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因为有钱,给小孩吃人参,后来孩子的头发都白了,人参能乱用吗?不懂医的话能乱听吗?何况莱菔子与人参是对冲的,同时用二者都不起作用了。
法既是个门,就应该要开
如今末法时期,有人想把度众生的门关起来,说:“要专修”,“要关起门来修”,佛经里八万四千法门全给他关起来了。自修和度众生都得有个门啊。
佛教要开门,如果寺院的山门,总是关起来,谁也进不来,那么里面除了蜘蛛织网,老鼠打滚,又能干什么呢?法既然是个门,就应该要开,让所有的众生都从法的门里进来,否则自己躲在里边跟众生隔绝,最后佛教就消灭了。中国是大乘佛教,我当然要说大乘的话。
我年轻时,福州的居士陪着我去鼓山的涌泉寺,那时候,去的人并不多。当家师陪着我们从后面一直参观到前面,每个地方都作介绍,一直陪到山门口,他说:“弥勒菩萨坐在山门口整天笑嘻嘻,就是说“欢迎,欢迎,欢迎你们来参观。”(众笑)他在度众生啊。”
“来不及喽,关起门来修。”这句话越是老太太越是听得进去,听久了养成一种关门的习惯,即使往生在极乐世界莲花里,等到莲花刚要开,你偏要“关起门来修”。这虽是说笑话,要见佛还要花开呢。所以法门也要广开。
修行要关五欲的门,并不是关菩提心的门
佛经上也有要我们关门的,这个门是指五欲的门。贪五欲的门要关起来,并不是法门,并不是菩提心的门,并不是戒定慧的门。
《律海十门》十个门,制戒缘起是第一门。制戒有十个意义,所以称为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稽首礼诸佛”是起头,“令正法久住”是圆满
“稽首礼诸佛,及法比丘僧,我今学毗尼,令正法久住。”第一句是起头,最后一句是圆满。我们佛弟子有个习惯,拿这种习惯来打比喻:讲经法会头一天人最多,慢慢人就少了,到了圆满这一天呢,忽然人又是特别多,主要是来拿一个圆满功德。当然,你头一天来,圆满这一天又来,总比你不来好呀。可是,一个人头特别大,脚也特别大,身子细得像个毛竹杆,真是不正常。但总比不听佛法好。这也说明,开头是个起源,最后是个圆满。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45)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正法久住的重任在年青人身上
提要:
·修行第一步是修恭敬心
·礼拜能使中枢神经运动,所以身体会健康
·恭敬心能使心理产生良好情绪
·正法久住的重任在年青人身上
·皈依、学法、受戒、出家,是一条正法久住总的道路
·身心俱出家最好,居士应身不出家心出家
修行第一步是修恭敬心
“稽首礼诸佛”,一个修行人首先要对佛有恭敬心,修行就是从恭敬心修起,没有恭敬心,一切都不会上路。为什么每个寺院弥勒菩萨总是供在山门口?因为进佛门修行,第一步要修恭敬不能傲慢。山门口坐弥勒菩萨,让你一进门就先学会礼拜。
礼拜能使中枢神经运动,所以身体会健康
经常礼拜身体健康。如果我讲礼拜有功德,有的人初进佛门,可能听了还不容易接受,说:“礼拜有功德?功德能使身体健康?功德啥个东西啊?看又看不见摸又摸不着。”我讲科学,他反而听得进去。礼拜的时候,中枢神经一节一节往下弯,起来的时候又一节一节竖起来,一般要顶礼三次,这叫中枢神经运动,这么做你身体当然会好。其实佛教没什么神秘的,你只要把道理讲出来,大家都会理解的。
恭敬心能使心理产生良好情绪
礼拜对心理也有好处,心拿到好处,你身体也必然会有好处,身是受心指挥的。比如心里高兴脸就圆了,好像从来也没有这么漂亮过;心里怄气,脸就长了,就变丑了。外面如此,里面内脏也是如此,所以心里高兴,当然身体会好。礼拜时总是以恭敬心礼拜,比如学生向老师行礼是恭敬老师。如果以傲慢心行礼,样子就不对了。恭敬能使心里产生良好的情绪。科学证明忿怒能使血液里有毒,那么良好的情绪,自然能发生清毒作用。修行人最重要的就是折服傲慢。腰肌硬化的人腰弯不下去,修行人腰弯不下去,因为他有个病叫傲慢。所以第一句就要我们从恭敬开始修。到正法久住圆满。一切功德都归到正法久住上去。修行为了什么?为了正法久住;受戒为了正法久住;听佛法为了正法久住;讲经说法全是为了正法久住。
正法久住的重任在年青人身上
我们希望释迦佛的佛法不要在娑婆世界灭掉,希望正法不要变颜色,不要偏了邪了。可是我们不度众生,又怎能使正法久住?你做人都不肯度众生,难道死了做鬼再去发心度众生啊?以前在上海,有个老太太说“傅老师要的是年轻人,咱们这些老太婆他看不中。”这话里包含很多种心态,有点妒忌,有点怄气,还带点失望。我从前想办个禅定学校,等到人满了,铁门一关,我和大家在里边一起修,一时同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多好啊。假如全是老人呢?我死了,大家都死光,正法怎么久住?你们年轻人听了觉得对不对?(下答:对。)记住了!正法久住的重任在你们身上。
