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製戒緣起十義門第一(40~49)▪P2

  ..續本文上一頁的好心

  不論你是修出離乘,不論你是修菩薩乘,應該有個統一的觀念,你是希望佛教繼續發揚下去,還是希望你死後,佛教就用不著了,佛法可以滅了?當然應該要讓佛法繼承下去,讓以後的衆生都能夠接受佛陀的教育,都能夠離開苦海。就不說菩提心,也應該有這麼一顆好心吧。

  持戒要念念不忘衆生

  所以受戒、持戒、學戒到底爲什麼?爲了你自己升天?爲了你自己證果或者爲了你自己到極快樂的地方去?衆生就不管了?你不管衆生,你從哪兒來的?你是父母生下來的,衆生都是父母嘛,要念念不忘衆生。

  學戒學法都是爲了使正法久住

  沒有佛法,再富的富翁也被煩惱搞得痛苦不堪。所以如果我們有一顆菩提心,希望一切衆生能夠出離煩惱的痛苦,能夠離開生死流轉,我們的受戒學戒持戒,我們的修行學法,都應該是爲了使正法久住。

  令正法久住是最大的菩提心

  釋迦佛涅槃了,釋迦佛當年證果的大弟子也涅槃了,曆史上的高僧大德也滅度了,但是不能使法滅掉,法一滅掉,傳燈傳不下去了。傳燈可不是把油燈傳來傳去,“令正法久住是最大的菩提心。”法不滅才能度衆生,只有佛沒有法,是度不了衆生的,否則佛當年何必講49年法,何必叫佛弟子依教奉行?沒有法你整天燒香磕頭,到老成了燒香老太婆,邊唸佛邊說媳婦的壞話,回家還要受媳婦的氣。

  不學法自然會掉在煩惱苦海裏

  有人說“這個娑婆世界苦啊。”“我是苦惱人啊。”難道法救不了苦了嗎?真好比說,“我病得厲害,病真苦啊。”誰叫你不吃藥的?你不聽法,自然掉在煩惱的苦海裏。說,“有人叫我不要聽,有人叫我不要學,有人叫我唸經不要求懂,有人叫我不必深入經藏”,這些人爲什麼跟釋迦佛說的話兩樣,難道是釋迦佛的反對派?你聽他的,所以你苦啊,佛弟子要聽釋迦佛的話。

  佛門被汙染,要以釋迦佛的法來整頓

  以前我在九華山辦佛學院,有一次宗教會議上有人說:“佛教是釋迦牟尼創立的,就要依釋迦牟尼佛的法來整頓。”連佛門外的人都懂法的重要性,佛弟子竟然不懂,還要反對法,排斥法,那當然更談不上令正法久住了。

  

   製戒緣起十義門第一 (43)

  ────────────────────────

  歸敬請戒緣起之十義頌解

       能海上師編集 傅味琴淺說

  

  持戒不能喝酒,出家人不能穿白衣

  提要:

  ·弘法要引導衆生走持戒清浄的路

  ·持戒不能喝酒,出家人不能穿白衣

  ·受戒,戒條要明白,學戒爲令安住戒中

  ·供養有功德,授戒收錢不如法

  弘法要引導衆生走持戒清浄的路

  我22歲走進上海佛教青年會,後來就到上海金剛道場,在清定上師那裏學法,看到大殿裏挂上了二條橫幅:一條是“正法久住”,一條是“*輪常轉”。要正法久住,必須*輪常轉,*輪常轉才能使正法久住。今天咱們講法,既然講到律海十門,咱們要大大地講戒的功德,戒的必要,戒的作用。釋迦佛說如來涅槃後以戒爲師。戒定慧、以戒爲首,沒有戒你變了沒有師,沒有頭的人。能不講戒嗎?你們將來出去弘法,一定要引導衆生走持戒清淨的道路。

  持戒不能喝酒,出家人不能穿白衣

  只要你能持戒清淨,我是盡我所有作供獻。你假如要喝酒,我願以一百瓶的可口可樂給你換。從前我在成都昭覺寺佛學院講課,這些年輕出家人還不知道出家不能穿白衣,加上天熱,買來的汗衫全是白的,我叫人給他們去買深黃土黃的汗衫。結果黃色沒有,好不容易買到紅色的,我說紅色也行,于是我在課堂裏說:“今天允許大家有貪心,你們交上來一件白色的汗衫,換我兩件新汗衫。”他們很高興,都拿出來換了,而且新汗衫裏還有一個紅包包,更加高興。(衆笑)只要你能夠持戒、學戒,戒律清淨,有困難跟我說,我盡我所有作供獻,爲了什麼?我還不是爲了你不要下叁惡道,能夠修行到彼岸。

  受戒,戒條要明白,學戒爲令安住戒中

  爲了把這種風氣發揚廣大,使正法能夠流傳後世,佛弟子應該安住于各自的律儀,居士安住于五戒,比丘安住于250條戒。“佛弟子應安住自己于律儀,安住他人于律儀”,要自己安住于律儀,還要讓他人安住于律儀。你要引導他,還沒有受皈依的,不要馬上拖人家去受皈依,人家連什麼叫皈依也不懂。說:“是拜師父嘛。”還說“你准備准備啊。”“啥個准備?”“要給師父紅包包呀。”最好不要說這樣的話,供養要自發的,勉強不好。可以在說法時大大贊歎供養功德。還有的更勉強,“包多少啊?我包兩塊錢可以嗎?”“什麼?你給叫花子啊?二十元打底!”從前的二十元是很值錢的,嚇得他哭不出,笑不出,磕了頭還要給二十元。還有的被拖去受戒。“受什麼戒?”“五戒。”“哪個五戒?”“我自己也不懂,去了再說吧。”法師問了,“能持否?”“他問什麼?”“你說呀,說呀。”“說什麼呀?”“說能持。”“哦,能持。”(衆笑)說了五個“能持”,到下午全犯光,不聽佛法,盡開玩笑。還以爲這麼做有功德。什麼叫安住?安住就是非但要引導他,而且要跟他講清楚,要關心他,要提醒他,“你受了戒,這個事情你不能做。”如果犯了還要告訴他,趕快忏悔,這樣才能使他人安住于律儀中。

