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因爲有錢,給小孩吃人參,後來孩子的頭發都白了,人參能亂用嗎?不懂醫的話能亂聽嗎?何況萊菔子與人參是對沖的,同時用二者都不起作用了。
法既是個門,就應該要開
如今末法時期,有人想把度衆生的門關起來,說:“要專修”,“要關起門來修”,佛經裏八萬四千法門全給他關起來了。自修和度衆生都得有個門啊。
佛教要開門,如果寺院的山門,總是關起來,誰也進不來,那麼裏面除了蜘蛛織網,老鼠打滾,又能幹什麼呢?法既然是個門,就應該要開,讓所有的衆生都從法的門裏進來,否則自己躲在裏邊跟衆生隔絕,最後佛教就消滅了。中國是大乘佛教,我當然要說大乘的話。
我年輕時,福州的居士陪著我去鼓山的湧泉寺,那時候,去的人並不多。當家師陪著我們從後面一直參觀到前面,每個地方都作介紹,一直陪到山門口,他說:“彌勒菩薩坐在山門口整天笑嘻嘻,就是說“歡迎,歡迎,歡迎你們來參觀。”(衆笑)他在度衆生啊。”
“來不及喽,關起門來修。”這句話越是老太太越是聽得進去,聽久了養成一種關門的習慣,即使往生在極樂世界蓮花裏,等到蓮花剛要開,你偏要“關起門來修”。這雖是說笑話,要見佛還要花開呢。所以法門也要廣開。
修行要關五欲的門,並不是關菩提心的門
佛經上也有要我們關門的,這個門是指五欲的門。貪五欲的門要關起來,並不是法門,並不是菩提心的門,並不是戒定慧的門。
《律海十門》十個門,製戒緣起是第一門。製戒有十個意義,所以稱爲製戒緣起十義門第一。
“稽首禮諸佛”是起頭,“令正法久住”是圓滿
“稽首禮諸佛,及法比丘僧,我今學毗尼,令正法久住。”第一句是起頭,最後一句是圓滿。我們佛弟子有個習慣,拿這種習慣來打比喻:講經法會頭一天人最多,慢慢人就少了,到了圓滿這一天呢,忽然人又是特別多,主要是來拿一個圓滿功德。當然,你頭一天來,圓滿這一天又來,總比你不來好呀。可是,一個人頭特別大,腳也特別大,身子細得像個毛竹杆,真是不正常。但總比不聽佛法好。這也說明,開頭是個起源,最後是個圓滿。
製戒緣起十義門第一 (45)
────────────────────────
歸敬請戒緣起之十義頌解
能海上師編集 傅味琴淺說
正法久住的重任在年青人身上
提要:
·修行第一步是修恭敬心
·禮拜能使中樞神經運動,所以身體會健康
·恭敬心能使心理産生良好情緒
·正法久住的重任在年青人身上
·皈依、學法、受戒、出家,是一條正法久住總的道路
·身心俱出家最好,居士應身不出家心出家
修行第一步是修恭敬心
“稽首禮諸佛”,一個修行人首先要對佛有恭敬心,修行就是從恭敬心修起,沒有恭敬心,一切都不會上路。爲什麼每個寺院彌勒菩薩總是供在山門口?因爲進佛門修行,第一步要修恭敬不能傲慢。山門口坐彌勒菩薩,讓你一進門就先學會禮拜。
禮拜能使中樞神經運動,所以身體會健康
經常禮拜身體健康。如果我講禮拜有功德,有的人初進佛門,可能聽了還不容易接受,說:“禮拜有功德?功德能使身體健康?功德啥個東西啊?看又看不見摸又摸不著。”我講科學,他反而聽得進去。禮拜的時候,中樞神經一節一節往下彎,起來的時候又一節一節豎起來,一般要頂禮叁次,這叫中樞神經運動,這麼做你身體當然會好。其實佛教沒什麼神秘的,你只要把道理講出來,大家都會理解的。
恭敬心能使心理産生良好情緒
禮拜對心理也有好處,心拿到好處,你身體也必然會有好處,身是受心指揮的。比如心裏高興臉就圓了,好像從來也沒有這麼漂亮過;心裏怄氣,臉就長了,就變醜了。外面如此,裏面內髒也是如此,所以心裏高興,當然身體會好。禮拜時總是以恭敬心禮拜,比如學生向老師行禮是恭敬老師。如果以傲慢心行禮,樣子就不對了。恭敬能使心裏産生良好的情緒。科學證明忿怒能使血液裏有毒,那麼良好的情緒,自然能發生清毒作用。修行人最重要的就是折服傲慢。腰肌硬化的人腰彎不下去,修行人腰彎不下去,因爲他有個病叫傲慢。所以第一句就要我們從恭敬開始修。到正法久住圓滿。一切功德都歸到正法久住上去。修行爲了什麼?爲了正法久住;受戒爲了正法久住;聽佛法爲了正法久住;講經說法全是爲了正法久住。
正法久住的重任在年青人身上
我們希望釋迦佛的佛法不要在娑婆世界滅掉,希望正法不要變顔色,不要偏了邪了。可是我們不度衆生,又怎能使正法久住?你做人都不肯度衆生,難道死了做鬼再去發心度衆生啊?以前在上海,有個老太太說“傅老師要的是年輕人,咱們這些老太婆他看不中。”這話裏包含很多種心態,有點妒忌,有點怄氣,還帶點失望。我從前想辦個禅定學校,等到人滿了,鐵門一關,我和大家在裏邊一起修,一時同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多好啊。假如全是老人呢?我死了,大家都死光,正法怎麼久住?你們年輕人聽了覺得對不對?(下答:對。)記住了!正法久住的重任在你們身上。
