講我的,爭得激烈。最糟糕是帶了一個我見,凡夫知見,搞片面,執著心很強。即使別人有道理,也認爲自己不是沒道理,要面子、不服氣,那不是真正在法上辯論了,在搞煩惱鬥爭了。聽到人家說些觀點跟自己不合就討厭,或者想“這兩句是反駁我”,就生氣,故意歪理十八條跟你鬧,這叫胡鬧。辯論必須以法義爲准。

  回答錯了,要笑就開朗的笑

  辯論是辯論佛法。哪個人對,哪個人錯,要以佛法的法義爲准,不能自說自話,自以爲是。我有一年去拉蔔楞寺,拉蔔楞寺佛學院的學生正在辯經堂裏辯經,辯得熱烈!可惜我一句也聽不懂,我聽不懂藏語。如果回答錯了,會引起哄堂大笑,奇怪,又沒有話筒,他回答錯了你這麼遠聽得見?不是,他看見別人笑,他也跟著哈哈哈……但看看臉部表情,從來不生氣,不是取笑,不是譏笑,是開朗的笑,要這樣才對呀。

  對講法的人不要譏笑

  有個現象應該要改:就是笑得不太好看,叫譏笑。譏笑看得出來:開朗的笑開嘴巴的,譏笑從來不開的,譏笑後還要向旁人看看,表示:“我說得對吧!”自己表揚自己。譏笑時看他只動一塊皮,所以人稱皮笑肉不笑,還自得其樂,自我陶醉。尤其是對講法的人譏笑,這個罪過大。不恭敬已經有罪過,還要譏笑。

  聽聞佛法,說“放屁”要受放屁報

  去年,有個新生脾氣壞,不受教。同學告訴我,我講課,她說“放屁”。壞了,這個人不能脫離生死了,因爲要受放屁報的。狗也放屁,牛也放屁,人也放屁,即使天人也放屁,所以死了又會在另一道裏繼續放屁受報,能出生死嗎?我們修行人成就法身,光明遍虛空,哪來屁啊?這還是說啓發的話,真正的罪可重了,聽到佛法,你說放屁,那不是成了佛法是放屁嗎?即使知見不同,觀點不同,你也不能說他講佛法是放屁啊!我說法40年,到2001年才第一次聽到說我講法是放屁。但我一點沒生氣,因爲我從前是研究精神病的。還看到一個現象,也很不好,聽了幾句與自己觀點有點不同的話,這個臉部表情就不大好,微微搖頭,微微地笑,可不是開朗的笑,是表示蔑視,瞧不起人家。

  直心笑是天真,四肢太活躍像舞蹈

  我們今後也要開展辯論。辯論時可以笑,不要譏笑。胡櫻是天真關系,她心底沒壞心,她笑是直心笑。那你忍不住也笑呗,忍不住偏要壓(衆笑),豈不把心腸壓歪曲了?胡櫻也要注意,你四肢活躍得太厲害了,就變成舞蹈了(衆笑)。 

  滅法的人不希望再出叁藏法師

  能尊重佛弟子,佛教就會興起來

  經藏、論藏、律藏稱爲叁藏,精通叁藏稱叁藏法師。經藏是說法教化,論藏是辯論,律藏是製定戒律。你們說佛教出現叁藏法師,好不好啊?叁藏法師是越少越好,還是越多越好?玄奘法師全世界都尊重,不管你信佛教不信佛教,能夠尊重佛弟子,佛教就會興旺起來。

  知識分子的文化不一定能理解佛法的道理

  修行不僅是個人事情,還牽涉到千千萬萬衆生的痛苦和幸福。拿現在世間的形勢來說,最重要的是維護世界和平,佛教本就提倡和平,所以佛教的教義如果能夠深入民間,普及全世界,這個世界就會好起來。再加上佛法能度衆生出生死輪回,全靠法師給我們講法,我們自己看經書是很難懂的,而且容易理解錯誤,所謂“依文解義”,知識分子的文化不一定能夠理解佛法的道理。

  有人在努力今後不要再出叁藏法師

  我們全班同學有沒有希望今後的佛教不要再出現叁藏法師?沒有啊。別說全世界,全中國有沒有啊?有啊!還不少呢!他們在宣傳不要深入經藏,不要法,所謂“叁藏十二部,留給別人悟,讓別人去深入好了”,那麼請問你說的別人是誰啊?當然是不同意你的人,或者反對你的人。當然,一個人說話總希望人家認可;一個人講出一番道理來,總希望人家喜歡聽;一個人總喜歡很多人都看他的書,所以說這些話的人總希望佛弟子全聽他的話。那麼讓別人去深入經藏指的誰呢?那只有留給社會上的人去深入了,那佛門裏就出不了叁藏法師了!所以我剛才先問你們,叁藏法師好不好?希望再出幾位叁藏法師還是不要再出叁藏法師了?是使佛法興旺起來,還是使佛法消滅?這是…

《《律海十門》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