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戒緣起十義門第一 (22)
────────────────────────
歸敬請戒緣起之十義頌解
能海上師編集 傅味琴淺說
求高求快沒步驟,把自己架空了
提要:
·出家先斷淫欲,不起淫欲心
·第一步要從環境入手
·求高求快沒步驟,把自己架空了
·心不清淨,把戒開放太危險
·人在黑暗中,容易心起邪念
·自尊,不能作驕傲來陶醉
“佛教弟子有出家在家兩種弟子,出家弟子過獨身生活,不結婚。在家弟子沒有這條戒律,其它根本戒大致相同。沙彌、比丘若犯淫戒,若不忏悔,重新受戒,就沒有資格穿僧衣,充當僧人,也沒有繼續住廟的資格。”(多識)
出家先斷淫欲,不起淫欲心
出家人首先要斷的就是淫欲,淫欲心不斷,淫戒就不容易守住。許多犯戒的起因,主要是男女心壓不住。從前佛在世的時候有個比丘,因爲淫心沒有斷,非常痛恨自己,結果把自己的男根割斷了。佛知道了,就對他說:“你這樣做是沒用的,應該斷自己的淫心。”
第一步要從環境入手
出家衆首先要遠離原來的環境,遠離是個好辦法。出家菩薩投入到衆生裏度衆生,首先自己要打好基礎,因爲出家衆要求高。在家菩薩在世俗上廣度衆生,還好一點,因爲他家裏有妻子,有丈夫,正當夫妻是佛允許的。出家衆考驗比較重,就不適宜在世間上經常男男女女混在一起,那樣容易引起男女心。淫心起來了,就要起煩惱了。所以第一步,要從對世俗環境的遠離入手。
求高求快沒步驟,把自己架空了
佛教傳到中國來,在弘法度衆生方面,缺乏一個步驟,這是不科學的,要有步驟有系統,才是科學態度。拿學校來說,一年級,兩年級,叁年級都有步驟。一年級就上一年級課程,決不安排五年級的課,宗喀巴大師法流,也是對一年級的學生,不講兩年級的課,一定要按步驟學上去,這就是科學態度,所以學宗大師法流的人成就的很多。而這樣一個科學態度,對漢傳佛教來說已有點不習慣了,因爲佛教在漢地一向是沒有步驟的,你叫他一步一步走上去啊,他不耐煩,他喜歡高,喜歡快,結果把自己架空了。
心不清淨,把戒開放太危險
在漢地,是你遇到什麼緣就學什麼法,有的時候有程度很高的法語,一傳開去,不管誰都能聽得到。舉個例子來說,從前我聽到一句話:“只要心清淨,和尚尼姑合板凳。”話是不錯啊,可是人們只抓後面一句,認爲和尚尼姑合板凳有什麼關系呢?他不抓前面一句,要“心清淨”啊,先要測量自己的心,你有到這個水平嗎?男女坐在一起的時候你起心動念,有沒有打男女的妄想啊?
人在黑暗中,容易心起邪念
一個人在陽光底下,跟在黑暗的地方心態兩樣的,在陽光底下一個人的心態容易光明正大,這是受光明的影響。在黑暗地方容易心起邪念,如果叫你在黑暗的通道裏走一走,你心裏起的念頭,貪瞋癡都有。人的貪瞋癡,以貪爲首。
自尊,不能作驕傲來陶醉
要整頓我們的佛教,必須要有步驟有系統的學,這是一個重要問題。我年輕時聽經,不論是佛教青年會也好,居士林也好,講的法都沒次第的,請來一位善知識,他喜歡講什麼就講什麼。所以什麼也不懂的人只能講什麼就聽什麼。例如禅宗,最容易使人心態舒服,因爲第一禅宗有活潑性,靈活度很高;第二禅宗有開放性;第叁禅宗講究自尊心,這沒錯的,可是衆生把自尊作爲傲慢,沈浸于自我陶醉的享受裏,那就錯了。
製戒緣起十義門第一 (23)
────────────────────────
歸敬請戒緣起之十義頌解
能海上師編集 傅味琴淺說
不要排斥禅宗,但劈佛斬貓可學不得
提要:
·學高了,起優越感不好
·我不修禅宗,但也懂禅宗法義
·禅宗是一心禅,攝上根上智
·根可轉,不要排斥禅宗
·某些話聽到了,實際做時可不能好高骛遠
·你劈佛,就會下地獄
·斬貓斬狗學不得
·“一絲不挂”只能悟,不能學
學高了,起優越感不好
我剛進佛門,在上海佛教青年會頭一次聽胡老居士講禅宗,聽得真高興啊,感到精神百倍。等他講完了,我問他要住址,想登門拜訪跟他學。禅宗很吸引人,尤其是知識分子充滿著自我陶醉、優越感,一學了禅宗優哉優哉自我得意啊。我這個話不是說禅宗不好,是說有優越感的這個人不好。
我不修禅宗,但也懂禅宗法義
我也喜歡禅宗,我講話裏邊經常有禅宗的話,即使不是禅宗的原話,也有禅宗的法義。我在新加坡的時候,有幾個居士請我吃飯,他們在餐桌上就直截了當地要我對修禅宗講點開示,我一講,他們聽得很高興。
其實我不學禅宗,但是我也懂。你們奇怪了,不學怎麼會懂呢?你只要懂能海上師的法流,懂了以後路路通,因爲在這個法流裏就有禅學。
禅宗是一心禅,攝上根上智