皈依、學法、受戒、出家,是一條正法久住總的道路 皈依者令其皈依,繼而令其受八戒五戒,學習出家。
爲了使正法久住,把衆生引進了佛門,還要讓他繼續往前走啊。要有具體內容:還沒有皈依的要叫他皈依,皈依了以後要學法,再以善巧方便,啓發他對戒生起歡喜心,然後再受八戒受五戒。八戒比五戒容易做到,八戒只要一日一夜,五戒要終身受。等學修有一定基礎了,再發心出家,人人都趣向這樣一個總的道路,就能正法久住。
身心俱出家最好,居士應身不出家心出家 比丘是羅漢的因,羅漢是比丘的果,不要因老而不出家,出家一天有一天的功德。
有人問我,“出家好不好?”出家好,不出家是修不好的。我極力反對“在家修得好”這種話。當年在蘇州一個寺院裏,出家人在裏面坐禅,修完了,居士們請一位出家人講講開示,他大大贊歎居士,說“居士比我們出家人了不起啊”。他講完了,我就說“大家要明白,剛才比丘師父對我們居士的贊歎,是一種鼓勵。雖然有許多事情出家人去辦比較有點難度,因爲戒律的規定有個範圍,居士去辦比較靈活一點。可是講到修行,不出家修不好。”假如出家有困難的人聽到了,想我是不可能出家的,修行就沒希望了。你可以做到身不出家心出家,也是一種出家啊!樣樣放不下,身心都不算出家。身心俱出家最好。要贊歎出家功德,佛說過麼,出家功德不可思議。
製戒緣起十義門第一 (46)
────────────────────────
歸敬請戒緣起之十義頌解
能海上師編集 傅味琴淺說
出家的僧團要有戒律、要有正法
提要:
·不能推人去出家,也不能製止他人出家,更不要憑沖動出家
·出家不是爲了治業障病,也不是爲了學唱唸趕經忏賺錢
·出家要父母同意,學佛誰也不能阻撓
·出家是爲了修行,修行是爲了更清淨
·修行要清淨必須依戒,出家人男女不能隨便接觸
·出家的僧團要有戒律、要有正法
不能推人去出家,也不能製止他人出家,
更不要憑沖動出家
也要講清楚,不能推人去出家,也不能阻止人家出家,要他自己考慮好了再出家。有一種人,情緒不穩定,喜歡自我陶醉,一聽到口號,馬上情緒高漲。比如資産階級革命時喊起口號也蠻響,“推翻滿清王朝,救人民于水火之中”,馬上筆一丟,當兵去。剛到前線聽到兩聲槍聲,馬上轉彎逃回家。(衆笑)這叫沖動。出家不能憑沖動。
用各種方法去拖人家出家,即使他勉強出了家,他以後後悔了、懷疑了、退心了怎麼辦?所以勉強、鼓動,把人家拖到出家那裏去,這樣做不好。如果這個人確實有覺悟,要求出家你也不能阻止,阻止別人出家,罪過很大。
出家不是爲了治業障病,也不是爲了學唱唸趕經忏賺錢
有一年我在四川成都,每天總有人到我那裏去學禅定。其中有一個人有一種怪病,修修禅定就好一點。後來別人告訴她,“你這種是業障病,出家了就會好。”所以她就出家了。可是出了家,病並沒有好,真不知道她心裏怎麼個想法。
假如你想:出了家以後,能學會唱唸可以去做佛事趕經忏,賺了錢可以還俗娶老婆,這更糟糕。
出家要父母同意,學佛誰也不能阻撓
佛規定,出家必須經過父母同意,至于其他的親戚朋友同不同意沒關系,哥哥、姐姐、妹妹,都沒有權力阻止你出家,除非他對你有養育之恩。現在變成了別說出家,就是去學佛,誰都會出來阻擾。
出家是爲了修行,修行是爲了更清淨
出家是爲了修行,修行是爲了更清淨。出家以清淨爲體,在家修行總達不到清淨。比如說,在家居士路上看到一個女科長,她跟你打招呼,邊說邊伸手要跟你握手,你雙手合掌,“阿彌陀佛”,行嗎?你照樣要伸手跟她握手啊。出家了呢?比丘不能碰女體,比丘尼不能碰男體,只能合掌不能握手,平時還要避免不小心碰到。拿比丘來說,女居士拿了點東西來供養,你要小心啊,你一接,很容易碰到手,只能用衣服兜起來,“那,你就放在這兒吧!”(衆笑)這樣就清淨了。
修行要清淨必須依戒,出家人男女不能隨便接觸
我二十四歲上五臺山,路上碰到幾位比丘尼,看見我們這麼年輕就上五臺山修行,她們高興啊!就想給我們吃東西,她這個東西不是遞過來的,而是從地上滾過來的(衆笑)。可有的社會上人,握了手還要在手背上揉兩下(衆笑)。有的假裝熱心,下了車等在車門口,下來一個人扶一下“走好走好”,老太太你不扶,二十八歲的女青年你扶她幹什麼?所以在家人身心都很難清淨。出家就是爲了清淨,要…
《製戒緣起十義門第一(40~4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