  供養有功德,授戒收錢不如法

  從前我在上海,有人想受八戒,可是沒地方受。他們來問我,我說最好在出家人面前受,如果實在沒地方受,你自己在佛前受。那個時候我就想,有皈依的,有授五戒的,怎麼不給人家授八戒呢?有一年清定上師到龍華講《藥師經》,講完就給大家授皈依,一個老太太問我,“皈依要多少錢啊?”我睜大了眼睛,“什麼?皈依要錢的啊?”真是進佛門幾十年頭一次聽到,她說,“是啊,現在有統一價格的。”這叫買皈依,不如法,不清淨。後來又聽到有些寺院受五戒要200元,受八戒的就更多了。前兩天慶祝釋迦佛聖誕,這兒早上有授八戒,外地的居士跟我說,因爲別的地方,授八戒一戒要一百元,這兒不要錢所以他們跑到這兒來了。

  你們作爲居士,供養叁寶是應該的事情,但是受戒不應該講錢啊。你們出家同學將來當師父,給人授戒要訂標價嗎?(下答:不要。)假如居士供養你要不要?(下答:要。)(衆笑)對了,如果說居士供養,“我不要”,也不對。你餓死了還能修行嗎?居士供養你是供養你道糧啊,是供養你發菩提心去做 度衆生的事業。當然要了,而且有菩提心的人不能不要,因爲要讓衆生培福。有人就怕消福,“不要不要,我不敢消福。”居士說,“師父慈悲,我可要培福呀。你不要就丟給你。”(衆笑)出家人可以接受供養,不要定標價,也不能叫人家丟錢,要安住于律儀。

  佛門清淨,能增長菩提心功德

  提要:

  ·邊地五僧,中國十僧,持律傳戒正法久住

  ·在家人不能搞超度取財,更不能給人剃度

  ·佛門清淨能增長菩提心功德

  邊地五僧,中國十僧,持律傳戒,正法久住

  佛涅槃的時候有訓導,“邊地五僧,中國十僧,持律傳戒,正法住世。”邊地就是文化比較差,佛法比較少的地方,中國是指文化比較集中的地方。邊地有五位僧人,中國有十個僧人,能持律傳戒,正法就住世了。 日本維新改革後,對佛教改變方針,中國僧去時,日本老比丘垂淚說,現只有二十人,又死了一個,只有十九個,大哭。因比丘漸缺,戒無人繼承。

  

  日本維新改革以後,對佛教就改變方針了,當中國的僧人去日本的時候,日本的老比丘流著眼淚說,他的寺廟裏,現在只有20個人了。那天又死了一個,剩下19個人,比丘逐漸逐漸少了,戒無人繼承了,正法要滅了,所以痛哭。

  在家人不能搞超度取財,更不能給人剃度

  從前在一個佛學苑講法,其中有一個學生,她穿比丘尼衣服。佛教協會不承認她是出家人,因爲給她剃發的是一個帶著頭發披著袈裟的女的在家人。可是那個地方去的人可多啊,你去了,必然會口袋空空地回來,她有這麼點本事。跟你這麼說,那麼說,你爲了家裏平安,超度死鬼,鈔票全超度光了。所以她富得手帶金戒指,滿身珠寶氣。一個居士看不慣,問她:“你是修行人,爲什麼還要戴金戒指啊?”

  佛門清淨能增長菩提心功德

  爲使正法久住,爲使佛門清淨,個個持戒,好好修行,功德無量,不光累積了我們解脫的功德,而且還累積了菩提心的功德。(第十二講完 2002.5.21)

  

   製戒緣起十義門第一 (44)

  ────────────────────────

  歸敬請戒緣起之十義頌解

       能海上師編集 傅味琴淺說

  

  修行要關五欲的門,並不是關菩提心的門

  提要:

  ·末法時期,有人把開好的門關了起來

  ·你不吃醫生的處方,死了向誰喊冤

  ·法既是個門,就應該要開

  ·修行要關五欲的門,並不是關菩提心的門

  ·“稽首禮諸佛”是起頭,“令正法久住”是圓滿

  末法時期,有人把開好的門關了起來

  律海十門共有十個門,製戒緣起是第一門。度衆生要有門,有門才能走得進來,沒有門怎麼進來啊?可現在末法時期,有人把開好的門還要關起來。關起門來怎麼度衆生呢?如果衆生得不到佛法的智慧,就會變得非常愚蠢,非常自私,盡爲自己的利益考慮,容易受蒙蔽,容易把事情搞錯。

  你不吃醫生的處方,死了向誰喊冤

  比如說,醫生給病人開方子,處方裏有一味萊菔子。鄰居卻跟你說:你身體虛,要補要吃人參。如果你不吃醫生開的藥,去吃人參,結果會被人參所害,你能向誰喊冤?吃人參吃壞的很多啊。以前上海永安公司老板,剛剛開放時四個女兒從美國包一架飛機來看他,女兒買了人參孝敬父親,據說一吃就死掉了。

  從前有一家從印度尼西亞回來的華僑,生了孩子,…

《製戒緣起十義門第一(40~4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