一心禅跟次第禅,應該是先學次第禅,後學一心禅。經書裏說,一心禅攝上根上智的人,人比較高級,所以方法也是高級的,不立語言文字,祖師開示也僅僅講了些生活上禅的境界,看你自己悟不悟。
根可轉,不要排斥禅宗
即使我們不是上根上器,也不要排斥禅宗,不要說禅宗在末法時期不合適,不要爲了擴張自己的宗派就去誹謗、打擊、汙蔑別的宗派,那就是謗法了。我的觀點,即使你現在不是上根上器,可以轉成上根上器呀,佛法就是一個“轉”字嘛,哪有不變的道理?怎麼轉?先學次第禅,基礎打好了,再學一心禅,禅跟禅是相通的,不過是人的根機跟層次問題。
某些話聽到了,實際做時可不能好高骛遠
中國佛教過去流傳的某些話,咱們有耳朵總會聽,人寫的佛教的書,有眼睛總會看,但不要好高骛遠,還是穩當一點的好。心想一下跳到叁樓,跳不上去,結果摔下來,跌斷了骨頭,跷了腳比走得慢還要慢,而且也不莊嚴。
你劈佛,就會下地獄
有好多話,咱們聽到了,可是不能學。有位善知識,他對于過去禅師有的話很反感。例如過去有位禅師,把佛像拿來劈掉當柴燒,他的用意是告訴人們,你們把泥塑木雕留著,當作真的佛,就弄錯了。你說“劈佛有大罪過啊”,他說“我劈的是木頭”,意思是這不是真正的佛。要法身成就,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有形象才是佛。可是這麼一做,流傳開來,被沒有水平的,初進佛門的衆生學去了,就認爲劈佛沒關系,因爲祖師也劈佛。你劈了佛就會下地獄,也許這位禅師證空性了,證空性的人什麼罪也安立不上去的,叫“心空罪亡”。至于這位禅師是不是已證了空性,只有他自己明白,也許是一個狂徒,也許是真的成就,我可不敢說。
斬貓斬狗學不得
還有一位禅師抓了一只活貓,放在桌子上一斬兩半。有位善知識極力主張:“學不得學不得”,那樣一學,非但斬貓還要斬狗了,什麼都會拿到手裏一刀兩半。所以過去這些話你聽到了,不要自己沒到這個境界也去這麼幹。
“一絲不挂”只能悟,不能學
有個禅師,聽說某一禅師很厲害,特地去拜訪他,名義上叫參訪,實際上去跟他比試比試。兩人對話完了,告別時,他還沒走幾步,坐著的禅師說:“仁者,袈裟著地了”。他就轉身去撩袈裟,結果袈裟並沒有著地,坐著的禅師就說:“好一個一絲不挂。”就是你還有挂礙。這話裏邊有特殊含義的,不懂的人不能學。否則被你誤解爲袈裟著地也不能撩,拖著袈裟走路才叫一絲不挂。所以某些禅語只能悟,不能學。
製戒緣起十義門第一 (24)
────────────────────────
歸敬請戒緣起之十義頌解
能海上師編集 傅味琴淺說
講法怕人生氣,還能糾正錯誤嗎?
提要:
·別把鑰匙當“要死”
·別做夢裏的神仙,腳踏實地在戒定慧裏
·甯入熱鐵網,不墮愛河中
·講法怕人生氣,還能糾正錯誤嗎?
·還俗是舍戒,犯戒得忏悔清淨
·不要做穢行比丘、劣比丘、惡比丘
·假和尚罪更重,不能稱“比丘”
·犯了大錯誤又不改正的比丘,沒有資格穿僧衣,必須趕出山門
別把鑰匙當“要死”
對某一個事物尚不理解時,千萬別亂學,我常說笑話,一個人跟另一個人說:“哎,你把桌子上的東西拿過來。”那個人不知該拿啥,前一個人就冒火了:“鑰匙,鑰匙。”那個人一聽生氣了:“什麼?你罵我“要死”啊?”這是打打比方,所以,法義都沒有搞懂,東學西學真是危險。
別做夢裏的神仙,腳踏實地在戒定慧裏
中國佛教長期以來形成了一個風氣,喜歡好高骛遠,口出大話,心裏總是想登上空中樓閣,飛往海市蜃樓,做夢裏的神仙,那麼腳踏實地的實地在哪裏?在戒定慧。離開戒定慧是不可能成就的。
甯入熱鐵網,不墮愛河中
經書上有句話:“甯入熱鐵網,不墮愛河中。”假如有個女王,她能夠掌握你的生死,說:“你如果不跟我結婚,這兒有燒紅的鐵網,你就得跳進去。”一個真修行的出家比丘甯可跳進去燒死,也不願意觸犯淫戒。肉體燒死了,法身慧命可沒有死,下輩子還可以接著修行。你犯了男女的淫戒,法身慧命就死了,而且死後要下叁惡道,所以在聲聞戒裏是甯舍生命永不犯戒。至于說菩薩戒有開許,那是有條件的,也要夠水平的人才能開,不是隨便能開的,連四五十歲的人也不一定能開,要看自己有沒有基礎,穩當不穩當。開戒不是爲自己開,是爲了成就開,爲了度衆生開,是有原則的,否則就是“假修行的貓”。
講法怕人生氣,還能糾正錯誤嗎?
我講法不能總顧慮人家聽得進去聽不進去,否則我可煩死了,總會擔心這句話該講不該講,講了人家會不會生氣,那樣講法還能自在嗎?條條框框都把自己綁住了。管他生氣不生氣,一顆菩提…
《製戒緣起十義門第一(20~2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