皈依、学法、受戒、出家,是一条正法久住总的道路 皈依者令其皈依,继而令其受八戒五戒,学习出家。
为了使正法久住,把众生引进了佛门,还要让他继续往前走啊。要有具体内容:还没有皈依的要叫他皈依,皈依了以后要学法,再以善巧方便,启发他对戒生起欢喜心,然后再受八戒受五戒。八戒比五戒容易做到,八戒只要一日一夜,五戒要终身受。等学修有一定基础了,再发心出家,人人都趣向这样一个总的道路,就能正法久住。
身心俱出家最好,居士应身不出家心出家 比丘是罗汉的因,罗汉是比丘的果,不要因老而不出家,出家一天有一天的功德。
有人问我,“出家好不好?”出家好,不出家是修不好的。我极力反对“在家修得好”这种话。当年在苏州一个寺院里,出家人在里面坐禅,修完了,居士们请一位出家人讲讲开示,他大大赞叹居士,说“居士比我们出家人了不起啊”。他讲完了,我就说“大家要明白,刚才比丘师父对我们居士的赞叹,是一种鼓励。虽然有许多事情出家人去办比较有点难度,因为戒律的规定有个范围,居士去办比较灵活一点。可是讲到修行,不出家修不好。”假如出家有困难的人听到了,想我是不可能出家的,修行就没希望了。你可以做到身不出家心出家,也是一种出家啊!样样放不下,身心都不算出家。身心俱出家最好。要赞叹出家功德,佛说过么,出家功德不可思议。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46)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出家的僧团要有戒律、要有正法
提要:
·不能推人去出家,也不能制止他人出家,更不要凭冲动出家
·出家不是为了治业障病,也不是为了学唱唸赶经忏赚钱
·出家要父母同意,学佛谁也不能阻挠
·出家是为了修行,修行是为了更清净
·修行要清净必须依戒,出家人男女不能随便接触
·出家的僧团要有戒律、要有正法
不能推人去出家,也不能制止他人出家,
更不要凭冲动出家
也要讲清楚,不能推人去出家,也不能阻止人家出家,要他自己考虑好了再出家。有一种人,情绪不稳定,喜欢自我陶醉,一听到口号,马上情绪高涨。比如资产阶级革命时喊起口号也蛮响,“推翻满清王朝,救人民于水火之中”,马上笔一丢,当兵去。刚到前线听到两声枪声,马上转弯逃回家。(众笑)这叫冲动。出家不能凭冲动。
用各种方法去拖人家出家,即使他勉强出了家,他以后后悔了、怀疑了、退心了怎么办?所以勉强、鼓动,把人家拖到出家那里去,这样做不好。如果这个人确实有觉悟,要求出家你也不能阻止,阻止别人出家,罪过很大。
出家不是为了治业障病,也不是为了学唱唸赶经忏赚钱
有一年我在四川成都,每天总有人到我那里去学禅定。其中有一个人有一种怪病,修修禅定就好一点。后来别人告诉她,“你这种是业障病,出家了就会好。”所以她就出家了。可是出了家,病并没有好,真不知道她心里怎么个想法。
假如你想:出了家以后,能学会唱唸可以去做佛事赶经忏,赚了钱可以还俗娶老婆,这更糟糕。
出家要父母同意,学佛谁也不能阻挠
佛规定,出家必须经过父母同意,至于其他的亲戚朋友同不同意没关系,哥哥、姐姐、妹妹,都没有权力阻止你出家,除非他对你有养育之恩。现在变成了别说出家,就是去学佛,谁都会出来阻扰。
出家是为了修行,修行是为了更清净
出家是为了修行,修行是为了更清净。出家以清净为体,在家修行总达不到清净。比如说,在家居士路上看到一个女科长,她跟你打招呼,边说边伸手要跟你握手,你双手合掌,“阿弥陀佛”,行吗?你照样要伸手跟她握手啊。出家了呢?比丘不能碰女体,比丘尼不能碰男体,只能合掌不能握手,平时还要避免不小心碰到。拿比丘来说,女居士拿了点东西来供养,你要小心啊,你一接,很容易碰到手,只能用衣服兜起来,“那,你就放在这儿吧!”(众笑)这样就清净了。
修行要清净必须依戒,出家人男女不能随便接触
我二十四岁上五台山,路上碰到几位比丘尼,看见我们这么年轻就上五台山修行,她们高兴啊!就想给我们吃东西,她这个东西不是递过来的,而是从地上滚过来的(众笑)。可有的社会上人,握了手还要在手背上揉两下(众笑)。有的假装热心,下了车等在车门口,下来一个人扶一下“走好走好”,老太太你不扶,二十八岁的女青年你扶她干什么?所以在家人身心都很难清净。出家就是为了清净,要…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40~4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